1.充试的成语充试的成语是什么

2.有 日字的成语

3.公子重耳对秦客原文_翻译及赏析

4.李白《与韩荆州书》原文|翻译|赏析

5.第一个字日字成语

6.比试的成语比试的成语是什么

日试万言_日试万言是什么生肖

鳌里夺尊 犹言出类拔萃。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

八斗之才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拔丛出类 犹言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出处:《宋书·孝义传·潘综》:“二子微猷,弥久弥芳。拔丛出类,景行朝阳。”

拔萃出类 同“出类拔萃”。指高出众人。

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拔类超群 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拔群出萃 高出众人。多指才能。

出处:《晋书·夏侯湛传》:“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当显举,进不能拔群出萃,却不能抗排当世。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奔逸绝尘 奔逸:疾驰;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

笔头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笔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出处:五代·王仁裕《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标新立异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

别具匠心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出处: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别具一格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出处: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别树一旗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不露锋芒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不露锋铓 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不同凡响 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才高八斗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才高运蹇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致有此论。”

才华超众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才华盖世 盖:覆盖,超过。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

才华横溢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才夸八斗 夸耀才华出众。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才学兼优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出处:《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思卿才学兼优,必有妙论,故召卿来,为朕草一诏。”

才占八斗 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出处: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彩笔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出处:元·汤式《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操翰成章 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处:《三国志·魏书·徐干传》:“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干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超今冠古 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

出处:唐,韩愈《贺册尊号表》:“众美备具,名实相当,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超群拔类 超出众人,在同辈中拔尖。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八回:“这骕郎文艺固是超群轶类,怜与素臣天生神力仿佛。”

超群出众 指超出众人。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超群出众太虚玄。”

超群轶类 超出众人,在同辈中拔尖。同“超群拔类”。

出口成章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出类拔萃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出群拔萃 拔,超出;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指卓越出众,非同一般。

出处:唐·韩愈《与崔群书》:“诚知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

出一头地 指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之比喻高人一着。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雏凤清声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出处:唐·李商隐《寄韩冬郎兼长之员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楚楚不凡 形容人才出众,不同寻常。

出处:清·袁枚《与何献葵明府书》:“幸为小女择得一婿,楚楚不凡,差强人意。本求西子,翻得东床,想彼苍亦‘与这齿者去其角’之意也。”

当世才度 当世:当代,现世。才:才华。度:气度。当代具有才华气度的人。

当行出色 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出处:《负曝闲谈》第十一回:“涂了又涂,改了又改,看看终究不能当行出色,急得他抓耳挠腮。”

跌宕风流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诸君子跌宕风流,自是佳话。”

跌荡风流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同“跌宕风流”。

出处:清·余怀《板桥杂记·珠市名妓附见》:“白门娟娟静美,跌荡风流,能度曲,善画兰。”

斗酒百篇 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唐·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独步天下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出处:《后汉书·戴良传》:“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独鹤鸡群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对客挥毫 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笔。

出处:宋·黄庭坚《病起荆江即事》诗之八:“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丰标不凡 风度仪表不同于一般。形容风度出众。

风华绝代 风华:风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才华为当世第一。

出处:《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风华正茂 风华:风、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出处:《诗词·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风流倜傥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出处:明·许三阶《节侠记·私仰》:“羡英年壮节堪多,似冰心在玉壶,散财结客,侠比三河,风流倜傥,名倾六辅。”

风流潇洒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风尘,知心有几。”

风流蕴藉 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出处:《北齐书·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锋芒毕露 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出处: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锋芒不露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锋铓毕露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同“锋芒毕露”。

冯驩弹铗 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出处: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

冯生弹铗 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出处:参见“冯驩弹铗”。

圭角不露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出处:《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桂林一枝 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出处:《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鹤困鸡群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教白》:“苟得其人,必破优伶之格以待之,不则鹤困鸡群,与侪众无异。”

弘奖风流 弘:大。风流:指才华出众之人。对才华出众之人大加奖赏;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励其它人奋发上进。亦作“宏奖风流”。

后进之秀 犹言后起之秀。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出处:《宋书·张畅传》:“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

后来之秀 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范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甥?’”

后起之秀 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出处:《晋书·王忱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

晦迹韬光 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出处:《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骥伏盐车 骥:千里马。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

佳人才子 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出处: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依。”

家骥人璧 喻指优秀人才。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国朝下》:“穆庙时,寓内承平,荐绅韦布,操觚令简,家骥人璧,云集都下。”

矫矫不群 矫矫:翘然出众的样子;群:与众不同。形容高超出众,不同一般。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二:“此《赠王公思礼》,分明写一位精细勇烈人。故能所向无敌,任事多效。首详其出处及幼少之事,便已矫矫不群。”

矜能负才 矜:自夸。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

锦心绣腹 形容优美的文思,华丽的辞藻。

出处:元·汤式《一枝花·冬景题情》套曲:“他有那锦心绣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锦胸绣口 犹言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惊才风逸 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绝艳 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出处: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迥然不群 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不同于流俗。形容超群出众,身手不凡。

出处:明·朱之瑜《朱舜水集·九·与小宅生顺书三十六首(其一)》:“佳作路头醇正,气势冲沛,辞意雅驯,与往日所见贵国之文迥然不群。”

绝伦逸群 伦:类;逸:超过。超出众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明·朱之渝《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况贤弟未尝晤接,而才识绝伦逸群,笔则笔,削则削,虽有知我,宁无罪之者哉?”

骏骨牵盐 指才华遭到抑制。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

旷世逸才 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立马万言 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流水行云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宋·洪咨夔《朝中措·寿章君举》:“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龙跃凤鸣 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陆海潘江 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洛阳才子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出处: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满腹文章 比喻文章极好,很有才华。

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阶。”

梦笔生花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五代·王仁裕《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妙手丹青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囊锥露颖 比喻显露才华。

女貌郎才 女子美丽,男子有才华。比喻姻缘十分美满。

出处: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俺什么女貌郎才厮撞着,将父母远乡相抛,雁杳鱼沉没下落。”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九十一回:“却说李衙内和玉楼,两个女貌郎才,如鱼似水。”

潘江陆海 形容人诗文方面的才华横溢。

出处: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陆机)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

品学兼优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七步成诗 称人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七步成章 称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七步之才 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潜光匿曜 隐藏光。常指隐居。同“潜光隐耀”。

秋实春华 比喻德行和才华。

出处: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参见“春华秋实”。

燃萁之敏 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处: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人才出众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人材出众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同“人才出众”。

出处:清·吴趼人《情变》第四回:“我想我们二官人材出众,生得又秀气,何老头子见了,一定是中意的。”

人中骐骥 骐骥:良马。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出处:《南史·徐勉传》:“此所谓人中骐骥,必能致千里。”

日试万言 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日下无双 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

出处:《梁书·伏挺传》:“父友人乐安任?深相叹异,常曰:‘此子日下无双。’”

扫眉才子 扫眉:妇女画眉毛。旧指有才华的女子。

出处: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楷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生花妙笔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生花之笔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十人九慕 慕:羡慕。十个人见了有九个人羡慕。形容才貌出众,羡慕。

思如涌泉 才思犹如喷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处:《旧唐书·苏颋传》:“舍人思如涌泉,峤所不及也。”

宋才潘面 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

出处:清李渔《奈何天·虑婚》:“我辈居先,常笑文人偃蹇,本自有守才潘面,都贫贱,争似区区,痴顽福分徼天。”

泰山北斗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弢迹匿光 指隐藏行迹与光,不使外露。

出处: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而瞻,翼尔鹰扬。”

韬光晦迹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韬光敛彩 收敛光。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韬光敛迹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韬光灭迹 指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韬光养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韬光隐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韬光隐迹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韬光用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韬光韫玉 隐匿光,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出处:《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彻冗,韬光韫玉,以远悔咎。”

充试的成语充试的成语是什么

典试的词语有:持戈试马,出何经典,试金石。

典试的词语有:试金石,日省月试,日试万言。2:结构是、典(上下结构)试(左右结构)。3:注音是、ㄉ一ㄢˇㄕ_。4:拼音是、diǎnshì。

典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主持考试之事。

二、引证解释

⒈主持考试之事。引《明史·选举志二》:“天启二年壬戌会试,命大学士何宗彦、朱国祚为主考。故事,阁臣典试,翰、詹一人副之。”

三、国语词典

主持考试之事。

四、网络解释

典试典试,读音diǎnshì,汉语词语,指主持考试之事。

关于典试的诗词

《琵琶仙·闻高_园典试粤西遥有此寄》《典试四川·经刊石室门前石》《送徐研芙典试四川》

关于典试的成语

出何经典屡试屡验新硎初试出何典记发硎新试日试万言枕典席文

关于典试的造句

1、从他自己的记述中可知,这次是他入川典试后,取道长江三峡,再到襄樊、谷城、界山,由草店开始登山的。

2、衡鉴楼后的公明堂为典试、襄试委员会评阅试卷之处。

3、万历丁酉试顺天,,击节称赏。

4、书中记载,典试委员负责命题、阅卷等工作,由国民聘请,大部分是当时国内名流学者。

5、这次考试,将襄试筹备处取消掉,单设典试委员会。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典试的详细信息

有 日字的成语

充试的成语有:新硎初试,屡试屡验,发硎新试。

充试的成语有:小试锋芒,新硎初试,日试万言。2:注音是、ㄔㄨㄥㄕ_。3:拼音是、chōngshì。4:结构是、充(上下结构)试(左右结构)。

充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参加科考。

二、引证解释

⒈参加科考。引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不想州司,谬取臣邕充试,到京畿,岂料蒙恩,叨居上第。”

关于充试的词语

汗牛充栋及锋而试小试锋芒日省月试日试万言驰马试剑食不充口以身试法持戈试马新硎初试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充试的详细信息

公子重耳对秦客原文_翻译及赏析

日薄桑榆

日薄西山

日薄崦嵫

日薄虞渊

日不我与

日不暇给

日不移晷

日不移影

日程月课

日出冰消

日出不穷

日出而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日出三竿

日长如小年

日长似岁

日长一线

日东月西

日短心长

日短夜修

日锻月炼

日复一日

日富月昌

日旰不食

日旰忘餐

日旰忘食

日高日上

日高三丈

日和风暖

日积月聚

日积月累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日渐月染

日角龙庭

日角龙颜

日角偃月

日角珠庭

日进不衰

日进斗金

日进有功

日近长安远

日久见人心

日久年深

日久岁深

日久岁长

日久天长

日久玩生

日久忘怀

日久月深

日就月将

日居衡茅

日居月诸

日朘月减

日朘月削

日来月往

日累月积

日理万机

日丽风和

日丽风清

日陵月替

日落千丈

日落西山

日迈月征

日莫途远

日暮道远

日暮路远

日暮途穷

日暮途远

日暖风和

日暖风恬

日乾夕惕

日亲日近

日亲以察

日清月结

日日夜夜

日濡月染

日上三竿

日甚一日

日慎一日

日升月恒

日食万钱

日试万言

日诵五车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日往月来

日无暇晷

日行千里

日省月课

日省月试

日省月修

日下无双

日销月铄

日新月盛

日新月异

日新月著

日修夜短

日许多时

日许时间

日削月割

日削月朘

日湮月塞

日夜兼程

日夜警戒

日夜如梭

日已三竿

日以继夜

日以为常

日异月更

日异月殊

日异月新

日益月滋

日堙月塞

日引月长

日饮亡何

日饮无何

日有万机

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日月不居

日月不可逾

日月参辰

日月蹉跎

日月合壁

日月合璧

日月交食

日月经天

日月经天,河海带地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丽天

日月其除

日月如箭

日月如流

日月如梭

日月入怀

日月跳丸

日月无光

日月无私

日月无私照

日月逾迈

日月重光

日昃不食

日昃旰食

日昃忘食

日昃之劳

日昃之离

日增月盛

日增月益

日臻完善

日征月迈

日炙风吹

日炙风筛

日中必彗

日中必移

日中必移,月满必亏

日中必湲

日中必昃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日中将昃

日中为市

日中则移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日中则昃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日转千阶

日转千街

日拙心劳

日滋月益

日坐愁城

爱日惜力

白日飞升

白日见鬼

白日梦

白日青天

白日上升

白日升天

白日说梦

白日绣衣

白日衣绣

白日作梦

白日做梦

倍日并行

蔽日干云

蔽日遮天

辨日炎凉

并日而食

不日不月

成日成夜

迟日旷久

戴日戴斗

旦日日夕

冬日黑裘

冬日可爱

冬日夏云

冬日之温

冬日之阳

度日如年

度日如岁

非日非月

概日凌云

红日三竿

化日光天

换日偷天

挥日阳戈

积日累久

积日累劳

积日累岁

积日累月

吉日良辰

吉日良时

计日程功

计日而待

计日而俟

计日可待

计日可期

计日以待

计日以期

计日以俟

计日指期

计日奏功

今日有酒今日醉

尽日极虑

尽日穷夜

就日望云

就日瞻云

旷日持久

旷日积晷

旷日经久

旷日经年

旷日累时

旷日离久

旷日弥久

旷日引久

旷日引月

旷日长久

来日大难

来日方长

来日正长

历日旷久

连日带夜

连日继夜

连日连夜

没日没夜

弥日亘时

弥日累夜

靡日不思

明日黄花

沐日浴月

七日来复

千日打柴一日烧

千日酒

千日斫柴一日烧

千日醉酒

穷日落月

穷日之力

去日苦多

如日方升

如日方中

如日中天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三日耳聋

三日两头

三日仆射

三日入厨

三日新妇

十日并出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十日饮

十日之饮

时日曷丧

食日万钱

视日如年

誓日指天

舜日尧年

舜日尧天

死日生年

天日不懂

同日而道

同日而论

同日而言

同日而语

玩日愒时

玩日愒岁

玩日愒月

往日无仇,近日无冤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惟日不足

惟日为岁

吾日三省

五日京兆

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夏日可畏

旭日初升

旭日东升

一日并命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日而白

一日夫妻百日恩

一日九回

一日九迁

一日难再晨

一日千里

一日千丈

一日三复

一日三覆

一日三秋

一日三省

一日三岁

一日三月

一日身死

一日万机

一日万几

一日万里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日之冬

一日之雅

一日之谊

一日之长

一日之长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移日卜夜

以日继夜

以日为年

以日为岁

引日成岁

与日俱积

与日俱进

与日俱新

与日俱增

与日月齐光

与日月争光

浴日补天

镇日镇夜

指日成功

指日而待

指日高升

指日告罄

指日可待

指日可俟

指日可下

指日誓心

终日终夜

昼日三接

昼日昼夜

逐日追风

转日回天

彪炳日月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炳如日星

炳若日星

蹉跎日月

道远日暮

风吹日晒

风吹日炙

风和日丽

风和日美

风和日暖

风和日暄

风娇日暖

风暖日丽

风轻日暖

参辰日月

国是日非

竿头日进

竿头日上

晖光日新

辉光日新

壶天日月

壶中日月

江河日下

江流日下

皎如日星

路长日暮

明并日月

明参日月

名价日重

蔓蔓日茂

明齐日月

年久日深

年迫日索

年深日久

年淹日久

迁延日月

荏苒日月

山静日长

生齿日繁

世道日衰

世风日下

事往日迁

天长日久

天高日远

天清日白

途穷日暮

跳丸日月

途遥日暮

枉费日月

忘怀日久

心劳日拙

悬若日月

西山日薄

西山日迫

心逸日休

云开日出

雨淋日晒

雨淋日炙

议事日程

月异日新

一枕日红

争光日月

忠贯日月

昭如日星

昭如日月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蒸蒸日进

蒸蒸日上

蒸蒸日盛

暗无天日

白虹贯日

百花生日

不见天日

不可同日而语

不可终日

饱食终日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补日

拨云睹日

拨云见日

出头有日

出头之日

蹉跎时日

惨无天日

大酺三日

大天白日

殆无虚日

覆亡无日

浮云蔽日

浮云翳日

光天化日

官无三日紧

国无宁日

干霄蔽日

干云蔽日

黄道吉日

和风丽日

挥戈反日

挥戈返日

挥戈回日

挥戈退日

黑家白日

黑价白日

糊口度日

河清三日

黄人捧日

黄人守日

黑天白日

黄天焦日

回天倒日

回天挽日

回天转日

花无百日红

祸至无日

精诚贯日

精贯白日

旌旗蔽日

积时累日

敬时爱日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葵花向日

狂犬吠日

葵倾向日

见日

良辰吉日

鲁戈挥日

鲁戈回日

烈火辨日

鲁人回日

良时吉日

令月吉日

鲁阳挥日

鲁阳回日

母难之日

名声若日月

摩天碍日

浓翠蔽日

浓荫蔽日

披云见日

平原十日饮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青天白日

清天白日

青霄白日

迁延时日

千载一日

绕梁三日

赏不逾日

三头两日

三朝五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蜀犬吠日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誓天指日

死亡无日

誓以皦日

偷天换日

天无二日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天无宁日

枉费时日

未可同日而语

万年之日

玩时愒日

玩时贪日

玩岁愒日

无天无日

心贯白日

相见无日

消损白日

孝子爱日

严霜烈日

重睹天日

重见天日

长绳系日

长天老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一百五日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云开见日

尧年舜日

远年近日

野人献日

有如皎日

有如皦日

羿射九日

余声三日

尧天舜日

移天换日

移天徙日

移天易日

殷天蔽日

隐天蔽日

有天没日

有天没日头

有天无日

有天无日头

永无宁日

英雄闲日月

夜以继日

夜以接日

夜以续日

以夜继日

有朝一日

牖中窥日

追风逐日

忠贯白日

遮空蔽日

指矢天日

遮天蔽日

遮天盖日

遮天映日

指天誓日

忠心贯日

瞻云就日

瞻云望日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辄作数日恶

骤雨不终日

光阴荏苒,日月如流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皇皇不可终日

惶惶不可终日

岌岌不可终日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

一夜夫妻百日恩

嫩草怕霜霜怕日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李白《与韩荆州书》原文|翻译|赏析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先秦·佚名《公子重耳对秦客》 公子重耳对秦客

先秦 : 佚名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古文观止 , 写人 , 历史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晋国献公的丧期,秦国穆公派人慰问公子重耳,并且传达自己的话说:“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君主权)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君主权也)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我的先生您恭敬严肃,在忧伤的服丧期间,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年轻人,请考虑一下吧!”

(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年轻人还是推辞吧。”公子重耳(便)对(秦国的)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不能参与到哭泣(表达)悲哀的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来慰问我)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来的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但不(跟秦国来的客人)私下交谈。

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穆公。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已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

赏析

公子重耳由于受骊姬的陷害,在晋献公在世时流亡国外。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无主,秦穆公派使者到重耳处吊唁,并试探他是否有乘机夺位的意思。重耳和子犯摸不清穆公的真实意图,怕授人话柄,于己不利,于是婉言表态,得到穆公倍加赞许。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 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先秦·公羊高《宋人及楚人平》

宋人及楚人平

先秦 : 公羊高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古文观止 , 对话解释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先秦·宋玉《对楚王问》

对楚王问

先秦 : 宋玉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古文观止 , 写人品格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饰,惟君侯图之。——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

与韩荆州书

唐代 :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古文观止荐书

第一个字日字成语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①,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②。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③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④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⑤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⑥,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⑦,甄拔三十馀人,或为侍中、尚书⑧,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⑨,入为秘书郎B10;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B11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B12,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饰,惟君侯图之!

〔注〕 ① 龙门: 《艺文类聚》引《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积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鱼)。”地在今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间。② 君侯: 对尊贵者的敬称。③ 陇西: 郡名,秦昭襄王时置,隋初废。辖境在今甘肃陇西一带。④ 畴曩: 往日。⑤ 制作: 著作。⑥ 豫州: 古州名,东汉时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⑦ 冀州: 古州名,晋时治所在今河北高邑西南。⑧ 侍中: 官名,魏晋时职责为顾问应对,系清要之官。尚书: 官名,魏晋时掌群臣章奏。⑨ 协律: 协律郎,掌管音乐的官,隶属于太常寺。⑩ 秘书郎: 掌管图书收藏及校写的官,隶属于秘书省。? 谟猷(mó yóu磨油): 谋画。? 刍荛(chú ráo除饶): 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词。

李白的散文现存几十篇,数量不多,但有的也写得很好。本文便是他散文中的名篇。

本文约写于唐玄宗二十一年(733)左右。这时李白寓家于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陆),漫游今湖北、湖南一带,广事交游,渴望获得仕进机会,施展抱负,因此写了这封信给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此时正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访处置使,是荆襄地区的高级行政长官。他乐于识拔后进,为时人推重,所以李白写了这封自荐书给他,希望得到援引。

本文开头借谈士之口,说他们不想封万户侯,但愿认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对士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后世“识荆”一语,即源于此,成为人们拜见贤者、初次相识的雅语。接着,李白以西周时周公旦“躬吐握”和东汉李膺使后进“登龙门”两个典故,说明海内豪俊之士奔走归附韩朝宗的原因。相传周公为了不怠慢来谒见的士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韩诗外传》);东汉李膺以维持纲常名教为己任,后进之士被他认真接待的,名为“登龙门”,犹如鱼跃上龙门,化而为龙,成为不平凡的人物。接着又说: 韩朝宗如能不以己之富贵骄人,不以人之贫贱而轻忽之,则李白就能如战国时毛遂那样,在三千门客中脱颖而出。毛遂是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他向平原君自荐,在赵、楚两国谈判中立了功。颖脱,指锥子放在袋中,其颖(尖头)立刻破袋而出,比喻贤士的才能必然迅速显现。这一段着重赞美韩朝宗能礼贤下士,把他和周公、李膺相比,可谓称颂备至。这种颂美从不少士人的谈论中引出,显得很自然,并不使人感到是阿谀奉承。后面再从平原君的故事中,很自然地表达了自荐的心情和要求。

第二段简单介绍自己的经历和才能。李白出生于蜀中,自称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代(见《上安州裴长史书》),李暠是陇西成纪人,又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故此处说是陇西布衣。这时他流寓于今湖北省汉水流域一带(战国时属楚地,故称楚汉)。他十五岁爱好击剑,三十岁文章写得很有成就,凭着其文武才能,遍谒诸侯(指各地地方长官)和王公卿相,冀求援引。那些达官贵人也承认他的气节道义很好。李白在另一篇文章《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谈到,他早年时曾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楚地,指南死于洞庭湖滨,李白素服恸哭,临时葬指南于湖侧。数年后从金陵一带归来,又筹措经费,把指南安葬于江夏城(今湖北武昌)东。这便是他重视气节、道义的一个例子。段末说: 这是他平时的心情和行为,希望韩朝宗能够了解。李白在本文中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性格特点颇为简括,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则有较详细的叙述,读者可以参看。

第三段进一步希望韩朝宗能够认识自己的才能而加以任用。先是颂扬韩朝宗的德行、学问、文章都好;意为他具备这么好的修养,能够识拔贤能之士是不言而喻的。接着希望韩朝宗要气度宽宏,不因自己的长揖不拜而拒予接待。长揖,拱手自上而至极下,是古代宾主以平等身分相见时所行的礼。他要求韩朝宗不但不拒绝接待,而且要优厚款待,这样他的文才便能充分发挥出来。据说东晋时大臣桓温北征,半路上要写一篇露布(公告),叫幕下文士袁宏倚立在马前起草。袁宏手不停挥,很快写满七张纸,而且写得相当好(见《世说新语·文学》)。此处用这一典故来说明自己文思敏捷、才能出众。(李白的文才确是非常敏捷的,故杜甫有“敏捷诗千首”的诗句称赞他。)接着又说: 今天大家认为你韩朝宗是衡量文章、人物的权威人士,一经你的好评,便称佳士。你何必吝惜阶前盈尺之地,不让我李白像袁宏那样倚马草文,一展文才,扬眉吐气,直上青云呢?李白颂扬韩朝宗,希望他赏识自己的才能而加以任用;但他对韩朝宗没有显示出一点卑躬屈膝的样子,而是长揖不跪拜。(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诗中也有“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之句。)这里充分显示了他“平交王侯”的气概。《古文观止》编者评云:“此段正写己愿识荆州,却绝不作一分寒乞态,殊觉豪气逼人。”说得颇为中肯。

第四段推开一步,补充说明自己要求归附韩朝宗的原因。先是说,从前东汉王允做豫州刺史,任用了贤士荀爽、孔融;西晋山涛做冀州刺史,甄拔三十余人,有的在朝廷做了侍中、尚书等官,为前人所赞美。接着就说韩朝宗也荐举了协律郎严某为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等人,有的富有才学,有的行为清白,都被赏识荐用。李白看到他们衔恩图报,忠义奋发,因此心情激动,知道韩朝宗对贤士能推心置腹,所以决心归附于他。国士,全国推尊仰慕之士,这里是对韩朝宗的美称。段末表示,倘逢急难之际,自己愿为之献身,表现出诗人满腔报国的热忱。这里急难是指战乱等关系国运的大事。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出山参与永王李璘幕府;他临终前不久,还打算以老病之身参加李光弼军队,讨伐安史余孽(见《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诗),都表现出他敢效微躯的举动和精神。

最后一段说自己愿呈献文章,求得对方赏识。先是说人不会尽善尽美,关于政治方面的谋画主张,不敢自夸,至于诗文,写得颇多,积成卷轴,这类雕虫小技,如果对方不嫌弃而愿赐观,则请给与纸墨等文具,还有抄写人员,就可认真抄写呈上。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春秋时越国人薛烛和楚国人卞和,一个善于识剑,一个善于识玉。结尾意思说: 宝剑美玉依靠良工的鉴别,方能增长声价;自己地位不高,也要靠韩朝宗大加奖励称誉,才有光明前途啊!唐代读书人的习尚,欢喜把自己的诗文等作品写在卷子上呈献给达官贵人或文坛前辈,希望获得他们的赏识,从而猎取功名。李白也准备把文章呈献给韩朝宗。李白在政治才能上也颇自负,曾自称“怀经济之才”(《为宋中丞自荐表》),并常以东晋名臣谢安自比。本段说“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比较谦逊,可能是他没有写什么政治性论文,能向韩朝宗呈献的都是一些文学性诗文的缘故。

本文和李白的某些诗篇一样,充分表现了他自负和傲岸的性格。他写信要求韩朝宗赏识自己,所以更是着重称述自己。首段以毛遂自比,说明其才能超过众人;接着说自己能文有武,心雄万夫,讲究气节道义,文才更是卓越敏捷;结尾说准备呈献所作诗文: 自负不凡的高昂气概,贯穿全篇。李白不但自负,而且兀傲。对那些达官贵人,李白希望他们援引,但他不肯为此而卑躬屈膝,所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而是要以平等之礼节结交。他对韩朝宗是长揖不拜,对当时另一名人李邕,李白赠诗给他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李邕》),要李邕学习孔子,知道后生可畏,不要看轻自己这个年轻人。李白这种傲岸和自负的气质,在本文中紧密结合,随处流露,而在第三段中表现尤为突出,在要求“扬眉吐气,激昂青云”的语句中达到了顶峰。由于生动地展示了自负、傲岸的性格特征,诗人的形象在本文中可说跃然纸上。

文中对韩朝宗也是颂扬备至。先是以周公、李膺相比,赞美他礼贤下士;接着又说他德行、才学都极好;继而又说他已经荐举了一批佳士。这种颂扬,目的是说明韩朝宗必能赏识、荐举自己,为本文自荐这一主题服务。颂扬对方,称述自己,两条线索在文中很好配合,交叉进行,起了打动对方的作用。

本文语言特色,是夸张而又流畅奔放。文中不论颂扬对方,称述自己,都出以夸张笔墨,充分显示出诗人的浪漫气质。全篇语言明快流畅,句子长短错综,自然奔放,富有气势,很好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性格与胸襟。前三段末尾,都使用了感情洋溢的感叹语句,“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安敢不尽于君侯哉”,“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各自在上文具体描述基础上进行小结,做到声情摇曳,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比试的成语比试的成语是什么

日薄桑榆 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日薄西山 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日薄虞渊 犹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

日不我与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日不暇给 暇:空闲;给:足够。指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

日不移晷 比喻只一刹那,非常迅速。

日不移影 日影没有移动。形容时间极短。

日长似岁 一天像一年一样长。形容时间过得太慢。

日长一线 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

日程月课 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序课试。形容因循守旧,无所创新。

日出不穷 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

日出三竿 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东月西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日短心长 时间少,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指心愿一时难以实现。

日锻月炼 指长期下苦功磨练,以求达到精熟的地步。

日复一日 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日旰不食 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同“日旰忘食”。

日旰忘餐 形容工作勤劳,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日旰忘食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高三丈 犹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和风暖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同“日暖风和”。

日积月聚 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同“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日渐月染 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同“日濡月染”。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指天庭隆起为龙庭。称之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指额头隆起为龙颜。称之为为帝王的贵相。日角,额角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

日角偃月 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日角珠庭 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日近长安远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日进斗金 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形容发大财。

日久见人心 日子长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为人怎样。

日久年深 指日子长,时间久。

日久岁长 时间长,日子久。同“日久天长”。

日久岁深 岁:年;深:长久。指时间长久。

日久天长 时间长,日子久。

日久月深 深:长久。指时间长久。

日就月将 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日居月诸 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

日来月往 形容岁月流逝。同“日往月来”。

日累月积 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同“日积月累”。

日理万机 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日丽风和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日丽风清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日陵月替 指逐渐衰落、弛退。

日落千丈 形容景况急剧下降。同“一落千丈”。

日落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日迈月征 日月不停地运转。比喻时间不断推移。

日莫途远 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同“日暮途远”。

日暮道远 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同“日暮途远”。

日暮路远 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同“日暮途远”。

日暮途穷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日暮途远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日暖风和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日暖风恬 见“日暖风和”。

日乾夕惕 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

日日夜夜 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日濡月染 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亦作“日渐月染”。

日上三竿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甚一日 甚:加深,胜似。一天比一天厉害。形容事物发展的程度越来越加深或日渐严重。

日慎一日 慎: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形容做事十分小心。

日升月恒 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日省月课 形容经常查考。同“日省月试”。

日省月试 省:检查;试:考核。每天检查,每月考核。形容经常查考。

日省月修 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日食万钱 每天吃喝花费上万钱财。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日试万言 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日诵五车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日往月来 形容岁月流逝。

日无暇晷 晷:日影,指时光。形容没有一点空闲的时候。

日下无双 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

日削月割 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日削月朘 朘:缩小,减少。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

日销月铄 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

日新月盛 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日新月著 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日行千里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日许多时 估量时间的词。指已有许多时光。

日许时间 估量时间的词。指已有许多时光。同“日许多时”。

日夜兼程 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日已三竿 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日以继夜 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日以为常 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日异月更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日异月殊 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日异月新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同“日新月异”。

日益月滋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堙月塞 一天天堵塞,不通畅。

日引月长 指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

日饮亡何 每天饮酒,不过问其它的事情。

日饮无何 每天饮酒,不过问其它的事情。同“日饮亡何”。

日有万机 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同“日理万机”。

日月不居 形容时光流逝。

日月参辰 参辰:参宿和心宿,这两星宿不同在天空中出现。比喻不合,作对。

日月蹉跎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日月合壁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日月合璧 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日月交食 指日蚀和月蚀;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日月经天 日月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日月丽天 丽:附着。象日月悬挂在天空。比喻永恒不变。

日月其除 日月流逝。指光阴不待人。

日月如流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日月如梭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日月入怀 旧称生贵子的吉兆。形容心胸开阔。也比喻光彩夺目。

日月无光 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

日月逾迈 日月前行。指时光流逝。

日月重光 重光: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日昃不食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旰食 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日昃忘食 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增月盛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兴盛。

日增月益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征月迈 喻指时间不断推移。

日炙风吹 日晒风吹。形容长途跋涉之苦。

日炙风筛 日晒风吹。形容长途跋涉之苦。

日中必彗 彗:晒干。太阳到中午正好晒东西。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

日中必移 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日中则昃”。

比试的成语有:比比皆然,日试万言,新硎初试。

比试的成语有:比比划划,新硎初试,发硎新试。2:注音是、ㄅ一ˇㄕ_。3:结构是、比(左右结构)试(左右结构)。4:拼音是、bǐshi。5:词性是、动词。

比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比试bǐshì。(1)较量高下。(2)舞动。(3)模仿某种动作姿势。

二、引证解释

⒈彼此较量高低。多指比武。引《水浒传》第十二回:“你敢与周谨比试武艺高低?如若赢得,便迁你充其职役。”明徐渭《送推府王公序》:“又类比试,率以驰马越沟_,发三矢俱中,两人对_不避,乃为中。”冰心《往事(二)》:“比试的对手,已一步一步的仗着剑向着我走来。”⒉指模拟某种动作。例如:他拿起那支新比试了一下。

三、国语词典

较量高低。如:「他抡起大枪一比试,全场哗然。」

四、网络解释

比试比试是汉语词汇,拼音;bǐshì解释1、为较量高下。2、模仿某个动作。

关于比试的近义词

较量

关于比试的诗句

招亲擂台来比试赋成留比试_铮招亲擂台来比试

关于比试的词语

小试牛刀试金石持戈试马日省月试日试万言发硎新试及锋而试新硎初试以身试法驰马试剑

关于比试的造句

1、毕竟是与比试首席,即使战败也算是虽败犹荣了。

2、但四十人争夺前二十名毕业资格的比斗却比之前面的比试更加精彩,所有人都知道到了最后的时候了,也就全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事。

3、既然对方已甘拜下风,比试就到此为止。

4、贾紫嫣看着身材高挑、童颜不老的姑姑,心里想着以后只有和姑姑比试武功占得上风才能下山,她决心战胜商南不能让这一次艰苦的修炼功亏一簧。

5、小华的爸爸是围棋高手,你和他比试,不是班门弄斧吗?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比试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