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恨歌》若干诗句解读(上)

2.以书生为开头的成语

3.形容课本的四字成语

4.带有书生的成语

5.含书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

《长恨歌》若干诗句解读(上)

书生之见议论文-书生之见

白居易的《长恨歌》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以及令人击节赞叹的诗歌艺术表现魅力。然而历代的读者在解读这首诗时,不仅对诗歌的主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就是对于某些诗句也有不同的理解。我在研读和讲解《长恨歌》时,对某些诗句的内涵及其艺术表现魅力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与想法,今即掇出《长恨歌》中的若干诗句,从诗句的内涵和其艺术表现魅力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长恨歌》首云:“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汉武帝是位颇有作为的盛世皇帝,而他在情感生活中又是一位喜好倾城倾国美色的多情君主,他对李夫人的宠爱与思念即颇为传诵人口。据《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记载,当时李延年向汉武帝引荐自己的妹妹时作歌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果然,汉武帝得了李夫人之后,极为宠爱:“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悯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帐帷,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因此汉武帝可谓是一位重倾城倾国之色的皇帝,并以此为后代的诗家所咏所讥讽。唐代的刘希夷即谓“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公子行》),李商隐亦咏《汉宫》云“通灵夜醮达清晨,承露盘晞甲帐春。王母不来方朔去,更须重见李夫人”(上述二诗均见《全唐诗》,下文引唐人诗同)。

我们懂得白居易这诗句中的“汉皇”,表面上说的是汉武帝,但实际上有以汉喻唐之意,他是假借汉武帝之名以讽喻唐明皇的。因此这两句实际上是说唐玄宗尤其看重垂青于美色,尽管在皇位多年,然而尚未求得特别心仪的倾城倾国的美女。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白居易为何要如此以汉喻唐。我想除了当时唐人诗歌有以汉喻唐的惯用手法,如高适《燕歌行》的“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唐明皇的《送李邕之任滑台》“汉家重东郡,宛彼白马津”,韦应物的《长安道》“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等诗均是这一表现手法外,这里还有另外的三个妙处。其一是避免直接讥刺李唐皇帝,有为尊者讳之用心。其二在白居易眼中,汉武帝的“重色”与唐明皇的“重色”是颇为相似的,故明里说的是汉武帝,暗地里却是指唐明皇。其三在《长恨歌》中,白居易不仅叙述了“临邛道士”受唐玄宗之托而“升天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觅杨贵妃,而且安排了唐明皇派“汉家天子使”到海上仙山去寻找杨贵妃,并请她回长安相见的情节,这样的情节安排正与汉武帝遣方士招至李夫人,从而“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同一机杼。因此可以说诗歌一开始用“汉皇”一句,为下文的汉家使者在海上仙山找到杨太真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起到了草蛇灰线之功。这一草蛇灰线的诗歌布局,在《长恨歌》中是多处存在的,可以说是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

还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白居易在此诗中用“重色”,而不用“好色”?我以为这一遣词用字是颇有分寸的。“重色”和“好色”是有所区别的。所谓“好色”,即贪爱女色,多少带有贬义。如《管子·小匡》:“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汉书·杜钦传》:“自上为太子时,以好色闻,及即位,皇太后诏采良家女。”而“重色”,在这里只是着重表明对美色的特别注重宠爱而已。此句结合第二句的“御宇多年求不得”,虽是为了突出此“倾国”之色乃是多年所未能求得的,从而渲染此倾国之色的难得,并为后文杨家之女的惊艳登场而铺垫造势;但另一方面从诗人的本意讲,此“重色”虽然不同于“好色”之具有明显的贬斥含义,但除着重表明唐玄宗对美色的特别注重宠爱之外,其言外之音也不无微含批评之微言大义。这从作为注释《长恨歌》的陈鸿的《长恨歌传》以下解说,即可领会参透:

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

陈鸿《长恨歌传》有“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这段话,从此我们明白《长恨歌传》所叙述的内容以及主旨,乃是为《长恨歌》做“传”而已,并没有加进一己之所见,也就是说,陈鸿的《长恨歌传》在内容和主题上是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大抵一致,互为发明配合的。明白这一道理,在解读《长恨歌》的某些诗句和主题时,我们可以参读《长恨歌传》加以领会理解。

从“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可知,所谓“御宇多年”也就是“玄宗在位岁久”之意;所谓“思倾国”而“求不得”,也就是“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而此时却为“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而深感遗憾。那么,此“重色”之重,也含有唐玄宗“以声色自娱”为重,而以“旰食宵衣”之理政事为轻这一层言外之意。唐玄宗的这一重一轻,即造成了后文所写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以致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结局。因此对于一般人来说,你“重色”并不为过,也是人之常情。但对于君王来说,你肩负着治国理政之责,如因“重色”而误政误国,这就非人君所宜,就会为人所讥所讽。如李商隐之讥讽汉武帝,韩偓之谓汉武帝“不悲霜露但伤春”而“异香空见李夫人”(《过茂陵》)。因此白居易乃有憾于唐玄宗之“重色”而误国,这在诗篇一开头即在表面突出“倾国”之难得的诗句中委婉巧妙地含蕴着。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这段诗歌具体地刻画唐玄宗在安史叛乱后重回宫中后,夜里寂寞孤独的生活,并暗与他和杨贵妃之前的沉浸于爱情欢乐的生活做对比,从而描写唐玄宗失去杨贵妃之后的凄凉孤独。

“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六句非常具体地描述唐玄宗的孤独无侣、凄凉冷落的漫漫长夜情景。“夕殿萤飞”是怎样的一种氛围景色呢?“夕”为黄昏向晚时分,这一时间段如果是一个孤独的人,是最令人感到孤独索寞,甚至惶惶不安的时刻;是常使人起乡园之思,强烈思念亲人的时分,故有崔颢《黄鹤楼》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和元人马致远《天净沙》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咏。此时在空落落的宫殿中,昏黑已经笼罩了一切,只有几只幽幽的萤火虫在忽闪着点点绿光,显出冷落寂寞与荒凉。处于此情此景中的孤独的唐玄宗,又如何不悄然以默默沉思呢!

这里还要特别解释白居易何以用“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描写。宋代的邵博在他的《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九中针对白居易的这句诗评论道:“宁有兴庆宫中夜不烧蜡油,明皇帝自挑灯者乎?书生之见可笑耳!”在他看来,唐宫中或富贵人家是夜中点蜡烛的。唐人韩翃《寒食》诗即有“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之句。皇帝就更应该点蜡烛了,怎会像一般的贫寒百姓而点油灯呢?!再说,唐玄宗此时再被冷落,他也是太上皇,也不会点油灯,而且还要他自己挑灯花的。我们以为邵博所说如果从历史事实上讲是对的,但他批评白居易这样写是“书生之见可笑耳”就没有说对,因为白居易并非在记述历史真实,而是诗歌创作。诗歌创作和历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诗人这样违反历史真实的写法,其目的在于更能展现唐玄宗此时的冷落和凄凉,从而与以前的富贵豪华,沉溺于与杨贵妃的爱情之中的热烈欢乐场面更能形成强烈的对照与反差。所以这段诗句很多是隐含着今昔对照的。你看此段诗句之前的“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白发新”“青娥老”,分明有身边这些人从年轻转变为年老的变化与今昔对比;“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寓往昔的“芙蓉帐暖度。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与现在“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对比。所谓“迟迟钟鼓”,即是时间已经很迟了。古人一夜分成五更,即五鼓。迟迟,很慢的意思。他听到报时的鼓声觉得每一次鼓声都来得很缓慢。这种缓慢的感觉是失眠的人特别能体会到的,是一种很难挨的痛苦感受,是那些倒头便入睡,早晨一醒过来还睡眼惺忪,尚感睡不够的人们所不能感受到的。因此接着直接说“初长夜”。而诗中的“星河欲曙天”,即谓天快亮了,而此时唐玄宗还“未成眠”,真是彻夜难眠啊!他失去杨贵妃的痛苦由此可见。

我们这样说是准确地理解此时的唐玄宗心情,也是白居易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紧接着的“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两句,就把这一番心思明白地表现出来了。“鸳鸯瓦”,《三国志·魏志·周宣传》:“文帝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堕地化为双鸳鸯,此何谓也?’”故“鸳鸯瓦”即两片嵌合在一起的瓦。这里也有暗喻夫妻之意。而“翡翠衾寒谁与共”,即明白无疑地表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沉痛思念。过去是“芙蓉帐暖”,而如今是“翡翠衾寒”,一暖一寒,则抚今追昔,今昔对比,其间之冷暖之痛,拥有与失去之哀,读者自能默识领会!从上面的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多处采用草蛇灰线,前后铺垫映照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他运用这种手法是十分巧妙高明的。

悠悠生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这两句是说,杨贵妃和唐玄宗生离别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唐玄宗却从没梦见杨贵妃的“魂魄”来。这里“魂魄”指杨贵妃的魂魄。白居易这样写,大家相信吗?大家可以从《长恨歌》中读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是铭心刻骨的,如“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又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夕殿萤飞思悄然”等句,都是唐玄宗苦思冥想杨贵妃的具体描写。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按照常理,唐玄宗是肯定会梦见杨贵妃的。那么这里诗人怎么说“魂魄不曾来入梦”呢?这难道符合事实吗?这样写难道不是与诗人所一再描述的唐玄宗对杨贵妃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相矛盾吗?这一“矛盾”值得我们深思探索。我这里将“矛盾”加了引号,意思是表示其实是没有我们上述的所谓矛盾的。我们上面的那样“矛盾”的想法,其实是我们一时没有深究“魂魄”与人身关系的准确含意,被诗人的巧妙用笔一时蒙住了,而且没有领会出诗人这样说的良苦用心。我们把诗句中的“魂魄”当作杨贵妃来理解,这样的理解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足为奇,因为一般人大都是将某人的魂魄代表某人的。但其奥妙之处却在于魂魄是否附体?因为魂魄附体和离开躯体却是很有讲究,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么什么叫“魂魄”?《汉语大词典》解释说:“古人想象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体则人生,离体则人。”《左传·昭公七年》说:“匹夫匹妇强,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以为*厉。”所谓“强”亦作“彊”,也就是“非因病、老而;人尚壮健而于非命”。所以生人有魂魄附体,魂魄如离开身体,人也就了。白居易在这里用“魂魄不曾来入梦”,其原意是指杨贵妃的魂魄不曾来入唐玄宗的梦中。根据上面魂魄的解释,杨贵妃如果去,那么她的魂魄才能离开身体而来入唐玄宗之梦;如果未,那么她的魂魄怎能离开身体而来入唐玄宗之梦中呢!如今既然“魂魄未曾来入梦”,那么白居易隐藏在这句诗的意思即暗示说杨贵妃并没有,还活着,所以也就“魂魄”不来入梦了。怪不得《长恨歌》紧接着说:“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你看临邛道士为唐玄宗辗转思念杨贵妃的真挚之情所感动,于是就为唐玄宗殷勤卖力地四处寻找杨贵妃的“魂魄”。本来这一来京师(即“鸿都”)的从临邛来的道士是很有本领的,他可以“精诚”和法术招来人的“魂魄”,可是尽管他“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但是结果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谓的“两处”即指天、地或即碧落和黄泉,这两处地方是活人去不了的,只有人了,“魂魄”才能去得。那么这样高明法术的道士在天上地下都找不到杨贵妃的“魂魄”,可见这杨贵妃的离体的“魂魄”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杨贵妃根本就没,这又何来她的离体的魂魄!这就难怪道士找不到杨贵妃的魂魄,唐玄宗也未遇见杨贵妃的魂魄来入梦了。讲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白居易这样写“魂魄未曾来入梦”,其目的就是把从上文处心积虑所写成的杨贵妃“宛转蛾眉马前”“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处”的记述,巧妙地悄悄转变到原来杨贵妃并没有在马嵬驿,因为恰如上面“不见玉颜空处”诗句所埋伏的蹊跷线索所暗示的,杨贵妃实际上并没有,她的魂魄根本就没有离开身体。所以就是怀有高明法术的道士,尽管他上天入地,也还是找不到杨贵妃的魂魄!那么杨贵妃没,她又在哪里?原来杨贵妃就在下文所要重点记叙的海上仙山!设想,如果诗歌写成杨贵妃真的在马嵬驿,那么哪还有《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中有一人字太真”等等的情节叙述描写?那也就没戏了,不仅白居易的《长恨歌》该谢幕了,再也不可能以“海外有仙山”的下半部故事,来表现唐玄宗对于杨贵妃的生相恋之情,以及尽管俩人始终相爱,然而却再也不可能相聚相依的绵绵长恨!了悟于此,我们即可明白“魂魄未曾来入梦”实在是一句很关键的从上文转折过渡到下文情节的值得深思默会的诗句。白居易如此写是别具苦心的,也可以见到白居易诗歌构思安排的极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表现力是多方面的,这里我们再讲讲他在此诗中前后照应的另一个例子。我们说这里记叙道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魂魄的事,其实在此诗首句的“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就可以体会到他的草蛇灰线、前后照应的诗歌布局艺术。首句讲汉武帝之“重色思倾国”,是可以让读者联想到汉武帝在李夫人去世后对李夫人的思念,以及令道士招李夫人之魂的。据《汉书·孝武纪》记载,汉李延年妹妙丽善舞,得幸于汉武帝,“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之,图画其形于甘泉宫……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有方士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烛设帷幄,陈酒食而令上居他帷。遥见好女子如李夫人还帐坐,而眇然不得就视”。汉武帝请方士李少翁招至李夫人之神事,与临邛道士寻觅杨贵妃魂魄之事乃前后呼应,可以说前面的写汉武帝也是为了后面的刻画影射唐玄宗,有连类而及的构思安排。只不过李少翁能招至李夫人之魂,而临邛道士却找不回杨贵妃之魂魄,其原因就在于李夫人是真的了,而白居易在这里却安排杨贵妃还活着,所以找不到她的魂魄,却在后文的海上的仙山找到杨贵妃本尊。诗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此处的仙山,大致指传说中的东海上的蓬莱或方丈、瀛洲之类。《云笈七签》:“元洲有绝空之宫,在五云之中,玉灵仙母,金华仙女,常所游也。”五云之中本就是仙人所居之处,所以这里的楼阁就是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的仙人所居之处,杨太真就住在这里。这里将仙山写得如此虚无缥缈,一方面是仙山本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也是白居易用笔的巧妙之处,他是故意写得如此虚虚实实,若有若无的。如写实了,则以白居易的理智,他哪里会真相信真有居住着仙女的仙山;但如果说无,那么又怎能有杨太真居住仙山等等情节的后继描述。故他只能写得若有若无,虚虚实实。这在“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两句也是如此写法。也就是说,在住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中的这些仙子中,有一个人就是“太真”。“太真”是仙女名。《云笈七签》卷九八:“太真夫人者,王母之小女也。”太真又是杨贵妃为道士时的道号。因此“太真”既可以说指杨贵妃,也可以说指其他仙人。所以这里有既是又不是杨贵妃的模糊性,这是白居易故意这样让人雾里看花,排阵的。所以他说“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一方面怕坐实了不说是杨贵妃,另一方面又说是外貌上是“参差是”。什么叫“参差”?就是差不多、几乎。唐周《逢邻女》诗“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就是这意思。所谓的差不多、几乎是“太真”,也就是很像,但又不敢十分肯定是。你看白居易在这里这种措辞的讲究真是太聪明,太具幻化艺术了,也未免太处心积虑地为了自己的完美故事情节而善意地误导读者了,让读者也仿佛似真的看到活生生的杨贵妃。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

以书生为开头的成语

书生气书生:读书人。常用来形容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

书生气十足比喻政治上糊涂,看问题单纯、幼稚,书呆子气很足。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以书生为开头的成语,只有这三个

形容课本的四字成语

1. 形容书的四字成语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2. 关于书的四字词语

史不绝书 shǐ bù jué shū 〖释义〗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闭户读书 bì hù dú shū 〖解释〗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秉笔直书 bǐng bǐ zhí shū 〖解释〗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 〖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读书三余 dú shū sān yú 〖解释〗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目不知书 mù bù zhī shū 〖解释〗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手不释书 shǒu bù shì shū 〖解释〗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拥书百城 yōng shū bǎi chéng 〖解释〗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3. 关于书的四字成语大全

博览群书、

读书得间、

书声琅琅、

罄竹难书、

奋笔疾书、

一介书生、

焚书坑儒、

书香世家、

书香门第、

琴棋书画、

著书立说、

世代书香、

徒读父书、

学书学剑、

雁足留书、

书画卯酉、

蒲牒写书、

史不绝书、

仰屋著书、

白面书生、

走笔疾书、

蝇头细书、

文弱书生、

刺股读书、

飘零书剑、

枕经籍书、

狐鸣鱼书、

虫书鸟篆、

丹书白马、

名书竹帛

4. 关于书.的四字成语.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

无巧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书空咄咄: 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香人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门户: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生之见: 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书缺有间: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书香世家: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囊无底: 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史不绝书: 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殷浩书空: 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郢书燕说: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拥书南面: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同“拥书百城”。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文弱书生: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通书达礼: 指通诗书,懂礼仪。

摊书傲百城: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摊书拥百城: 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胜读十年书: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书香铜臭: 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

骑牛读汉书: 形容刻苦攻读。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曝书见竹: 指睹物思人。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5. 写出关于书的四字词语

博览群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罄竹难书 读书破万卷 奋笔疾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临池学书 琴棋书画 黄耳传书 书声朗朗 书香门第 映雪读书 焚书坑儒 知书明理 书声琅琅 磬竹难书 读书三到 无巧不成书 四书五经 书通二酉 书同文,车同轨 书读五车 书香世家 郢书燕说 知书达礼 殷浩书空 书不释手 白面书生 罄笔难书 然荻读书 世代书香 骑牛读汉书 书不尽意 书空咄咄 书香人家 一介书生 枕经籍书 知书知礼 书香门户 书囊无底 书画卯酉 弃书捐剑 飘零书剑 寄雁传书 寄雁传书 两脚书橱 书不尽言 胜读十年书 虫书鸟迹 虫书鸟篆 丹书白马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书香铜臭

黄耳寄书

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摊书拥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摊书傲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胜读十年书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骑牛读汉书 〖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奋笔直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奋笔疾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燔书阬儒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带有书生的成语

书生成语有哪些 :

一介书生、

白面书生、

书生之见、

文弱书生、

洛下书生、

牛角书生、

燕颔书生

猜成语答案是

白面书生

解释: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自:《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示例:雪儿呵,偏则把~奚落。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阅历少或泛指书生。

含书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

1. 书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书声琅琅、书香世家、书香门第、书画卯酉、书生之见、书记翩翩、书富五车、书功竹帛、书通二酉、书剑飘零、书缺简脱、书声朗朗、书缺有间、书空咄咄、书香铜臭、书囊无底、书符咒水 书(汉字) 书,(Book,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

~刊。~稿。

~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

~简。~函; 3. 文件:证~。

说明~。聘~; 4. 写字或写的字:~法。

~写。~桌。

~案。~画; 5. 写文章:大~特~。

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文名 书 外文名 book 拼 音 shū 注 音 ㄕㄨ 部 首 横折 总笔画 4 五 笔 NNHY 仓 颉 IDS 简体字笔顺 横折、横折钩、竖、点。 繁体字笔顺 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横 繁体字 书 词语解释 书动词 例:书,箸也。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的行草”沈艳松 例: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例:作书。

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后世以墨写于纸。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例: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例: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尚书序》疏 例: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例:众言同,于是乎书。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例: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简体写法 例:书,凡载籍谓之书。

——《正字通》 例: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例: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史记·礼书》索隐 例:饱读节寰公(袁可立)所藏经史,而尤好金箱玉版之书。――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例: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书名词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 中国书法 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

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

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

——唐·杜甫《石壕吏》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例:差徭驿递最繁苛,公(袁可立)贻书郡守。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

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例: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乐府诗集·木兰诗》 例:桓公病益增,管仲忧之。悬书于门:“如有能言公所见之鬼者,当赠以封邑三分之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例:公(袁可立)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例: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清·《谭嗣同传》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网络书法:“书” 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

2. 四字词语中含有“之”字的词语有哪些

不了了之、之乎者也、呼之欲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即胜、挥之不去、案牍之劳 岸谷之变 鞍马之劳 暧昧之情 暗昧之事 爱莫之助 安身之处 安身之地 安之若命 安之若素 不败之地 八拜之交 北鄙之声 不白之冤 北鄙之音 不拔之志 百城之富 兵车之会 不测之祸 不次之迁 拜赐之师 不逞之徒 不次之位 不臣之心 不测之忧 不测之罪 八斗之才 北斗之尊 不费之惠 北风之恋 剥肤之痛 白圭之玷 不根之论 败鼓之皮 杯羹之让 不轨之徒 不根之谈 不讳之朝 不讳之路 不讳之门 不惑之年 八荒之外 白华之怨 不羁之才 不解之仇 不及之法 败军之将 不教之教 必经之路 不羁之民 不经之说 不经之谈 不急之务 不解之缘 不经之语 不刊之典 不刊之论 不刊之书 不刊之说 不了了之 百里之才 不毛之地 不牧之地 北门之管 半面之交 半面之旧 杯茗之敬 北门之寄 笔墨之林 摽梅之年 逋慢之罪 不能登大雅之堂 百年之柄 百年之好 百年之后 不奈之何 搏牛之虻 百年之业 百年之约 不迁之庙 不情之请 变色之言 不食之地 不赏之功 不世之功 百岁之好 百岁之后 杯水之敬 不速之客 百世之利 百岁之盟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百舌之声。

3. 关于读书的四字词语

悬梁刺骨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闻鸡起舞 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 韦编三绝 孜孜不倦 刺股悬梁 映雪读书 手不释卷 学而不厌 一目十行 与书有关的成语(词语): 白面书生 闭户读书 秉笔直书 博览群书 刺股读书 大书特书 丹书铁契 丹书铁券 读书得间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读书种子 废书而叹 焚书坑儒 黄耳传书 家书抵万金 借书留真 据鞍读书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临池学书 囊萤照书 牛角挂书 弃书捐剑 磬竹难书 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诗书发冢 史不绝书 书不尽言 书缺有间 书声琅琅 书香门第 四书五经 徒读父书 无巧不成书 悬石程书 仰屋著书 一介书生 郢书燕说 映雪读书 映月读书 知书达理 拥书百城 有脚书橱 折节读书 知书达礼 著书立说 形容读书多的成语: 学富五车 博古通今 才高八斗 博览群书 满腹经纶 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 形容精读书的成语: 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 形容泛读书的成语: 一目十行 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形容广泛读书的成语: 博览群书 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刻苦勤奋的成语: 韦编三绝 孜孜不倦 悬梁刺股 刺股悬梁 映雪读书 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 形容爱读书的成语: 手不释卷 学而不厌 形容读书快: 一目十行 形容书籍多: 浩如烟海 汗牛充栋 形容读书有益: 开卷有益 博览群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罄竹难书 读书破万卷 奋笔疾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临池学书 琴棋书画 黄耳传书 书声朗朗 书香门第 映雪读书 焚书坑儒 知书明理 书声琅琅 磬竹难书 读书三到 无巧不成书 四书五经 书通二酉 书同文,车同轨 书读五车 书香世家 郢书燕说 知书达礼 殷浩书空 书不释手 白面书生 罄笔难书 然荻读书 世代书香 骑牛读汉书 书不尽意 书空咄咄 书香人家 一介书生 枕经籍书 知书知礼 书香门户 书囊无底 书画卯酉 弃书捐剑 飘零书剑 寄雁传书 寄雁传书 两脚书橱 书不尽言 胜读十年书 虫书鸟迹 虫书鸟篆 丹书白马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

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书香铜臭 黄耳寄书 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摊书拥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摊书傲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胜读十年书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

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骑牛读汉书 〖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奋笔直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

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奋笔疾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燔书阬儒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著书立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解释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

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示例冯友兰《 自序》:“乃吾一切先哲~之宗旨。” 故事 白面书郎 〖解释〗犹白面书生。

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

亦泛指读书人。 坐拥书城 见“坐拥百城”。

左图右书 见“左图右史”。 左书右息 喻倒行逆施。

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凿柱取书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凿楹纳书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鱼书雁信 见“鱼书雁帖”。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见“鱼书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拥书南面 见“拥书百城”。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郢书燕说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殷浩书空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以书为御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守教条,难以成事。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燕颔书生 见“燕颔儒生”。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

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通书达礼 谓通诗书,懂礼仪。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指儒家经典。 书香世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人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门户 见“书香门第”。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

后因以此为喻。 书生之见 指书呆子的见解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囊无底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书空咄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

4. 写出关于书的四字词语

博览群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罄竹难书 读书破万卷 奋笔疾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临池学书 琴棋书画 黄耳传书 书声朗朗 书香门第 映雪读书 焚书坑儒 知书明理 书声琅琅 磬竹难书 读书三到 无巧不成书 四书五经 书通二酉 书同文,车同轨 书读五车 书香世家 郢书燕说 知书达礼 殷浩书空 书不释手 白面书生 罄笔难书 然荻读书 世代书香 骑牛读汉书 书不尽意 书空咄咄 书香人家 一介书生 枕经籍书 知书知礼 书香门户 书囊无底 书画卯酉 弃书捐剑 飘零书剑 寄雁传书 寄雁传书 两脚书橱 书不尽言 胜读十年书 虫书鸟迹 虫书鸟篆 丹书白马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书香铜臭

黄耳寄书

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摊书拥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摊书傲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胜读十年书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骑牛读汉书 〖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奋笔直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奋笔疾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燔书阬儒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5. 写出四个含"书"字的成语.谚语或诗句

白面书郎 白面书生 伴食中书 闭户读书 闭门读书

秉笔直书 博览群书 不刊之书 刺股读书 大书特书

丹书白马 丹书铁契 丹书铁券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得间 读书君子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读书种子 咄咄书空 燔书阬儒 燔书坑儒 飞书走檄

废书而叹 焚书坑儒 奋笔疾书 奋笔直书 衡石程书

衡石量书 洪乔捎书 狐鸣鱼书 黄耳传书 黄麻紫书

寄雁传书 家书抵万金 借书留真 尽信书不如无书 据鞍读书

立地书厨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临池学书 目不识书

目不知书 囊萤照书 牛角挂书 牛角书生 飘零书剑

曝书见竹 骑牛读汉书 弃书捐剑 琴棋书画 磬笔难书

磬竹难书 罄竹难书 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胜读十年书

诗书发冢 十年读书 识礼知书 识字知书 史不绝书

世代书香 手不释书 书不尽言 书不尽意 书不释手

书读五车 书画卯酉 书空咄咄 书囊无底 书缺有间

书生之见 书声琅琅 书声朗朗 书通二酉 书同文,车同轨

书香门第 书香门户 书香人家 书香世家 四书五经

摊书傲百城 摊书拥百城 通书达礼 徒读父书 文弱书生

无巧不成书 乡书难寄 悬石程书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书学剑

燕颔书生 仰屋著书 仰屋着书 一介书生 以书为御

殷浩书空 郢书燕说 映雪读书 映月读书 拥书百城

拥书南面 有脚书厨 有脚书橱 鱼笺雁书 鱼书雁帛

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凿楹纳书 凿柱取书 折节读书

枕经籍书 知书达礼 咫尺之书 著书立说 着书立说

左书右息 左图右书 坐拥书城

6. 含“有”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啊

别有心肝 指另有打算

别有心肠 别:另外。指另有打算和企图

尺有所短 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粗中有细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

大有文章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鼎鼎有名 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蜂虿有毒 比喻恶物虽小,但能害人

恢恢有余 恢恢:形容宽广。指宽广而有余裕

兼而有之 指同时占有或具有有关的各方面

津津有味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形容兴味浓厚

炯炯有神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的眼睛明亮有神

绝无仅有 极其少有。形容非常少有

井井有条 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

井井有序 有条理,有秩序

憬然有悟 憬然:觉悟的样子。有所觉悟

咎有应得 罪过和灾祸完全应该得到责备与惩罚

亢龙有悔 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留有余地 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男女有别 指男女之间有所分别

念念有词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歌诀一样的词语。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别有洞天 比喻另有一番境界。

别有肺肠 别有:另有;肺肠:指思想。比喻人动机不良,故意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张。

别有风趣 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调或趣味。

别有风味 风味:原指美好的口味,引伸为事物的特色。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

别有天地 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有用心 用心:居心,打算。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彬彬有礼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7. 关于看书的四字词语

关于读书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案萤 *** :书案上借以照明的萤火虫都 *** 了。形容正直的读书人做官被贬或后,居处荒凉的景况。

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不羁之士:羁:拘束;士:读书人。不受拘束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