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看到四字成语是什么

2.关于看的成语有哪些?

3.拄笏西山的成语典故

4.山是第四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5.杜甫写过的诗

6.拄笏的解释拄笏的解释是什么

拄笏看山_拄笏看山犹故态,古

渊停山立 〖解释〗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2.拄笏西山 见“拄笏看山”。

3.积甲如山 〖解释〗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

4.拄颊看山 同“拄笏看山”。

5.百二山川 〖解释〗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6.枕山负海 见“枕山襟海”。

7.高山峻岭 〖解释〗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8.海沸山摇 〖解释〗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9.渔海樵山 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

10.冰山易倒 〖解释〗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11.山寒水冷 〖解释〗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12.钟鼎山林 比喻富贵和隐逸。

13.钻山塞海 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

14.学如登山 〖解释〗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15.移山拔海 〖解释〗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16.高山仰之 〖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17.义海恩山 〖解释〗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18.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19.移山回海 〖解释〗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

20.箕山之操 〖解释〗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21.银山铁壁 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22.移山填海 〖解释〗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23.死重泰山 〖解释〗比喻死得光荣。

24.枕山臂江 谓依山傍水。

25.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解释〗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26.众喣漂山 〖解释〗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27.箕山之风 〖解释〗指隐士的风范。

28.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解释〗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9.山高皇帝远 〖解释〗指王法管辖不到。

30.阴山背后 ①迷信者称阴间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31.泰山磐石 〖解释〗比喻安定稳固。

32.一叶迷山 意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33.啸傲湖山 〖解释〗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34.安若泰山 〖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35.山遥路远 〖解释〗形容路途遥远。

36.移山竭海 〖解释〗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

37.铸山煮海 开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

38.秀水明山 〖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39.游山玩景 见“游山玩水”。

40.依山傍水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41.海沸山裂 〖解释〗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亦作“海沸山摇”。

42.登山涉水 〖解释〗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43.重山复岭 谓山峦重迭层接。

44.栈山航海 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

45.移山跨海 〖解释〗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46.箕山挂瓢 〖解释〗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47.枕山襟海 靠山依海。

48.逾山越海 越过山海。谓长途跋涉。

49.入宝山而空回 〖解释〗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

50.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解释〗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51.重山峻岭 连绵起伏的高山。

52.耸膊成山 〖解释〗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53.渊亭山立 见“渊渟岳峙”。

54.指山卖磨 比喻耍手段、说空话哄人。

55.重山复水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56.堙谷堑山 见“堑山堙谷”。

57.登山越岭 〖解释〗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58.云雨巫山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59.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 〖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同“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0.阻山带河 靠山环河。指形势险要。

61.啸聚山林 〖解释〗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统治而聚众起事。

62.移山造海 〖解释〗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63.箕山之志 〖解释〗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64.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山名,在今山东。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眼前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65.远山芙蓉 远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比喻女子貌美。

表示看到四字成语是什么

1. 重于泰山

成语发音:zhòng yú tài shān

成语释义: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成语示例:

2. 铸山煮海

成语发音:zhù shān zhǔ hǎi

成语释义:开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

成语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成语示例:~、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宋·苏轼《表忠观碑》)

3. 这山望着那山高

成语发音: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

成语释义: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

4. 指山说磨

成语发音:zhǐ shān shuō mò

成语释义:比喻错此说彼。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如何远打周折,~,拿人家来比奴一节,不是那样人。(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十回)

5. 枕山栖谷

成语发音:zhěn shān qī gǔ

成语释义:比喻过隐居生活。

成语出处:《后汉书·黄琼传》:“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

成语示例:

6. 坐山观虎斗

成语发音: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成语释义:比喻对双方的斗争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成语示例: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要耐心劝解,决不能~。

7. 拄笏看山

成语发音:zhǔ hù kàn shān

成语释义: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成语示例:输与清闲阳朔令,朝朝拄笏饱看山。(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

8. 纵虎归山

成语发音:zòng hǔ guī shān

成语释义: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成语出处: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成语示例: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9. 执法如山

成语发音:zhí fǎ rú shān

成语释义: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这位法官一贯秉公办案,~,不徇私情。

10. 坐吃山空

成语发音:zuò chī shān kōng

成语释义: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成语示例:到京之后,住在店里,已经是当卖度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11. 坐吃山崩

成语发音:zuò chī shān bēng

成语释义: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他是个不中用的货,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把些田地都弄得精光。(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12.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语发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成语释义: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成语示例: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13. 云雨巫山

成语发音:yún yǔ wū shān

成语释义: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成语示例:一枝红艳露凝香,~枉断肠。(唐·李白《清平调》)

14. 有眼不识泰山

成语发音: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释义: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成语示例:他~,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15. 阳煦山立

成语发音:yáng xù shān lì

成语释义: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成语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成语示例:

16.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语发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成语释义: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成语示例: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17. 云雨巫山

成语发音:yún yǔ wū shān

成语释义: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成语示例:一枝红艳露凝香,~枉断肠。(唐·李白《清平调》)

18. 有眼不识泰山

成语发音: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释义:虽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成语示例:他~,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19. 阳煦山立

成语发音:yáng xù shān lì

成语释义: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

成语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成语示例:

20. 猿穴坏山

成语发音:yuán xué huài shān

成语释义: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灾祸。

成语出处:汉·孔融《临终》诗:“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成语示例:

21. 乐山乐水

成语发音:yào shān yào shuǐ

成语释义: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成语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成语示例:~,气类相合。(宋《二程全书·外书七》)

22. 游山玩水

成语发音:yóu shān wán shuǐ

成语释义: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成语示例:

23. 野蔌山肴

成语发音:yě sù shān yáo

成语释义: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成语示例:

24. 移山倒海

成语发音:yí shān dǎo hǎi

成语释义: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的气魄,才不会被困难吓倒。

25. 愚公移山

成语发音:yú gōng yí shān

成语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成语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成语示例: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的精神。

26. 仙山琼阁

成语发音:xiān shān qióng gé

成语释义: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成语示例: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念奴娇·鸟儿问答》词)

27. 挟山超海

成语发音:xié shān chāo hǎi

成语释义: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成语示例: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之意气,能乎不能?(清·《少年中国说》)

28. 巫山云雨

成语发音:wū shān yún yǔ

成语释义: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成语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成语示例:

29. 万水千山

成语发音:wàn shuǐ qiān shān

成语释义: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成语出处:唐·张乔《寄维阳故人》诗:“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

成语示例:~路,孤舟几月程。(唐·贾岛《送耿处士》诗)

30. 稳如泰山

成语发音:wěn rú tài shān

成语释义: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成语示例:武后恃有高关,又仗武氏弟兄骁勇,自谓~,十分得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关于看的成语有哪些?

1. , 表示看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佛眼相看、

矮人看场、

看碧成朱、

看家本领、

拄笏看山、

另眼看觑、

看景生情、

看风驶船、

看杀卫玠、

另眼看待、

另眼相看、

另眼看戏、

拄颊看山、

看人眉眼、

下马看花、

走马看花、

矮人看戏、

狗眼看人、

马上看花、

看菜吃饭、

打狗看主、

看破红尘、

雾里看花、

看生见长、

看人行事、

看风使舵、

看人眉睫、

看风使帆、

看风转舵、

看朱成碧

2. 表示看的词语,表示看的成语,表示看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表示看的成语及其解释:

目不斜视:为人比较正直尊重人,一直看着一个方向

左顾右盼:为人不稳重很慌乱,左右的看东西。

袖手旁观:明明看见了却不出手相助,只是知道看热闹

瞻前顾后: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形容做事不果断

走马观花:坐在马上看花,表示做事不认真,看事物不仔细

察颜观色:通过观察看别人的脸色来判断这个人的动机想法是什么

望穿秋水:这里的秋水指的是人的眼镜,望穿秋水指的快把眼镜看穿了

面面相觑:两个人相互对着观看

极目远眺:尽量的用自己的眼镜看到最远的地方

虎视眈眈:像老虎的眼镜一样看着你,是一种比较有威慑性的目光

望洋兴叹:意思是说能看到但是自己却无能为力

带有“看”字的成语及其解释(一):

拄颊看山:同“拄笏看山”。

青眼相看: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面面相看:见“面面相觑”。

另眼看戏:犹另眼相看。

看风使帆:看风向掌握船帆。比喻随机应变,看情况办事。亦作“看风使船”、“看风使舵”、“见风使舵”、“看风驶篷”、“看风转舵”、“随风使船”、“看风行事”。

走马看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拄笏看山: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远来和尚好看经: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下马看花: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雾里看花: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冷眼静看: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看菜吃饭: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破红尘: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看风使舵: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看朱成碧: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看人眉眼:比喻看人脸色。

带有“看”字的成语及其解释(二):

看杀卫玠:卫玠:晋人,字叔宝,风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狗眼看人:比喻眼光势力。

佛眼相看: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打狗看主: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白眼相看: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马上看花: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另眼看待: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

看人行事: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看人眉睫:比喻看人眼色

看景生情:指见机行事

看家本事: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看家本领: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看风驶船:指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看风使船:比喻跟着时势转变方向,随机应变

矮子看戏: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矮人看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这方面的情面

矮人看戏: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3. 表示看的二字词语有哪些

扫视 环视向上看:仰视 瞻仰 仰望 举目 瞻望 向下看:居高临下 鸟瞰 俯视 垂目下视 俯瞰 四周看: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环顾 张望 远看:遥望 极目远眺 眺望 放眼望去 远观 仔细看:定睛一看 目不转睛 凝神注视 凝视 端详近视.远视.斜视.卧视.俯视.重视.巡视.监视.注视.凝视.扫视.怒视.俯视.轻视.蔑视.环视.仰视.窥视.审视.僵视. 其他:瞅,窥,瞄,望,注视,凝视,张望,眺,鸟瞰,俯视. 表示已经看到(看见) 表示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表示向下看(俯视)(鸟瞰) 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 表示向上看(仰望)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 表示粗略的看(浏览) 表示偷偷地看(窥视) 表示看不起地看(轻视)(蔑视) 不屑一顾) 表示照应地看(看护)(照看) 表示生气地看(怒视)(瞪) 表示斜眼看(瞥) 探望观察注视 凝视 瞻仰 端详 张望 打量 俯视仰望 注视。

4. 形容长的四字词语

时间的:累月经年 百岁千秋 成年累月 地久天长 地老天荒海枯石烂 经年累月 年深日久 千秋万代 千秋万岁青山不老 穷年累月 日复一日 日久天长 天长地久天荒地老 万古千秋 积日累久 积年累月 成年累月、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渊源流长 精卫填海、经久不息 愚公移山、锲而不舍.天长地久千秋万载常年累月: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长年累月:长年:多年,整年.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成年累月:成:整; 累:积聚. 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日积月累:一天天、一月月不断积累.积年累月:积年:多年; 累月:连月.指经过的时间长.穷年累月:穷年:年初到年底;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接连不断,历时久远.日往月来:形容岁月流逝.天长日久:时间长,日子久.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寸阴若岁岁:年.一刹那象过一年.形容非常殷切地期待和盼望.举首戴目举:抬起;戴目:仰视的样子.形容望着远处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倾耳戴目戴目:仰视的样子,指望着远处.形容期待、盼望的样子.倾耳拭目倾耳:侧着耳朵;拭目:擦眼睛.认真听,仔细看.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万众睢睢睢睢:仰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上面.形容人们共同期待或感到惊奇的神情.悬悬而望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盼望.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计日以俟数着日子等待.极言盼望之殷切.枯苗望雨形容殷切盼望.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目盼心思双眼盼望,内心思念.形容企盼想念之切.皮松骨痒形容表面轻松自如而内心急切盼望.企而望归企:踮起脚后跟.踮起脚后跟盼望归来.形容殷切地期望.翘首企足仰起头,踮起脚.形容盼望殷切.翘首跂踵翘首:抬起头.抬起头踮起脚.形容殷切盼望.翘首以待翘首: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翘首引领仰起头,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鹤立企伫企:踮起脚后跟;伫:久立而等待.像鹤一样伸长脖子,踮起脚跟,长时间地站着等待.形容急切的盼望等待.引颈而望引颈: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延颈鹤望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延颈举踵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引领以望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云霓之望比喻迫切地盼望.引首以望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引领成劳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盼望并心神为之疲劳.形容盼望非常殷切.引领而望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引领翘首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扬着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引领企踵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形容殷切盼望.企足矫首企:踮脚站着;矫:举起.踮起脚后跟,抬起头,比喻盼望等待之殷切.翘足企首翘足:抬起脚.抬起脚仰着头.形容殷切盼望.翘足引领踮塌郐,伸长脖子.形容盼望殷切.企伫之心企伫:踮起脚跟而望.形容盼望心切.攘袂引领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日图三餐,夜图一宿图:盼望;宿:住宿.每天只盼望有饭吃,晚上有睡觉的地方.形容胸无大志,安于现状.热中名利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胜利在望在望:盼望的事就在眼前.指胜利即将到来.也指一件事情马上就要成功.无从企及无从:没有门径;企及:盼望达到.没有办法赶上.望穿秋水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望眼将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同“望眼欲穿”.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子成名望:盼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望子成龙望:盼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西窗剪烛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先睹为快睹:看见.以能尽先看到为快乐.形容盼望殷切.悬悬而望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盼望.眼穿肠断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眼穿心死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极度失望.。

拄笏西山的成语典故

问题一:关于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矮人看戏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这方面的情面

矮人看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矮子看戏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看风使船 比喻跟着时势转变方向,随机应变

看风驶船 指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看家本领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看家本事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看景生情 指见机行事

看人眉睫 比喻看人眼色

看人行事 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另眼看待 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

马上看花 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白眼相看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打狗看主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佛眼相看 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狗眼看人 比喻眼光势力。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看杀卫d 卫d:晋人,字叔宝,风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卫d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看人眉眼 比喻看人脸色。

看朱成碧 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看风使舵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看破红尘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看菜吃饭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冷眼静看 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雾里看花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下马看花 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远来和尚好看经 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拄笏看山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走马看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看风使帆 看风向掌握船帆。比喻随机应变,看情况办事。亦作“看风使船”、“看风使舵”、“见风使舵”、“看风驶篷”、“看风转舵”、“随风使船”、“看风行事”。

另眼看戏 犹另眼相看。

面面相看 见“面面相觑”。

青眼相看 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拄颊看山 同“拄笏看山”。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解释〗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裁剪。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人下菜碟儿 〖解释〗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看人说话

中看不中吃...>>

问题二:表示看的成语有哪些? 5分 耳闻目睹睹物思人

以观后效

察言观色

走马观花

昂首望天

望梅止渴

东张西望

东瞧西望

阅人多矣

察言观色

雾里看花

见风使舵

见财起意

见缝插针

惊鸿一瞥

问题三:表示"看"的意思的成语有哪些? 10分 东张西望 虎视耽耽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前俯后仰

瞻前顾后 一览无余 管中窥豹 面面相觑 坐井观天

侧目而视 察言观色 一目十行 见异思迁 探头探脑

举首昂视 望穿秋水 见貌辩色 一望无际 登高望远

鼠目寸光 极目远眺 高瞻远瞩 昂首望天 左顾右盼

问题四:表示看的词语有哪些 注视

凝望

观望

仰望

远眺

环顾

瞧 瞅 瞄 盯 眺望 瞻仰 俯视 打量 欣赏 环视 窥视 注视 张望 注视、凝视、巡视、审视、僵视、斜视、环视(伺)、仰视俯视、轻视重视、近视远视、横目、侧目、游目、纵目、极目、张目、青眼、白眼、怒眼、电眼、观察、浏览、细阅、秋波、偷望、眺望、顾盼、回首、回眸

凝视打狗看主 佛眼相看 刮目相看 狗眼看人 看菜吃饭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看风使船 看风驶船 看风使舵 看风使帆

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 看景生情 看破红尘 看人眉睫

看人眉眼 看人下菜碟儿 看人行事 看杀卫d 看朱成碧

冷眼静看 另眼看待 另眼看戏 另眼相看 面面相看

马上看花 青眼相看 雾里看花 下马看花 远来和尚好看经

拄笏看山 拄颊看山 走马看花

矮人观场 矮子观场 傍观冷眼 悲观厌世 傍观者清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比量齐观 炳如观火 炳若观火 从壁上观

迟徊观望 迟回观望 侈人观听 粲然可观 察言观色

察颜观色 迟疑观望 察言观行 东观续史 东观西望

达观知命 东观之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等量齐观 洞若观火

洞如观火 东望西观 大有可观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返观内视

返观内照 隔岸观火 观场矮人 观风察俗 观过知仁

观化听风 观机而动 观机而作 观今宜鉴古 观貌察色

观眉说眼 观山玩水 公听并观 观望不前 观往知来

观形察色 观衅伺隙 观隅反三 观者成堵 观者如堵

观者如垛 观者如市 观者如云 观者如织 观者云集

静观默察 借镜观形 镜里观花 燎若观火 燎如观火

冷眼旁观 明若观火 旁观者清 跑马观花 凭轼旁观

齐量等观 迁延观望 束手旁观 烧犀观火 水月观音

叹观止矣 探观止矣 听其言而观其行 叹为观止 蔚为大观

兴观群怨 袖手旁观 雄伟壮观 仰观俯察 以观后效

眼观六路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岩居川观 游目骋观

洋洋大观 作壁上观 坐观成败 坐井观天 走马观花

侏儒观戏 作如是观 坐山观虎斗 掌上观文 掌上观纹

问题五:四个字表示看的词语有哪些? 看菜下饭 清亮有神 目光明亮 目光闪烁 炯炯发光

望眼欲穿尽入眼底 矮人看场 矮子看戏 矮人观场 白眼相看 不看僧面看佛面 打狗看主 佛眼相看 狗眼看人 刮目相看 看菜吃饭 看风使舵 看破红尘 看人眉眼 看杀卫d 看朱成碧 冷眼静看 另眼相看 雾里看花 下马看花 远来和尚好看经 拄笏看山 走马看花 暗室不欺 暗室屋漏 暗无天日 背碑覆局 耻与哙伍 喜闻乐见 比量齐观 鄙夷不屑 别无长物 别作一眼 炳若观火 不见天日 不堪入目 不欺暗室

炯炯有神

望眼欲穿

瞻望未来

望梅止渴

望而却步

目不暇接

目光短浅

目空一切

眼花潦乱

眼高手低

心明眼亮

目睹心弦

问题六:表示看的词语有哪些? 表示看的词语:

01. 表示一般地看的:见、瞧、视、睹

02. 表示已看到的:看见、见到、看到

03. 表示向远处看的:眺望、t望、遥望,极目远眺

04. 表示向上看的:仰望、仰视

05. 表示向下看的:俯视、鸟瞰、俯瞰

06. 表示向周围看的:张望、环视、巡视,环顾

07. 表示看全身的:打量

08. 表示偷看的:窥、窥视、窥测、窥探

09. 表示亲自看的:目睹、目击、目测

10. 表示集中精力看的:盯、注视、凝视、凝望,端详,目不转睛

11. 表示斜着眼看的:瞟、斜视

12. 表示愤怒地看的:瞪、怒视、怒目

13. 表示略微看的:瞄、一瞥、浏览、走马观花

14. 表示仔细看的:端详、察、察看、观察、检查、查看

15. 表示恭敬地看的:瞻仰

16. 表示上级看下级的:检阅、视察

17. 表示到处看的:左顾右盼、瞻前顾后、东张西望

18.. 表示盼望地看: 望穿秋水

19. 表示回过头看:: 回首、回眸

20. 表示看不起地看:轻视处蔑视

21. 表示照应地看: 看护 照看

22. 表示不值得地看: 不屑一顾

问题七:关于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矮人看戏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这方面的情面

矮人看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矮子看戏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看风使船 比喻跟着时势转变方向,随机应变

看风驶船 指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看家本领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看家本事 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看景生情 指见机行事

看人眉睫 比喻看人眼色

看人行事 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另眼看待 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

马上看花 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白眼相看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打狗看主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佛眼相看 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狗眼看人 比喻眼光势力。

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看杀卫d 卫d:晋人,字叔宝,风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卫d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看人眉眼 比喻看人脸色。

看朱成碧 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看风使舵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看破红尘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看菜吃饭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冷眼静看 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雾里看花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下马看花 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远来和尚好看经 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拄笏看山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走马看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看风使帆 看风向掌握船帆。比喻随机应变,看情况办事。亦作“看风使船”、“看风使舵”、“见风使舵”、“看风驶篷”、“看风转舵”、“随风使船”、“看风行事”。

另眼看戏 犹另眼相看。

面面相看 见“面面相觑”。

青眼相看 青眼:眼睛正视,黑眼珠在中间,比喻对人尊重或喜欢。形容以看得起的态度相待。亦作“青眼相待”、“青眼待”。

拄颊看山 同“拄笏看山”。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解释〗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裁剪。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人下菜碟儿 〖解释〗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看人说话

中看不中吃...>>

问题八:表示看的成语有哪些? 5分 耳闻目睹睹物思人

以观后效

察言观色

走马观花

昂首望天

望梅止渴

东张西望

东瞧西望

阅人多矣

察言观色

雾里看花

见风使舵

见财起意

见缝插针

惊鸿一瞥

问题九:表示"看"的意思的成语有哪些? 10分 东张西望 虎视耽耽 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 前俯后仰

瞻前顾后 一览无余 管中窥豹 面面相觑 坐井观天

侧目而视 察言观色 一目十行 见异思迁 探头探脑

举首昂视 望穿秋水 见貌辩色 一望无际 登高望远

鼠目寸光 极目远眺 高瞻远瞩 昂首望天 左顾右盼

问题十:表示看的词语有哪些 注视

凝望

观望

仰望

远眺

环顾

瞧 瞅 瞄 盯 眺望 瞻仰 俯视 打量 欣赏 环视 窥视 注视 张望 注视、凝视、巡视、审视、僵视、斜视、环视(伺)、仰视俯视、轻视重视、近视远视、横目、侧目、游目、纵目、极目、张目、青眼、白眼、怒眼、电眼、观察、浏览、细阅、秋波、偷望、眺望、顾盼、回首、回眸

凝视打狗看主 佛眼相看 刮目相看 狗眼看人 看菜吃饭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看风使船 看风驶船 看风使舵 看风使帆

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 看景生情 看破红尘 看人眉睫

看人眉眼 看人下菜碟儿 看人行事 看杀卫d 看朱成碧

冷眼静看 另眼看待 另眼看戏 另眼相看 面面相看

马上看花 青眼相看 雾里看花 下马看花 远来和尚好看经

拄笏看山 拄颊看山 走马看花

矮人观场 矮子观场 傍观冷眼 悲观厌世 傍观者清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比量齐观 炳如观火 炳若观火 从壁上观

迟徊观望 迟回观望 侈人观听 粲然可观 察言观色

察颜观色 迟疑观望 察言观行 东观续史 东观西望

达观知命 东观之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等量齐观 洞若观火

洞如观火 东望西观 大有可观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返观内视

返观内照 隔岸观火 观场矮人 观风察俗 观过知仁

观化听风 观机而动 观机而作 观今宜鉴古 观貌察色

观眉说眼 观山玩水 公听并观 观望不前 观往知来

观形察色 观衅伺隙 观隅反三 观者成堵 观者如堵

观者如垛 观者如市 观者如云 观者如织 观者云集

静观默察 借镜观形 镜里观花 燎若观火 燎如观火

冷眼旁观 明若观火 旁观者清 跑马观花 凭轼旁观

齐量等观 迁延观望 束手旁观 烧犀观火 水月观音

叹观止矣 探观止矣 听其言而观其行 叹为观止 蔚为大观

兴观群怨 袖手旁观 雄伟壮观 仰观俯察 以观后效

眼观六路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岩居川观 游目骋观

洋洋大观 作壁上观 坐观成败 坐井观天 走马观花

侏儒观戏 作如是观 坐山观虎斗 掌上观文 掌上观纹

山是第四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原文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简傲》~775~

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子)王徽之》~203~

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冲尝谓徽之曰:“卿在府日久,比当相料理。”徽之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

注释

“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 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按,手版,即笏。后以“拄笏西山”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貌。亦省作“拄笏”。

同源典故

参军拄笏 拄笏 拄笏看山 拄笏西山 望爽气 朝来清气 朝来爽气 朝来爽致 爽气 爽气朝来 爽气西山 看爽气 看西山 看西爽 笏挂颊 西山朝爽 西山爽 西山爽气 西山笏 须人料理

运用示例

金 元好问《西山楼为王仲理赋》诗之二:“拄笏西山志骑曹,朝来爽气与秋高。”

宋陈与义《漫郎》诗:“漫郎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

宋陆游《春晚书怀》诗:“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宋刘过《题凤凰台》诗:“时事不言惟拄笏,书生无用且衔杯。”

元 房皞 《题张信之见山堂》诗:“拄笏当此时,未觉功名大。”

杜甫写过的诗

恩重丘山 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叠石为山

众喣飘山 〖解释〗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漂山 〖解释〗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义海恩山 〖解释〗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学如登山 〖解释〗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啸傲湖山 〖解释〗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死重泰山 〖解释〗比喻死得光荣。

耸膊成山 〖解释〗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积甲如山 〖解释〗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

安若泰山 〖解释〗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秀水明山 〖解释〗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醉玉颓山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

拄颊看山 同“拄笏看山”。

拄笏西山 见“拄笏看山”。

云雨巫山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渔海樵山 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

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山名,在今山东。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眼前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堙谷堑山 见“堑山堙谷”。

一叶迷山 意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铁壁铜山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水满金山 见“水漫金山”。

水漫金山 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

誓海盟山 同“山盟海誓”。

涉海登山 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日落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刃树剑山 刃:利刃,刀。原是指佛教中的地狱酷刑。后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地方。

千水万山 见“千山万水”。

气壮河山 同“气壮山河”。

披发入山 谓离开俗世而隐居。

邈若河山 同“邈若山河”。

猛虎深山 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猛虎出山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闷海愁山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马入华山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流水高山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临水登山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久归道山 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功若丘山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扛鼎拔山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荡海拔山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带砺河山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

楚水吴山 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藏诸名山 见“藏之名山”。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半壁河山 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拔树撼山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安如太山 见“安如泰山”。

寿比南山 寿命象终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铁桶江山 比喻牢固的或地位。

纵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重于泰山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猿穴坏山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灾祸。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拄笏看山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执法如山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稳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铁证如山 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

铁案如山 铁案: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

万水千山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使蚊负山 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

剩水残山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日薄西山 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涌如山 形容恼怒到极点。

绿水青山 泛称美好山河。

力可拔山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累土至山 比喻由小到大,积少成多。

开门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举鼎拔山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聚米为山 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

剑树刀山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火海刀山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还我河山 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高卧东山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隔行如隔山 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覆海移山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放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恩重如山 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恩德如山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大好河山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名落孙山 名字落在榜末孙山后。指考试没有被录取,榜上无名

砺带河山 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军令如山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必须贯彻执行

锦绣江山 形容美好的国土

锦绣河山 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积土成山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号令如山 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航海梯山 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堆积如山 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放火烧山 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范水模山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

笃定泰山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逼上梁山 逼:逼迫;梁山:又称梁山泊,今山东省境内。比喻被迫起来反抗。也比喻被迫取某种行动

百二河山 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拄笏的解释拄笏的解释是什么

?《公元759年杜甫在秦州》(全本上)

作者:雪潇2号

杜甫在秦州之一:越过关山

杜甫在秦州之二:《秦州杂诗》第一首

杜甫在秦州之三:汗血马

杜甫在秦州之四:南郭寺

杜甫在秦州之五:晒草药

杜甫在秦州之六:风疾

杜甫在秦州之七:梦李白

杜甫在秦州之八:朋友阮昉

杜甫在秦州之一:越过关山

公元759年七月,立秋后的某一天,偏僻的关山陇水蹙容满面地迎接了杜甫这位中华民族千古诗圣的到来。

杜甫于公元712出生于河南巩县。五岁丧母。七岁即能作诗诗而且出口不凡:“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19岁游晋,20岁游吴越。24岁举进士不第。25岁游齐赵。44岁时,安史之乱爆发。 46岁“麻鞋见天子,涕泪授拾遗”。次年六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再次年七月立秋后,作《立秋后题》一首并即弃官举家向秦州而来。杜甫在秦州生活了将近100天。

关于杜甫西向客秦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计有寻亲访友说、取道入蜀说、求食问衣说、失意归隐说、远游淹留说等数种。其中最代表性的,是因关内饥乱而西向投奔亲友的“万里饥驱”说。持此说者一般以下文为据:《唐书》载:“关辅饥,(杜甫)辄弃官去”。德国人莫芝宜佳也认为:“杜甫离开北方,携家人到了南方,不断地寻找着经济上的救助人。”(《〈管锥编〉与杜甫新解》P165,河北教育出版社19年11月)。其实杜甫《秦州杂诗》第一首第二句“因人作远游”的“游”字,表明杜甫的秦州之“游”,至少应该有三种目的:游学、游历、行吟性质的流浪。

杜甫一家离开华州之后,逶迤向西,一路上少不了沐风栉雨,餐风露宿。从“迟回度陇怯”和“昨忆逾陇坂”等诗句看,他们是越过现的在陕西省陇县和甘肃省张家川交界处的陇山(今称关山)来到秦州的。而在当时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翻越关山,就如同西出阳关一样,是充满着悲伤与无奈但也不乏冒险意味的一种行程。

初秋的关陇驿道,蜿蜒曲折,荒无人迹,时而断木横路, 时而乱石当道,时而又浊流隔阻。路两边,老树残枝,荒草萋萋,受惊而起的怪鸟不时扑楞楞地窜入阴云四布的天空。一辆马车在泥泞中艰难地行进着,咯吱咯吱的声音拖泥带水,像是历史在不安地呻吟。一路上,杜甫他们不时会遇到其他扶老携幼的难民,也时常会有唐军的小分队疾驰而过。那些嗒嗒嗒嗒嗒飞驰而来的骑兵们一脸紧张,满面风尘,只顾躬身催马,对避立一旁的老百姓好像视而不见。很快,他们就嗒嗒嗒嗒地疾然远去了,留给杜甫他们的,是一团迷茫的烟尘。

烟尘里,马车旁,杜甫骑着一匹老马,头戴斗笠,身着葛衣,肩背行囊而面容疲惫。这匹马可能就是李嗣业赠送给诗人的“追风骡”。要不,就是他刚到华州任上时,曾“拾遗”地捡到的一匹军弃病马。此马经他拉回家里精心护治,估计此时已是复得健康,这会也应该与杜甫一家负箧同行。杜甫一边在马上摇摇地摇着,一边贪婪地四顾着陇上初秋的景色。他的眼睛中分明流露出对大西北奇山异水的无限热爱,也流露出纷乱岁月里一个诗人对国家时事隐隐的忧伤——自华州至秦州,千里之遥,“朱门酒肉臭”的情景即使没有重现,但“路有冻死骨”的情景很可能会与他再次遭遇。

马车里坐着的是杜甫的妻子杨婉和几个孩子。杨婉是杜甫的父亲杜闲的好友弘农人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比杜甫小12岁。她从小喜欢读书,且写得一手好字。相貌美丽而言行端庄,性情温和而体贴。他们于公元740年杜甫30岁时喜结良缘。多年来,她为杜甫生儿育女同时也担惊受怕,是杜甫同甘共苦的贤内助也是杜甫解语会心的知音。现在,她就和杜甫一同奔走在前途未卜的流浪之路上,目光忧虑却也坚定。她的怀里,抱着女儿杜蓉。杜甫《北征》诗云:“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但是来秦州的时候,好像只有一个女儿了。靠在她身边的是儿子宗文和宗武。依学者冯至的说法,当时宗文应该九周岁,宗武应该整6岁。一千多年以后,甘肃天水城南著名的南郭寺内,僻静的杜甫祠里,面容丰润的杜甫泥像下,那两个手捧书卷的“书僮”,其实正是杜甫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宗文,小名熊儿,一个是宗武,小名骥子。杜甫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骥子。有《遣兴》一诗中句为证: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杜甫的小弟杜占,正在为他们扬鞭催马。

杜甫兄弟五人,杜甫居长,四个弟弟分别名为颍、观、丰、占。此时,只有小弟杜占和杜甫在一起,其余三人散落在河南、山东。杜占年龄当时大约是十八九岁,正当健壮小伙,所以秦陇道上,他少不了要执鞭赶车。

和杜占一起于关陇道上探路压尘的,还有杜甫的家仆杜安。杜安10岁时父母双亡,杜甫的母亲崔氏见他可怜,就把他带到家中做了仆人。杜安虽没有读过书,却生性机灵,与杜甫名为主仆实为朋友。他一生跟随杜甫直到杜甫去世于自潭州赴岳州的船上。而这会儿,杜安一定正在和谁说笑着。

他们的行程虽然是艰苦的,但也一定是快乐的。

对于杜甫来说,这次对关山的翻越,是不是会超越地理翻越的意义而意味着一种人生意义上的翻越呢?

杜甫在秦州之二:《秦州杂诗》第一首

当杜甫一行终于进入秦州地界时,手摸着“秦州”的界碑,眼望着秦州的城头,杜甫也许会想到卢照邻的《入秦州界》:

陇坂长无极,苍然望不穷。

石径萦疑断,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露,莺啭紫岩风。

春芳勿蘧尽,留芳故人问。

公元759年的秦州城头,戍楼森然。戍旗之上,沉云低垂,苍天高远。守城的士卒持戟默然,神情淡漠。联系当时吐蕃人对唐王朝的骚扰及四年后吐蕃进占秦州的事实,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是,当年秦州的城门上一定贴过这样的官府告示:

……吐蕃贼骑,前日袭我洮州、岷州二郡,伤我村民四十余口,掳我妇女百人,掠财物无数且焚烧房屋庄园……本州牧晓喻我秦州百姓,务必……

杜甫他们车辘辘马萧萧地进入了秦州城。

晚上,孩子们都已睡了。几颗小脑袋齐齐地排在寓所的炕沿边上,灯光下,他们睡得格外香甜。刚刚洗了的衣服,晾在屋子的另一边。夫人杨氏在炕沿上吊着一条腿坐着,正在微微晃动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缝补衣衫。灯光照着她美丽却又疲倦的面容。她一定太累了。而她的丈夫杜甫,这会正在一方梨木方桌前翻捡着一堆随身的诗书。

杜甫把一幅字挂在屋子的墙上,土墙顿时一亮,如一潭死水中有了龙蛇行走。这是他的好友郑虔赠的一幅字,是他多年相随的珍藏。“郑虔,大约比杜甫年长二十岁,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字、画、诗曾被唐玄宗称为‘三绝’。此外,他还通晓天文、地理、国防、药物。杜甫在长安期间常同郑虔饮酒论文,两人是最亲密的朋友。杜甫写赠、怀念郑虔的诗很多。”(李济阻《杜甫陇右诗注析》P138)

杜甫把字挂好以后,摇头扭首地看了看,又往端正里扶了一下。然后他打开了一幅画。

这是一幅朋友画的苍鹰图,上面且有杜甫的题诗《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辣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妻子睡了,杜甫开始在烛光下磨墨。他的一只手和他的一块墨开始了转圈,一圈一圈又一圈。他的思想却如一石击破的湖水,渐渐地荡出烛光,荡出屋子,荡出远远地传来的边城鼓角之声,荡出古秦州城的神秘之夜。一方墨池渐渐地被他搅成了一片混乱的世界--凄厉的鼓角声中,唐王朝的军队正在溃败。丢盔弃甲,拽旗而逃。史思明再次攻占洛阳。回纥的骑兵不顾一切地狂奔逃窜。老百姓在逃难。在铁蹄下呻呤,长号。在熊熊大火中痛失家园,而安史叛军却在哈哈大笑。关中大饥。饿脬遍地。有吏夜捉人。老翁越墙而走。老妇出门探看。自己一家也混在逃难的人群中,不知向何处去地趔趄在路上,而牲口也很快被人抢去。自己被安禄山叛军俘虏。华州州牧势利丑陋的小人嘴脸。堆积如山的案牍公文。挥汗如雨。拍案而起。愤然搁笔。仰天长叹!

这一声长叹,从华州,长长地叹到秦州。

杜甫想到了自己关陇道上的攀山涉水和高低俯仰。一家老小行走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不知道前路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心里老是怯怯地觉得不踏实。山巅峰头上举目一望,流水渐枯,草木凋零,而自己此去前途未卜,不知会不会有一个好的着落……这一切怎么能不让他忧从中来而愁容满面。

杜甫奋笔疾书,写下了后来在文学史上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的第一首:

满目悲生事,因人做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鸣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两句,写得苍凉悲苦。“悲”、“远”、“怯”、“愁”与“问”、“折”等语,传达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多个侧面。

当第二天微明的天色透窗而入时,杜甫一家还在酣睡,而杜甫睡得尤其酣畅深沉,经过了多日的鞍马劳顿,旅途风霜,他实在也应该好好地睡一个囫囵觉了。

杜甫在秦州之三:汗血马

杜甫初寓秦州的一段日子,主要的活动范围在城区及近郊,他看到的,除了街市里的胡马羌妇、朱门瘦民,就是“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的秦州风光。在这期间,天晴时他和家人出去药,阴雨天就在寓所里读书、思考、怀亲、遣兴。当时,杜佐一时未到,阮昉一时未识,赞公一时未访,佳人一时未遇,另外所带川资尚丰,天气也是凉而不寒,既无奔波之累,亦无公务之烦,远离战乱而又置身明山秀水,真是诗人一生中难得的一段平静休闲的好日子。

这天早晨,阳光洒遍了秦州城的大街小巷,杜甫也在这明艳的阳光里手牵着女儿杜蓉走出了寓所的大门。他的身后,杜占手里拎着一条口袋,看样子要顺路买米。宗文和宗武,少不了也要跟在他的后面。他们要去好好地看一看这个陌生神奇的西部小城。

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当时归降于唐的氐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这里帐蓬林立,膻气浮荡,怪眉怪眼的人们或在杀牛宰羊,或在燃薪煮饭,或在坐饮笑谈。这些奇异的男女老少让杜甫和孩子们大开了眼界也大为惊讶。

有人正在杀牛。那大汉把刀子咬在口里,双手抓住了牛角。可怜的牛好像预感到不祥,尽力挣扎,可是晚了,人们早已给他加上了绳圈,它的挣扎只能让自己轰然倒下。几个汉子麻利地缚住了牛腿,咬刀的汉子将牛头拧住,腾出手,握住刀,瞅准了牛昂奋的脖子猛地一刺,鲜血喷出,很快,一头黑色的老牛便死成了一堆牛肉。

公元七五九年的秦州,是熙攘热闹的秦州,是西北丝路上的重镇,是物资的聚散地,也是民族的聚散地。这一天,和往常一样,长街上又有人在比武了。有两个回纥族的少年,正在摔跤。他们两个都是身强力壮,斗志勇毅,赤膊上劲健的肌肉光耀着少数民族特有的悍勇。一旁,七八个好事的围观者正在为他们呐喊助威:“使劲!使劲!使绊子!……”而不远处正有一个羌族骑手在表演他的马术:他时而催马疾驰,时而突然地勒马,让马腾空而长嘶。他在快速的奔驰中飞身离鞍,从地上拾起一把战刀,然后策马挥刀,刷,只见白光一闪,一根木桩就被劈成了两半。

这时另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大家看一看我的箭法。他弯弓搭箭,向天上略一搜寻,说了声好--胳膊一动,嗖,一箭便射落了一只飞鸟。众人喝不已,杜甫也立在一边连道:“好箭法好箭法,李广莫及也!李广莫及也!”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三这首诗,显然是诗人杜甫立足于秦州城内的四望之作,其中的几个动词,如“领”、“出”、“有”、“来”,即可分明地显现出诗人的观察点与观察角度。我们顺着杜甫的目光,也就分明地看到了一些西部边城的奇异风物: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显然,杜甫在秦州城的时候,看到了中原地区很少能够看到的西域汗血马:“马骄朱汗落”这五个字,一定是杜甫对当时秦州的写实而非想象。

我们可以如此想象当时的情景:忽然,一队膘悍的胡人马队驰入帐蓬林,一部分继续驰远,一部分停下来。骑手滚鞍落马。经过了长途奔驰的马仍在喘息,喷出的白气像马脸旁的一片白云。马的四蹄仍在不停地刨动。这是一匹八尺腰身,红鬃黑鬈的西部宝马,现在它们的前肩部小孔里正流淌着红色如血的汗珠。

杜甫被这罕见的红色的汗珠惊呆了:“汗血马!这不是汗血马么?这可是产于西域大宛国的一种神马啊!”

正在卸鞍的大胡子骑手听了,对杜甫说:“老先生眼力不凡,识得千里马呀!”杜甫忙说不敢不敢,“我只是略知一二,你看这马,身上没有多余的肉,骨相英骏;你看它的耳朵,小而尖,状如削竹之筒;你再看它的蹄子和足腕,《相马经》里说:‘马腕欲促,促则健;蹄欲高,高耐险峻。’它的蹄正高、腕正促……一看就是汗血神马!”

“先生所言极是。这就是纯种的汗血马!”骑手说:“只有一样先生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种马呀,它过一些日子就得去一次河西,吃了那里的草,回来他才能安宁!这不,我们刚从我们的河西老家回来。”

杜甫闻言,若有所思地“噢”了一声。这匹神奇的汗血胡马给诗人留下的印象之强烈,从《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五可以看出: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肃霜。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茫。

可以说,这一首诗(《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五)咏马诗正是“州图领同谷”那一首(《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三)中咏马之句的注脚。

当杜甫终于转身离开时,才发现孩子们正在看一个胡人少年的跳舞。“胡舞白题斜”,一个眉心里涂了白点的健美少年,正在表演充满着异族情调的西域舞。人们的喝彩声不绝于耳。小伙子舞得潇洒利落,杜甫也看得如痴如醉。他不禁想起了当年在长安舞剑的那个英姿飒爽的公孙大娘来。

杜甫以前曾见过一匹这样的胡马,并写过一首诗《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梭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城可横行。

后来,他还写过《高都护骢马行》,及《李〔雩阝〕县丈人胡马行》等。

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胡过金牛。

回鞭却走见天子,朝饮汉水暮灵州。

自矜胡骝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

一闻说尽急难才,转益愁向驽骀辈。

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

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凡(一作俗)马空多肉。

洛阳大道时再清,累日喜得俱东行。

凤臆麟(一作龙)□(“鬈”卷改耆)未易识,

侧身注目长风生。

应该说杜甫对马是比较在行的。一千多年后,有人在想象杜甫困顿的秦州生活时,说:他“骑着黑瘦的毛驴/从尘土飘扬的大道上/穿峡越谷/翻过一片森林/远去在唐朝的背影里”,事实上杜甫在秦州出行,骑的不是驴,而是马。冯至《杜甫传》说:杜甫在华州时,“他偶然走到东郊,遇见一匹被兵士遗弃在路旁的瘦马,他也曾联想到人世的困顿,写成一篇《瘦马行》。”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石聿〕兀如堵墙。

绊之欲动转〔奇欠〕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去岁奔波逐余寇,骅骝不惯不得将。

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

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联系杜甫对中草药的喜爱,我们甚至也可以推想:杜甫说不定还是一位不错的马医呢!就是这匹瘦得被遗弃了的马,杜甫把它牵回后,精心照料,它就恢复了健康,后来就陪杜甫越陇坂而至秦州。杜甫秦州诗里还有一首《病马》。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这匹病马,也许正是治好了的那匹爱骑老马。杜甫与此马,可谓“患难之交”。

这一天,它正在后槽里有一口没一口地吃草时,杜甫来看他了,杜甫摸着老马的嶙峋瘦骨,老马扬头昂首,抖鬃而鸣。

杜甫说:老伙计,你也老啦,可是你可要挺住啊,过几天,我老杜还要靠你远行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你我暮年,壮心莫泯,怎么样?

老马似乎是听懂了一样地引胫一声长嘶。

公元七五九年秋天杜甫的心境,也真的就是一匹老马的心境,是壮心不已的心境,也是无限悲凉的心境。

杜甫离开秦州后写的《赤谷》一诗里,有这样的一句:“我马骨正折”。也许,杜甫与他的这匹爱马,就是在赤谷而忍痛分手的。

跨汗血马而风一样奔驰,永远只是人们美丽的梦想,残酷的现实是:人们都在与自己的马,共瘦,共病,共老……

杜甫在秦州之四:南郭寺

公元759年,刚刚进入秋天的秦州。一声闷雷。大雨倾盆。秦州城里的老槐树、青瓦、戌楼、茅草屋,都沐浴在这猛烈的大雨之中。街道上很快水流纵横。雨中的河水更为汹涌,波浪翻滚,柴碴沉浮,水光闪烁。但是河堤上,却有一个羌族少年在看河。雨水浇透了他身上不多的衣服,他全然不顾,只是一个劲儿在那儿拍手欢呼:河水又涨了!河水又涨了!不远处有一壮汉,似乎是他的父亲,头戴草帽,正在用一根长杆的大罩捞取着河里漂来的浮草沉碴。一匹驿马从他们身后的路上匆匆驰过,四蹄踢起四溅的水珠,像开了一路碎玉的花。

可能是这个羌族小孩子对此早已司空见惯了,所以他头也不抬,对奔驰的驿马看也不看。然而杜甫却眼盯着奔跑的驿马若有所思地看了半天。

杜甫走下城头时,雨已经停了,秦州城一片亮丽鲜艳,四处清洁如洗。一个小孩子一边唱着一首歌,一边一棵一棵地踢踏着路边上的树。他每踢一下,树上就又有一场小雨亮晶晶地落下来。他留下了一路的孤独。还有一些小孩子,则高高地挽起着裤子,赤脚在积水里玩着。他们的大人,却正忙着用盆子往外面舀院子里的水。杜甫穿过街道,走进了一家小酒店。

杜甫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他是一个诗人,他的身上有着一生好向名山游的诗人天性。当他在秦州的生活比较稳定且天气变得睛好之后,他一定会马上就到附近的几外名胜去观光。

杜甫蹬着两只麻鞋在秦州专程去观看了的地方,从他的秦州诗里看,好像首先是隗嚣宫,然后是南山寺。南山寺,即现在的南郭寺。

多少年后,天水电视台刘晋先生的电视片解说词《风雪南郭寺》,对杜甫的南郭寺之行,有过生动的描绘:“很多年了,南郭寺静静地矗立在秦州城外的慧音山麓,忍受着时光缓慢的流逝,仿佛就只是为了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现在,这个叫做杜甫的人来了。

他大约是黄昏时分走进了南郭寺红色的山门,来听北流泉的淙淙水声,来抚摸中庭那棵苍劲的柏树。他看到秋花紧挨危石而开,借危石之阳刚,显示着自己的柔美。危石高高耸立,其状怪异。夕阳如金,倾泼于草丛中。草丛里有一口废钟寂然倒卧。潮润的山风吹来,吹动杜甫的千思万想,于是杜甫不由得脱口而诵曰: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说到杜甫的南郭寺之诗,不得不再说一说李白的南郭寺之诗。

秦州,是当时唐人的西陲。入唐以来,秦州以其陇右要隘之地理位置,成为唐王朝长安以西的第一个重镇。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他们西辞京华,第一站就是秦州。仅以诗人论,高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王维,“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等人,他们都曾留驻过秦州边城。可以说,当年的天水,正是英雄们西去绝域的一个重镇,是咸阳一别后英雄泪下的第一个记忆。而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候。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李白,由于祖籍秦州,很可能在杜甫之前也曾来过秦州。据考,李白曾在南郭寺留有一诗云:

自此风尘起,山高月夜寒。

东泉澄澈底,西塔顶连天。

佛座灯常灿,禅房香半燃。

老僧三五众,古柏几千年。

只是,此诗毕竟平平,极有可能是后人托名之伪作。

李白一生四海为家,高挂诗歌的风帆于楚汉之间云来鹤往,且大都有诗为证,但他的秦州老家之行——如果他真的来过——却实在有些悄然。李白给秦州的历史留下了好大的一片空白与遗憾。

不久,杜甫流寓天水。中国最伟大的两个大诗人,不知道为什么,竟都与秦州有着难解的奇缘。

南郭寺原建有杜甫祠堂一。祠内有杜甫及侍童塑像三尊。杜甫像富态儒雅,颇见君子之风,这当是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供桌上也有应时果鲜,香火不断。杜甫祠堂门外有一副对联:“陇头圆月吟怀朗,蜀道秋风老泪多”。它凝炼、生动地概括了杜甫在秦州的凄凉日月及奔赴成都的一路艰难。

近年来,南郭寺增建杜甫塑像一,且将宋婉以王羲之字集杜甫秦州诗之作即所谓“二妙轩”刻碑于南郭寺,成为秦州人对杜甫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宋婉有一首诗直接以《少陵》为题,现录此为念:“少陵栖隐处,古屋锁莓苔。峭壁星辰上,惊涛风雨来。人从三峡去,地入七歌哀。欲作招魂赋,临流首重回。”

南郭寺,就是杜甫当年在秦州的一处身心的“栖隐处”。

杜甫在秦州之五:晒草药

秦州城里逢集日的早上,一位秦州药老人早早地就摆好了自己的摊子,正坐在半截青色的砖头上搓着一根草绳,旁边是一堆青青的冰草。已经搓好的草绳在他的身后盘成了一堆。

不儿杜甫和仆人杜安就带着自己的药来了。杜甫笑着向老头道:“老人家,你早!”老人看是杜甫,指了指旁边四块砖头圈出的一块地方。杜甫说:“老人家费心了,这两天,身体不好,起身得迟了。”杜甫摆好自己的药摊子,就和老头学着搓起了草绳,说起了闲话。

我们可以设想:杜甫的仆人杜安,在卖药这件事上,一定要比杜甫会操作,会呦喝,是个称职的伙计,而杜甫应该就是一个傻乎乎的掌柜。

杜甫一生,曾经种药、药、晒药甚至卖药。“据学者研究,杜甫寓居秦州时曾以挖制草药、悬壶行医为生。”(高天佑《杜甫陇蜀纪行诗注析》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P56)可以想象的是:“药生活”是杜甫秦州期间除了不言而喻的“诗生活”——写作秦州诗及“目生活”——游山览水——之外一个相当重要的生活内容。

所以,对公元759年秋登临秦州的杜甫,我们不能把他仅仅视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游历者或者逃难者,而应该看到,他在秦州的每一次佝偻的登临,至少显示着他的两重身份:一个辞官远游的诗人和一个头戴方巾、身着长衫、肩背药篓,手里倒提着一把药锄的药人。

但是杜甫在秦州的“药生活”却并没有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比如冯至先生重版的《杜甫传》结尾收录的冯先生研究杜甫的一篇另类文字————《白发生黑丝》,在描写到杜甫潭州(长沙)卖药时,有意无意地绕过了对杜甫秦州卖药的“回忆”:

……

杜甫认真地听完了这段话。

在老渔夫为杜甫出主意的同时,杜甫的心里就在想,卖药,我是有经验的,在长安时,我在王公贵族的府邸里卖过药,在成都时,我在一些官吏中间卖过药,如今流落潭州,为什么不能把药卖给老百姓呢?他没有等渔夫补充的那句话说完,就把渔夫前边的话重复了一遍,“既可以医治病人,又可以买点米回来”。

这表示他接受了渔夫的建议。

冯至在这一段文字里提到了杜甫的长安之卖药,也提到了杜甫的成都之卖药,却偏偏没有提到杜甫的秦州之卖药——甚至连“陇右”二字都未曾提及。难道在生活困顿不堪的秦州,杜甫“既可以医治病人,又可以买点米回来”的卖药动机,竟不比在成都时更具迫切性与典型性么?

那么冯至在他的《杜甫传》之专门叙述杜甫陇右生活的部分即《陇右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里,对杜甫在陇右的“药生活”又是如何描述并且评价的呢?

他说:“可是生活不能完全仰仗他人,他于是又重新开始他在长安时经营过的卖药生活,来维持他的衣食。我们在他秦州的诗里中常常读到关于药和制药的诗句,并且在太平寺泉水的下流,他也梦想过,如果用这比牛乳还香美的水灌溉出一片繁荣的药圃,该有多么好呢?”

他终于注意到了杜甫在秦州的“药生活”,可是,从他对杜甫卖药所谓“维持他的衣食”之动机的理解,可以看出冯至对杜甫在秦州的“药生活”,叙述仍然是简单的,思考仍然是肤浅的——他没有对杜甫的“药生活”展开深入的思考。因为杜甫在秦州的“药生活”——药、晒药、制药甚至卖药——看似是为生活所迫的一种权宜之计与经济行为,其实这种诗人卖药——而不是一般的商人卖药或山民卖药——恰恰却给我们留下了杜甫当年更多耐人寻味的生活信息与思想信息。

从秦州诗看,杜甫的“药生活”应该是基于杜甫道家影响的对于隐逸生活——“诗意的栖居”——的一种人生向往,和中国现代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放弃对肉体生命的关注而转向关注人们的灵魂世界——正好相反的是,在中国古代,常常有些人会弃政而为医,或者弃文而从医 ——弃社会而归于自然,弃进取而转为隐逸。而且,烧药、药、甚至晒药,是杜甫以及当时的其他文化人普遍认可的一种比较优雅浪漫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他们游历祖国山川时的一种“业余爱好”,是他们与大自然的一种对话方式。就像剑之于武林人士是一种人生标志与生命意象一样,“药”应该也是当时一般喜欢田园山水的文化人的一种人生标志与生命意象。否则贾岛的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不会不胫而走地被人们传诵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杜甫的“药生活”,是源于杜甫儒家思想的仁者的选择。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向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包括略通医道——为其知识结构的努力模式,人们也常常把“良医”、“通儒”、“显宦”连在一起。事实上文人中喜通医道且略通医道者不乏其人,比如苏东

拄笏的词语解释是: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拄笏的词语解释是: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拼音是:zhǔhù。结构是:拄(左右结构)笏(上下结构)。注音是:ㄓㄨˇㄏㄨ_。

拄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见“拄笏看山”。

关于拄笏的诗词

《题新安佥厅拄笏亭》《将归·拄笏西山一笑中》《题朝爽轩·不须拄笏觅西山》

关于拄笏的诗句

城中谩拄笏不须拄笏望西山西山拄笏增诗兴

关于拄笏的成语

促膝谈心满床叠笏拄笏西山撑天拄地词不达意拄笏看山袍笏登场

关于拄笏的词语

秉笏披袍拄颊看山满床叠笏撑门拄户垂绅正笏袍笏登场撑肠拄肚撑肠拄腹朱衣象笏促膝谈心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拄笏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