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涯字组成语接龙?

2.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脂批曰“宝玉有情极之毒”“宝玉看此为世人莫忍为之毒”分别什么意思?

3.描写悬崖峭壁的词语

4.《红楼梦》中,贾宝玉最终选择了出家,这背后有何隐情?

5.《红楼梦》中宝玉悟禅,他悟出了些什么?

6.有关悬崖的成语

悬崖撒手_悬崖撒手贾宝玉

崖四字组词

:陡壁悬屋、临崖勒马、破崖绝角、悬崖转石、悬崖撒手、悬庄峭壁、悬崖绝壁、悬屋勒马、自崖而反、勒马危崖、勒马悬崖、临崖失马

成语解释

(1)陡壁悬屋:形容山势险峻

(2)临崖勒马:走到晨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高潮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勤马悬崖”。

(3)破生绝角:磨除棱角,喻处事同备,

(4)景堂转石:比响形势发展迅猛,

(5)悬崖撒手:①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②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

(6)悬崖峭壁:峭壁:陡直的山兰。形容山势险峻,

(7)悬崖绝壁:同“悬崖峭壁”。

(8)悬崖勒马: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红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9)自崖而反:崖:崖岸;反:通“返”,回,旧时送行辞。

(10)勒马危量:勤:收住编绳,在高高的山里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绿及时清醒回头

用涯字组成语接龙?

贾宝玉,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和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绛芸轩,号绛洞花王;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观园怡红院,号怡红公子。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峰。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有一段脂批,交代了贾宝玉最终结局,这段批语是这么说的: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能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

也就是说,贾宝玉最终是悬崖撒手出家为僧的结局,而且这是与宝钗成婚之后发生的事。那么问题来了,贾宝玉的悬崖撒手,究竟是真正顿悟了,还是被迫出家呢?

《终身误》的曲词里说,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由此看来,贾宝玉的出家,似乎与钗黛二人有关,他不喜欢宝姐姐,但却娶了宝姐姐,他喜欢林妹妹,但林妹妹却泪尽夭亡离他而去。

宝玉宝钗的婚姻,在世人眼中,是金玉良姻,是才子佳人的绝配,也是四大家族的又一桩完美的政治联姻,但对宝玉来说,他的婚姻是不幸的,即便与宝钗举案齐眉,但心中却依旧意难平。

因此,宝玉最终选择悬崖撒手。如果我们这么理解,宝玉似乎就不是真正顿悟出家,而是被现实所迫,不得已出家,但这个推论也不是没有道理。

根据脂砚斋批语透露,八十回后还有“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的回目,宝钗借词含讽谏的目的何在?自然是劝宝玉读正经书,致力于仕途经济,以便将来能够立业养家,也可以此显身扬名。

但我们也知道,贾宝玉一生有三大病,第一大病就是恶劝,主要就是他讨厌别人劝他读书,湘云劝他给湘云脸色看,宝钗劝他抬脚就走,丝毫不给人留情面。这一点,前八十回里都有具体情节,不再赘述。

所以,八十回后当宝玉宝钗成婚,婚后的宝钗为家族长久之计,为宝玉将来打算,势必要不止一次劝宝玉读书,而此时的宝玉,痛失心爱的林妹妹不说,耳边还整天都是宝姐姐的劝学,让他如何不气恼呢?

面对宝钗的借词含讽谏,宝玉会做出什么举动呢?对一般人来说,可能夫妻之间也就拌拌嘴,但对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嘴甜似蜜的混世魔王来说,他看到妻子如此重视仕途经济,一个好好的女孩受到如此荼毒,他做出离家出走的举动就很正常了。

因此,宝玉的悬崖撒手,应该说是有被迫的成分的,对他来说,与宝姐姐成婚,本就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如今刚结婚不久,宝钗又开始整日劝他读书,他自然更加无法忍受。与其如此,不如走了干净。

当然,宝玉的悬崖撒手,虽有被迫成分,更多应该也跟他的顿悟有关。

前八十回里,宝玉有多次顿悟,比如宝钗生日一回,他因听了宝钗念的《寄生草》戏文,就有些悟了,然后写了一个偈子,宝钗看后也忍不住说道:“这个人悟了。”

当然,此时的宝玉尚未真正彻悟,他正处于似悟非悟之间。这次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到他请龄官唱戏一回,又提到了宝玉的一次顿悟,这一次是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宝玉在大观园玩腻了,忽然想起《牡丹亭》的曲子来,又知道梨香院的小旦龄官唱得最好,就要听她唱,却没想到,龄官不仅不唱,连正眼都不瞧他一下,这让一直受尽了宠爱的贾宝玉,十分不解。

原来他这个被贾母、王夫人百般宠千般疼的凤凰蛋,贾府都巴不得到他身边服侍的富家子,竟然有人完全不把他当回事。

到了后来,贾宝玉才明白,原来并不是都围着他转的,总有像龄官这样的女孩子,心有所属,视他贾宝玉如浮云。宝玉因此得出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得各人眼泪罢了。”的结论。

悟禅机一回,宝玉悟出的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其实正类似于一僧一道携带顽石入红尘前所说的,那红尘虽有些乐事,但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所以宝玉说“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曹公在红楼梦的凡例中也有一首诗提到:浮生着甚苦奔忙,盛世华宴终散场。

情悟梨香院一回,宝玉悟出的是,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丝毫不能强求,一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眼泪。所以黛玉的眼泪,只为宝玉而流,而龄官的眼泪,只为贾蔷而流。这一场情悟,对贾宝玉这个多情公子,应该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先悟出了浮生若梦来去空空,再悟出了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从人生的大悟到感情上的情悟,生有慧根的宝玉,正在一点点走向顿悟的道路上,等到家亡人散时,他曾经的浮生若梦和人生情缘都得到了验证,终有一日,他对尘世再无留恋,悬崖撒手就是一刹那之间的事了。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是《红楼梦》三大主线之一,足以媲美《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不能在两者中间划等号。贾宝玉是《红楼梦》有意识塑造的集意*、补天、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脂批曰“宝玉有情极之毒”“宝玉看此为世人莫忍为之毒”分别什么意思?

⑴ 情义天涯的涯开头得成成语接龙四个成语

情义天涯----天涯咫尺----尺有所短----短兵相接----接踵而至----至再至三----三心二意

⑵ 崖开头的成语接龙大全集

没有“崖”开头的成语,含“崖”的成语如下:

悬崖勒马 悬崖:高版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权,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自崖而反 崖:崖岸;反:通“返”,回。旧时送行辞。

陡壁悬崖 形容山势险峻

临崖勒马 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 *** 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破崖绝角 磨除棱角。喻处事圆滑。

悬崖绝壁 同“悬崖峭壁”。

悬崖峭壁 峭壁:陡直的山崖。形容山势险峻。

悬崖撒手 ①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②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

悬崖转石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⑶ 涯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涯际莫寻。

典出: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烟霞之涯际莫寻,江海之波澜不测。」

⑷ 崖开头的成语接龙

崖岸卓绝 绝顶聪明 明教不变 变徵之声 声誉鹊起 起死回生 生死骨肉 肉眼凡夫 夫子自道道内而不径 径一周三容 三老四少 少年老成 成千论万 万口一辞 辞不达意 意望已过过桥抽板 板上钉钉 钉嘴铁舌 舌锋如火 火树琪花 花攒锦聚 聚萤积雪 雪花飘飘飘萍断梗 梗泛萍飘 飘洋航海 海立云垂 垂头塞耳 耳闻目染 染指垂涎 涎脸涎皮皮破血流 流水无情 情天孽海 海天云蒸 蒸蒸日盛 盛食厉兵 兵荒马乱 乱臣贼子子夏悬鹑 鹑衣百结 结舌杜口 口壅若川 川流不息 息息相关 关门大吉 吉光片裘裘马清狂 狂瞽之言 言听谋决 决断如流 流离播越 越瘦秦肥 肥肠满脑 脑满肠肥肥遯鸣高 高遏行云 云净天空 空谷幽兰 兰因絮果 果然如此 此唱彼和 和蔼近间地狱 狱货非宝 宝刀未老 老熊当道 道长论短 短叹长吁 吁地呼天 天高地迥迥然不羣 羣口铄金 金玉之言 言信行果 果熟蒂落 落魄江湖 湖光山色

⑸ 成语接龙明字开头崖字最后的有哪些

明日黄花、明镜高悬、明哲保身、明察秋毫、明心见性、明眸皓齿、明火执仗、明眸善睐、明知故犯、明珠暗投、明目张胆、明德惟馨、

⑹ 头一个字是涯字的成语接龙

找不到涯,写了个压的

压卷之作 → 作舍道旁 → 旁行斜上 → 上当学乖 → 乖嘴蜜舌 →

⑺ 涯开头的成语接龙

没找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一望无涯: 涯:边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无涯之戚: 无尽的忧伤。涯:边际。戚:忧伤。

天涯比邻: 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

天涯地角: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天涯咫尺: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同是天涯沦落人: 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

戎马生涯: 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茫无涯际: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亦作“茫无边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海角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海涯天角: 犹言天涯海角。指僻远的地方。

风月无涯: 极言风景之佳胜。同“风月无边”。

地角天涯: 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

咫尺天涯: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学海无涯: 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天涯海角: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流落天涯: 天涯:天边,指极远的地方。穷困潦倒,到处漂泊。形容生活不安定,极为困苦。

浪迹天涯: 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⑻ 涯字怎么组词

根据字义的不同,“涯”字的组词如下:

1、用作名词,意思是:江河湖海的水边崖回岸。

组词:海涯答、际涯、浩渺无涯、一望无涯、山巅水涯、津涯、穷涯、滨涯、重涯。

2、用作名词,意思是:边际,范围。

组词:天涯海角、无边无涯、学海无涯、生涯、涯泄、涯畔、端涯、际涯、涯际、天涯、无涯。

(8)用涯字组成语接龙扩展阅读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涯,水边也。从水,从厓,厓亦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涯,水与岸的边际。字形由“水、厓”会义,“厓”也是声旁。

词语解释:

1、无涯 [ wú yá ]

释义:无尽;无限。

2、天涯 [ tiān yá ]

释义:指极远的地方。

3、穷涯 [ qióng yá ]

释义:直至水滨。

4、涯泄 [ yá xiè ]

释义:边际。

5、云涯 [ yún yá ]

释义:与云相接之处;高远之处;亦指曲折的河岸。

⑼ 崖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崖岸卓绝 绝无仅有 → 有口无心 → 心口如一 → 一步登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回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答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壤之别 → 别有洞天 → 天翻地覆 → 覆地翻天 → 天经地义 →义薄云天 → 天涯海角 → 角立杰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⑽ 涯开头成语接龙

没有“崖”开头的成语,含“崖”的成语如下:

悬崖勒马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回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自崖而反

崖:崖岸;反:通“返”,回。旧时送行辞。

陡壁悬崖

形容山势险峻

临崖勒马

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 *** 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答崖”。

破崖绝角

磨除棱角。喻处事圆滑。

悬崖绝壁

同“悬崖峭壁”。

悬崖峭壁

峭壁:陡直的山崖。形容山势险峻。

悬崖撒手

①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②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

悬崖转石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描写悬崖峭壁的词语

“宝玉有情极之毒”:讲宝玉用情之深,为了情可以“悬崖撒手”,为了情可以抛弃“宝钗之妻、麝月之婢”。

“宝玉看此为世人莫忍为之毒”:“看”字当为“有”,意思是只有宝玉有这种情极之毒,别人没有,只有他能做出这些事。

此批请连起来看,不要“断章取义”,不利于把握脂批的意思,兹录于下

“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另有在网上找到该段脂批的网友翻译,供参考

“宝玉的这种心思已经接近了悟道(所以脂砚斋认为好),但是袭人这样的人却不应该被如此抛弃。宝玉之情,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比得上,这是肯定的了。但是宝玉有情极之毒,也是世人都不忍心做的事情(宝玉能狠下心来做),如果看到后半部书就能深刻了解宝玉的这种性格了。这是宝玉三大病之一。宝玉有这种世人不忍心做绝情之事的狠心,因此后文才有“悬崖撒手”一回的文字。如果其他人有了宝钗这样的娇妻、麝月这样的美婢,怎么可能抛下他们而出家为僧呢?这是宝玉一生偏激的地方。”

《红楼梦》中,贾宝玉最终选择了出家,这背后有何隐情?

陡壁悬崖 形容山势险峻。

临崖勒马 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高潮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悬崕峭壁 形容山势险峻。同“悬崖峭壁”。

悬崖绝壁 形容山势险峻。同“悬崖峭壁”。

出处:方纪《三峡之秋》:“爬上悬崖绝壁,听见虎豹的叫声。”

悬崖勒马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悬崖峭壁 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六回:“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悬崖撒手 ①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②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

悬崖转石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红楼梦》中宝玉悟禅,他悟出了些什么?

虽然红楼未完,但有两个结局是得到公认的:一是“金玉良姻”成真,宝玉娶了宝钗;二是宝玉出家当了和尚。结合之前宝玉近黛玉远宝钗,有人因此得出结论:宝玉出家,是因为不愿意辜负已逝的黛玉,不肯和宝钗做夫妻,所以宁肯选择出家当和尚,让宝钗守活寡,算是对宝钗的惩罚。

这个结论可谓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得拥黛者的认可。这个结论不但满足了爱情至上者的心理,体现了宝玉对黛玉的忠贞不渝,而且还惩罚了阴险小人,真是大快人心。

不过,只要愿意深入文本,用心体悟作者曹雪芹先生的深意,就不难发现,这样的结论,不过是迎合某些人的心理而散布的谣言

宝玉出家,不是为了忠贞于对黛玉的爱,也不是为了逃避与宝钗做夫妻,而是彻悟的结果。而且,在宝玉出家之前,与宝钗有过一段美满的婚姻生活。

“美中不足”,宝玉与宝钗的婚姻生活很美满。

宝玉对宝钗的了解,经历了从“无味”到“有趣”的历程,正如贾政对蘅芜苑的感受: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得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

从外观看,蘅芜苑“无味得很”,这正是宝钗“无情”的表象。但是,只要走近她,看到她的博学多才、体贴入微、扶弱济困,便会被她的“动人”所吸引,从而发现她是个“有趣”的人。不过,她的“有趣”,是属于“山中高士”的“有趣”,常人“不大认识”,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认识到她有趣在哪里。

显然,“杂学旁收”的宝玉比迂腐的贾政境界高多了,因此,对于蘅芜苑的各种藤蔓,贾政“不大认识”,宝玉却能如数家珍:“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茞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

宝钗的“有趣”,宝玉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惊艳中认识到的。比如元春省亲时的“一字师”,宝钗只用一个字,就点醒了在考试中卡壳的宝玉;还有看戏时宝钗念出的那首《寄生草》,让宝玉“喜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更有宝钗为惜春画画时所阐述的那一大篇理论,让宝玉深为受用,并积极地参与到惜春的绘制大观园事业中来,宝玉也算是终于有一件正经事来做了。

宝玉自视甚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博学之人,不同于父亲圈子里那群读死书的人。读书要读有趣的书,不能死啃枯燥的四书五经,这是宝玉的观点。在与宝钗的交往过程中,他渐渐发现,宝钗并非表面上的古板,她也读过很多有趣的书,甚至比宝玉读得更多,达到了“无书不知”的地步。

所以,随着与宝钗交往的深入,他会发现宝钗身上更多的有趣之处。由此可知,宝玉对宝钗,不是因外貌而吸引,而是被宝钗有趣的灵魂而吸引,最终进入了美满的婚姻

宝钗“无味”的外表之下,包裹着的是“有趣”的灵魂,这是宝玉看到并深深折服的,也是他们美满婚姻的基础。

对于这段美满的婚姻,判词中有两个词语进行了描述,一是“齐眉举案”,二是“美中不足”。“齐眉举案”历来用来形容美满的婚姻,“美中不足”更是直接说明婚姻生活是美好的,只不过没有达到十全十美的地步,还有不足之处。这个“不足”,就是宝玉经常会怀念“世外仙姝寂寞林”。对于宝玉来说,拥有“兼美”,同时拥有宝钗和黛玉,才是十全十美

然而,世间哪有十全十美呢?能用“美”来形容婚姻生活,就已经足够美满了。

由此可知,宝玉不但不会因为逃避宝钗而出家,而且他被宝钗的“有趣”深深吸引,在美满的婚姻生活中,他们有过太多灵魂的碰撞。

“万境归空”,宝玉因彻悟而悬崖撒手。

既然宝玉不是因逃避宝钗而出家,那么问题来了:他已经拥有了美满的婚姻生活,为什么还要出家呢?

答案就在第一回僧道二仙的一句话里。

当青埂峰的顽石央求僧道二仙带他入世时,二仙说:“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句话是全书的点睛之语,是对宝玉一生的概括。宝玉的一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以为红尘中的乐事可以“永远依恃”。第二十六回,作者通过小丫头佳蕙之口,说出了宝玉的心思。当林红玉说“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时,佳蕙说:“你这话说的却是。昨儿宝玉还说,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做衣裳,倒像有几百年的熬煎。

注意“依恃”这个词,说明宝玉想要的红尘乐事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依赖荣国府这个招牌,是祖辈带给他的。他只想躺在祖辈的福荫上玩乐一辈子。

第二阶段:“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指的是宝玉与宝钗的婚姻生活。在描述宝玉婚姻生活的判词中,有一句“美中不足今方信”,呼应了二仙所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是美满的,是好事,不过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尤其是让黛玉付出了生命。这是让宝玉深为悔恨的。

第三阶段:在“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中,彻悟了“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于是悬崖撒手而出家为僧。

宝玉所希冀的红尘乐事,随着一个个金钗的逝去而“乐极悲生”:金钏之死,是因为宝玉的调戏;晴雯的死,是因为宝玉的宠溺;黛玉的死,是因为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让黛玉在爱情中没有安全感。当宝玉还沉浸在“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时,贾府早已大势已去、入不敷出了。接下来,宝玉还将经历元春和贾母去世、贾府被抄、沿街乞讨等红尘悲事。到了那个时候,宝玉再也不能装睡了。猛醒之时,他终于彻悟了“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入世以来经历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梦,到头来一切成空,红尘中的乐事都消失无踪了。

达到悟空的境界,也就到了跳脱红尘之时了。所以,宝玉出家不是他所做的选择,而是水到渠成的必然,他的人生到达了出家的阶段

有关悬崖的成语

读红楼者,往往将关注点放在宝玉和黛玉那些风花雪月的事,忽略了真正影响他们命运的关键。根据脂批,贾宝玉最终的命运是“悬崖撒手”,一个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不思进取之人,真的会在在遭遇重大挫折后彻悟出家吗?

不,作者曹雪芹先生告诉我们,贾宝玉最终出家,不仅因为遭遇了家族败亡的重大挫折,还因为他本来就有入佛门的慧根。所以,作者刻意在第二十二回,安排贾宝玉悟禅。

那么,贾宝玉在这次悟禅中,到底有没有悟到些什么?从原文来看,悟禅之后的贾宝玉,因黛玉的一句逼问,就自认“尚未解悟”,是不是说明他并没有悟出什么?

事实恰恰相反,宝玉虽然被黛玉逼问得哑口无言,但他此次悟禅却很有收获,他至少从中悟出了两点:一是自认很用心,却是把心用错了地方,纯粹是自作多情;二是自认有才能,其实很无能。

宝玉以护花为使命,悟禅让他意识到:诸芳都不需要他来爱护。

一直以来,贾宝玉都很自负,而且是一种遗世独立般的自负,他认为世人的见识都不如他。世人都在名利中奔波,只有他把爱护闺阁女子当成使命。而且,他对闺阁女子的爱护,完全没有世俗所想的那些龌龊的私心,他只是希望每一个闺阁女子都能避开世俗的烦忧,都能美丽地绽放。

所以,当宝钗等人劝他上进时,他讥讽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在他看来,女孩就该像花儿一样,只管绽放,不要去沾染世俗的名利。为此,他愿意终身都呆在内帷,心甘情愿地被姐妹们驱使。

在他心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业,而被他呵护的姐妹们,也会愉悦地接受他的爱护,愿意长期环绕他左右,享受他的爱护。

然而,这一天,他的这一愿景受到了打击。

这一天,是宝钗的生日,大家在一起看戏,凤姐恶作剧地指着一个戏子对大家说:“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她刻意不说是谁,但大家都心领神会却不戳破,只有神经大条而又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宝玉深知黛玉小性,湘云此话一出,必会得罪黛玉,于是向湘云使眼色。没想到,他的这一番好意,黛玉和湘云都不领情,而且都朝他发脾气。原本想两处维护,结果却是“落了两处的贬谤”。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好心办错事,如此事与愿违,怎不令人失落?

更让宝玉伤心的是,他的好意得罪了两个人,而那两个人彼此却并没有生嫌隙,反而有说有笑,倒让他这个护花之人落了单。这就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宝玉对自己的护花事业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她们真的需要我来爱护吗?为什么我为她们操碎了心,她们却毫不领情?我如此为她们操心,她们却相亲相爱,把我冷落在一旁,让我成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孤家寡人。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是《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中鲁智深的唱词。鲁智深也是有慧根向佛之人,所以,他的唱词里带有禅意。宝玉听到这句唱词时,只觉得词藻优美,此时他才理解其内涵。

鲁智深也是个爱管闲事的操心之人,因为醉打镇关西而改变了命运。起初他出家是为了避祸,最终却因悟禅而成了真正的出家人。

这就是脂批所指出的“宝玉之无情之心,不能不流于无情之地”。出家人的四大皆空,指的就是无情,能够放下一切。贾宝玉本是多情之人,但在悟禅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了多情易恼,因为人家并不需要他的这份情。所以,慢慢地,他会从多情走向无情。

这就是宝玉此次悟禅的第一个收获:他意识到,他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多情,其实只是自作多情。他当成事业的护花,诸芳并不需要,所以不会领情。正如他读庄子时读到的“山木自寇,源泉自盗”,一切都是自寻烦恼。

宝玉自负才高,悟禅让他意识到,他其实是个无能之人。

宝玉的自负,除了自负见识高之外,还自负才能高。他把在闺阁护花当成使命,也是因为他自负有能力保护诸芳,让她们能够无忧无虑地绽放。

然而,在黛玉和湘云的这个中,他意识到,“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眼前只不过才两个人的矛盾,他都没能力解决,将来还能做什么?还有什么能力去帮助更多的闺阁女子?

这个打击也挺沉重的,自负能力高强,突然发现自己连最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往日的自信消失无踪。联想到《南华经》中的“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他觉得自己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没有了目标,也没有了方向,人生突然就失去了意义。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宝玉写下了一支偈子: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偈子难懂,宝玉也怕别人不懂,于是又补了一支《寄生草》: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这支《寄生草》充分表达了宝玉此时的迷茫与无助。宝玉本多情,而他的多情是希望得到回应的。我对你好,我希望你也对我好。我爱护你,我希望你能感受到我对你的爱护。所以,在他的意识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互动中建立的。如果没有了互动,人就没有了悲喜,人与人之间也就无亲疏远近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宝玉的佛性,他的这种观念,与入世之儒家相冲突。儒家的亲疏远近是由血缘来决定的,宝玉却认为是由互动来决定的,无互动则无亲疏,无互动则无悲喜。

但是,宝玉的这种观念在此时受到了冲击。湘云和黛玉,都是与他互动最多的人。湘云陪他走过了童年,黛玉陪他走过了少年,彼此的关系亲密到一起吃一起睡。然而,当矛盾发生时,这两个亲密之人都疏远了他,他却无能为力。

所以,此处他有反思:“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以前我为什么要那么爱护你们?现在想想,一切都变成了碌碌无为的无趣之举。既无为又无趣,曾经做过的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毫无意义为什么要去做?所以,出家人是很无情的,无亲无疏,无悲无喜,可以抛家舍业说走就走,从此亲人是施主,陌生人也是施主。

这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是很深刻的,虽然宝玉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在闺阁中忙忙碌碌,但对他日后出家的影响,却已深入骨髓了,等时机到了就会自动涌现出来。

这就是宝玉此次悟禅的两大收获: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作多情和无才无能。而这两大收获,正是日后促使他“悬崖撒手”的两大因素:因多情而走向无情,才能决绝地撒手离去;因无才无能,才知世间并不需要他,而他也不配继续留在俗世误己误人。

有关悬崖的成语:

悬崖勒马

拼音:xuán yá lè mǎ

解释: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示例: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吧!

★华而实《汉衣冠》三

近义词:临崖勒马

反义词:执迷不悟

语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悬崖峭壁

拼音:xuán yá qiào bì

解释: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出处:唐·刘长卿《望龙山怀道士许法稜》:“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袅袅不可攀。”

示例: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

★明·施耐庵《水浒传》

近义词:悬崖绝壁

反义词:坦荡如砥

语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山势险峻

陡壁悬崖

拼音:dǒu bì xuán yá

解释:形容山势险峻。

出处:

示例:车队几乎就在~边上行驶,司机们格外聚精会神。

近义词:悬崖峭壁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地形等

悬崖绝壁

拼音:xuán yá jué bì

解释:形容山势险峻。同“悬崖峭壁”。

出处:方纪《三峡之秋》:“爬上悬崖绝壁,听见虎豹的叫声。”

示例: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的隙缝,身子扭的像盘龙柱子。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近义词:悬崖峭壁

语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山势险峻

悬崖撒手

拼音:xuán yá sā shǒu

解释:①比喻人至绝境,只能另作选择,义无反顾。②指在紧急关头,放下一切不管。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苏州永光院真禅师》:“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

示例:余小华《返青》:“多好的姑娘,本来她完全来得及退步抽身,~,可是她没有。”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悬崖转石

拼音:xuán yá zhuǎn shí

解释: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出处:《中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及其机之既动,则以悬崖转石之势,波波之相续,峰峰之不断,驯至数千百年而未有已。”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