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四字成语形容人多的像

2.战国策临淄之途蕴含的文化元素

3.表示多的词语有哪些

4.每日一读(艺增篇)

5.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有哪些

6.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

连衽成帷迓汉官_连衽成帷

1. 关于“雨”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关于“雨”的四字成语:

1、未雨绸缪 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 出处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经·豳风·鸱号》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2、挥汗如雨 拼音huī hàn chéng yǔ典故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战国策·齐策一》释义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3、倾盆大雨 拼音[ qīng pén dà yǔ ] 解释: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出自: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4、牛毛细雨 拼音[ niú máo xì yǔ ] 解释:指细而密的小雨。出自: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牛毛细雨送斜阳。”

5、呼风唤雨 [ hū fēng huàn yǔ ] 解释: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势力猖獗。出自:宋·孙觌《罨溪行》:“罨画溪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挥汗如雨的读音:[ huī hàn rú yǔ ]

释义:

1、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2、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3、示例:其人伏地惕息,~,自是怏怏如胅。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4、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劳累或热得出汗多

造句:

1、挥汗如雨过夏天,这也是需要一点精神力量的。

2、我曾在远在长江上游、经济飞速增长的巨型城市重庆挥汗如雨。

3、随着技术进步日益用机器取代工人,数千名工人们在仓库中挥汗如雨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4、但是父母大太阳地下那种挥汗如雨的镜头,我始终忘不掉。

5、看着他们费力的将巨大的机械搬上斜坡时挥汗如雨不停咒骂让侏儒笑出来。

2. 有哪些雨的四字词语

覆雨翻云、

未雨绸缪、

巫山云雨、

杏雨梨云、

雨过天晴、

春风化雨、

栉风沐雨、

山雨欲来风满楼、

风雨无阻、

枪林弹雨、

巴山夜雨、

和风细雨、

暴风骤雨、

梨花带雨、

雨后春笋、

呼风唤雨、

风雨同舟、

杏花春雨、

凄风苦雨、

狂风暴雨、

满城风雨、

风雨如晦、

见风是雨、

未风先雨、

甘雨随车、

云翻雨覆、

风雨飘摇、

五风十雨、

倾盆大雨、

风调雨顺

血雨腥风、

风风雨雨、

秋雨绵绵、

朝云暮雨、

大雨滂沱、

密云不雨、

泪如雨下、

大雨如注、

挥汗如雨、

础润而雨、

风雨凄凄、

风雨如磐、

雨过天青、

风雨交加、

夏雨雨人、

牛毛细雨、

斜风细雨、

汗如雨下、

风吹雨打、

久旱逢甘雨、

瓢泼大雨、

雨恨云愁、

云交雨合、

暑雨祁寒、

狂风骤雨、

疾风骤雨、

雨僝风僽、

暴雨如注、

虹销雨霁、

旧雨新知

风霜雨雪、

凄风冷雨、

袂云汗雨、

雨丝风片、

沛雨甘霖、

疾风暴雨、

欧风美雨、

云行雨施、

楚云湘雨、

挥汗成雨、

雨旸时若、

东风化雨、

楚梦云雨、

春风雨露、

风雨时若、

阑风长雨、

雷雨交加、

风雨晦暝、

雨后送伞、

急风暴雨、

春风夏雨、

栎阳雨金、

友风子雨、

翻手云覆手雨、

八方风雨、

风雨飘零、

箕风毕雨、

春雨如油、

携云握雨、

风鬟雨鬓

3. 有关雨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暴风骤雨 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餐风沐雨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春风化雨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翻云覆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风吹雨打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风风雨雨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风调雨顺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春雨如油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风雨不测 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风雨不改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风雨不透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风雨交加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雨过天青 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雨过天晴 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雨后春笋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雨后送伞 比喻事后献殷勤。也比喻帮助不及时。

4. 描写雨的四字词语有那些

暴雨:狂风暴雨 疾风暴雨 瓢泼大雨 雨帘悬挂 大雨滂沱

雷雨:电闪雷鸣 雷声滚滚 雷声轰鸣 雷电大作 雷雨交加

小雨:细雨绵绵 淅淅沥沥 春雨绵绵 春雨如丝 和风细雨

描写春天的雨的词语:

春雨绵绵 绵绵细雨 蒙蒙细雨 毛毛细雨 霉雨漫天 春风化雨 和风细雨 旱苗得雨 春雨如油

描写夏天的雨的词语:

倾盆大雨 滂沱大雨 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 瓢泼大雨 滂沱大雨 *雨霏霏 风雨如磐 风雨交加

描写秋天的雨的词语:

秋雨飘忽 凉风细雨 干风湿雨 秋雨纷飞 梧桐细雨 风雨萧条 风凄雨凉 秋雨潇潇 一场秋雨一场寒

描写冬天的雨的词语:

冬雨如冰 凄风苦雨 冷风冻雨 烈风箭雨 冬雨刺骨 雪雨如针 雷声大,雨点小

5. 描写雨的词语有哪些雨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春风化雨、牛毛细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暴风骤雨

一、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引证: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

二、牛毛细雨 [ niú máo xì yǔ ]

指细而密的小雨。

引证:陶承《我的一家》四:可是连天牛毛细雨,迷迷蒙蒙,不见一丝阳光。

三、瓢泼大雨 [ piáo pō dà yǔ ]

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引证:周立波《暴风骤雨》:“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四、狂风暴雨 [ kuáng fēng bào yǔ ]

白话译文: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却遇了一阵狂风暴雨。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翻译:却遇了一阵大风大雨。

五、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白话译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出处:《西游记》第六十九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朝代:明

作者:吴承恩

翻译:有一只雌鸟一只雄鸟,本来在一个地方飞,突然被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给惊散了。

6. 雨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暴风骤雨: 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春风化雨: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翻云覆雨: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和风细雨: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呼风唤雨: 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势力猖獗。

挥汗如雨: 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急风暴雨: 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狂风暴雨: 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满城风雨: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牛毛细雨: 指细而密的小雨。

凄风苦雨: 凄风:寒冷的风;苦雨:久下成灾的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泣涕如雨: 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枪林弹雨: 枪杆象树林,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倾盆大雨: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斜风细雨: 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饱经风雨: 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别风淮雨: 这是“列风*雨”的误写,因“别”和“列”、“淮”与“*”字殂相似。后称书籍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风淮雨”。

暴风疾雨: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八方风雨: 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楚云湘雨: 比喻男女幽情。

础泣而雨: 柱子的基石泣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楚梦云雨: 楚王梦,云雨情。后比喻男女亲昵。

冲风冒雨: 指不避风雨之苦。

驰风骋雨: 犹言乘风驾雨。

餐风宿雨: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春风夏雨: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础润而雨: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餐风沐雨: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用四字成语形容人多的像

连二赶三急忙;赶快。

连三并四同“连三接二”。

连三接二犹言接连不断。

连三接五同“连三接二”。

连三接四同“连三接二”。

连三跨五形容动作迅速。

连山排海形容数量多、规模大。

连天匝地形容规模大,数量多。

连天烽火形容战事遍及各地。

连日连夜见“连日继夜”。

连日带夜见“连日继夜”。

连日继夜谓日夜不停。

连中三元①科举制度分别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获第一名。②喻连续击中三次。

连阡累陌形容田多。

连州比县见“连州跨郡”。

连州跨郡谓遍及各地。

连车平斗语本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则天革命,举人不试皆与官,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张鷟谓谣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后因以“连车平斗”形容冗员之甚。

连更星夜见“连更晓夜”。

连更彻夜见“连更晓夜”。

连更晓夜犹连夜。形容办事赶紧,毫不拖延。

连里竟街形容屋舍毗连不绝。

连枝比翼语出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后用以比喻男女成双作对,夫妇恩爱。

连枝分叶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

连枝共?冢传说战国时,宋康王夺舍人韩凭妻何氏,凭怨而自杀,何闻亦殉情而死。何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原以尸骨,赐凭合葬。”康王弗听,分葬韩何,使冢相望。结果,“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於下,枝错於上。”宋人哀之,遂名其木曰相思树。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后因以“连枝共?冢”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连枝同气《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连枝并头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连枝带叶见“连枝分叶”。

连明连夜犹言通宵达旦。

连明达夜见“连明连夜”。

连明彻夜见“连明连夜”。

连帙累牍同“连篇累牍”。

连昏达曙犹言通宵达旦。

连衽成帷衣襟相接而成帷帐。形容人多拥挤。

连昬接晨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连珠合璧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后以“连珠合璧”比喻美好的事物汇聚一起。

连根带梢比喻事情的情节完整。

连宵达旦犹言通宵达旦。

连宵彻曙见“连宵达旦”。

连理分枝喻夫妻分离。

连章累牍同“连篇累牍”。

连衽成帷见“连衽成帷”。

连阶累任谓作官接连升迁、屡受任用。

连街倒巷犹言满街倾巷。

连汤带水比喻全部,无遗留。

连甍接栋谓房屋连片。

连篇累册同“连篇累牍”。

连篇累帙同“连篇累牍”。

连篇累幅同“连篇累牍”。

连篇累帧同“连篇累牍”。

连篇累牍形容篇幅多,文辞长。

连篇絫幅同“连篇累牍”。

连篇絫牍同“连篇累牍”。

连编累牍同“连篇累牍”。

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连舆并席见“连舆接席”。

连舆接席行并车,止同席。形容亲密友爱。

连墙接栋形容房屋连片。

连畴接陇谓田地连片。

连类比事见“连类比物”。

连类比物连缀同类事物。

连鳌跨鲸《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鳌十五轮流负山,山始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又《文选·扬雄〈羽猎赋〉》有游猎江河湖泽,“乘巨鳞,骑京(或作鲸)鱼”的记载。后以“连鳌跨鲸”表示超凡成仙。

连镳并轸犹言并驾齐驱。镳,马勒;轸,车箱底部的横木。

连镳并驾见“连镳并轸”。

怜我怜卿谓彼此相爱怜。多指情人或夫妻之间。

怜香惜玉比喻男子对女子温存爱怜。

怜贫恤老同情体恤贫穷的、年老的人。

怜贫惜老同情爱护贫穷的、年老的人。

怜新弃旧亦作“怜新厌旧”。喜爱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男性在情爱上的不专一。

怜新厌旧见“怜新弃旧”。

廉而不刿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廉顽立懦谓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廉远堂高喻君主的尊严。语出《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敛手待毙犹言束手待毙。

敛手屏足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

敛骨吹魂谓再造生灵,使死者复生。敛骨,使散掉的骨骼集结起来。吹魂,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体。

敛后疏前语本《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则密。”《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谓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敛怨求媚谓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敛影逃形隐藏身形。比喻隐居不出。

敛声屏息见“敛声屏气”。

敛声屏气不出声,屏住呼吸。形容精神集中。

敛声匿迹不声张,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敛锷韬光比喻隐匿锋芒,才不外露。

脸青鼻肿形容脸部伤势重。

脸红耳赤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脸红耳热见“脸红耳赤”。

脸红筋涨见“脸红筋暴”。

脸红筋暴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青筋暴起的样子。

脸黄肌瘦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脸无人色形容极端恐惧。

炼石补天古代神话传说。《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於是女娲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极。”后常以“鍊石补天”表示竭力挽回颓势或弥补缺陷。

恋酒迷花谓沉迷酒色,留连于酒楼妓院。花,指、歌女。

恋酒贪花见“恋酒迷花”。

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眷恋,舍不得分开。

恋恋难舍见“恋恋不舍”。

战国策临淄之途蕴含的文化元素

1. 表示人多的四字词语

人山人海、门庭若市、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项背相望、座无虚席、济济一堂、摩肩接踵。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人来人往: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项背相望: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 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挨肩擦背肩挨肩,背擦背。形容人多拥挤。

挨三顶四形容人多,连接不断。同“挨三顶五”。

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比肩迭迹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比肩叠迹肩膀相靠,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比肩迭踵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叠踵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接迹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宾客如云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撺哄鸟乱撺哄:怂恿,起哄。形容人多起哄,七嘴八舌,像鸟聚集在一起一般噪乱。

地狭人稠稠:密、多。土地狭窄,人口稠密。即地少人多,非常拥挤。

方员可施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寡不胜众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同“寡不敌众”。

过市招摇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观者如市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云集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掎裳连袂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挤挤插插物多人多,十分拥挤。

驾肩接迹形容人多。同“驾肩接武”。

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锦囊佳句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锦囊妙句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掎裳连襼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磕头碰脑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磕头撞脑磕、撞:碰。跑在地上叩头行礼。也指用头顶撞他人,表明不肯善罢干休。也形容由于人多,人与人之间相互拥挤碰撞。

摩肩擦背摩:摩擦。肩碰肩,背靠背。形容人多拥挤。

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摩肩如云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

蚂蚁搬泰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指人自不量力。

连衽成帷衣襟相接而成帷幕。形容人多。

骈肩叠迹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骈肩迭迹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骈肩接迹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人千人万形容人多。

如山似海人多的象山和海一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十夫桡椎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同“十夫楺椎”。

十夫楺椎指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衣冠云集衣冠:古时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引申为世族士绅;云集:如云聚集,形容人多。达官显贵们集聚在一起。

亚肩迭背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应者云集应:应和。响应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形容响应的人多

逐队成群形容人多。

逐队成羣形容人多。

踵接肩摩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张袂成帷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众人广坐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众喣飘山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山动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2. 形容人多的四字成语

夸人的四字成语不知有多少,现将知道的告诉你:

赞扬品德类: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大公无私 清正廉洁 爱岗敬业

无懈可击 忠心耿耿 德艺双馨

赞扬智慧类: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耳聪目明 才思敏捷 博学多才 博览群书

赞扬仪态类: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奕奕 潇洒大方 英姿飒爽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人面桃花 精神抖擞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笑逐颜开

神奕奕 沉着冷静 神清气爽

赞扬口才类: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娓娓而谈

侃侃而谈 妙语连珠 口若悬河 一语中的

长篇大论

3. 形容人多的的四字词语

人山人海、比肩继踵、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门庭若市、高朋满座、沸沸扬扬

热闹非凡 载歌载舞 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比肩继踵、项背相望

盛况空前 济济一堂、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逐队成群 人喊马嘶 人语马嘶 掎裳连袂

红飞翠舞 攘来熙往 熙来攘往 觥筹交错 挨肩擦背 比肩叠踵 肩摩袂接 骈肩迭迹 骈肩累足

掎裳连襼 连衽成帷 骈肩叠迹 踵接肩摩 比肩迭迹 宾客如云 驾肩接迹 比肩叠迹 观者如市

摩肩接毂 骈肩累迹 亚肩叠背 张袂成帷 比肩迭踵 摩肩接踵 骈肩累踵 笙歌鼎沸 驾肩接武

觉得不错请纳,谢谢

4. 形容人很多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挨三顶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宾客如云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腹有鳞甲 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寡不敌众 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挥汗成雨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掎裳连袂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聚蚊成雷 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屦贱踊贵 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也比喻犯罪的人多。

磕头碰脑 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口多食寡 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摩肩接踵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口杂。

人多势众 人多力量大。

人多手杂 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人多嘴杂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如麻 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为善最乐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亚肩叠背 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

言三语四 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衣香鬓影 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以一奉百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招摇过市 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众口纷纭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众说纷纭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粥少僧多 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比肩迭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比肩迭踵 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叠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比肩叠踵 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接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寡不胜众 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同“寡不敌众”。

观者如市 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云集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过市招摇 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掎裳连襼 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驾肩接迹 形容人多。同“驾肩接武”。

驾肩接武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肩摩袂接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连衽成帷 衣襟相接而成帷帐。形容人多拥挤。

龙多乃旱 比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摩肩接毂 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谋道作舍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骈肩迭迹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骈肩叠迹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骈肩接迹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骈肩累迹 骈:两物并列;累:重迭;迹:脚印。肩并肩,脚印合脚印。形容人多拥挤。

骈肩累踵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骈肩累足 骈:两物并列;累:重迭;足:足迹。肩并肩,脚印合脚印。形容人多拥挤。

七口八嘴 形容人多口杂。同“七嘴八舌”。

5. 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过江之鲫 络绎不绝,人来人往,万人空巷,熙熙攘攘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摩肩接踵 门庭若市 川流不息 趋之若鹜 摩肩接踵 挥汗如雨 人声鼎沸 蚁集蜂聚 人头攒动,蜂拥不绝。

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川流不息 门庭若市 络绎不绝 挥袖成云 万人空巷 人声鼎沸 熙熙攘攘 千军万马 人来人往 络绎不绝,人来人往,万人空巷,熙熙攘攘 过江之鲫 挥袖成云 千军万马 1挨山塞海 形容人多拥挤 2肩摩袂接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3比肩叠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叠。

形容人多 4比肩叠踵 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5比肩继踵 肩碰肩,脚跟脚。

形容人多拥挤 6发言盈庭 发言的人挤满?堂。谓人多言杂。

表示多的词语有哪些

经济发展,劳动精神,社会风尚。

1、经济发展:临淄之途的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等描述,展现了当时临淄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活跃。

2、劳动精神:临淄之途的人们挥汗如雨、举袂成幕,这体现了他们的勤劳和奋斗精神。

3、社会风尚:临淄之途的家敦而富、志高而扬,表明当时临淄地区的社会风尚是以勤劳致富、崇尚知识为荣的。

每日一读(艺增篇)

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不计其数、不胜枚举、

不可胜数、数不胜数、俯拾即是、恒河沙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书多:汗牛充栋

人多:水泄不通、坐无席地、挥汗如雨、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摩肩接踵、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挨肩擦背肩挨肩,背擦背。形容人多拥挤。

挨三顶四形容人多,连接不断。同“挨三顶五”。

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比肩迭迹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比肩叠迹肩膀相靠,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比肩迭踵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叠踵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接迹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宾客如云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撺哄鸟乱撺哄:怂恿,起哄。形容人多起哄,七嘴八舌,像鸟聚集在一起一般噪乱。

地狭人稠稠:密、多。土地狭窄,人口稠密。即地少人多,非常拥挤。

方员可施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寡不胜众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同“寡不敌众”。

过市招摇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观者如市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云集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掎裳连袂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挤挤插插物多人多,十分拥挤。

驾肩接迹形容人多。同“驾肩接武”。

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锦囊佳句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锦囊妙句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诗稿。指优美的诗句。

掎裳连襼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磕头碰脑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磕头撞脑磕、撞:碰。跑在地上叩头行礼。也指用头顶撞他人,表明不肯善罢干休。也形容由于人多,人与人之间相互拥挤碰撞。

摩肩擦背摩:摩擦。肩碰肩,背靠背。形容人多拥挤。

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摩肩如云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

蚂蚁搬泰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指人自不量力。

连衽成帷衣襟相接而成帷幕。形容人多。

骈肩叠迹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骈肩迭迹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骈肩接迹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骈肩累迹骈:两物并列;累:重迭;迹:脚印。肩并肩,脚印合脚印。形容人多拥挤。

骈肩累踵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骈肩累足骈:两物并列;累:重迭;足:足迹。肩并肩,脚印合脚印。形容人多拥挤。

七口八嘴形容人多口杂。同“七嘴八舌”。

千人唱,万人和和:应声随唱。领唱的人多,应声随唱的人更多。形容响应的人极多。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七舌八嘴形容人多口杂。同“七嘴八舌”。

七言八语形容人多语杂。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

七嘴八张形容人多语杂。

人千人万形容人多。

如山似海人多的象山和海一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僧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十夫桡椎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同“十夫楺椎”。

十夫楺椎指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衣冠云集衣冠:古时士以上戴冠,衣冠连称,引申为世族士绅;云集:如云聚集,形容人多。达官显贵们集聚在一起。

亚肩迭背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应者云集应:应和。响应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形容响应的人多

逐队成群形容人多。

逐队成羣形容人多。

踵接肩摩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张袂成帷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众人广坐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众喣飘山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山动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挨肩擦背 挨三顶五 宾客如云 腹有鳞甲 寡不敌众

挥汗成雨 掎裳连袂 磕头碰脑 屦贱踊贵 聚蚊成雷

口多食寡 摩肩接踵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人多势众

人多手杂 人多嘴杂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有哪些

编辑?|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艺增篇

王充

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於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朴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反万畔。墨子哭於练丝,杨子哭於歧道,盖伤失本,悲离其实也。蜚流之言,百传之语,出小人之口,驰闾巷之间,其犹是也。诸子之文,笔墨之疏,〔大〕贤所著,妙思所集,宜如其实,犹或增之。傥经艺之言,如其实乎?言审莫过圣人,经艺万世不易,犹或出溢,增过其实。增过其实,皆有事为,不妄乱误以少为多也?然而必论之者,方言经艺之增与传语异也。经增非一,略举较著,令怳惑之人,观览择,得以开心通意,晓解觉悟。

《尚书》曰:“协和万国”,是美尧德致太平之化,化诸夏并及夷狄也。言协和方外,可也;言万国,增之也。

夫唐之与周,俱治五千里内。周时诸侯千七百九十三国,荒服、戎服、要服及四海之外不粒食之民,若穿胸、儋耳、焦侥、跋踵之辈,并合其数,不能三千。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尽於三千之中矣。而《尚书》云万国,褒增过实以美尧也。欲言尧之德大,所化者众,诸夏夷狄,莫不雍和,故曰万国。犹《诗》言“子孙千亿”矣,美周宣王之德能慎天地,天地祚之,子孙众多,至於千亿。言子孙众多,可也;言千亿,增之也。夫子孙虽众,不能千亿,诗人颂美,增益其实。案后稷始受邰封,讫於宣王,宣王以至外族内属,血脉所连,不能千亿。夫千与万,数之大名也。万言众多,故《尚书》言万国,《诗》言千亿。

《诗》云:“鹤鸣九皋,声闻於天。”言鹤鸣九折之泽,声犹闻於天,以喻君子修德穷僻,名犹达朝廷也。〔言〕其闻高远,可矣;言其闻於天,增之也。

彼言声闻於天,见鹤鸣於云中,从地听之,度其声鸣於地,当复闻於天也。夫鹤鸣云中,人闻声仰而视之,目见其形。耳目同力,耳闻其声,则目见其形矣。然则耳目所闻见,不过十里,使参天之鸣,人不能闻也。何则?天之去人以万数远,则目不能见,耳不能闻。今鹤鸣从下闻之,鹤鸣近也。以从下闻其声,则谓其鸣於地,当复闻於天,失其实矣。其鹤鸣於云中,人从下闻之,如鸣於九皋。人无在天上者,何以知其闻於天上也?无以知,意从准况之也。诗人或时不知,至诚以为然;或时知而欲以喻事,故增而甚之。

《诗》曰:“维周黎民,靡有孑遗”是谓周宣王之时,遭大旱之灾也。诗人伤早之甚,民被其害,言无有孑遗一人不愁痛者。夫早甚,则有之矣;言无孑遗一人,增之也。

夫周之民,犹今之民也。使今之民也,遭大旱之灾,贫羸无蓄积,扣心思雨;若其富人,谷食饶足者,廪囷不空,口腹不饥,何愁之有?天之旱也,山林之间不枯,犹地之水,丘陵之上不湛也。山林之间,富贵之人,必有遣脱者矣,而言靡有孑遗,增益其文,欲言旱甚也。

《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也。”非其无人也,无贤人也。《尚书》曰:“毋旷庶官。”旷,空;庶,众也。毋空众官,置非其人,与空无异,故言空也。

夫不肖者皆怀五常,才劣不逮,不成纯贤,非狂妄顽嚚,身中无一知也。德有大小,材有高下,居官治职,皆欲勉效在官。《尚书》之官,《易》之户中,犹能有益,如何谓之空而无人?《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言文王得贤者多而不肖者少也。今《易》宜言“阒其少人”,《尚书》宜言“无少众官” 。以少言之,可也;言空而无人,亦尤甚焉。

五谷之於人也,食之皆饱。稻粱之味,甘而多腴。豆麦虽粝,亦能愈饥。食豆麦者,皆谓粝而不甘,莫谓腹空无所食。竹木之杖,皆能扶病。竹杖之力,弱劣不及木。或操竹杖,皆谓不劲,莫谓手空无把持。夫不肖之臣,豆麦、竹杖之类也。《易》持其具臣在户,言无人者,恶之甚也。《尚书》众官,亦容小材,而云无空者,刺之甚也。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於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言荡荡,可也;乃欲言民无能名,增之也。四海之大,万民之众,无能名尧之德者,殆不实也。

夫击壤者曰:“尧何等力?’”欲言民无能名也。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乎!”此何等民者,犹能知之。实有知之者,云无,竟增之。

儒书又言:“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言其家有君子之行,可皆官也。夫言可封,可也;言比屋,增之也

人年五十为人父,为人父而不知君,何以示子?太平之世,家为君子,人有礼义,父不失礼,子不废行。夫有行者有知,知君莫如臣,臣贤能知君,能知其君,故能治其民。今不能知尧,何可封官?年五十击壤於路,与竖子未成人者为伍,何等贤者?子路使子羔为郈宰,孔子以为不可:未学,无所知也。击壤者无知,官之如何?称尧之荡荡,不能述其可比屋而封;言贤者可比屋而封,不能议让其愚。而无知之,夫击壤者,难以言比屋,比屋难以言荡荡。二者皆增之,所由起,美尧之德也。

《尚书》曰:“祖伊谏纣曰:今我民罔不欲丧。”罔,无也;我天下民无不欲王亡者。夫言欲王之亡,可也;言无不,增之也。

纣虽恶,民臣蒙恩者非一,而祖伊增语,欲以惧纣也。故曰:语不益,心不惕;心不惕,行不易。增其语欲以惧之,冀其警悟也。

苏秦说齐王曰:“临淄之中,车毂击,人肩磨,举袖成幕,连衽成帷,挥汗成雨。”齐虽炽盛,不能如此。苏秦增语,激齐王也。祖伊之谏纣,犹苏秦之说齐王也。贤圣增文,外有所为,内未必然。何以明之?夫《武成》之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助战者多,故至血流如此。皆欲纣之亡也,土崩瓦解,安肯战乎?然祖伊之言民无不欲,如苏秦增语。《武成》言血流浮杵,亦太过焉。死者血流,安能浮杵?案武王伐纣於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且周、殷士卒,皆赍盛粮,无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言血流杵,欲言诛纣,惟兵顿士伤,故至浮杵。

《春秋》“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中恒星不见,星霣如雨。”《公羊传》曰:“如雨者何?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星如雨’。”不修《春秋》者,未修《春秋》时《鲁史记》,曰“雨星不及地尺如复”。君子者,谓孔子也。孔子修之,“星如雨”。如雨者,如雨状也。山气为云,上不及天,下而为雨。星陨不及地,上复在天,故曰如雨。孔子正言也。夫星霣或时至地,或时不能,尺丈之数难审也。《史记》言尺,亦以太甚矣。夫地有楼台山陵,安得言尺?孔子言如雨,得其实矣。孔子作《春秋》,故正言如雨。如孔子不作,不及地尺之文,遂传至今。

光武皇帝之时,郎中汝南贲光上书言:“孝文皇帝时居明光宫,天下断狱三人。”颂美文帝,陈其效实。光武皇帝曰:“孝文时不居明光宫,断狱不三人。” 积善修德,美名流之,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夫贲光上书於汉,汉为今世,增益功美,犹过其实,况上古帝王久远,贤人从後褒述,失实离本,独已多矣。不遭光武论,千世之後,孝文之事,载在经艺之上,人不知其增,居明光宫,断狱三人,而遂为实事也。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

扺掌而谈?《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交浅言深?《战国策·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肩摩毂击?《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痛入骨髓?《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卧不安席?《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

狐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南辕北辙?《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伤弓之鸟?《战国策·楚策四》;《晋书·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兵临城下?《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无可奈何?《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前倨后恭?《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三人成虎?《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狡兔三窟?《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悬梁刺股?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

倚门倚闾?《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安然无恙?《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惊弓之鸟?《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纵横捭阖?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公子王孙?《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王孙公子?《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犬兔俱毙?《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

不自量力?《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自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同甘共苦?《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城北徐公?《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百发百中?《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旷日持久?《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忧国忧民?《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国富兵强?《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随踵而至?《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得寸进尺?《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左支右绌?《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羽毛未丰?《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寝食不安?《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摩肩接踵?《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见兔顾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比比皆是?《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田父之功?《战国策·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大璞不完?《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犹豫不决?《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百步穿杨?《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贸首之仇?《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

折冲尊俎?《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抱怨雪耻?《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干将莫邪?《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米珠薪桂?《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天府之国?《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胡服骑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积羽沉舟?《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寝不安席?《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旷日弥久?《战国策·赵策三》:“太子丹曰:‘太傅这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两虎相斗?《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排难解纷?《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以一当十?《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

高枕无忧?《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四分五裂?《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

门闾之望?《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曾母投杼?《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曾子之母曰:‘吾子不。’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

合从连衡?《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挥汗如雨?《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比肩而立?《战国策·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招贤纳士?《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甘苦与共?《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被山带河?《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接踵而至?《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势不两立?《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首身分离?《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图穷匕首见?《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一举成名?《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积少成多?《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长驱直入?《战国策·燕策二》:“轻卒锐兵,长驱至国。”汉·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直入敌围者也。”

反璞归真?《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披坚执锐?《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前功尽弃?《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天崩地坼?《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天崩地裂?《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早出晚归?《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北宫婴儿?《战国策·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扶老携幼?《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归真反璞?《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时不可失?《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委肉虎蹊?《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曾参?《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曾子之母曰:‘吾子不。’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

《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虁。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吸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天。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注释:

1、韩肖胃:北宋名相韩琦之曾孙。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时任尚书吏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被朝廷委派出使金国,为通问使。

2、绍兴癸丑: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

3、胡公:即胡松年,随韩肖胄出使金国,为副使。

4、使虏:虏,指金国,使虏,出使。

5、通两宫:通:通问、问候。两宫,指被金人虏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

6、易安室:李清照自称。

7、父祖皆出韩公门下:韩公,指韩肖胃曾祖韩琦,安阳人。韩琦曾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李清照之祖父和父亲(李格非)皆曾为韩琦荐引,故曰出韩公门下。

8、家世沦替:本家世业沦落不振。

9、子姓:子孙辈的地位。

10、望公之车尘:望车尘,追随、敬拜之。《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滔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11、神明:精神、神智。

12、三年夏六月:三年,指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六月,当为五月,此误。

13、凝旒:旒,古代帝王之冕前后所悬垂的玉穗。《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施,前后邃廷。凝旒,指天子冕脆一动不动,形容庄重严肃。

14、南云:南天之云。天子面南而坐,故所望为南云。

15、垂衣:言天下太平而无为。《周易系辞》下严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16、北狩:狩,本意为猜猎,引申为出巡。宋徽、钦二宗被掳北去,不敢明言,托词出巡,故曰北狩。

17、岳牧:岳,尧帝时以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诸侯。牧,一州之长为牧。岳牧,泛指朝廷百宫。

18、群后:各位诸侯,泛指百官。

19、半千:《孟子公孙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古人遂以半千为贤者兴起之时。如《新唐书员半千传》:半千始名余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羁通书史。客晋州,州举童子,房玄龄异之。对诏高第,已能讲《易》、《老子》。长与何彦光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义方常曰:五百载一贤者生,子宜当之。因改今名。

20、阳九:指岁月充满灾难。古称4617岁为一元,初入元106岁中,将逢灾岁九,为阳九(《汉书律历志》)。晋刘珉《劝进表》:方今钟百玉之季,当阳九之运。故阳九为厄运。诗中以阳九代指靖康之难。

21、勒:刻石。

22、燕然铭: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共和国。《后汉书窦宪传》:窦宪、耿秉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奔溃,单于遁走宪、秉遂登画燕然山,出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纽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23、金城柳:用晋桓温北伐故事。《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己十圈,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24、纯孝臣:《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君子谓颍考叔纯孝也。

霜露悲:指怀念父母之趣。《礼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F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25、羹舍肉:用颍考叔事。《左传隐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26、车载脂:以油脂涂车辅(可以走得快一些)。《诗经卫风泉水》:载脂载牵。

27、将命:奉命。

28、币:此指贡献给金人的钱物。

29、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注:四岳即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30、佥:都。

31、俞:此为表示答应的语气词。

32、中朝第一人:指唐人李揆。李揆为唐肃宗时宰相,肃宗称其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李揆奉命出使外蕃,外蕃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恐被拘,故意道非也。他那个李揆怎肯到此。(见《新唐书李揆传》、《刘宾客嘉话录》)苏轼诗《送子由使契丹》:单于右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33、春宫:《周礼春官宗》:乃立春宫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玉和邦国。春宫,相当于后世之礼部。

34、昌黎:唐韩愈。韩愈曾赠礼部尚书,此以韩愈代指韩肖胃。

35、百夫特:杰出人物。《诗经黄鸟》:维此奄息,百夫之特。郑注: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36、嘉佑:宋仁宗赵祯年号。

37、建中:即建中靖国,宋徽宗赵佶年号。

38、为政有皋虁:皋虁,指贤臣。皋陶,虞舜时为狱官。虁,舜时乐正也。韩肖胃曾祖韩琦嘉佑年间曾任宰相,祖韩忠彦建中靖国年间为宰相。

39、王商:汉成帝母王太后之弟,曾代匡衡为相。《汉书王商传》:为人多质,有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白虎殿。塞相商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渴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迂延却退。天子闻40、而叹曰:此真汉相矣。

41、吐蕃尊子仪:《新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回纥、吐蕃入侵,郭子仪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

42、夷狄:古时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43、白玉墀:以白玉为阶,代指宫殿。

44、家人安足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肖胄母文安郡太夫人文氏闻肖。

45、嫠妇:寡妇。

46、沥血投书:沥血,指立誓。投书,递交书信。

47、记室:古代宫名,相当近代之秘书。汉魏时始设。宋高承《事物纪原》:其官始见于魏武之世矣。宋用晋制,自明帝后,皇子帝虽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则记室而为参军,晋制也。宋朝亦置于诸王府,曰某王府记室也。

48、夷虏:指金统治者。

49、狼:本创融狼般残暴。

50、不虞预备:防范不测之事。《左传文六年》:备预不虞。

51、庸何伤:有什么害处呢?

52、衷甲:衷,同中。中甲,即将甲穿在衣服以内。《左传》记载,楚人欲于盟会时突袭晋,兵士皆将甲穿在衣服里面,使晋人不防备。

53、乘城:登城。

54、平凉:地名,在今甘肃省。《唐书马越传》记载:唐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浑威与吐蕃相盟于平凉,吐蕃埋伏重兵突然袭击。

55、葵丘:春秋时宋国地名,在今河南省。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会周,公、鲁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此。同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

56、践土:地名,在今河南省。晋文公曾于此与齐、宋、郑、卫等国会盟。

57、谈士:口才善辩之人。

58、弃儒生:《郦生传》:沛公不好儒,未可以儒生说。

59、露布:即布告,此指军中报捷的文书。古时用兵获胜,上其功掖于朝,谓之露布。

60、马犹倚:《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曰:当令齿舌间得利。

61、崤函关出鸡未鸣:崤函关,亦称函谷关。《史记孟尝君传》:孟尝君得出,即驰去,主封传,呼弹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z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容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尽鸣,遂发传出之。如食顷,秦追果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62、樗栎:不成材之木。《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辘,见栋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臼: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也?曰:巳矣,匆首之矣。散术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棒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户则液楠,以为柱则囊,是不材之木也。

63、刍荛之言:薪者、者之言,指地位低下的人说的话。

64、隋珠:《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注:隋侯,汉东之国王姓诸侯也。随侯见65、大蛇伤断,以药敷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月明珠也。

66、和璧:即和氏璧。《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67、命曰:和氏之璧。乡关:故乡。

68、灵光:汉鲁恭玉殿名。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鲁灵光殿者,盖景帝喔姬之子恭王馀之所立也汉遭中微,盗贼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见毁坏,而灵光挡然独存。

69、萧萧:萧条状。

70、翁仲: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长一丈三尺,气质端勇,异于常人。始皇使率兵守脑桃,声援匈奴,死后铸其铜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人泛称坟墓或建筑物前的石像为翁仲。

71、遗氓:即遗民。

72、嫠家:寡妇之家。此为李清照自称。

73、齐鲁:今山东省一带。

74、比数:相比之中还算在数。

75、稷下:地名,在今山东临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淳于髠、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着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索隐:按稷,齐之城门也。或云:稷,山名。谓齐之学士,集于稷门之下也。

76、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形容繁盛、人众多之况。

77、流人:流亡者。

78、东山:鲁地山名。《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79、一抔土:一捧土。

80、皇华:颂使臣之语,亦指皇帝派出之使臣。《诗经皇华》: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

81、二京:南宋使臣赴金,要经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东京(今河南开封)。

82、壶浆:古时百姓以壶盛浆慰劳义师。《孟子梁惠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主师。

83、连昌宫:唐宫名,高宗时置,在洛阳。元稹《连昌宫词》: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簸簸。

84、华萼楼:即花萼相辉楼。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二十四年十二月,毁东市东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广花萼楼前地。置宫后,宁王宪、申王捴、岐王范、薛王业邸第相望,环于宫侧,明皇因题花萼相辉之名,取诗人棠棣之意。

85、赤子:百姓。

86、苍生:百姓。《书益穰》: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87、长乱何须在屡盟:《诗经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赏析:

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朝廷派签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去慰问被囚于北方的徽、钦二帝,李清照特作出二诗为韩胡二公送行。在这两首诗中,李清照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原人民表示了关切和怀念。同时,尖锐地指出了敌人的掠夺本质,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两首诗表现了诗人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意望,充满了爱国主义的。

寓言二首

王维 寓言二首

朱绂谁家子。

无乃金张孙。

骊驹从白马。

出入铜龙门。

问尔何功德。

多承明主恩。

斗鸡平乐馆。

射雉上林园。

曲陌车骑盛。

高堂珠翠繁。

奈何轩冕贵。

不与布衣言。

君家御沟上。

垂柳夹朱门。

列鼎会中贵。

鸣珂朝至尊。

生死在八议。

穷达由一言。

须识苦寒士。

莫矜狐白温。

偶然二首

楚怀邪乱灵均直,放弃合宜何恻恻。

汉文明圣贾生贤,谪向长沙堪叹息。

人事多端何足怪,天文至信犹差忒。

月离于毕合滂沱,有时不雨何能测。

火发城头鱼水里,救火竭池鱼失水。

乖龙藏在牛领中,雷击龙来牛枉死。

人道蓍神龟骨灵,试卜鱼牛那至此。

六十四卦七十钻,毕竟不能知所以。

秋风二首

杜甫 秋风二首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

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寒未还。

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

中巴不曾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