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口皆碑是什么意思

2.成语有口皆碑

3.有口皆碑意思解释

有口皆碑是什么意思

有口皆碑的碑是什么意思-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的使用对象为: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一、有口皆碑的拼音及出处

1、拼音:yǒu kǒu jiē bēi

2、出处: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锈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二、成语起源

有口皆碑这个成语起源于战国时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吾闻有德者,言足法于天下,行足以为仪表,人皆碑之。”这里的“碑”,指的是铭记,意味着人们把美好的品质和事迹铭记在心。

三、成语典故

关于有口皆碑这个成语,历史上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当时的一位名叫公孙丑的贤人,他的品质和事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称赞,人们把他当作楷模。这也便是有口皆碑的来源。

有口皆碑造句

1、这家酒楼不但烹调技术好,菜品味道好,服务品质更是有口皆碑,所以顾客如云。

2、这家百年小吃店,食材新鲜,厨艺精湛,每天进店客人客络绎不绝,在周边县市更是有口皆碑。

3、重庆美食兼收并蓄,妙味无穷。重庆的火锅、山城的小吃,称得上是有口皆碑。

4、这位老科学家对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有口皆碑的。

5、人民群众对杰出的科学家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有口皆碑的。

6、这家工厂的产品品质有口皆碑,销路广,利润又高,真是名利双收。

成语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

(

yǒu

kǒu

jiē

bēi

)

释: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普遍称赞。

碑,记功的石碑;皆,都是。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临济宗·南岳下十一世·宝峰文禅师法嗣·太平安禅师》:

“永州太平安禅师,上堂:‘有利无利,莫离行市。镇州萝卜极贵,庐陵米价甚贱。争似太平这里,时丰道泰,商贾骈阗。白米四文一升,萝卜一文一束。不用北头买贱,西头卖贵。自然物及四生,自然利资王化。又怎生说个佛法道理?’良久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有口皆碑意思解释

有口皆碑意思解释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称颂。

扩展资料:

有口皆碑(拼音:yǒu kǒu jiē bē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太平安禅师》。中国佛教禅宗史书。20卷。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

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两个刻本。宝祐本于清光绪初年始由海外传归,卷首有普济题词,王庸序。卷末有宝祐元年武康沈净明跋。至正本比较流行,为明嘉兴续藏和清《龙藏》所本(清《龙藏》析为60卷)。

“五灯”共150卷。内容层见叠出,诸多重复。《天圣广灯录》只是对《景德传灯录》的章次略作更易,人物、“机缘”语录稍作扩充。《联灯会要》是对《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三书的综括和补续。

《嘉泰普灯录》补葺《天圣广灯录》和《建中靖国续灯录》所未录的王侯士庶尼师言谈,世次人物与《联灯会要》稠叠。《五灯会元》合“五灯”为一书,叙录简要,遂除叠合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