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2.我即将手抄完一本地藏经,历时近一个月啊。我想以此功德回向给我弟弟冤家债主。如何详细操作,请指点。谢

3.为什么念佛给冤情债主身上会很疼?

4.罪业深重,冤亲债主缠身,诸事不顺要怎么化解

5.佛教里怨亲债主在六道里属于哪一道?

怨家债主_怨家债主索命

冤亲债主又名怨亲债主 一词在《大般涅槃经》中出现,这个词是密藏,故不外显。从修行阶段,俗谛来讲,有冤亲债主,从圣义谛,了义来讲,佛陀于后面开示,如来实无怨、亲之分,它用于现实中解释不了的现象,为因果不明之处,冤亲债主必为未投胎者。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冤亲债主 又名 :怨亲债主 相关出处 :大般涅盘经卷第五 忏悔感化 :吃素戒杀并回向冤亲债主等...... 相关出处,显现征兆,忏悔感化, 相关出处 大般涅盘经卷第五 如来性品第四之二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说诸佛世尊有秘密藏。是义不然。 何以故。诸佛世尊唯有密语无有密藏。 譬如幻主机关木人。人虽睹见屈伸俯仰。莫知其内而使之然。 佛法不尔咸令众生悉得知见。云何当言诸佛世尊有秘密藏。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 善男子。如汝所言。如来实无秘密之藏。 何以故。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净无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开发显露清净无翳。愚人不解谓之秘藏。智者了达则不名藏。 善男子。譬如有人多积金银至无量亿。其心悭吝不肯惠施拯济贫穷。如是积聚乃名秘藏。如来不尔于无边劫积聚无量妙法珍宝。心无悭吝常以惠施一切众生。 云何当言如来秘藏。善男子譬如有人身根不具。或无一目一手一足。以羞耻故不令人见。人不见故名为秘藏。如来不尔所有正法具足无缺令人睹见。云何当言如来秘藏。善男子。 譬如贫人多负人财。怖畏债主隐不欲现故名为藏。 如来不尔不负一切众生世法。 尔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哀愍重垂广说大涅盘行解脱之义。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 善男子。真解脱者名曰远离一切系缚。若真解脱离诸系缚。则无有生亦无和合。 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是故解脱名曰不生。 迦叶。譬如醍醐其性清净。如来亦尔。非因父母和合而生其性清净。示现有父母者。为欲化度诸众生故。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解脱无二无别。譬如春月下诸种子。得暖气已寻便出生。真解脱者则不如是。

(中略) 又解脱者名无动法。犹如怨亲真解脱中无如是事。 又不动者如转轮王更无圣王以为亲友。若更有亲则无是处。解脱亦尔更无有亲。若有亲者亦无是处。彼王无亲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又无动者譬如素衣易受染色解脱不尔。又无动者如婆师花欲令有臭及青色者无有是处。解脱亦尔欲令有臭及诸色者亦无是处。是故解脱即是如来。 “债主” 当时迦叶菩萨问世尊:世尊,就如同佛所说诸佛世尊有秘密藏。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为什么呢,因为诸佛世尊只有密语没有密藏。

就像木偶,人们虽然看见它屈伸俯仰,却不知其内藏有机关。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令众生悉得知见。所以,为什么说诸佛世尊有秘密藏啊,没有的。

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说的对啊,如来实无秘密之藏。

随后释迦牟尼佛就说了一些比喻,来说明没有如来密藏。

其中一个比喻原文是这样的:

譬如贫人多负人财。怖畏债主隐不欲现故名为藏。 如来不尔不负一切众生世法。虽负众生出世之法而亦不藏。何以故。恒于众生生一子想。而为演说无上法故。 “怨亲” 大般涅盘经卷第五 如来性品第四之二 一开始的时候,迦叶菩萨请示佛陀的。

接着上段经文,希望佛陀慈悲开示解脱之门,这里面有一段是这样的。 原文:“又解脱者名无动法。犹如怨亲真解脱中无如是事。 又不动者如转轮王更无圣王以为亲友。若更有亲则无是处。解脱亦尔更无有亲。若有亲者亦无是处。彼王无亲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经文中可以看出, “债主” 就是债主,和现在的词义相同。泛指,施予众生或拖欠众生,所形成的关系名词。 分为两种关系, 讨债 还债 的关系。 “怨亲” 则包含了怨家和亲友两个方面。综述佛说,怨亲债主是指宿世以来与我们结下恩、怨、亲、情等因缘以及 形成了这四种关系的众生。 从修行阶段,俗谛来讲,有冤亲债主,从圣义谛,了义来讲,佛陀于后面开示,如来实无怨、亲之分,它用于现实中解释不了的现象,为因果不明之处, 冤亲债主 必为未投胎者。 《大般涅盘经卷第五》 譬如贫人多负人财。怖畏债主隐不欲现故名为藏。 如来不尔不负一切众生世法。虽负众生出世之法而亦不藏。何以故。恒于众生生一子想。而为演说无上法故。 “又解脱者名无动法。犹如怨亲真解脱中无如是事。 又不动者如转轮王更无圣王以为亲友。若更有亲则无是处。 解脱亦尔更无有亲。若有亲者亦无是处。彼王无亲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冤家盗贼,不讨自败,怨念咒诅,不厌归本。 《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佛说菩萨内戒经》:“菩萨三昧等心。护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怨家债主泥犁薜荔畜生。” 《大宝积经》:“一切财业非是真宝,五家,水火、盗贼、怨家债主、县官、恶子分耳。” 《楞严经》:宿债。(译义:不善业、业障译为宿债) 《地藏经》: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显现征兆 1、恶梦惊心 冤亲债主是负态空间信息体,人在睡眠中容易感知它们的活动,它们逼近受报者身心磁场的信息容易在梦中接受到,因此受报者常作各种恶梦。 2、善缘自断 冤亲债主在开始讨报之前,为了方便讨报,在讨报中不受外界的干扰,常常会关注受报者周围的各种善缘,想方设法切断受报者一切可能的外援力量和关系。 3、封闭福报 人是一手提罪一手携福来到人间。消罪增福是人生应当恪守的生存原则。人们不惜福,消福无度,增业无忌。可能在福报未尽之前,恶报就提前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债主们有权封闭受报者还未花光的福报,阻断福报的展开套用。在这种封闭福报措施展开以后,本来修行求佛很灵验,有求必应,一修就灵。可此时却再也不应,苦修也不灵。业障像巨山一样挡在前行路上,难以逾越。 4、预测失灵 受报者在业报释放前,不论受测或替别人预测,只要诚信,一般都很准。但在预警期内,由于阴动为先,冤亲债主在阴的隐态场中进行干扰和阻断。不论求卦问签还是替人预测,错误率和失误率皆成家常便饭。即使是通灵者,也会不灵。 5、颠倒心性 冤亲债主在预警期内,常常运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作用于受报者的魂魄和心智两大先天与后天系统。使受报者心性出现紊乱,个性反常性改变,见识颠倒,判断错位,思想偏激,亢奋与消沉交作,负面判断上升,正念锐减。甚至举止言行怪异不群。 6、禀性张扬 冤亲债主在预警期内,将受报者顽劣的部分加以助长扩张,平时并不显眼的不良习性加以增强和放大。使受报者内外环境弱化,以利于它们下一步加以收拾。 7、亚健康现象 冤亲债主在正式开始索报前的预警期中,常常先夺其生气。受报者会出现各种精神疲惫,精力不支,入不敷出,容易疲劳,神精衰弱,失眠多梦,等各种亚健康的体质状态。 8、旁敲侧击 冤亲债主在预警期内,常常采用旁敲侧击来提示和警告受报者。通过亲人的怪异事件和意外事件,以及性情突变等现象进行示警。 9、薄惩示警 冤亲债主可能先采用薄惩示警的方式,提醒、警告和宣示:马上要正式索取重大债务了!经常使受报者本人或亲人,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意外,例如轻微的车祸,无故摔跌,划破皮肉,血光小灾,物件损毁等意外事件。 10、造逆夺志 冤亲债主运用隐态能量,为受报者制造逆境,打击受报者的信心和志气,使其意志颓靡。受报者可能在短期内接二连三遇到倒霉事件,或诸事不顺,受外界莫名的欺压,受人冤枉,令人委屈,使内心受到打击,意志崩溃,或忍无可忍,难以自制,产生错误判断和决策以及行动,继而达到报应显现。 11、负境昭示 受报者在预警期内身场与体内的阳气减弱,阴气上升,使心身容易接近太极弦线,直接感受到负态空间的客观存在及捕捉到负态空间中的一些场境。 12、重罪兆微 重罪兆微,所反应的并不是报应轻微、弱小和可以轻松化解。相反表现出的是罪在难赦,冤亲债主不依不饶。 忏悔感化 1.吃素戒杀并回向冤亲债主 吃素是断杀戒杀的开始,从此不再制造新的冤亲债主,避免各种疾病灾难蔓延,建立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 2 . 诵经消业并回向冤亲债主 每天念诵《地藏经》或《金刚经》等大乘经典,回向给读诵者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在佛力的加持下,使之得到超拔,业障逐渐消除,身心、家庭、事业等相应得到改善。 3 . 忏悔解怨并回向冤亲债主 依《礼佛大忏悔文》忏悔,在佛前顶礼108 次,真诚祈请 88 尊佛慈悲加持,至诚忏悔过去所造罪业、发愿断恶行善,从心中消除罪障。 4 . 放生还债并回向冤亲债主 放生就是还债,还累生累世以来无数的杀债,还杀债最快的方法就是放生。人类遭受疾病、各种灾难、诸多不顺大多都是杀业所致。放生可以培养慈悲心,彻底断掉杀生习气。 5 . 行善劝善杨善并回向冤亲债主 每日起心动念要为别人着想,起一善念,这是心行一善。每日言谈举止中说一句有益的好话,这是口行一善。每日身体力行中,做一件有益别人、有益社会的事,无论大小,这是身行一善。日积月累,身口意逐渐趋于纯善,这就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善根福德因缘资粮。 6 . 念佛修佛成佛并回向冤亲债主 修行的目的是成佛。在每天的生活中,心想佛、耳听佛、口念佛,甚至将佛号带进呼吸中,以此断妄念,得定慧,早日蒙西方三圣接引成佛。 7 . 行善、孝顺自己的父母,热爱国家 。 在你行善的同时,也能够影响到身边的亲朋好友。把爱的种子传播出去,让善的种子遍地开花结果。 8 . 劝善、助印经书并 回向 冤亲债主 劝善的目的是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人人都向善。好比我们是一盏灯,虽然只能照亮我们脚下的路,但是如果我们都去劝善,灯光多了,一样可以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 (文字编写整理:小香灵)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不由自主、

先入为主、

六神无主、

喧宾夺主、

反客为主、

当家作主、

各为其主、

功高震主、

物归原主、

名花无主、

喧客夺主、

打狗看主、

物归旧主、

狗吠非主、

犬马恋主、

功烈震主、

埋头财主、

狐媚惑主、

喧客夺主、

独立自主、

一家之主、

物各有主、

家无二主、

青黄无主、

一物一主、

高世之主、

亡国之主、

五色无主、

吠非其主、

怨家债主

正头香主

不由自主: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当家作主: 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独立自主: 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先入为主: 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喧宾夺主: 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闭关自主: 指关闭关口,不和外国来往。

出奴入主: 指挟门户成见。

打狗看主: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给其主人留不留情面。比喻处理坏人下事要顾全其后台的情面。

吠非其主: 吠:狗叫。狗朝着外人乱叫。旧比喻各为其主。

功高震主: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狗吠非主: 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

各为其主: 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家无二主: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鹊巢鸠主: 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同“鹊巢鸠居”。

犬马恋主: 比喻臣下眷怀君上。

物归原主: 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喧客夺主: 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一家之主: 家庭的当家人

怨家债主: 佛教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当家做主: 当家:主持家务。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身不由主: 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五色无主: 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心不由主: 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名花有主:

我即将手抄完一本地藏经,历时近一个月啊。我想以此功德回向给我弟弟冤家债主。如何详细操作,请指点。谢

问: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大安法师答:临终的时候,你如果是一个念佛的心,不论是你自己正在念佛还是大家帮你助念的时候,怨家债主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这种胆量、也绝对是不可能变化阿弥陀佛的形象的。

但如果你不是信愿持名之人,怨家债主一般也不会变阿弥陀佛,他们会诈亲含笑,变化为你的亲属,比如变化成你的老妈、老爸,一般人都会对自己的六亲眷属很眷恋,怨家债主就装做你的六亲眷属把你引到三恶道去,一般是这样的。

信愿持名者不仅在临命终之时,就是在平时,阿弥陀佛对他都有加持,还有十方诸佛对他的护念,这些凡夫怨家债主的力量怎么能跟佛的力量相比?!那是螳臂当车,是不可能的事情,别说是一般的凡夫怨家债主,就是魔王波旬百万魔军的魔力跟佛的力量相比,也是百千万亿分之不及一分半分!

所以,我们要理解阿弥陀佛的大威神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安稳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临终时他来接。

如果你不能念佛,那就不能保险了,怨家债主诈亲含笑把你引到三恶道里面去,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为什么念佛给冤情债主身上会很疼?

回向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关于回向,《大乘义章》卷九之中,曾提出三种回向,即(1)菩提回向:谓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2)众生回向:谓深念众生,故愿回自己所修一切善法给与他人。(3)实际回向:谓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回自己的善根,求平等如实法性。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多回向多所开示,除了采取了一般回向的意义,又具有净土宗的鲜明特色,下面试概述之。

一、回向的一般含义

印祖在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九中开示:“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人各有志,人各有业(业谓职业)。但随缘随分即可,不必与一切人皆同也。”此说三种回向与《大乘义章》相同,而同生净土为归宿。

二、净宗中回向的含义

净土宗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为宗旨,所以净宗之回向必指归往生净土。所以,印祖在与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中开示:“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净宗回向以发愿求生净土为本,这是观经三心之一,回向发愿心的要求。印祖开示:“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三、回向与菩提心

回向就是菩提心的体现和修法,可以上契佛心,结缘释怨,成就大乘胜行。印祖在与徐福贤女士书中开示:“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印祖在文钞三编卷一复杨慎予居士书中又开示:“须知无论诵经持咒,均以恭敬至诚为主。均以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西方,则其利大矣。若世间无知之人,事事为己,则其利益随心力而下劣矣。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其灯光明了无减损。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与久。回向时当知此意。不但为自己父母恩人如是,即怨家亦如是。方能上契佛心,下结众缘而解众怨。”印祖对一位受魔扰的居士开示:“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会。彼作声,也不理会作怕怖。不作声,也不理会作欢喜。但至诚恳切念,自然业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长矣。”(增广文钞卷二复某居士书)

四、回向之功德无量

在增广文钞卷一复周孟由昆弟书中大师又开示:“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咒、念佛、作诸功德,皆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为无干涉之法界众生回向,况母殁而不至心为母念佛乎?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其深广。如未到海,则勿道一滴,即长江大河,固与大海天地悬殊也。是知凡施于亲,及一切人者,皆属自培自福耳。知此义,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长,无孝心者,亦当发起孝心。”在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一中又开示:“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有一种疑问:圣者有功德回向,凡夫有什么可回向的呢?印祖在增广文钞与徐蔚如居士书三中回答了此疑:“读太夫人汲汲流通《大藏》,刻印契理契机之书,直欲愧死。而朝暮礼诵时回向,乃摅我愚诚。尚望太夫人慈愍,挽弥陀圣众,以速度我,何可谓为法施?然不妨借此缘事,以增长自利利他之心。故博地凡夫,当礼诵时,尚为诸佛回向,况示居凡位,于理又有何妨。”

五、回向的具体修法

印祖开示:“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若夫依仪诵文回向,固不得常常如是。”(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五、回向是导圣道修行归于净土的纽带

1、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回向求生极乐世界,既显示了净土法门的高尚地位,对治骄慢知见,又成就净土法门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之义,还成为末凡的指路明灯。印祖开示:“须知净土法门,正摄上上根人。是以善财已证等觉,普贤菩萨犹令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是知回向往生净土一法,乃圆满佛果之末后一着也。世有狂人,不审教理。以愚夫愚妇皆能修习,遂谓之为小乘而藐视之。不知其为《华严》一生成佛之成始成终第一法门也。”(增广文钞卷三乐清虹桥净土堂序)。又开示:“良以末法众生,自力微弱,匪仗佛力,决难即生解脱。华严会上,华藏海众,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况末世之学者乎。”(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

2、回向成就助行和圆修的往生意义。印祖在增广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三中开示:“佛愍众生无力断惑,难了生死,故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横超法门。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无一不得生者。” 修行众善,回向往生是助行。在《近代往生传》序中开示:“或圆修万行以回向,或专持佛号以求生。”善巧回向可使一切行门成为净土助行,如在徐福贤女士书中开示:“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我们注意到凡开示回向必与信愿念佛正行之外的种种助行关联,按照善导大师弘愿与净土要门的判教,就可以知道,信愿念佛正行全仗佛力,自然往生,而定、散诸善则必须通过回向发愿才能变成往生净业。故回向求生净土对于净土要门自他二力行者要而又要。印祖开示:“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

净土要门的具体内容就是观经说的净业三福,也可以代表一切圣道门的修行,这些修行未到断尽见思惑地位,不能了分段生死,而回向求生净土,就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从这里可以看出印祖之所以说净土法门统摄一切禅教律之义。印祖在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中开示:“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前二大小随人,此则唯属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净土,皆得往生。”

重在回向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摘自道源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诸位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你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就是要注意‘回向法界’这四个字。前面有讲过地藏经有两个经眼:一个是‘业力甚大’大到不可思议:‘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在事相上发明业力。这一品经文的经眼就是‘回向法界’,就是回向法性,法性就是理体,就是真理的实体,要回向真理而不著相。前面业力是事相,这里回向法界是理性,合起来就是理事无碍,理事圆融,所以地藏经并非你所认为是浅显的经,凡是能回向法界就是最深的义理。

佛经上说回向有三种:‘回者转也,向者趣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趣向三处,故名回向,三处者:一者菩提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而趣向于佛果菩提所谓回因向果也;二者众生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而施于一切之众生,所谓回自向他也;三者实际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趣求真如实际,所谓回事向理也。’第一种是我自己所修功德一定要回向佛果菩提,我不求人天福报,也不求二乘小果。第二种众生回向就是把我的功德施给一切众生,我不求自己的福报。第三种实际回向,就是把功德回向趣求真如实际,就是真如之理,所谓回事向理,你所修的功德就是属于实相,你不著实相回到真如实际理地上,或理性上。‘法界’在佛经上有三种解释:一者界限义,一个界两个界等十法界等就是界限;二者因义,法界是诸法之因。;三者法界就是法性,这里就依法性解,所以回向法界者,就是回向一切诸法的本性。一切诸法就是真如理性,回向真如法界。

金刚经里讲‘无住行施’。住就是执著。‘就是不要执著去行布施。’内不著能施之我,外不著受施之人,中不著所施之物,所谓‘三轮体空’,即是回事向理也。这布施是个妙法、是个成佛之最大功夫,能度你的烦恼,了脱你的生死,他是总摄六度法门,你一执著我是布施之人,则别人不如我,慢心一起,不但度不了烦恼,更增加根本烦恼。你若执著受施之人,则不能平等布施,亲者布施,疏者仇者则不布施,是起分别心冤亲不平等。要是执著所施之物呢?则著财物之相,是你所喜爱,则不肯舍,好的贵的不肯舍,所以也不能执著所施之物。这三项就叫‘三轮体空’。所以能以三轮体空的心来布施,则同样是一件布施行为,却因你能将功德回向法界,所得果报亦是种种不同。而且是千差万别。

这个‘回向法界’就是地藏经的经眼,太重要了。这第十品的较量布施功德缘品,几乎每一段都会劝导众生要回向法界。

现在讲地藏经就是大乘经典,你听了一部地藏经功德很大,甚至于你只要听闻一句或一个偈颂也好,发起殷勤郑重的心,赞叹大乘经典,是度人到彼岸成就佛道的舟航,就是因为你懂得经里的道理,才会更加恭敬这大乘经典!因为能令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你才会赞叹啊,因为你赞叹恭敬,所以你就布施种种香花灯涂果乐来供养经典,这个善男女就能获得无量无边的大果报。这是指获得人天殊胜美妙的快乐,但若能将此功德,都把他回向法界,则这个福报更大,大到能令这善男女成就佛道。’因为这大乘经典的道理是与法界契合的,是遍法界,而我们的心也是遍法界的,以这个殷重诚恳的心,来跟那个遍法界的真如实相相应,所以所得的福报自然是无量无边了。相反的如果你以轻浮的心,妄想纷飞的心来听经,则这个福报就很有限了。所谓大乘经典,就是佛对大根机众生所说的六度万行之教法,如华严般若,方等诸经等。普贤观经云:‘若有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

然而这大乘经典,任何一句一偈都是成佛之因,成佛之种,就如同摩尼宝珠一般,只要一句一偈就能获大果报!也只有大乘经典才会叫你将功德回向法界,大乘经是叫你度众生,是为众生才成佛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机会成佛,

而这部地藏经,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教导在家人:‘如何培福修福,如何避祸、如何不堕三恶道,如何超度祖先,如何使生儿育女平安获福!如何外出平安事事如意,简直就是众生的无限保险公司,如能回向法界,最后还能成就佛道。’这才是真真不可思议的大乘经典。

至于回向文,不仅要按照 ~伊梵※语菲~ - 经理 五级 的,还要代你的冤亲债主回向法界

罪业深重,冤亲债主缠身,诸事不顺要怎么化解

念大悲咒是好事,做了好事自然有好报,福不唐捐(即不会徒劳无功的),至于脖子痛,那个可能是重罪轻报。

这个一直都有人问,节选善知识解答如下,仅供参考。

问: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指《金刚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义云何?(萧绍馨)

答:此重报转轻,速证菩提之义。(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佛为慈悲度众以病施药有求必应,看看有许多家庭佛化之信者,早晚不断焚香课诵念佛,因何亦有偶然身染重病,甚至致命。如此岂不容易使人发生误会,既是佛徒为何反受其殃?所以佛教败在于此,假使对方这样说,应用何话解答?请示其详!(杨素月)

答:大致有二义,可许者则许之,如突遇横祸,凡诚心求,自必应而救之,悯事出乎变也。不可许者则不许,如一期之寿数而身亡,求之不与应,(尚有例外)顺其常也。不悯乎变,则失于慈悲;不顺其常,则乱因果矣,此其一。一切灾殃逆境,皆有其过去之因。念佛人染病,焉知非前世恶因,应坠三途,或罹非命,而以念佛功德,仅得染病乎?是之谓重报转轻。至于因病致死,名曰考终命,乃五福之一,皆非不幸,此其二。以外尚有一义,试问世间有不死之肉身人乎?能真不生不灭者,惟佛一人耳。我辈尚在初机,毫无所证焉能不死?若求肉身不死,更是情见颠倒,为理之所无。若求延寿,佛法中自有其法,亦大有其事也。(出处同上)

问:有甲乙两者问我,甲问人说发菩提心作佛事就无时间生病,此事真的吗?乙接著就说,有某某甚为佛教发心而他偏偏多病,这又是什么道理呢?使我哑口无言可答请示其详。(信义班)

答:发菩提心,乃善业心。生患疾病,是恶报也。恶报必有恶因,恶因必借恶缘,缘至润因,恶报成矣。若常发菩提之心,是善缘时增,虽然夙有恶因,而现时不遇恶缘,故疾病暂不生也。如某乙所难,亦多有其事,若解教理,疑自释矣。一为恶业太重,发心太微,善不敌恶,自然恶报仍熟,譬一星之火,欲融百丈之冰,冰不融也,力不胜之。应加警惕,须精进忏悔以消之。一为恶业将熟,三途有分,因菩提心猛,力能转之,遽使重报,转而为疾病轻报,应自激励,知功行感不唐捐也。(出处同上)

佛教里怨亲债主在六道里属于哪一道?

可以学习佛法,实践佛法,依据佛法来洗刷罪业,化解冤亲债主,获得良好的福气,运气。

方法有:念佛诵经,吃素,放生,忏悔业障,在生活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念佛诵经,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冤亲债主。

吃素一事,如果一时做不到,可以慢慢去做,比如初一十五吃素,然后慢慢增加天数。

放生也是洗刷往昔的恶业,改变不好的命运的好方法,放生好处多多,总结一句话,你能慈悲地对待其它生灵,那上苍也会慈悲地对待你的。

如欲学放生,可以百度搜索:放生方法 和 放生注意事项,了解学习一下。百度贴吧中,有个放生吧,这里是喜爱放生的佛友聚集交流的地方,有很多如放生心得,放生感应的好文章,高人也多,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得到解答。

在生活中,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法告诉我们,此时的苦痛,不顺,根源就是往昔(包括前世)的恶行,所以,我们求福求运,改过失,行善积德,是相当重要的。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的作用,就是记录我们的善恶业,我们积了德,他们都会记录下来,待到善果成熟之日,就会给我们降下幸福,好运。

在行善积德上,有一种极大之善行,很能为我们积福改运,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就是孝顺父母,孔子说过,孝顺父母最难的是“色难”,就是难以对父母和颜悦色,(朋友你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欲行孝道,首先就要做到对父母讲话轻声细语,语气不要凶。

最后,可以请一些佛法书籍来阅读一下,在自己依靠佛法,改变不好的命运,获得幸福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支持,佛法书籍寺庙里有,新华书店也有售的。

学佛好处多多,像命运的形成,祸福的根源,人生的归宿,离苦痛得幸福如意之道,这些问题,在佛法中,都为我们作了明确的开示。

最后,祝改运成功,天天幸福如意!阿弥陀佛!

小贴士:佛门中化解冤亲债主的步骤:

分两步,

一是忏悔。向冤亲债主忏悔。二是念佛诵经,然后把念佛诵经产生的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愿他们与佛结缘,离苦得乐(其实他们也是很苦的),往生极乐。一旦他们能够原谅你,接受了你为他们做的这些功德,并依靠这些功德,往生到极乐世界或善道去了,这就是彻底的离开你了。

自己选一部不长不短,适宜自己念诵的佛经,每天在家中念诵。如果没有佛经,念诵佛号也是可以的,比如南无阿弥陀佛,念诵多遍。

念诵完后,双手合十,做一个忏悔:至诚向冤亲债主忏悔!我错了!错在往昔的贪,嗔,痴,现在学佛了,反省过去,感到很后悔,很惭愧,也很难过,曾经给你们带来那么多的伤害,在这里,我诚挚地向你们说一声:对不起!今后要改过,向善!为你们做了功德,恳请你们接受这些功德,离苦得乐,求你们的原谅。

然后念诵通用忏悔词: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最后,做一个回向,回向就是说一句:愿以此功德,让我与冤亲债主化解怨仇,并愿他们与佛结缘,离苦得乐,往生极乐。

忏悔和念佛诵经功德回向,要经常进行,持之以恒,冤亲债主自然能释仇释怨,从而离开你。注意化解冤亲债主,只宜感化,不可请有神通的人强行驱赶,因为欠债还钱是天地之间的规律,你对不起人家,人家才来折磨你。如果请有神通的人强行驱赶,收一时之效,但后果会更加不好。

属于地狱道

一、从地狱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听他的声音嘶破得像驴骡在发声,声音很大,而且匆匆吼唤又很暴戾急躁。

2.此人常常言而少信且多诳语,让人难以相信,像没有亲友似的人。

3.此人长相丑陋,而且不敬师长、不信正法。

4.不孝不义、无惭愧心。

5.好行杀生之事,常造作诸恶事。

6.此人短命不得长寿。

7.见善难发菩提之心。

综观以上各项,这种人从地狱道中投生人道,注定死后再堕入三恶道。

二、从畜生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此人神智暗钝,为人处世愚蠢又少智慧,毫无分寸,懈怠懒惰。

2.多贪多食,不挑粗细(什么肮脏都吃,还洋洋得意无所谓)。

3.个性又拗又戾,说话也很唐突(率性鲁莽)。

4.此人身强力壮,常当负重(身强体状像一头牛,适合去搬重物)。

5.喜欢结交愚痴之人,视为知心好友。

6.很喜欢蜷着脚(躺卧习性)。

7.随时随地躺在地上,也不会去避开肮脏污垢。

8.喜欢,不羞不耻(能不穿衣服就不穿,没有羞耻之心)。

9.心常虚诈,常异言、常诳语。

10.妄说他人,谄曲不实。

11.喜欢谋取他人财物,常爱抵债。

12.见善不能发心,不信正法,常造不善十恶之罪。

此类众生已流浪生死往返于恶道,经无量亿劫不可数岁月,于此世难得此人身,却仍如此,因此死后再返苦海,堕入畜生道中。

三、从饿鬼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

1.长相黑黑瘦瘦,面无光泽。

2.头发短恶、黄赤、苍浪形状,褰鼻,怒目,眼白直视(鼻子弯弯曲曲,眼睛凶凶,露出眼白,目光直直)。

3.经常感觉饥饿口渴、想吃东西。

4.个性非常悭贪、嫉妒,看到官员感到胆怯恐怖。

5.执著邪见,背地说人(背地说人,挑拨事非),道他长短(说人坏话)。

6.具足贪心、*心,酷爱积聚钱财物资,却不能割舍布施给众生。

7.厌烦善良之人,不喜善事,只信邪事。

8.看见金钱、财物,会起心动念不由自主想要去窃取。

9.常起贪心、偷心,永远不知满足,若吃一点亏则忿恨不已。

10.贪得一点钱财、一点便宜,心里就生喜悦之心;若贪不到钱财,就生妒害之心。

11.不肯发心,却信邪见,谄曲邪命,不修善法,不敬正法。

这种人命终后,先堕地狱,经不可数岁月,再从地狱出来,生成鬼身,如此轮转生死苦海,无休无止。世尊告诉外道:你们是邪命愚痴的迷惑之人,不知因果报应,不知什么才是良善,不知上面所说诸众生相。

四、从修罗道中投生人间的众生

1.生在人世,高傲自大,我慢之心非常强盛,不太崇信正法,偶进佛门动机也不单纯,较劲争斗,为利益破和合,损伤同门。

2.喜欢忿怒(动不动就生气),很爱和人抬杠斗诤。

3.心胸极为偏狭,很会挟怨记恨、憎嫉起恶(很会记恨别人、挟怨报复,非扳倒别人才罢休,憎恶别人,看不得别人好,嫉妒心重,因此常起恶心)。

4.讲话谄曲,极不实在,虚虚诈诈。

5.抵债谩人(赖债还会骂人)。

6.身长高大洪壮(又高又大又壮),眼白圆怒(眼白较多,双目圆睁,作忿怒状),齿疏包露(牙齿稀疏、牙齿尖尖、露在外面),勇猛有力(孔武有力),心怀战阵(心里总想怎样作战打斗,譬如喜乐野外生存战争游戏)。

7.常好争斗,瞋戾不休(瞋恨心重,没完没了)。

8.两舌破和(很会两舌搬弄事非,让人不和分离),用离间手段来拆开良善人的和睦。

9.轻视贤良之人,反说贤人长短,毁谤好人。

因为这些,此人死后直接堕入地狱,无有出期,其后再随业报投生其他恶道,最后堕入阿修罗道。

五、从人道中再投生人间的众生(从人道中死后再生人道)

1.个性贤良正直,亲近善友,性常有信有忠有孝。

2.若有恶人,漫行诽谤毁呰其人,此人最终不会去对付毁谤他的人,因为此人好惜门望,识羞识耻,笃厚守信。

3.乐好名闻及以称誉(喜欢名声及被人称赞好名誉),其性工巧(很会技艺工巧),且敬重有智慧的人。

4.具惭愧心,心性柔软,对于给自己恩惠照顾的人会知恩图报。

5.对善知识的教导其心顺从无违背。

6.有慈有悲,孝养父母、师僧和上,小心敬上。

7.知人缓急,处事有方。

8.善能和合,常乐信佛(深知和睦相处之道,喜爱佛法、相信佛法)。

9.好行布施,常修供养。

10.不耐于债,不负他人(不愿欠人债务,不会背弃、背叛他人)。

11.少许财物,好习善事,接引于人,悉令安乐,不令有苦。

像这类人,命终直接生于天上,不会堕入地狱,再度还生人间,也只受大快乐,不受众苦,生生世世常获人身。世尊说:外道人没有智慧且不善识人,这些见解也不是愚痴者所能见解,也非凡夫所能测知。

六、从天道转生人间的众生

1.若有众生持五戒修十善,能生天上受胜妙乐,当从天上退没而生于人世间,长相端严,正信正见,貌好殊妙,其人聪慧,乐好清净。

2.喜欢穿着华鬘,熏香涂身,常爱鲜洁,好择贤良之人为友。

3.经常喜爱音声歌舞赞叹。

4.常乐高楼,不居在下。

5.为人作首含笑不瞋,有行有德,讲话吐言柔美,具足善巧方便,出言诚恳,让听的人都很相信欢喜,讲话不会伤人,有大智慧。

6.常乐好衣严身之具。

7.此人有善,乐欲出家。

8.若得为师,就会精进修持清净律行,学习佛道,不爱世间名利,志求无上菩提。

9.如此之人,有智有慧,多劫修行,难可筹量,非心所测,非眼所观。此是贤良,见生受福,若修净戒,不久当得无上正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