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是什么意思有谁知道

2.吐哺握发的成语典故

3.周公吐哺的翻译

4.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意思

吐哺捉发_吐哺意思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形容的是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是一个成语,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译为:我洗一次头要三次挽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唯恐失礼,失去天下贤能之士。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姓姬名旦,史称周公旦。武王伐纣胜利后,建立了周朝。周公为了辅佐周武王,命他的儿子伯禽代他到鲁国就封,而自己则继续留在武王身边,辅佐武王治理国家。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的第二年,便因病去世。周武王的嫡长子姬诵继位,这就是周成王。周成王姬诵当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周公惟恐“天下闻武王崩而衅”,诸侯会乘机作乱,使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于是,他遵照武王的遗言,毅然摄政,代成王管理起天下大事。周公此举,遭到了他的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等人的妒忌。

周公辅成王

管叔鲜和蔡叔度四处造谣,很多人把周公旦误解成了伪君子、大奸臣。周公旦不为谣言所动,他更加勤恳地办理国家大事,求贤若渴的周公旦甚至洗一次头发要中断三次,吃一顿饭也要三次放下筷子。史称:“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管叔鲜和蔡叔度的谣言不攻自破,恼羞成怒的他们和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起来,发动了一场叛周的内乱。周公旦取果断措施,以成王的名义率师东征。苦战三年,先后伐灭50多个小国家,杀死了武庚,迫使管叔鲜自刎,并将蔡叔度俘获,从而彻底平定了内乱。

周公东征平叛

周公平叛之后,为防止类似再度发生,确保周王朝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周公倾尽全力“制礼作乐”。周公的礼乐内容极为丰富,还将音乐和舞蹈与等级制度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天子、诸侯和卿大夫各有各的乐、舞。下不能谮上,卑不能凌尊。周公的改革,使西周很快呈现出一派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周公制礼作乐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是什么意思有谁知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

选段: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译文:

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扩展资料:

武王任周公辅佐政事,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时成王幼小,周公恐诸侯乘机叛乱,于是代成王执政。尽管周公竭尽忠诚,操理政事,但其王族兄弟仍然伺机作乱,周公亲自带兵平息叛乱。

为稳定统治,消灭商的旧势力,周公分封诸侯,给商的旧贵族修建新城,并派二万兵力驻防,彻底解决了这一隐患,对于巩固周朝的统治起了极大的作用。

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能执政,周公把交给了成王。周公继续辅佐成王,成王勤奋治国,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成康之世”。

吐哺握发的成语典故

解释: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多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

原文摘录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译文:

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扩展资料: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作者正是饱含着来塑造周公形象的。作者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平定管蔡分裂叛乱时的坚定果断,牺牲个人时的义无反顾,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周公吐哺的翻译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圣,以贵下贱,吐哺握发,惧於失人。”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三折:“虽然做不得吐哺握发下名流,也是喒的风云凑。”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巍巍宰辅呵吐哺握发,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

唐韩愈《后廿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 周公 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周公在周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吐哺握发,以纳天下贤士。”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周朝最早的王是周文王,他的儿子周武王推翻了殷纣王。武王快要病死时,把江山传给了儿子周成王,但成王年幼,因此,武王临危之际,就把弟弟周公召来,托付说:你可要好好协助你侄儿执掌天下啊!于是,成王成年以前,就由周公处理政事。

周公不但足智多谋,而且为人忠诚,过去协助武王讨伐纣王,如今代替武王执掌江山,心里却毫无窃夺之意。可是朝廷里却有人非议说:总有一天,他会把王废了,自己来当王。于是,真的有人打着防止周公篡夺天下的旗号,起来叛乱,想把周公推翻,把周朝的江山据为己有。周公凭借自己的能力,还是把他们全都镇压了下去;周公还制订了国家的礼法,使得长幼、君臣有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公制礼作乐。等到侄子长大成人,天下安定,周公便将朝政还给了他。周成王知道自己能执掌天下,全靠叔叔的辅佐,故而对周公非常敬重。周公有个儿子,叫伯禽。周成王为了表达对周公的感激之情,打算把鲁国封给伯禽。

伯禽临出发时,周公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你到鲁地后一定要记住,要勤于政事,你知道我是怎么管理周朝天下的吗?只要有人来找我,哪怕我正在吃饭,也立刻接待。有时饭刚到嘴边,有贤臣求见,马上又把饭碗放下,先出来接待;有时正在洗发,有人求见,顾不上束头发,就赶紧先把头发攥在手里,先出来迎接。'一饭三吐哺,沐浴三握发。'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吐哺握发这条成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意思

一、译文: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二、原文:

汉?司马迁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扩展资料

一、?作品简介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1-7]?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二、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1-5]?[6]?。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意思是:洗发时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鲁周公世家》,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求才心切。

原文: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鲁周公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本篇主要讲述了周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鲁国的兴衰史。国君为姬姓,侯爵。武王伐纣,歧周代商。

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鲁公即鲁侯。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历史800余年。国都曲阜,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亡于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