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足鼎立和鼎足三分的区别

2.三国演义中鼎足三分的故事详细!!故事!!

3.写出带鼎的四字成语

4.鼎足之势的意思

5.从何时起,三分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三分鼎足_三分鼎足是成语吗

三鼎的成语有:鼎湖龙去,鼎足三分,三分鼎足。

三鼎的成语有:三足鼎立,鼎湖龙去,鼎足三分。2:注音是、ㄙㄢㄉ一ㄥˇ。3:结构是、三(独体结构)鼎(半包围结构)。4:拼音是、sāndǐng。

三鼎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_地_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引《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於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郑玄注:“鼎三者、升豚、鱼、腊也。”《孟子·梁惠王下》:“君所谓_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赵岐注:“《礼》:士祭三鼎,大夫祭五鼎故也。”《南齐书·武帝纪》:“四爵内陈,义不期侈;三鼎外列,事岂存奢。”⒉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引《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文帝在东宫赐繇五熟釜”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子与繇书曰:‘昔有黄三鼎,周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三、网络解释

三鼎中国·三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坐落在风景秀丽、交通便利、世界闻名的“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它是一家集生产经营多领域、跨行业、国际化的大型民营企业。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和信息化社会的现代文明,孕育并铸就了三鼎人“追求卓越、鼎立世界”的睿智和灵魂。

关于三鼎的诗句

充庖岂为食三鼎幽亭三鼎变九三鼎内烹如酪

关于三鼎的词语

三足鼎立三分鼎立鼎足而三鼎分三足鼎足三分鼎湖龙去三分鼎足三牲五鼎鼎玉龟符举鼎拔山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鼎的详细信息

三足鼎立和鼎足三分的区别

1. 含有鼎字的四字成语

[钟鸣鼎食]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指吃饭时敲钟奏乐,列鼎。形容富贵人家奢侈豪华的生活。

[言重九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煮东西用的三足两耳式的器物。九鼎:比喻力量重。说话的分量,有如九鼎之重。形容说话极有份量。

[笙歌鼎沸]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

[幕燕鼎鱼]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在帐幕上筑巢的燕子,在炊器中游动的鱼。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三分鼎足]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烹煮器具,多用青铜制成,一般圆形三足。比喻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并立对峙。也形容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亦作“分三鼎立”、“鼎足三分”。

[举鼎拔山]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的青铜炊器,大且重。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击钟鼎食]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钟:金属制打击乐器。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古代高官显贵用食时,打着乐器,列着鼎器。形容生活优裕,奢侈豪华。亦作“击钟陈鼎”、“钟鸣鼎食”、“鸣钟列鼎”、“鼎食钟鸣”。

[鼎足之势]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势:局势。局势像鼎的三个足一样。比喻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亦作“鼎足而居”,“鼎足而立”,“鼎峙而立”,“鼎足三分”,“鼎足而三”,“三分鼎足”。

[鼎镬刀锯]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烹煮用的青铜器物,三足两耳。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因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春秋鼎盛]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一言九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比喻份量重。一句话抵得上九鼎之重。形容言语极有份量,能起决定性作用。亦作“一语九鼎”、“片言九鼎”、“九鼎一言。”

[问鼎中原]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人声鼎沸]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煮食的器物,有三足两耳。沸:沸腾。人声嘈杂,就像水在鼎里沸腾一样。

[三足鼎立]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青铜制的炊具,一般是三只脚。像三只脚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种势力的并立对峙。亦作“三分鼎足”。

[力能扛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①形容气力特别大。②亦比喻笔力雄健。

[九鼎大吕]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九鼎:传说夏禹曾铸九鼎,代表九州,象征着国家政权,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朝大钟。比喻非常贵重的事物。多指地位、作用非常重要。

[革故鼎新]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革:除掉。故:旧的。鼎:更换。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亦作“鼎新革故”。

[鼎鱼幕燕]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幕:帐篷。在鼎中的鱼,在帐篷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境非常危险而自己不知道。

[大名鼎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鼎:盛大,显赫。形容人的名气很大。亦作“鼎鼎大名”。

[尝鼎一脔]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脔:切成小块的肉。品尝鼎中一块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中食物的味道)。常比喻由部分可以推知全体,由小见大。亦作“鼎中一脔”、“一脔知鼎”。

[拔山扛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圆形的三足两耳,方形的四足两耳。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亦作“拔山举鼎”。

2. 带有鼎字的四字词和成语

搜索结果大名鼎鼎 一言九鼎 鼎铛玉石 问鼎中原 三足鼎立 鼎足之势 举鼎绝脰 力能扛鼎 人声鼎沸 革故鼎新 鼎鼎大名 拔山扛鼎 钟鼎之家 钟鸣鼎食 鼎新革故 九鼎大吕 鼎鼎有名 鼎成龙升 调和鼎鼐 举鼎绝膑 三牲五鼎 商彝周鼎 举鼎绝膑 九鼎不足为重 击钟陈鼎 拔山举鼎 鼎鼐调和 海内鼎沸 染指于鼎 彝鼎圭璋 鼎食鸣钟 鼎分三足 负衡据鼎 鼎食钟鸣 鼎足三分 鼎鱼幕燕 鼎折餗覆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问鼎轻重 一代鼎臣 锺鸣鼎食 鼎足而三 鼎玉龟符 鼎折覆餗 击钟鼎食 禁鼎一脔 鼎湖龙去 鼎镬刀锯 鼎镬如饴 鼎食鸣锺 鼎铛有耳搜索结果鼎成龙去 尝鼎一脔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商彝夏鼎 九鼎一丝 举鼎拔山 牛鼎烹鸡 匡鼎解颐 五鼎万钟 夏鼎商彝 言重九鼎 春秋鼎盛 锺鼎山林 钟鼎山林 钟鸣鼎重 革旧鼎新 四海鼎沸 扛鼎抃牛 列鼎而食 龙去鼎湖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幕燕鼎鱼 群情鼎沸 扛鼎拔山 鱼游沸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瓜分鼎峙 刀锯鼎镬 钟鸣鼎列 重裀列鼎。

3. 含有鼎字的四字词语

鼎足之势、鼎足三分、鼎折覆餗、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玉龟符、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鼎足三分、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 、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足之势、鼎玉龟符、三足鼎立、三足鼎立、击钟鼎食、

鼎折餗覆、

鼎足三分、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 、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足之势、鼎玉龟符、三足鼎立、击钟鼎食、一言九鼎

4. 含鼎字的四字成语

拔山举鼎 拔山扛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大名鼎鼎

刀锯鼎镬 调和鼎鼐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湖龙去

鼎镬刀锯 鼎镬如饴 鼎鼐调和 鼎食鸣钟 鼎食鸣锺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鱼幕燕 鼎玉龟符 鼎折覆餗

鼎折餗覆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瓜分鼎峙

海内鼎沸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禁鼎一脔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九鼎一丝 举鼎拔山 举鼎绝膑 扛鼎拔山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力能扛鼎 列鼎而食 龙去鼎湖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幕燕鼎鱼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染指于鼎 人声鼎沸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三牲五鼎

三足鼎立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问鼎轻重 问鼎中原 五鼎万钟 夏鼎商彝 言重九鼎

一代鼎臣 一言九鼎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食

钟鸣鼎重 重裀列鼎

5. 带有鼎字的四字词语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鼎食鸣钟 鼎食鸣锺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三牲五鼎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足鼎立 调和鼎鼐 问鼎轻重 五鼎万钟 问鼎中原 夏鼎商彝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一言九鼎 一代鼎臣 言重九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食 钟鸣鼎重

6. 鼎组成四字成语

钟鸣鼎食、

一言九鼎、

革故鼎新、

人声鼎沸、

问鼎中原、

三足鼎立、

大名鼎鼎、

力能扛鼎、

春秋鼎盛、

尝鼎一脔、

鼎足而立、

鼎铛玉石、

鼎足之势、

举鼎绝膑、

拔山扛鼎、

牛鼎烹鸡、

九鼎大吕、

鼎成龙升、

钟鼎之家、

调和鼎鼐、

钟鼎山林、

鼎鼎有名、

商彝周鼎、

三牲五鼎、

五鼎万钟、

鼎折覆餗、

拔山举鼎、

鱼游沸鼎、

四海鼎沸、

鼎足三分

三国演义中鼎足三分的故事详细!!故事!!

三足鼎立和鼎足三分的区别如下:

三足鼎立(拼音:sān zú dǐng li),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常比喻三国时期。

出处:

1.《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多用于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朝仍流行。三足:鼎的三个脚。也称三个国家。

2.讨伐黄巾军:寻找机会的日子。三让徐州:无悔的选择。煮酒论英雄:逼出来的愿景。马跃檀溪:愿帚需要战略。

3.火烧新野:组织执行力差长坂坡:计划不如变化快舌战群儒:战略执行的资源准备借东风:识别战略机会火烧赤壁:战略执行的目标行动计划甘露寺刘备定亲:战略执行的组织责任张松献地图:战略执行与信息资本义释严颜:战略执行与内部激励。

内容简介:

1.本书通过刘备创业的故事来讲述战略管理的内容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不但可以重温一下古典名著的精彩故事,还可以在故事中发现战略管理成功、失败的内在逻辑,既有理论又有故事既有概念又有实例,既有原因又有结果。

2.看着看着常常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刘备的成功是这么回事,原来战略管理是这样的,怪不得有这样的结果。

3.落凤坡:战略执行与团队建五虎将之争:家族企业的痛汉中王:战略评价走麦城:战略调整火烧连营: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刘备称帝:成功后的战略真空七擒孟获:战略需要变革收服姜维。

4.人才战略的缺失挥泪斩马谡:什么是人才出师表:战略的迷茫六出祁山:职业经理人的不理智姜维避祸:职业经理人的悲哀乐不思蜀。

写出带鼎的四字成语

三国演义是讲述 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关于鼎足三分,故事详细路线为:

1)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

2) 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葛亮认为可以联吴抗曹。

3) 孙权多谋善断,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与蜀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参考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鼎足之势的意思

1. 含有鼎字的四字成语

[钟鸣鼎食]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指吃饭时敲钟奏乐,列鼎。形容富贵人家奢侈豪华的生活。

[言重九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煮东西用的三足两耳式的器物。九鼎:比喻力量重。说话的分量,有如九鼎之重。形容说话极有份量。

[笙歌鼎沸]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

[幕燕鼎鱼]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在帐幕上筑巢的燕子,在炊器中游动的鱼。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三分鼎足]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烹煮器具,多用青铜制成,一般圆形三足。比喻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并立对峙。也形容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亦作“分三鼎立”、“鼎足三分”。

[举鼎拔山]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的青铜炊器,大且重。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击钟鼎食]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钟:金属制打击乐器。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古代高官显贵用食时,打着乐器,列着鼎器。形容生活优裕,奢侈豪华。亦作“击钟陈鼎”、“钟鸣鼎食”、“鸣钟列鼎”、“鼎食钟鸣”。

[鼎足之势]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势:局势。局势像鼎的三个足一样。比喻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亦作“鼎足而居”,“鼎足而立”,“鼎峙而立”,“鼎足三分”,“鼎足而三”,“三分鼎足”。

[鼎镬刀锯]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烹煮用的青铜器物,三足两耳。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因用指称最残酷的刑罚。

[春秋鼎盛]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春秋:年龄。人年龄正处在旺盛、强壮之际。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一言九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比喻份量重。一句话抵得上九鼎之重。形容言语极有份量,能起决定性作用。亦作“一语九鼎”、“片言九鼎”、“九鼎一言。”

[问鼎中原]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人声鼎沸]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煮食的器物,有三足两耳。沸:沸腾。人声嘈杂,就像水在鼎里沸腾一样。

[三足鼎立]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青铜制的炊具,一般是三只脚。像三只脚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种势力的并立对峙。亦作“三分鼎足”。

[力能扛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①形容气力特别大。②亦比喻笔力雄健。

[九鼎大吕]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九鼎:传说夏禹曾铸九鼎,代表九州,象征着国家政权,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朝大钟。比喻非常贵重的事物。多指地位、作用非常重要。

[革故鼎新]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革:除掉。故:旧的。鼎:更换。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亦作“鼎新革故”。

[鼎鱼幕燕]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幕:帐篷。在鼎中的鱼,在帐篷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境非常危险而自己不知道。

[大名鼎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鼎:盛大,显赫。形容人的名气很大。亦作“鼎鼎大名”。

[尝鼎一脔]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脔:切成小块的肉。品尝鼎中一块肉的味道(可以知道整个鼎中食物的味道)。常比喻由部分可以推知全体,由小见大。亦作“鼎中一脔”、“一脔知鼎”。

[拔山扛鼎]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圆形的三足两耳,方形的四足两耳。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亦作“拔山举鼎”。

2. 含有鼎字的四字词语

鼎足之势、鼎足三分、鼎折覆餗、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玉龟符、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鼎足三分、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 、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足之势、鼎玉龟符、三足鼎立、三足鼎立、击钟鼎食、

鼎折餗覆、

鼎足三分、鼎足而三、鼎湖龙去、鼎新革故、鼎鱼幕燕、鼎鼎有名、鼎铛玉石、鼎成龙升、鼎镬刀锯 、鼎鼐调和、鼎食鸣钟、鼎食鸣锺、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足之势、鼎玉龟符、三足鼎立、击钟鼎食、一言九鼎

3. 带有鼎字的四字词和成语

搜索结果大名鼎鼎 一言九鼎 鼎铛玉石 问鼎中原 三足鼎立 鼎足之势 举鼎绝脰 力能扛鼎 人声鼎沸 革故鼎新 鼎鼎大名 拔山扛鼎 钟鼎之家 钟鸣鼎食 鼎新革故 九鼎大吕 鼎鼎有名 鼎成龙升 调和鼎鼐 举鼎绝膑 三牲五鼎 商彝周鼎 举鼎绝膑 九鼎不足为重 击钟陈鼎 拔山举鼎 鼎鼐调和 海内鼎沸 染指于鼎 彝鼎圭璋 鼎食鸣钟 鼎分三足 负衡据鼎 鼎食钟鸣 鼎足三分 鼎鱼幕燕 鼎折餗覆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问鼎轻重 一代鼎臣 锺鸣鼎食 鼎足而三 鼎玉龟符 鼎折覆餗 击钟鼎食 禁鼎一脔 鼎湖龙去 鼎镬刀锯 鼎镬如饴 鼎食鸣锺 鼎铛有耳搜索结果鼎成龙去 尝鼎一脔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商彝夏鼎 九鼎一丝 举鼎拔山 牛鼎烹鸡 匡鼎解颐 五鼎万钟 夏鼎商彝 言重九鼎 春秋鼎盛 锺鼎山林 钟鼎山林 钟鸣鼎重 革旧鼎新 四海鼎沸 扛鼎抃牛 列鼎而食 龙去鼎湖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幕燕鼎鱼 群情鼎沸 扛鼎拔山 鱼游沸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瓜分鼎峙 刀锯鼎镬 钟鸣鼎列 重裀列鼎。

4. 写出带有鼎字的成语(4个)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鼎食鸣钟

鼎食鸣锺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三牲五鼎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足鼎立

调和鼎鼐 问鼎轻重 五鼎万钟 问鼎中原 夏鼎商彝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一言九鼎 一代鼎臣 言重九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食 钟鸣鼎重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鼎食鸣钟 鼎食鸣锺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鼎志昌盛 鼎力相助 大名鼎鼎 三国鼎立 钟鸣鼎食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鼎食鸣钟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九鼎大吕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三牲五鼎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足鼎立

调和鼎鼐 问鼎轻重 五鼎万钟 问鼎中原 夏鼎商彝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一言九鼎 一代鼎臣 言重九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重

5. 写出带有鼎字的成语(4个)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鼎食鸣钟 鼎食鸣锺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三牲五鼎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足鼎立 调和鼎鼐 问鼎轻重 五鼎万钟 问鼎中原 夏鼎商彝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一言九鼎 一代鼎臣 言重九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食 钟鸣鼎重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鼎食鸣钟 鼎食鸣锺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鼎志昌盛 鼎力相助 大名鼎鼎 三国鼎立 钟鸣鼎食 拔山扛鼎 拔山举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重裀列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镬刀锯 鼎湖龙去 鼎镬如饴 刀锯鼎镬 大名鼎鼎 鼎鼐调和 鼎折覆餗 鼎食鸣钟 鼎折餗覆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玉龟符 九鼎大吕 鼎鱼幕燕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扛鼎拔山 瓜分鼎峙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海内鼎沸 举鼎拔山 九鼎不足为重 举鼎绝膑 禁鼎一脔 九鼎一丝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列鼎而食 力能扛鼎 龙去鼎湖 幕燕鼎鱼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人声鼎沸 染指于鼎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三牲五鼎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三足鼎立 调和鼎鼐 问鼎轻重 五鼎万钟 问鼎中原 夏鼎商彝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一言九鼎 一代鼎臣 言重九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重。

6. 写出带"鼎"的成语4个

拔山举鼎 拔山扛鼎 尝鼎一脔 春秋鼎盛 大名鼎鼎 刀锯鼎镬 调和鼎鼐 鼎铛有耳 鼎铛玉石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分三足 鼎湖龙去 鼎镬刀锯 鼎镬如饴 鼎鼐调和 鼎食鸣钟 鼎食鸣锺 鼎食钟鸣 鼎新革故 鼎鱼幕燕 鼎玉龟符 鼎折覆餗 鼎折餗覆 鼎足而居 鼎足而立 鼎足而三 鼎足三分 鼎足之势 负衡据鼎 革故鼎新 革旧鼎新 瓜分鼎峙 海内鼎沸 击钟陈鼎 击钟鼎食 禁鼎一脔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九鼎一丝 举鼎拔山 举鼎绝膑 扛鼎拔山 扛鼎抃牛 匡鼎解颐 力能扛鼎 列鼎而食 龙去鼎湖 鸣钟列鼎 鸣钟食鼎 幕燕鼎鱼 牛鼎烹鸡 群情鼎沸 染指于鼎 人声鼎沸 三分鼎立 三分鼎足 三牲五鼎 三足鼎立 商彝夏鼎 商彝周鼎 笙歌鼎沸 四海鼎沸 问鼎轻重 问鼎中原 五鼎万钟 夏鼎商彝 言重九鼎 一代鼎臣 一言九鼎 彝鼎圭璋 鱼游沸鼎 折鼎覆餗 钟鼎人家 钟鼎山林 钟鼎之家 钟鸣鼎列 钟鸣鼎食 钟鸣鼎重 重裀列鼎。

从何时起,三分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鼎足之势的意思是: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示例: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四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近义词: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鼎足而立: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三分鼎足: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魏蜀吴 是三国时期~

三分天下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并且互相牵制的局面。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次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一、形成期(初期)

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之战前,鲁肃入荆,诸葛亮入吴,促成了孙刘联盟的缔结,成功地打胜赤壁之战后,三股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鼎足,应该说是形成了,但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却还要往后推几年。

之后,刘备得荆州,取蜀,与孙权重分荆州,取汉中,鼎之西足才算铸就,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局面第一次形成。

但第一个三足鼎立局面没有延续多久就被打破。关羽北攻樊城襄阳,中原震动,江东恐慌。曹孙两家合作,共同击败关羽,吴方夺了原蜀汉方控制的荆州地域,刘备伐吴,夷陵战败,于是便形成了第二次鼎立局面,也就是后来比较稳定的鼎立局面。

鼎立形成期,也就是初期的结束,三国各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曹魏以曹丕去世为结束,孙吴以陆逊火烧连营为结束,蜀汉以白帝城托孤为结束。

二、延续期(中期)

三国其实可以称为汉末三强,是在众多武装割据势力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三个集团,他们都具备了时代的适应性,集团内部既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活力,因为三足鼎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吴蜀两个弱方还结成了联盟,所以三足鼎立局势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延续,是一种必然。

但是,由于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三国集团都不满足于既定的鼎立形势,他们既渴望延续鼎足以保全自己,又渴望打破鼎足以求成功统一,这种渴望实际上在鼎立的初期就开始了,但在中期表现的更明显。

但在三国中期,各国最大的矛盾不在于敌国,而在于自身的变化。各国的第一代菁英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纷纷退出历史舞台,集团内部的实力和活力如何经受时间和人事变迁的考验,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三国实际上都成功解决了。

东吴的孙权,因为年龄比曹操刘备都小,也因为他强壮长寿,这个时期不需要考虑过渡问题,曹丕的继承人是曹睿,这在当时也几乎是无可选择的人物,不过曹睿是个优点缺点共存的人,鼎立的局势和频繁的战争反倒压抑了他的缺点,使优点得以发挥,所以曹魏集团也得以平稳过渡,继续保持了它的优势。

当时最成问题的是蜀汉,刘备的继承人可以三选一,但刘理刘永太小,只能选较大的刘禅,但刘禅的才能属于中下水平,除了为人宽厚可以称道之外,实在不是理乱之才,但刘备采取了高超的补救措施,刘禅只继承了名义的权位,实际权力都交给了蜀汉能力最强威望最高的诸葛亮,而诸葛亮的才干,在三国中期是首屈一指,在他执政的时代,最小的蜀汉反倒成了最强的一国。

三国中期,天下局势实际操纵在曹睿、诸葛亮和孙权这三个强人手中,各有特色,难分轩轾,所以鼎立局面得以延续。

中期的结束,在蜀汉应以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为界,在曹魏应以曹睿病故为界,在东吴应以孙权病故为界。

三、打破期(后期)

在三国鼎立中期存在的权力交接和新陈代谢问题,在三国后期继续存在,而且此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长时期的三足鼎立本身,也在消磨着人才的意志,使晚出的人才和前两期相比,明显不如。

魏国曹睿死后,君位传给了不知来历的幼小儿子,执政大权交给了纨裤子弟曹爽,曹魏集团的实力从此便衰落了,在三个国家中,它是首当其冲衰落的。

蜀汉在诸葛亮死后,继续采用刘备的权力交接方式,军政大权交给了当时最有影响力和能力的蒋琬,并以仅次于他的费文伟为辅,军事方面,则名将姜维逐渐得到重视,所以在诸葛亮身后的十余年中,蜀汉依旧是小而强的国家。

只是好景不长,蒋琬死后,后主刘禅开始亲政,没有才能的人拥有了权力,蜀汉内部的实力和活力便打了打扣,费文伟死后,军政大权基本分开,后主刘禅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将相之间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变差,蜀汉集团便也很快走向衰落。

东吴方面,在孙权死后,幼子孙亮继位,孙亮此人虽然聪明过人,但毕竟没有经验,没有威望,所以孙权也学习刘备,把国家大权实际上交给了最有能力和影响的诸葛恪,但诸葛恪也是个优点缺点很明显的人,孙权的眼光毕竟不如刘备。

诸葛恪北伐失败,很快倒台,吴国便成了几位权臣依次表演的舞台,直到暴君孙皓继位,才扭转了主弱臣强的局面,转向暴政时期,东吴集团由此也衰落了。

三国集团既然次第衰落,那么鼎足而立的闷葫芦便会很快打破,能够打破这个闷葫芦的,不可能是这三个衰弱的老集团,只能是新生力量,现在我们研究一下,三国中哪一国是培育新生力量的温床?

蜀汉,第一任***刘备,虽然属于枭雄奸雄类人物,但一向有仁德爱民的好名声,并有此方面的作为,他招揽的部下多以忠诚著称。第二任***诸葛亮,是法家和儒家的结合体,他提拔任用的人物除了才能之外,最主要的素质就是忠诚为国,他身后的蒋琬、费文伟、姜维等人,基本上延续了他的治国思路,所以,在蜀汉,奸雄逆臣,没有生存的空间,在他们内部,不可能蜕变出一个新的政治军事集团来。

东吴,第一任***孙权和最后一任***孙皓,是两个暴君,一前一后,有效地扼制了奸雄逆臣的发展,中间时期的几个权臣,最后都死得很惨,所以,吴国也不具备产生新集团的条件。

最后便是曹魏了,这个集团在最初,就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奸雄手腕著称,首任***曹操最善于此道,第二任曹丕也毫不逊色,他们上逼故主汉帝,内逼宗族兄弟,对臣民则采用严刑峻法,刻薄无恩,由于自身立国之道的局限性,魏国内部一向就没有大讲忠君爱国的风气,虽然由于传统的惯性出了不少忠臣,但也给奸雄们创造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司马氏能够在魏国崛起,实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曹魏集团,本来就是培养奸雄逆臣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