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2.描写无关紧要的成语及解释

3.文言文翻译昔夫差伐齐

4.伍子胥谏文言文

5.疥怎么读

6.纤芥之疾什么意思

癣疥之疾是什么意思_癣疥之疾

疥_的成语有:泥猪疥狗,促膝谈心,疮疥之疾。

疥_的成语有:担惊受怕,癣疥之疾,疮疥之疾。2:拼音是、jiè chuāng。3:结构是、疥(半包围结构)_(左上包围结构)。

疥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疥疮jièchuāng。(1)由螨类引起的(尤指已呈现渗出硬痂的)疥或者癞疮。(2)形成脓疮或鳞屑的皮肤病。

二、国语词典

病名。由疥癣虫寄生引起的皮肤病,有传染性,初起多生在手腕、指缝之间,蔓延迅速。症状是局部起丘疹而不变色,皮肤觉得严重刺痒,常因抓搔破皮而化脓。词语翻译英语scabies,welts德语Scabies(Org)法语gale

三、网络解释

疥疮科普中国疥疮是由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可在家庭及接触者之间传播流行。临床表现以皮肤柔嫩之处有丘疹、水疱及隧道,阴囊瘙痒性结节,夜间瘙痒加剧为特点。

关于疥_的词语

大公无私疥癣之疾担惊受怕疥癞之患促膝谈心疮疥之疾堤溃蚁孔疥癣之病惮赫千里疥癞之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疥_的详细信息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一颗红心上面有个患字的成语是心腹之患,隐患在心上,非常的危险,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心腹之患

拼音:?[ xīn fù zhī huàn ]?

解释: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

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后汉书·陈蕃传》:“寇贼在处,四肢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示例:大家都这么想,这个~一天不除,就一天不得安宁。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心腹之疾?心腹大患? 变生肘腋?肘腋之患?心腹之病

反义词:癣疥之疾

相关词汇分析:

一、癣疥之疾 [ xuǎn jiè zhī jí ]?

1.?解释:癣疥:两种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

2.?出自:《吕氏春秋·直谏》:“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3.?示例:东伯侯姜文焕、南伯侯鄂顺、北伯侯崇黑虎,此三路不过~。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六回

二、变生肘腋 [ biàn shēng zhǒu yè ]?

1.?解释: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2.?出自:《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3.?示例:万一中外合谋,~,郑国非公之有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

三、肘腋之患 [ zhǒu yè zhī huàn ]?

1.?解释: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近的地方。产生于身边的祸患。

2.?出自:《三国志·蜀志·法正传》:“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3.?示例:这是~,不若我们先下手驱除了他。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描写无关紧要的成语及解释

却说那给刘璋献计的人是益州别驾官,姓张名松,字永年。这人生得十分丑陋,头顶尖额头窄的枣核脑袋,鼻孔朝上,牙齿外翻,身高不到一米五,但说起话来却是响如铜钟,震得大厅嗡嗡直响。

刘璋问:“刘别驾有什么高见,可以解除张鲁的威胁?”张松说:“我听说许昌的曹操已经荡平了中原,吕布、二袁都被他所灭,近期又刚攻破了马超,实在是天下无敌。主公准备好礼物,我亲自去许昌跑一趟,说服那曹操兴兵攻取汉中。那时张鲁会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时间偷窥蜀中?”

刘璋听完大喜,命人收拾好金珠锦绮当作进献之礼,派遣张松为特使。张松暗中绘制了西川地理图本藏好,带着几名仆从骑马赶赴许昌。早有人报到了荆州,诸葛亮派人到许昌打探消息。

却说张松到了许昌馆驿中住下后,每天都很早去相府等着曹操接见,却一直见不到面。原来曹操自从攻破马超回师后,骄傲得快上天了,眼中无人,每天只是聚集手下人饮酒,没有事情基本不出府门,国家大事都在相府中商议。张松等了三天后,才能通报上姓名,左右站岗看门的明要了贿赂后才让他进去。

曹操坐到大堂上,张松参拜完毕。曹操问:“你的主公刘璋多年不来进贡,这是什么原因?”张松说:“路途往来艰难,贼寇到处都是,来一次很不容易。”曹操一听这话喝斥道:“我已经扫清了中原,哪里会有什么盗贼?”张松说:“现在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至少都带甲十多万以上,怎么能说是天下太平?”曹操一开始看到张松形象猥琐,早就有了五分不高兴;又听到张松敢用言语冒犯,就拂袖而起,转入后堂中。

曹操的左右都责备张松说:“你作为特使,怎么不懂得礼节,只是一味冲撞丞相?幸好我们丞相宽宏大度,看在你远道而来的面子上没有怪罪你,你赶紧回西川吧。”张松笑道:“回川中最好,因为我们川中没有诌佞之人。”忽然台阶下有一人大声喝道:“你说你们川中人不会谄佞,难道我们中原大国就有谄佞之人吗?”

张松看说话的人单眉细目,貌白神清,就问他姓名,他说是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字德祖,现在身为丞相门下掌库主簿。这人博学能言,智识过人。张松知道杨修是个舌辩之士,就有意为难他。这杨修依仗着有些才华,平时小觑天下人士。当听到张松说话中带着讥讽,就邀请他到外面书院中分宾主落坐。

杨修对张松说:“蜀道崎岖,先生远来劳苦。”张松说:“我奉主公之命,虽然是赴汤蹈火,也不敢抱怨。”杨修问:“我没有去过蜀中,那里风土人情怎样?”张松说:“蜀中西郡古称益州,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所产之物富如山积。天下没有地方可比!”杨修又问:“蜀中有哪些知名人物?”张松说:“文人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三教九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不可胜数,说三天也讲不完!”杨修又问:“现在刘季玉手下像先生这样的人才还有几位?”张松说:“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忠义慷慨之士,知名的用百位来数。像我张松这样才干不济的人,用车载用斗量,用笤帚一扫满大街上都是。”

杨修问:“先生现在担任什么职务?”张松说:“我滥竽充数只当名别驾官,其实很不称职。我敢问先生在朝廷做什么官职?”杨修说:“我现在是丞相府的主簿。”张松说:“我久闻先生世代簪缨,为什么不在庙堂中辅佐天子,而是只当了相府门下的一名小吏?”

杨修听完这话,满面羞惭,强装笑颜回答:“我虽然职位不高,但是曹丞相却委任我管理军政钱粮重务,早晚都能得到丞相教诲,也是受益匪浅,就一直担任这个职务。”张松笑道:“我听说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靠强霸而占据大位,你怎么能够有所受益?”杨修说:“先生久居边陲,怎么能说丞相没有大才?我这就让先生来看一物。”

杨修招呼左右,在书箱中拿出一卷书递给张松,张松看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孟德新书》。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共有十三篇,都是用兵的精要之法。张松看完后问:“先生说这是谁的著作啊?”杨修说:“这是曹丞相酌古准今,仿照《孙子》十三篇而作。先生说丞相无才,这部专著可以流传于后世吧?”张松大笑道:“这书我们蜀中三尺小童都能背诵,这书怎么好意思叫做‘新书’?这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剽窃来冒充自己的专著,只能欺瞒了先生你吧?”

杨修说:“丞相秘藏的这本书虽然已经写成,却还没有流传于世。先生说蜀中小儿都能暗诵如流,你是大话欺我吧?”张松说:“先生如果不信,我这就给你背诵一下。”于是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竟然没有一个字有差错。杨修大惊道:“先生过目不忘,真是天下奇才!”后人有诗赞曰:

张松想要辞别回川,杨修说:“先生暂且回馆舍,容我再禀明丞相,让先生再见丞相。”张松谢过后退出。

杨修进入见曹操说:“刚才丞相为什么慢待了张松?”曹操说:“他出言不逊,所以我故意慢待他。”杨修说:“丞相能够容得下狂士祢衡,为什么会容不下张松?”曹操说:“祢衡的文章传播于当今,所以我不忍心杀他,这张松有什么本事?”杨修说:“不必说他口似悬河,雄辩之才无比。刚才我把丞相所撰写的《孟德新书》给他看,他只看了一遍就能背诵,这么博闻强记的人世间罕见。张松说这书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都能熟背。”

曹操问:“难道古人和我心中暗合吗?”就把书扯碎烧掉。杨修说:“不如让这人前去面君,也让他领教一下天朝大国气象。”曹操说:“明天我就到西教场点军,你领他过来,也让他见识一下我们军容之盛,让他回去报告:我攻下了江南,便去收川。”杨修领命前去准备。

到了第二天,杨修陪同张松到了西教场。曹操点起虎卫雄兵五万,布列到教场中。只见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队伍;旌旗扬彩,人马腾空。张松只是斜目观看。折腾了很久,曹操招呼张松到面前指着队伍问:“你们川中能够看得到这么多的英勇之师吗?”张松回答说:“我们蜀中用仁义治人,从来看不到这些兵革。”曹操变脸盯着张松,张松一点也不害怕,杨修频频用目光示意张松。

曹操对张松说:“我看天下鼠辈都像草芥。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你了解这些情况吗?”张松说:“丞相驱兵到处,真的是战必胜、攻必取,张松我早就有所耳闻。想当年濮阳攻伐吕布时,宛城征战张绣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我知道这都是天下无敌之举!”曹操大怒喝道:“你这个混蛋胆敢揭我的短处!”喝令左右推出斩杀。

杨修求情说:“张松虽然该杀,可他是肩负使命从蜀地远来进贡,如果斩杀了,恐怕失去远人之心。”荀彧也上前劝谏。曹操怒气未消,就免了张松死罪,喝令武士乱棒打出。

张松回到馆舍后连夜出城,想要回奔川中,却暗自寻思:“我本来想把西川州郡献给曹操,谁想这家伙这么轻慢我!我来的时候在刘璋面前夸下了海口,今天却是怏怏空手而回,肯定会被蜀中人笑话。我听说荆州刘备仁义远播,不如就去荆州看看情况。”于是乘马领着仆从朝荆州界上赶去。

眼看来到郢州界口,忽然看到一队军马,约有五百多名骑兵,为首一员大将,轻妆软扮,勒马向前问:“来的莫非是张别驾吗?”张松回答:“正是。”那将军慌忙下马,称喏说:“赵云我等候先生多时了。”张松也下马还礼问:“莫非将军就是常山赵子龙吗?”赵云说:“正是在下。我奉主公刘备命令,为大夫远涉路途,鞍马驱驰,特地命我聊奉酒食。”说完后命军士跪进酒食,赵云也敬酒。张松寻思:“人们都说刘备宽仁爱贤,今天一见果然真是这样。”就和赵云饮了数杯后上马同行。

一行人马来到荆州界首已经是天晚,前面就是馆驿,看到馆驿门外一百多人垂手侍立,看到后立刻击鼓迎接。一将到马前施礼说:“我奉兄长将令,为大夫远涉风尘,令我洒扫驿庭以待歇宿。”来将正是关羽。张松下马,和关羽、赵云同入馆舍。叙礼落座后排上酒宴,两人殷勤相劝。饮酒直到半夜才罢席,休息了一宿。

第二天早饭后,上马行不到三五里,又见一簇人马赶到,正是刘备带领着伏龙、凤雏亲自前来迎接。远远望见张松,早都先下马等候,张松也慌忙下马相见。刘备说:“久闻大夫大名如雷灌耳,却恨云山遥远,不能听教。现在听说先生要回成都,我专门在这里迎接。如果先生不嫌弃,就顺便到荒州暂且歇息片刻,以叙讲渴慕之情,实在是我人生万幸!”张松大喜,立即上马并辔进入荆州城中。到了府堂上各自叙礼后,分宾主依次落坐,摆设盛宴款待。

饮酒时,刘备只是闲谈,却一点也不提起西川的有关事情。张松就用言语引导:“现在皇叔除占据着荆州外,还有其他几个州郡?”诸葛亮回答:“荆州是我们暂时从东吴借的,他们常常派人来讨要。因为我们主公是东吴女婿,所以暂且在这里安身。”张松说:“东吴已经占据了六郡八十一州,国富民强,还嫌不知足吗?”庞统搭话说:“我主公是汉朝皇叔,反而不能占据州郡。其他的汉室蟊贼,却都能够恃强侵占地土,确实让天下有识之士愤愤不平。”

刘备说:“两位先生不要多说。我能有什么大德,敢有那么多的想法?”张松说:“皇叔说得不对。您是汉室宗亲,仁义之名远播于四海。不要说是占据几个州郡,就是代正统而居帝位,也一点也不过分。”刘备拱手道谢:“先生表扬得太过无头了,我哪里能够承担得起!”

就这样一连挽留张松饮宴三天,却从不提起川中之事。张松辞别,刘备在十里长亭设宴送行。刘备举酒对张松说:“承蒙大夫不见外,得以留叙三日。今天相别后,不知什么时间再能够听教。”说完后潸然泪下。张松寻思:“刘备这么宽仁爱士,我怎么能够轻易舍弃?不如把话说明了,建议他攻取西川。”于是说:“我也是常思朝暮侍君,只恨是没有条件。我现在看这荆州之势: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这里绝对不是可以久恋之地。”刘备说:“我也知道这一点,但一直没有新的地方可以安定下来。”张松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若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刘备说:“我哪里敢去图谋?刘益州也是帝室宗亲,恩泽布于蜀中多年,他人岂能轻易动摇?”张松说:“我不是来卖主求荣的。现在遇到明公,不敢不披肝沥胆说句实话:刘季玉虽然拥有益州之地,却一直禀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再加上张鲁在北面常想侵犯,人心早已经离散,全都思得明主。我这次出来,本来是想向曹操献上蜀中。没有想到这逆贼恣逞雄奸,傲贤慢士,所以我特地前来见明公。明公要先取西川为根基,然后北图汉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明公如果真有收西川的意思,张松我愿作为内应施犬马之劳,不知道明公钧意怎样?”

刘备说:“我深感先生深情厚意。怎奈刘季玉和我是同宗兄弟,如果攻取,恐怕被天下人唾骂。”张松说:“大丈夫处世,就应当努力建功立业。现在明公如果不取,定被为他人所取,肯定会追悔不迭。”刘备说:“我听说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就是我想攻取,也没有什么良策。”

张松马上从袖中取出一张地图,递给刘备说:“我深感明公盛德,特意献上这张图。只要看明白了这张图,便知蜀中道路交通。”

刘备展开图大体一看,上面尽写着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全都标注的明明白白。张松说:“明公想取就要马上实施。我有两个心腹好友,他们是法正和孟达。这两人肯定能够帮助明公,如果他们两人到荆州时,可以和他们商议。”刘备拱手谢道:“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张松说:“我有幸得遇明主,不能不尽情相告,哪里会期望回报?”说完辞别而回,诸葛亮派关羽等护送数十里才返回。

张松回到益州后,先去见好友法正。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是贤士法真的儿子。张松见到法正后,把曹操轻贤傲士的事情说了一番,说曹操只能同忧、不能同乐。我已经要将益州献给刘皇叔了,现在专门和兄长来商议这件事。法正说:“我早看到刘璋无能,也是很久想见刘皇叔了,咱俩想法一致。”

不一会,他们的另外一个好朋友孟达也来了。孟达字子庆,和法正是老乡。孟达进来后,看到法正和张松在说悄悄话,就问:“我已经猜到了二公的意思,你们是想献益州吗?”张松说:“正是这事。兄长你猜一下我们应当把益州献给谁?”孟达说:“这个还猜什么,不是刘备能会是谁。”三人同时抚掌大笑。法正对张松说:“兄长明天去见刘璋,话会怎么说?”张松说:“我推荐二公为使者前往荆州。”两人答应回府。

第二天,张松去见刘璋。刘璋问:“先生此行办的事怎么样?”张松说:“曹操实为汉贼,想要篡夺天下,不能和他谈事。他已经有了攻川之心。”刘璋说:“真是这样我们怎么办?”张松说;“我有一个计谋,可让张鲁和曹操都不敢轻易进犯西川。”

刘璋问:“是什么计策?”张松说:“荆州刘皇叔和主公同宗,他仁慈宽厚有长者之风。赤壁鏖兵之后,曹操听到他的名字后胆裂,何况是那小小张鲁?主公为什么不派人前去结好作为外援,可以敌曹操、拒张鲁。”刘璋说:“我也这个想法,谁能够作为使者?”张松说:“法正、孟达可以前去。”

刘璋立即召两人进入,修书一封,命法正为特使,先去通报情况,再派孟达领精兵五千,迎接刘备入川为援军。正商议之间,有一人从外面闯入,汗流满面,大叫道:“主公如果听信了张松之言,那么四十一州郡,就会属于他人!”张松大吃一惊,看说话的是西阆中巴人,姓黄名权,字公衡,现在是刘璋的府中主簿。

刘璋问黄权:“刘备和我同宗,我想交结他为外援,你怎么说出这种话来?”黄权说:“我也知道刘备宽以待人,他是以柔克刚,远得人心,近得民望。更加上有诸葛亮、庞统之智谋,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为羽翼。如果召到蜀中后,把他当作将领来对待,刘备怎能俯身做下将?如果用客礼对待,又是一国不容二主。主公就听我一言,那么西蜀有泰山之安;不听我言,主公有累卵之危。张松昨天从荆州路过,肯定是和刘备结成了同谋。可先杀张松,后绝刘备,那么西川万幸。”

刘璋问:“曹操和张鲁杀来,我们用什么抗拒?”黄权说:“这个不难。只要我们闭境绝塞,深沟高垒,那么敌兵自然会退却。”刘璋说:“贼兵犯界是燃眉之急,如果静等敌军退却,这个办法不行。”刘璋不听黄权的建议,派遣法正前行。

又有一人劝阻说:“不可!不可!”刘璋一看,说话的是帐前从事官王累。王累叩拜道:“主公如果听了张松的话,就是自取其祸。”刘璋说:“先生说得不对。我结好刘备只是想抗拒张鲁。”王累说:“张鲁犯界是癣疥之疾,刘备入川是心腹之患。况且刘备是当世枭雄,先前投奔曹操便思谋害,后从孙权便夺荆州。他心术一直是这样,主公怎么能够和他平安共处?现在如果召他而来,西川就完了!”刘璋喝斥:“你不要胡说八道!刘备是我同宗兄弟,他怎么能够抢夺我的基业?”便让左右架出两人,命令法正立即动身。

法正离开益州后直奔荆州。见过刘备后参拜已毕,呈上刘璋书信,刘备拆开观看。信中说:“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刘备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蜀道崎岖,未及进贡,感觉很是惶愧。我听说过吉凶相救、患难相扶,朋友间都是这样,何况宗族兄弟?现在张鲁在北旦夕兴兵,侵犯我的边界,感觉很不安定。专门派人谨奉尺书,上乞钧听。如果念及同宗之情、全手足之义,希望兄长立即兴师剿灭狂寇,永为唇齿,自有重酬。书不尽言,专候车骑。”刘备看完书信后大喜,设宴热情款待法正。

酒过数巡后,刘备屏退左右对法正说:“我久仰孝直英名,张别驾也多次谈起盛德。今获天能够听教,甚慰平生。”法正忙起身拜谢道:“我只是蜀中一名小吏,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人们常说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张别驾所提的建议,将军有这个意向吗?”刘备说:“我一生飘寄过客,想起来也是暗自伤感叹息。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何况是一个人啊?蜀中丰腴之地,不是我不想取,怎奈刘季玉是我同宗,出手相图确实不忍心,也会被天下人耻笑。”法正说:“益州号称天府之国,不是能够治乱之主不能安定。现在刘季玉不选贤任能,这份基业不久必定属于他人。现在马上要落到将军手中,机会绝对不能错失。难道将军没有听说过逐兔先得的话了吗?将军如果想取川中,我会效死力。”刘备拱手谢道:“这事再商议。”

当天席散后,诸葛亮亲自送法正回到馆舍。刘备独自坐着沉吟。庞统进来坐下说:“事情当决而不决者,是愚人。主公一向高明,为什么大事面前这么多犹豫?”刘备问:“依照先生的意见,我们该怎么做?”庞统说:“荆州东有孙权,北有曹操,这个地方难以施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广财富,可成大业。现在所幸得到张松、法正作为内应,这都是天赐良机,还有什么事情让主公下了不决心的?”刘备说:“现在和我水火不相容的人是曹操。曹操做事严苛,我偏要行宽;曹操施行暴政,我施以仁政。曹操做人诡诈,我做事忠信。我只有在行事风格上和曹操完全相反,大事才能成就。如果因为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我确实下不定决心。”庞统笑道:“主公说的话虽然合乎天理,但现在是离乱世界,用兵争强也不能一条路跑到黑。如果拘泥于常理,就会寸步难行,应该讲究随机应变。况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是汤、武正道。如果大事成了以后,再对刘璋报之以义,封为大国,又怎能说负于信义?今天不取西川,终究会被他人所取。刘表让荆州的事主公不能不铭记在心,我愿主公再深思熟虑。”刘备对庞统说:“先生的话都是金石良言,我应当铭刻肺腑。”

于是请来诸葛亮商议起兵西行。诸葛亮说:“荆州重地必须分兵把守。”刘备说:“我想和庞统、黄忠、魏延前去西川;军师可和关羽、张飞、赵云留守荆州。”诸葛亮答应下来。于是诸葛亮总守荆州,关公守住襄阳要路,屯兵青泥隘口;张飞领兵在四郡巡江,赵云屯驻江陵,镇守公安。刘备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刘备和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为军师,点起马步军兵五万起程西行。临行时,忽然廖化带领一支军兵来投奔,刘备便让廖化辅助关羽抗拒曹操。

这年冬天,刘备领兵向西川进发。快到益州界上,孟达早已经接着,拜见刘备后,说刘益州派他领兵五千远来迎接,刘备派人到益州报告刘璋。刘璋便发书信告诉沿途州郡供给钱粮。刘璋想要亲自到涪城迎接刘备,下令马上准备车乘帐幔,旌旗铠甲都要鲜明。主簿黄权再次劝阻说:“主公这次前去,肯定会被刘备所害,我食禄于主公多年,不忍心您中了他人的奸计。望主公三思而后行!”张松说:“黄权你这话,分明是疏间我们主公刘家宗族之义,滋长寇盗之威,实在无益于主公。”刘璋于是斥责黄权:“我意已决,你怎么还敢反对!”黄权叩头流血,近前用嘴衔住刘璋的衣角苦谏。刘璋大怒,扯衣服而起。黄权都不松口,立刻扯落掉两个门牙。刘璋喝令左右推出黄权,黄权大哭而回。

刘璋要起前行,又有一人叫道:“主公不采纳黄公衡忠言,我这就死在主公面前!”伏在台阶前苦谏。刘璋看说话的人是建宁俞元人,姓李名恢。李恢叩首说:“我听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黄公衡忠义之言,主公一定要听从。如果容许刘备入川,就好比是迎虎入门。”刘璋说:“刘备是我的宗族兄长,怎么肯加害我?谁再多说必定问斩!”让左右推出李恢。张松说:“现在蜀中文官各顾妻子,不想替主公效力;武将恃功骄傲,各有外意。不迎来刘皇叔,就会面临敌人攻于外、百姓攻于内的窘态,这是必败之道。”刘璋说:“先生所谋划的,确实对我是长远之计。”

第二天,刘璋上马出了榆桥门。有人报告从事官王累,用绳索倒吊在城门上,一手执谏章,一手仗剑,口称如果劝谏不从,就自己割断绳索撞死在门下。

刘璋让左右拿来谏章观看。里面说道:“益州从事臣王累泣血恳告:主公肯定听说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当初楚怀王不听屈原之言,会盟于武关后被秦所困。现在主公轻易离开大郡,亲自去涪城迎接刘备,恐怕会有去无回。我劝主公马上斩杀张松于市曹,撕毁和刘备的盟约,那样将是蜀中老幼的万幸,对主公的基业也是万幸!”

刘璋看完后大怒说道:“我前去和仁人相会,就像亲近芝兰,你怎么三番五次来侮辱我!”王累大叫一声,抬手割断绳索撞死在地上,后人有诗叹曰:

刘璋带领三万人马,浩浩荡荡往涪城前去,后军装载资粮饯帛一千多辆车去接刘备。却说刘备前军已到垫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其中原因,一是西川供应充足;二是刘备号令严明,如有妄取百姓一物者立斩。百姓扶老携幼沿路观看,焚香礼拜,刘备都用好言好语抚慰。

法正对庞统说:“近日张松有密信来到,说刘璋到涪城相会时便可图谋,机会切不可失。”庞统说:“这话先不要提起。等到二刘相见后再乘机图谋。如果预先走露了消息,恐怕其中有变。”法正于是秘而不言。

涪城离成都三百六十里。刘璋到了后派人迎接刘备,两军都屯驻到涪江之上。刘备入城和刘璋相见,各叙兄弟之情。彸礼完毕后挥泪诉告衷情,酒宴后各自回寨中安歇。刘璋对众官员说:“可笑那黄权、王累等人,不知道我宗兄的心意,胡乱猜疑。我今天见到了兄长,真是仁义之人。我得到他为外援,又怎么会担心曹操、张鲁?不是张松谋划就会和宗兄失之交臂。”刘璋脱下身上所穿绿袍,带上黄金五百两,派人到成都赏赐给张松。这时部下将佐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等一班文武官说:“主公先不要欢喜。刘备这人柔中有刚,其心术深不可测,还是加小心为好。”刘璋笑道:“你们都不要多虑了,我的兄长怎会有二心!”众人都咳声叹气退出。

却说刘备回到寨中,庞统进入问:“主公今天在席上见到了刘季玉有什么动静吗?”刘备说:“季玉真是大实在人。”庞统说:“刘季玉虽然心善,但他的臣下刘璝、张任等都有愤愤不平之色,其间吉凶没有保障。依照我的意见,不如明天摆设酒宴请刘季玉赴席,就在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摔杯为暗号,就在宴席上斩杀刘璋。然后一拥攻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主公可安坐而平定川中。”刘备说:“刘季玉是我同宗,他诚心待我。再说我刚刚到蜀中,恩信还没有建立。如果这样行事上天不容,百姓也会怨恨。先生这个谋略,虽然是王霸之理我也不能这么办。”庞统说:“这不是我的计谋,这是刚刚收到张松密信,说这事事不宜迟,早晚马上图谋。”

话音未落,法正进入说:“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顺应天命。”刘备说:“刘季玉和我是同宗,我不忍心下手。”法正说:“明公这话说得不对。如果明公不这样做,张鲁和刘璋有杀母之仇,必定前来攻取。明公远涉山川,驱驰士马,既然来到了这里,进则有功,退则无益。如果这样狐疑不定拖延时间长了就是失策。况且这机谋一旦泄露,就反而被他人算计。我看不如乘此天人当归之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早立基业,这是上策。”庞统也是再三相劝。

黄其军

作于2018年8月30日烟台(古历七月二十)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文言文翻译昔夫差伐齐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描写无关紧要的成语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无关紧要的成语及解释 篇1

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未足轻重:指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癣疥之疾:癣疥:两种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

疥癣之疾:疥、癣:轻度的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不碍大局的小毛病、小问题、小障碍。亦作“疥癞之疾”、“疥癞之患”、“疥癣之病”、“癣疥之疾”。

拈斤播两:犹言斤斤计较。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可有可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鸡虫得丧: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同“鸡虫得失”。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斤斤计较: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闲言赘语: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闲非闲是:无关紧要的是非、议论。同“闲是闲非”。

闲言淡语:①无关紧要的话。②犹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不足轻重:犹言无关紧要。

细微末节:末节:小事情,小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小问题。

不急之务:急:急迫,要紧;务:事情。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

谨毛失貌: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无关紧要: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无关大局:即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比喻并不要紧。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

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无关宏旨:宏:大;旨:意义,目的。和主要意思没有关系。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避难就易:就:凑近,靠近。躲开难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从容易的做起。

避难趋易: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锱铢较量: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七零八碎: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

无伤大体:伤:伤害;大体:指事物的主要方面。对于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什么妨害。

避实就虚: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拓展阅读

用无足轻重词组造句

1、尽管有几家工厂没有完成任务;但对全市工业总产值无足轻重。

2、这条消息使其他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3、这件事对于他来说无足轻重。

4、与她稍作嬉戏就会使无足轻重的小事变得性命攸关。

5、这次清算对蒋殿人来说真可谓牛身失毛,无足轻重。

6、坚持做好事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7、她中断了她无关痛痒,无足轻重的温和的嘲讽语调。

8、自从新领导上台以来,那些靠拍马屁得到权利的人在部门里就无足轻重了。

9、他们根本没有把员工当人看,员工的死活在他们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10、他在公司里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11、明明是依赖,却要表现出无足轻重的样子。

12、他正把时间浪费在无足轻重的事情上。

锱铢必较造句

1、我真不解自家的弟兄何必这样锱铢必较,岂不是横竖都一样。

2、人生不过短短的数十年而已,何必凡事都要锱铢必较呢?

3、他事事锱铢必较,难怪交不到朋友。

4、而财政危机或许会迫使两个大党变得一样锱铢必较。

5、对这样锱铢必较的人,我们不能同他一般见识。

6、如今,星巴克正在让一部分纽约人学会什么是锱铢必较。

7、当代青年要胸怀大志,不能锱铢必较个人得失。

8、这等小事,无关宏旨,我们不必锱铢必较。

9、凡事锱铢必较,只会徒增自己的困扰。

10、没有哪个亚洲买家会不顾一家发电厂的安全,和供应商锱铢必较。

11、他与那个摊贩锱铢必较地为两分钱而争执。

12、同学之间难免有不同意见,不应该锱铢必较。

13、他是个锱铢必较的人,所以最好不要跟他有金钱上的往来。

14、我是愿意为集体做点事的,让我负责什么工作都行,决不锱铢必较。

15、他是个宽大豪爽的人,绝不会锱铢必较于这些芝麻小事。

16、她这种锱铢必较的个性,得罪不少亲朋好友。

17、我们是好朋友,这点小事你还这么锱铢必较!

18、这间公司对职员的薪水锱铢必较,请个病假也要扣钱。

19、他锱铢必较,所以人人都远他三分。

鸡毛蒜皮成语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两家邻居,东家以卖鸡为生,西家以卖蒜为生。两家人的生活都很辛苦,卖鸡要早起拔鸡毛,弄得满地都是鸡毛;卖蒜的要早起剥蒜皮,弄得满地都是蒜皮。本来两家相安无事,但一刮风就出事了:刮东风时,鸡毛会被吹到西家院子里,而刮西风时,蒜皮会被吹进东家院子里。两家经常为这些事争吵。

有一次,两家的矛盾升级了。卖蒜的与卖鸡的打起架来,双双负伤,最后对簿公堂。县官一看是为了“鸡毛”和“蒜皮”这样的小事,便说:“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来对簿公堂!每人十大板,回去反省吧!”外面的人有人说县官不公,有人则说其做得对,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后来,“鸡毛蒜皮”便传开了,并渐渐被用来表示那些琐碎、不起眼的事或价值很小的东西。

陈谷子烂芝麻的成语故事

《四世同堂》二:论性格,论学识,论趣味,祁老人都没有和钱先生成为好友的可能。可是,他们居然成了好朋友。在祁老人呢,他,第一,需要个年老的朋友,好有个地方去播放他的陈谷子烂芝麻。第二,他佩服钱老人的学问和人品。在钱先生呢,他一辈子不肯去巴结任何人,但是有愿与他来往的,他就不便拒绝。他非常的清高,可并没有看不起人的恶习气。假若有人愿意来看他,他是个顶和蔼可亲的人。

伍子胥谏文言文

1.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既然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不给好评也评良心给评价o 手下留情别给差评 解答只是希望帮助你

其他问题请另外发帖~ 谢谢=。=

2. 伍子胥文言文翻译

吴王夫差要攻打齐伍胥说:行齐与吴习俗同言语通即使我齐土能与齐相处齐百姓能完全役使吴与越接壤道路相连习俗致言语相通我越土能够与越相处越百姓能够役使越于我吴与越势两立越于吴同腹疾虽没发作造伤害深重且处于体内齐于吴癣疥疾愁治况且没妨害今舍弃越讨伐齐像担虎患却猎杀野猪虽打胜能除患太宰嚭说:能听信伍胥君王您命令所原行通齐、晋两原君主进攻齐并战胜移兵直压晋边境晋定俯首听命君王举收服两家啊君王命令定原各推行夫差听伍胥采用太宰嚭计谋

伍胥说:想要灭亡吴让君主打胜仗吧;想灭亡吴让君主打败仗夫差听伍胥提起衣服步朝廷走说:唉吴朝堂定废墟夫差兴兵伐齐与齐军艾陵交战齐军打败要杀伍胥伍胥说:我才能留眼睛看越军攻入吴呢说完自杀夫差尸体扔江眼睛挖挂都东门说:看越军侵入吴几越攻破吴都夷平吴宗庙夫差本捉夫差临死说:死知我脸面见伍胥呢于巾盖脸自杀[1]

原文:

吴王夫差伐齐胥曰:『夫齐与吴习俗同言语通我其能处其民使夫吴与越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其能处其民能使越于我亦夫吴、越势两立越于吴譬若腹疾虽作其伤深内夫齐于吴疥癣病苦其已且其伤今释越伐齐譬犹惧虎刺猏虽胜其患未央』太宰嚭曰:『君王令所行于者齐、晋君王若伐齐胜徙其兵临晋晋必听命矣君王举服两君王令必行于』夫差听胥言用太宰嚭谋胥曰:『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胜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胜』夫差听胥两袪高蹶于廷曰:『嗟乎吴朝必荆棘矣』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败齐师反诛胥胥死曰:『与吾安目视越入吴』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流江抉其目着东门曰:『胡视越入我』居数越报吴残其绝其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夫差身擒夫差死曰:『死者知吾何面见胥于』乃幎冒面死夫患未至则告;患既至虽知及矣故夫差知?于胥若勿知——《吕氏春秋》

满意请采纳

3. 文言文:《伍子胥谏》原文及翻译

吴王夫差要去攻打齐国,伍子胥说:“不行。齐国与吴国,习俗不同,言语不通,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地也不能与齐人相处,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完全役使。而吴国与越国接壤,道路相连,习俗一致,言语相通。我们得到越国的土地就能够与越人相处,得到越国的百姓就能够役使。越国对于我国是如此。吴国与越国势不两立,越国对于吴国如同心腹之疾,虽然没有发作,但它造成的伤害深重而且处于体内。而齐国对于吴国只是癣疥之疾,不愁治不好,况且也没什么妨害。如今舍弃越国而去讨伐齐国,这就像是担心虎患却去猎杀野猪一样,虽然打胜,但也不能除去后患。”太宰嚭说:“不能听信伍子胥的话。君王您的命令之所以在中原行不通,是因为齐、晋两国的原因。君主如果进攻齐国并战胜它,然后移兵直压晋国边境,晋国一定会俯首听命。这是君王一举而收服两个国家啊!这样,君王的命令一定会在中原各国得到推行。”夫差不听从伍子胥的话,而采用了太宰嚭的计谋。

伍子胥说:“上天想要灭亡吴国的话,就让君主打胜仗吧;上天不想灭亡吴国的话,就让君主打败仗。”夫差不听。伍子胥提起衣服,大步从朝廷中走了出去,说:“唉!吴国的朝堂一定会成为废墟了!”夫差兴兵伐齐,与齐军在艾陵交战,把齐军打得大败。回来以后就要杀伍子胥。伍子胥说:“我怎么才能留下一只眼睛看越军攻入吴国呢?”说完就自杀了。夫差把他的尸体扔到江里,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的东门,然后说:“你不会看到越军侵入吴国的!”过了几年,越人攻破了吴国的国都,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活捉。夫差临死时说:“死人如果有知的话,我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伍子胥呢!”于是以巾盖脸自杀了。[1]

原文: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未央。』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谋。子胥曰:『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袪高蹶而出于廷,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曰:『与!吾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抉其目,着之东门,曰:『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夫差身为擒。夫差将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乃为幎以冒面死。夫患未至,则不可告也;患既至,虽知之无及矣。故夫差之知?于子胥也,不若勿知。《吕氏春秋》[1]

4.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

翻译一段是吧。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

译文如下:吴王夫差伐齐获胜归来后,便责问伍子胥说:“过去我的先王德高圣明,通达上天的意旨,就像农夫并排耕作一样,与你一起割除我国四方的蒿草,打败了楚国并在那里立下了威名,这是你出的力。如今你老了,却又不肯自安于闲适的生活,在家尽动些坏脑筋,出外使我的部众遭受苦难,扰乱法度,来加害于吴国。现在上天降福吴国,使齐国归顺了。我岂敢自夸,这是因为先王的军队,得到神灵佑助的缘故。我冒昧告诉你这个消息。”

pS:此文出自:《国语》-吴王还自伐齐,这是吴王斥责伍子胥的一段话。

下面是伍子胥反问的.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译文如下:伍子胥解下佩剑回答说:“过去我们先王一直有辅佐的贤臣,用来帮助决断疑难,权衡得失,所以没有陷入大难。如今你抛弃老臣,去和幼稚的年轻人共商国策,说:‘我的命令不得违背。’这样的不违背,恰恰是对天意的违背。这样的不违背,正是导致败亡的阶梯啊。那上天所要抛弃的,必定在眼前先给它小小的欢喜,而把大的忧患留在后面。您如果伐齐不顺利,反而会内心有所觉悟,这样吴国还可以世代延续。我们先王凡是取得成就,必定有成功的条件;凡是遭到失败,也自有失败的原因。凭借有才能的人辅佐可以保住成业,而且及时挽回危局。现在你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而上天赐给你的福禄却屡屡降临,说明吴国的国运已经很短了。我不忍心称病退避一边,看到你被越国人所生擒,我只有请求先死!”于是就自杀了。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睛悬挂在国都的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入侵,吴国的灭亡。”吴王恼怒地说:“我不让他有看到什么的机会。”便派人拿伍子胥的尸体,装到皮口袋中,投入长江。

5. 文言文翻译:《勾践事吴》

勾践事吴 原文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jī)。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果擒之于干遂。

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天下。

(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

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项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

所以老子说:“柔能胜刚,弱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称霸于天下。

6. 古文翻译

这三句诗中的第一句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歌《寓叹》中的一句,大概表达的是报国之心由于报国无门而只有手中紧握的宝剑了解,是一种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原诗作:

忆昔建炎南渡时,兵间脱死命如丝。

奉亲百口一身在,许国寸心孤剑知。

坐有客瘖堪共醉,身今病忘莫求医。

出门但畏从人事,临水登山却未衰。

这三句诗中的第二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歌《答元方述怀作》中的一句,大概表达的是一种对生老病死的感悟,说你经历过生老病死的磨砺,应该会有所感悟而变得达观的。原诗作:

不见圆机论九流,纷纷骑鹤上扬州。

令之敢恨松桂冷,君叔但伤蒲柳秋。

汝海蛇杯应已悟①,襄陵驹隙竟难留②。

来牛去马无穷债,未盖棺前盍少休。

作者自注:

①近闻舍弟汝州尝服药。

②襄邑周簿,报病不起。

这三句诗中的第三句是宋代诗人、词人苏轼的诗歌《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中的一句,大概表达的是一种希望能够有强有力的人力挽狂澜,拯救万民的愿望,说何时能够得到吴越王夫差那样的手,三千越甲可将大潮射低,使之不再近城害民。原诗作: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更西流。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①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②

注释:

①是时新有旨禁弄潮。

②吴越王尝以射潮头,与海神战,自尔水不近城。

附注:正常情况下,应该会有四句的,不知为什么只有三句。

7. 求这篇古文的翻译(吴王夫差起师伐越..)

你要的和下边的差不多..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1),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2),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3)。”大夫种进对曰(4):“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5),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6),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7)。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8)?”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9)?”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10),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11),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12),私于下执事(13)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14);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15)。请勾践女女于王(16),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17)!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18),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19),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20),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21)?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8. 文言文翻译 昔秦缪公

先前秦穆公出兵偷袭郑国,蹇叔劝谏说:“不行。我听说,偷袭别国城邑,用战车不能超过一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三十里,都是凭借士气旺盛和力量强大,因此攻打敌人能消灭它,退却能够迅速撤离。现在行军几千里,还要穿过其他诸侯国去偷袭郑国,我认为这不行。请您慎重考虑。”秦穆公不听蹇叔的意见。蹇叔把军队送到城门外,哭着说:“军队啊,我看着你出征却看不到你回来啊。”蹇叔有两个儿子叫申和视,参加军队一起出征。蹇叔对他的儿子说:“晋国如果阻击我们的军队一定在肴山。”秦穆公听说这件事,派人责备蹇叔说:“我出兵打仗,还不知结果怎样,现在你哭着给军队送行,这是给军队哭丧啊。”蹇叔回答说:“我不敢给军队哭丧。我老了,有两个儿子,都跟军队一起出征,等队伍回来时,不是他们死了,就一定是我死了,因此才哭的。”秦军经过周地向东进发。郑国商人弦高、奚施将要西行到周地做买卖,斗路上遇到秦军,弦高说:“哎呀!秦军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这一定是去偷袭郑国。”立刻让奚施回国报告,自己就假托郑伯的命令慰劳秦军,说:“我们国君本来听说贵国军队要来,已经好久了。贵军没有来到,我们国君和战士们私下替贵军担心,惟恐你们的士兵疲劳以及干粮缺乏。派我用玉璧犒劳贵军,用十二头牛提供膳食。”秦军三个主将害怕了,商量说:“我军行军数千里,多次越过其他诸侯的国土去袭击郑国,没有到达而人家已经先知道了,他们的防备一定已经很充分了。”(就)回师撤离。这时候,晋文公刚刚死去,还没有安葬。先轸对晋襄公说:“秦军不可不攻打啊,我请求攻打它。”晋襄公答应了。先轸在肴山截住秦军进行攻击,大败秦军,俘获秦国的三个主将回国。这不是秦穆公想要在肴山失败,而是智力达不到(蹇叔的水平)。智力达不到就不相信。不信(蹇叔的)话,军队回不来(的结果)就是由这造成的,所以智力达不到所形成的害处很大呀。(文本节选自《吕氏春秋》)

疥怎么读

1. 文言文:《伍子胥谏》原文及翻译

吴王夫差要去攻打齐国,伍子胥说:“不行。齐国与吴国,习俗不同,言语不通,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地也不能与齐人相处,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完全役使。而吴国与越国接壤,道路相连,习俗一致,言语相通。我们得到越国的土地就能够与越人相处,得到越国的百姓就能够役使。越国对于我国是如此。吴国与越国势不两立,越国对于吴国如同心腹之疾,虽然没有发作,但它造成的伤害深重而且处于体内。而齐国对于吴国只是癣疥之疾,不愁治不好,况且也没什么妨害。如今舍弃越国而去讨伐齐国,这就像是担心虎患却去猎杀野猪一样,虽然打胜,但也不能除去后患。”太宰嚭说:“不能听信伍子胥的话。君王您的命令之所以在中原行不通,是因为齐、晋两国的原因。君主如果进攻齐国并战胜它,然后移兵直压晋国边境,晋国一定会俯首听命。这是君王一举而收服两个国家啊!这样,君王的命令一定会在中原各国得到推行。”夫差不听从伍子胥的话,而采用了太宰嚭的计谋。

伍子胥说:“上天想要灭亡吴国的话,就让君主打胜仗吧;上天不想灭亡吴国的话,就让君主打败仗。”夫差不听。伍子胥提起衣服,大步从朝廷中走了出去,说:“唉!吴国的朝堂一定会成为废墟了!”夫差兴兵伐齐,与齐军在艾陵交战,把齐军打得大败。回来以后就要杀伍子胥。伍子胥说:“我怎么才能留下一只眼睛看越军攻入吴国呢?”说完就自杀了。夫差把他的尸体扔到江里,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的东门,然后说:“你不会看到越军侵入吴国的!”过了几年,越人攻破了吴国的国都,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活捉。夫差临死时说:“死人如果有知的话,我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伍子胥呢!”于是以巾盖脸自杀了。[1]

原文: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未央。』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谋。子胥曰:『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袪高蹶而出于廷,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曰:『与!吾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抉其目,着之东门,曰:『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灭其社稷,夷其宗庙,夫差身为擒。夫差将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乃为幎以冒面死。夫患未至,则不可告也;患既至,虽知之无及矣。故夫差之知?于子胥也,不若勿知。《吕氏春秋》[1]

2. 文言文< >翻译

此后四年,吴王北伐齐国,越王句践采子贡建议,以其军队助吴作战,并以厚礼贿赂太宰嚭。太宰噽因多次受益,所以对越国喜欢且信任,日夜替其说好话。吴王多听信其计策,但伍子胥劝谏到:「越国为心腹之疾,现在相信他们的浮词竟贪图攻齐。齐国好比石田,无可用也。况且盘庚诰训中说:『有不顺的,要彻底毁灭,不留下后代,也别让他们有地方耕种。』这是商兴起的原因,希望国王放弃齐先攻越。如不这样,以后必后悔。」但吴王还是不听,改派伍子胥出使齐国。

伍子胥对其儿说:「我多次劝谏不见成效,眼见无就要灭亡,你不必与吴同存亡!」遂交付儿给齐国鲍牧。太宰嚭素与伍子胥不和,因而谗:「伍子胥为人刚愎,善猜忌,怨恨恐会酿成大灾难。前些日子王上攻齐,伍子胥认不可,结果王上大胜而归,他感到羞惭反而怨恨王上。现在王上要攻齐,伍子胥自负,强坐谗毁,望吴兵败以夸其计,目前国王欲带兵攻齐,伍子胥因意见不受采纳而装病,不上朝也不跟王上同行,这样也会引起灾难。又臣下派人暗中观察,伍子胥在出使时将其儿交付给齐国鲍氏,做臣子的,国内不得意,便在外依靠诸侯,又自认是前朝重臣,现不受重视而心生不快,还望王上多注意。」吴王回:「我也早就注意到了!」乃派人赐伍子胥剑令其自杀,伍子胥叹说:「唉!谗臣太宰嚭作乱,王上反杀我,想当年,我令先王成霸王,你尚未被立为太子,当争立诸君时,我在先王面前力保你。而今你做王,本打算分吴国给我,但我不报报答希望,可现在竟听谗臣话来杀长者。」又对其食客说:「一定要在我目前种梓树,让他成长棺材用。并挖我的眼挂在东门,以看越寇灭吴。」说完便自杀了。吴王听其言后大怒,令人将其尸首装马革漂在江上,吴国人民不舍,替他在江边建祠堂,因此当地改名胥山。

3. 《伍子胥谏伐齐》译文

吴王夫差将要攻打齐国,子胥说:“不能这样做。

齐国与吴国相比,习俗不相同,语言也不相通,我们即使战胜了他也不能长久地占领,征服了他也不能驱使他的臣民。但是越国与吴国相比,地理上相临,交通便利,习俗相同,语言相通,这样我们就可以战胜他并且长久地占领那里,驱使他的臣民。

我们吴国对于越国也是一样。吴越两国势不两立,越对于吴来说是心腹大患,虽然现在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对于吴的危害是潜在的。

而齐国对于吴国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不去征伐他也罢,而且它对于吴国也没有什么危害。如今放过越国而去攻打齐国,就如同畏惧老虎而去打猏,虽然取胜了,但是身后的威胁仍然没有解除。”

太宰嚭说:“不对。大王之所以不能称霸,就是因为齐国和晋国的存在。

大王如果攻打齐国并且取胜,就可以将部队移至晋国边境,晋国国王一定会听从大王的命令的。这等于是大王的一次行动就征服了两个国家,肯定能够称霸,号令中原各国。”

夫差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而采纳了太宰嚭的计划。子胥说:“如果上天要灭亡吴国,就让吴国这次取胜吧;如果上天不想灭亡吴国,就不要让吴国取胜。”

但是夫差仍然不听劝告。伍子胥气愤地走出宫殿,长叹道:“天啊!吴国肯定会被灭亡了。”

吴王攻打齐国,在齐陵与齐军作战,取得了胜利,要杀伍子胥。伍子胥临死前说:“我怎么能长着眼来看月国人灭亡吴国呢?”于是就自杀了。

吴王夫差将他的尸体扔到江中,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放在东门上。“你就看着越国人来攻打我吧!”过了几年,越国向吴国报仇,灭亡了吴国,杀光了吴王的族人,毁坏了吴王祭祀用的宗庙和祖坟。

夫差被俘虏了,临死前说:“如果死者地下有知,我有什么脸面见伍子胥呢?”于是就用布盖住脸死去。祸患没有来到的时候,无法告诉当事人;而一旦祸患来临,即使告诉他也无济于事。

所以夫差感到有愧于伍子胥的时候,还不如不知道呢。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完成第小题(16分)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

答案 14.B 15.B 16.A 17. (1)你立为太子后,想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本来就不敢有你这种想法。

可现在你竟听信谄媚小人的坏话来长辈。 (2)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离间之言(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

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猜贼:猜忌狠毒(残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A连词,表顺承。

\连词,却,表转折 B表示被动 C介词,在 \介词,对 D动词,做。\名词 作用、作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A应是“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参考: 吴太宰嚭早就与伍子胥有嫌隙,因而毁谤子胥说:“伍子胥为人生硬凶暴,没有感情,好猜疑,爱嫉恨,他对大王的怨恨不满恐怕早晚要成为大祸害的。

前次大王准备伐齐的时候,伍子胥就认为不能伐,但大王终于出兵向齐国发动了进攻,结果大获成功。伍子胥对自己的计谋未被采纳感到羞辱,反而因此怨恨大王。

现在大王准备再次伐齐,伍子胥刚愎自用,强词夺理地进行拦阻,不惜诋毁和诽谤大王,一意孤行,他只不过是在幸灾乐祸地希望以吴国的失败来证实自己的计谋的高明。如今大王亲自率领大军,出动国内全部军队去伐齐,而伍子胥由于谏议未被采用,便不再来上朝,他假装生病而不跟大王一道北上,大王不可不防备呀!这个时候他要惹祸闹事可太容易了。

况且我派人暗中注意着伍子胥,他出使齐国的时候,已经把他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了。伍子胥身为臣子,在国内不得意,便到国外去投靠诸侯,他自以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就常常心怀不满地怨恨大王。

希望大王及早采取措施。”吴王说:“你不说这些话,我也早就在怀疑他了。”

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宝剑,说:“你拿它去死!”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啊!奸臣伯嚭在作乱了,大王却反而要杀掉我。是我曾经使你的父亲成为称雄诸侯的霸主;当你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各公子争抢着要当太子,又是我用生命在先王面前为你争取,差一点就不能把你立为太子。

你做了国王之后,要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倒也并不指望着那样。然而,你今天竟然听信奸臣的恶语中伤要你的长辈。”

伍子胥便告诉他的舍人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之后可以派用场,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的入侵、吴国的灭亡。”说罢便自刭而死。

纤芥之疾什么意思

疥读音:jiè。

疥组词:

1、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2、癣疥之疾

癣疥之疾,汉语成语,拼音是xuǎn jiè zhījí,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出自《吕氏春秋直谏》。

3、疥癞之患

疥癞之患,汉语成语,拼音是jiè lài zhīhuàn,意思是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出自《东周列国志》。

4、疥疠

疥疠,读音为jiè lì,汉语词语,意思是恶疮。

5、扫疥

扫疥,读音sǎo jiè,汉语词语,意思为以香草等煎汤沐浴,旧时民间立冬日习俗之一。

疥的笔顺:

总笔画:9笔。

1.丶(点)、2.一(横)、3.ノ(撇)、4.丶(点)、5.?(提)、6.ノ(撇)、7.?(捺)、8.ノ(撇)、9.丨(竖)。

纤芥之疾的意思是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病。

出自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苟无系于社稷之存亡,则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虽有诚臣,亦以为纤芥之疾也。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癣疥之疾。

例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奴一时逞威亦不过是纤芥之疾。

成语接龙:纤芥之疾、疾病相扶、扶摇直上、上下交困、困兽犹斗、斗志昂扬、扬长而去、去住两难、难上加难、难乎其难、难乎为情、情不自禁、禁网疏阔、阔论高谈、谈笑风生。

纤芥之疾造句

1、将军,霍普国再凶狠,那也是纤芥之疾,只要坦博兰斯帝国的后援还没有赶到,我们就不需要担心。

2、身为地狱门门主,他又岂会如常人那般浅蠢,那些谣言只不过是纤芥之疾,你不必在意,不过你若是想骗他也是不可能的。

3、只不过江湖小派虽多如过江之鲫,但对偌大魔教来说,却是纤芥之疾。

4、如今,我大周国富民强,雄兵百万,区区突厥不过纤芥之疾罢了,何惧之有。

5、毛文龙守卫皮岛,每次都是抢劫一下,打个后勤,抢点东西,杀点人就走,真的是纤芥之疾,人家根本不当回事看,或者说,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纤芥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