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摩顶放踵是形容哪位伟人的?

2.裂裳裹足,摩顶放踵的意思

3.摩顶放踵形容什么的

摩顶放踵_摩顶放踵利天

译文:墨子主张兼爱,为了爱护他人,不辞辛苦劳累,即使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只要对别人有利,也心甘情愿地去做。"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是墨家最伟大的精神。孟子曾概括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意思是,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就是把自己从头到脚磨成粉末都在所不辞。可见,“摩顶放踵”就意味着吃苦。墨子为天下人谋利益,提倡“自苦”精神,主张“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并说“不能如此,不足为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墨子“度身而衣,量腹而食”,“墨突不黔”,四处奔波,一生辛劳。“摩顶放踵”是一种不畏劳苦、舍身为人的精神。

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舍弃自我成全大家,这是一种博爱的表现。自古至今有很多优秀的品格广为流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高尚的品格也别消磨殆尽,有很少一部分人完美的继承了他们,现在的人都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生死。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品德,但是这些品德随着历史的长河逐渐被埋没,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怎么去唤醒现在的人们再一次重拾这些美好的品德。

成语摩顶放踵是形容哪位伟人的?

摩顶放踵的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上》。

1、摩顶放踵解释为从头至脚都磨伤。形容不辞辛劳,尽心竭力。出自《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

3、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孟子》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

4、孟子表示墨子的兼爱主张,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后跟,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地去做。

摩顶放踵的例句:

1、他摩顶放踵数十年,为的就是要在乡里盖所医院。

2、相传墨子为了推广兼爱思想,摩顶放踵奔波於天下。

3、秉持着传教士摩顶放踵的精神,石滋宜到处演讲,传播福音。

4、故摩顶放踵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

5、他摩顶放踵数十年,为的就是要在乡里盖所医院。

6、他一辈子摩顶放踵为保护原住民文化而努力。

7、为了完成济世志业,法师终日摩顶放踵,不敢稍有松懈。

8、汶川大救援,很多解放军战士摩顶放踵,但为了最大限度给受灾者以生的希望,没有一个人退却。

裂裳裹足,摩顶放踵的意思

成语摩顶放踵是形容墨子的。

摩顶放踵:

解释: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出自:《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示例:故~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章炳麟《变法箴言》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辞劳苦,舍己为人

扩展资料:

墨子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

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墨子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时期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为“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百度百科-墨子

摩顶放踵形容什么的

裂裳裹足意思是指奔走急切。摩顶放踵意思是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裂裳裹足:

裂:破裂;裹:包裹。裹足:相传公输般为楚设置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郢说楚王。事见《战国策·宋卫策》、《吕氏春秋·爱类》。后用为奔走急切之典。

裂裳裹足造句:

1、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

2、随即便见一位身着绩罗锦,满身胭脂味的丫裂裳裹足而来。

摩顶放踵造句:

1、秉持着传教士摩顶放踵的精神,石滋宜到处演讲,传播福音。

2、大地震之后,许多人摩顶放踵为灾区复建而奔走。

3、汶川大救援,很多解放军战士摩顶放踵,但为了最大限度给受灾者以生的希望,没有一个人退却。

4、相传墨子为了推广兼爱思想,摩顶放踵奔波于天下。

5、为了完成济世志业,法师终日摩顶放踵,不敢稍有松解。

6、汶川大救援,很多解放军战士摩顶放踵,但为了最大限度给受灾者以生的希望,没有一个人退却。

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8、为了祖国的富强,即使摩顶放踵,我也在所不辞。

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书名不详,书中文章作者也不知是谁,成书推断也并非一时。刘向编撰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十二国的"策"论。内容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传统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书中不少篇章内容荒诞,缺乏历史依据,说是历史,其实更多是文学故事,有趣的是这部分作品反而语言以及逻辑相当精彩,有较强的文学性。而另一部分则文稍逊,却依托历史事实,对研究战国历史有着较大的史料价值。

摩顶放踵形容尽力、不顾惜身体的行为。

摩顶放踵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原意是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包括磨破头皮、踏破脚跟。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摩顶放踵中的摩顶是指磨破头皮,放踵是指踏破脚跟。

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决心和毅力。它强调了人的决心和毅力的重要性,以及为了实现目标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摩顶放踵这个成语的使用通常是在形容那些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不惜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人。比如,一个人为了追求某个事业或者理想,不惜长时间地努力工作,甚至放弃了很多个人时间和休息,就可以用摩顶放踵来形容他的努力和付出。

摩顶放踵造句:

1、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摩顶放踵,不辞辛劳地努力工作。

2、这位科学家为了研究某个难题,摩顶放踵,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3、他在比赛中摩顶放踵,全力以赴,最终取得了胜利。

4、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他摩顶放踵,日以继夜地工作,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5、他在工作中总是摩顶放踵,不辞辛劳,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6、为了拯救生命,医生们摩顶放踵,不眠不休地工作着。

7、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摩顶放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8、这位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摩顶放踵,全力以赴地训练和比赛。

9、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摩顶放踵,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10、为了保护环境,志愿者们摩顶放踵,不畏艰辛地开展环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