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什么意思

2.心向往之是什么意思

3.“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是什么意思?

4.高山仰止 心向往之 含义

5.心向往之上一句是什么?

心向往之_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心向往之

[拼音]

xīn xiàng wǎng zhī

[释义]

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例句]

张水衣有些迫不及待,自小未曾下过山,武林之繁盛多听老辈说道,心向往之,不由想尽快进入武林源,一享此间的繁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什么意思

“人虽不至,心向往之”的意思是: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也可以译为:虽然不能都能登上那高山绝顶,踏上那大路坦途,但心总是向往着它。

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原文: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心向往之是什么意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西汉《史记.孔子世家》)

释义:诗经里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尽管我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孔夫子的境界),但我内心却非常向往。

相关

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原诗在《小雅》里,“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在此上下文中,“行”读hang。“行止”的“行”就读xíng。

但后来将《小雅》中这个句子独立出来说“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便会误读为xíng。

“止“语气词。

景行(háng 道路)行(xíng 跟随)止。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是什么意思?

指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造句: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我早就心向往之。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人虽不至,心向往之。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团圆美满,幸福安康。

指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

造句:1、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我早就心向往之。

2、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人虽不至,心向往之。衷心祝愿您和家人团圆美满,幸福安康。

3、那种令人心向往之的逃离,存在于每个人的意念之中。

4、提起革命摇篮井冈山,大家都心向往之。

5、苏州的园林久负盛名,我早就心向往之,然而总没有机会成行。

6、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

高山仰止 心向往之 含义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的原句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译文为: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

出自于司马迁的《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

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心向往之上一句是什么?

高山仰止指一个人品德崇高,就会有人敬仰。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心向往之指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

1、高山仰止

拼音:gāo shān yǎng zhǐ

出处:周代·无名氏《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译文:仰头望着这高山,沿着宽阔大路走。

2、心向往之

拼音:xīn xiàng wǎng zhī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译文:虽然不能到达,但是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

扩展资料:

心向往之近义词:

1、心驰神往

拼音:xīn chí shén wǎng

意思: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

出处:隋朝魏征《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译文:身体在边塞,思想已经到了魏国的楼阙。

2、梦寐以求

拼音:mèng mèi yǐ qiú

意思: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出处:周朝佚名《诗经·关雎》:“窈窕淑女;梦寐求之。”

译文:温柔美丽的美女;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

百度百科-高山仰止

百度百科-心向往之

百度百科-梦寐以求

心向往之上一句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汉语成语。意为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是向往。用作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表示对人的敬仰。

“心向往之”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译为:内心怀着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在残酷的现实年前却不得已渐行渐远,虽然不能达到这种清高的境界,但内心仍然向往。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出处及释义是: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原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意思正如宋朱熹解释:“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寓意;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直到司马迁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就与道德品行挂起钩来了,正如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

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这样,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