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2.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什么意思

3.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是什么意思?

4.尺五天的成语尺五天的成语是什么

5.辛弃疾 贺新郎 用前韵赠金华杜仲高

去天尺五_去天尺五的意思

生肖是龙。

去天尺五出自汉·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五尺。”意思是城南的韦曲和杜曲,高得离天只有一尺五寸。“去天尺五意思是极与宫廷相接近。

君是代表“龙”这个生肖,因为君代表龙,龙也是皇权象征,而且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十二生肖纪年始于东汉时期,《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这是有史记载以来关于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在民间传说中最早的是关于轩辕黄帝,黄帝要选拔12种动物在天上值班。因此通过竞赛选中了鼠、牛、虎等12种动物。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这是清末民初同盟会元老“骈文大师”饶汉祥为杜月笙写的佳联!

意思:

上联写战国时的春申君,其门下多养食客,以仗义疏财,交游广阔而著名。

下联指唐朝京城长安南郊的杜曲地方,此地盛唐时为贵族住宅地,因簪缨世胄,门第高贵,大有去天尺五的显赫气势.

用意:以此典故暗喻杜月笙重义气,爱朋友。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什么意思

“城南韦杜,离天尺五”是唐代一首童谣,形象描述在长安城韦氏与杜氏两个大家族人亲近皇权的社会地位。

这句话是带有浓重的政治含义,用现代人说的话就是:“你这么能耐,咋不上天呢?”在封建专制的皇权时代,深陷朝政,去天尺五,就好像攀登珠穆朗玛峰,在接近顶峰时,实则更接近死亡。

在这里,我根据2021年底新出版的《韦姓史略》(著者韦清风),分享“城南韦杜,离天尺五”背景下的韦皇后真实情况!

一、韦氏中维一的皇后

韦莲,唐中宗李显妻子韦皇后韦莲,武则天亲自提拔的儿媳妇。天生丽质、聪慧,坚毅而宽和,与皇上李显相爱一生。但韦莲时运不佳,遭遇武则天篡权恐怖时期一系列打击,最后死在武则天孙子的报复中。

二、与中宗李显共患难

李显被贬幽禁期间,武则天每次派人前来稽察,李显害怕得想自杀,幸亏有韦莲不停劝慰,情绪才能恢复平静。几次虚惊后,李显感动得对韦氏指天发誓:“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三、与中宗李显重返政坛

随着武则天年老多病,局势发生变化,不得不将已被软禁15年的李显召回京城,重立为太子,韦莲复为太子妃。长安五年发生恢复的“神龙革命”武装“五王”,武则天专职被推翻,李显被推皇位。

四、重大政绩"天命维新”

李显恢复了地位,成为了唐中宗,在韦皇后与上官婉儿等维新派支持下推行重要政绩“天命维新”,后来的唐睿宗高度评价:“先皇拨乱反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绍天明命。”

在“天命维新”期间,大赦天下,赐酺三日,大规模平反民间期望的冤案。

为减轻人民负担,放宽男丁年限,减少服役之苦。韦后时”民以二十三为丁,限五十九为免”,又说:“韦后表民二十二为丁限”,这是由韦后也上官碗儿等提出并得到维新派支持的政策,其宽大程度史无前例。

史家称韦后“数改制度,阴储人望”,认为后后改制是收揽民心,对百姓是很有利的。扩大土人层面,纠正严刑峻法,统计国家户口,缓和周边形势,这些大政,恢复了唐朝自“贞观之治”以来的发展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主流,为后来中唐时期的“盛世”做了准备。

韦后等人在“天命维新”时期,没有史书记载使用“暴力”报复社会,《唐书》记载的释放宫女3000人,允许宫女在节日期间请外出,造成大批宫女不回宫的“*奔”。这样的放任自由,离经判道,从封建道统看是罪不可赦的“乱政”,实则韦后无大错。

五、被冤枉“韦氏乱政”

唐中宗在神龙时被王同皎“扶抱上马”,其后“天命维新”一切大政都依靠上官婉儿等大臣们和韦后的操作,韦皇后“牝鸡司晨”,实为“惟新”隐忧。后来,韦后的贡献被新旧“唐书”简单抹去,只留下他的“罪行”与责任,以致“天命维新”被旧史家以“韦氏乱政”代替。《资治通鉴》记载的中宗史实比较细致,具体分析其史事,可供历史教训的总结。

中宗朝学武则天扩大官员的“斜封官”,卖官数千人,《新唐书》说韦皇后带头卖官鬻爵与其他史书记载有矛盾,《资治通鉴》说韦皇后本人没有参与。整体来说韦后参与国事大部分无可厚非,一些行为特别是儒家看不惯的宫廷活动,认为是乱了封建道德的“政”。

韦皇后韦莲帮助中宗,是忠臣,根本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篡政夺权。她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政治家之一,中宗时期的一些腐败,韦皇后有责任,但不能一切过失都归过于她。

六、被政敌诬蔑*乱之罪

按新旧《唐书》特别是《资治通鉴》史料,中宗朝的乱政是武则天残余势力武三思等团伙对“天命维新”的反扑。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亲侄子,比中宗大,曾为武则天扫清道路。先后与武则天“面首”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结党,698年武则天欲立武三思为太子,遭狄仁杰等反对未果。在神龙,武后宠信的张氏兄弟数人被沉重打击,但武三思为首的恶势力没有受到清算。

中宗朝史事,《资治通鉴》记武三思37次,比韦后同一时段记14次多,其中有26次得到中宗支持。705年二月,中宗以爱女安乐公主嫁武三思之子,武三思攀上上官碗儿与韦皇后的关系,民间流传武三思与此二人都有男女关系。武三思与敬晖等矛盾加剧,取挑拨离间手法,中宗和韦后都上当,史载“三思与韦后日夜谮晖”等,云“持功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等等,这是中国专制社会屡试不爽的暗降政治把戏。

《资治通鉴》记武三思与韦后私通,谋害五王等事有可疑,把韦后与三思御床博戏,帝从旁典筹不为忤,把表兄与表嫂间玩笑打闹说成当着皇帝面*乱并与“牝鸡之辰”的政治斗争联系,太过简单,纯属政敌的谣言炒作。

“天命维新” 遭 遇困境,除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则天势力反扑之外,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社会舆论,也是韦皇后参政不可避免的绊脚石。韦后对中宗政治上任何支持,都会成为“干政”的借口。

七、被陷害酖杀中宗李显

韦后酖杀先帝,在《资治通鉴》记载中,是唐隆的主要纲领和战斗口号。《旧唐书》《新唐书》虽均称“中宗崩”,没有说是韦后所为。中宗中毒而死的说法流传千余年,是否是韦皇酖杀成千古之迷。

《韦姓史略》一书认为,中宗并非韦皇后所杀,理由如下:

1、韦后没有酖杀动机,各史书都记载韦后与中宗曾经“备尝艰辛,情爱甚笃”。安乐公主也是中宗苦难中所得,血浓于水,父女情深;韦后恢复后位,太平公主,相王李旦,谯王李重福等都在争夺皇位,韦后身家性命全中宗这棵大树。

2、没有韦后酖杀谣言。《旧唐书》所说,“六月,帝遇毒暴崩。时马秦客街待疾,......”。谣言满天飞,仅有韦后“谋自安之策”,足以证明韦后无酖杀之罪。

3、李隆基没有深究韦后的酖杀。中宗去世后,李隆基发动,将中宗身边所有重要人物迅速杀掉。却从未将“韦后酖杀”大罪交大臣立案追究,显示案件难于深究,暴露“韦后酖杀”口号不实。

4、这是鼓动的借口,喊出韦氏毒杀中宗口号只有骨干果毅葛福顺一人。果毅属中级校尉,虽不满韦氏将军,但以其地位不可能知道酖杀情节,最多知道“马秦客待疾”的谣传。鼓动口号加上“罪及三族”的威胁,难以形成韦后罪证。

5、中宗突然去世,后世认为与家族有“气疾”“风疾”等心脑血管病史有关。家族中多位帝王也患有此病。

6、睿宗以礼改葬洗刷罪名。

八、韦氏人才辈出并非专政乱政

“去天尺五”如前所述,当时韦氏能人辈出,广参朝政,“韦杜”世族的精英确实达到“去天尺五”的巅峰,但并未做出韦氏专政、乱政的事。

李重茂为帝后,宗楚客与武延秀等竟“共劝韦后遵武后故事”宋楚客还上书引图觇,“谓韦氏宜革唐命”“然,后发共谋”,是说韦皇后发现其阴谋,没有上当,但当时也没有严厉处置宗楚客“逆谋”等人。韦后引入大批宗亲进入禁中,也确有重演武后“革命”表象,以致“韦氏革命”传言更加汹涌。编造“城南韦杜,离天尺五”的童谣就是政敌为推翻韦太后与少帝作的准备。

危机加深,谣言越来越多,韦皇后拒绝称帝而年轻皇帝的真实情形,不足以抵御谣言。而相王李旦儿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决定利用这大好机会组织,抢夺皇权。

在唐隆大这场惊心动魄的中,朝宰相群几乎被锅端。宰相群连韦后共16人,韦氏才5人,5人中3人被杀,2人遭贬,其余被杀,被贬者绝大部分不是韦氏族人,可旁证中宗、韦后朝所谓韦氏专政、乱政缺乏根据。

九、蒙受委屈上千年

韦皇后韦莲生活在一个皇室倾轧、险象环生处境中,提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天命维新”,面临封“五王”去宰相,太子、宗室等,维新派也被武三思恶势力博杀,严重的政治不绝于朝,猛烈攻击抹黑的谣言,中宗去世后半个月便招来杀身之祸。

一位为人宽和、身居高位、失去强力支撑的皇后,注定红颜薄命!胜利者写历史说她是唐代最坏的女人,蒙受委屈上千年。

《韦姓史略》这本书还详细介绍“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中所受牵连的诸多韦氏宰相、韦氏忠良义士等。

各位读者如想仔细学习《韦姓史略》这本书,可私信我。

韦海培(老人回忆录摄制、毕业微**、企业宣传片、广告设计、印刷包装)。

欢迎提出建议留言,点右下角“在看”写下想法!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是什么意思?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的意思:战国时的春申君,其门下多养食客,以仗义疏财,交游广阔而著名。唐朝京城长安南郊的杜曲地方,此地盛唐时为贵族住宅地,因簪缨世胄,门第高贵,大有去天尺五的显赫气势。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是清末民初同盟会元老“骈文大师”饶汉祥为杜月笙写的对联。以此典故暗喻杜月笙重义气,爱朋友。

相关人物简介:

1、饶汉祥(1883—1927),字瑟僧、羼提,号质含先生。湖北省广济县人。民国时期“广济五杰”之一,其余四人为居正、郭泰祺、刘文岛、张导民。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历任黎元洪秘书、湖北民政长、总统府副秘书长、参政院参政。1917年张勋复辟后,随黎元洪下野。客居天津。1927年归隐乡里,同年在广济病逝。

2、杜月笙(1888年——1951年),男,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新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尺五天的成语尺五天的成语是什么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这是清末民初同盟会元老“骈文大师”饶汉祥为杜月笙写的对联。

翻译:

战国时的春申君,其门下多养食客,以仗义疏财,交游广阔而著名。唐朝京城长安南郊的杜曲地方,此地盛唐时为贵族住宅地,因簪缨世胄,门第高贵,大有去天尺五的显赫气势。

用意:以此典故暗喻杜月笙重义气,爱朋友。

扩展资料:

饶汉祥(1883—1927),字瑟僧、羼提,号质含先生。湖北省广济县人。民国时期“广济五杰”之一,其余四人为居正、郭泰祺、刘文岛、张导民。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历任黎元洪秘书、湖北民政长、总统府副秘书长、参政院参政。1917年张勋复辟后,随黎元洪下野。客居天津。1927年归隐乡里,同年在广济病逝。

杜月笙(1888年——1951年),男,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新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杜月笙有经营头脑,会做生意。杜月笙未必真有多少金融大才,一生皆为半文盲,不过杜月笙很早就意识到,单单在刀口上讨生活,并非长久之计。“钱财用得光,交情用不光”,杜月笙的生意经从来不是一进一出的数字账,而是吃好“人面、场面、情面”这三碗面的大算盘。从“水果月生”,鱼跃龙门,身兼数十家公司董事长,成为上海工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其自言是“曲鳝修成了龙”。杜月笙既有青帮背景的威吓力,更要紧的还是海量人脉,以及对于时机的精准把握。

辛弃疾 贺新郎 用前韵赠金华杜仲高

尺五天的成语有:去天尺五,寸地尺天,天涯咫尺。

尺五天的成语有:寸地尺天,天涯咫尺,咫尺颜。2:拼音是、chǐwǔtiān。3:结构是、尺(独体结构)五(独体结构)天(独体结构)。4:注音是、ㄔˇㄨˇㄊ一ㄢ。

尺五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比喻离帝王极近。2.指高空。比喻光明在前。

二、引证解释

⒈比喻离帝王极近。引唐杜甫《赠韦七赞善》诗:“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宋范成大《刘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赠》诗:“鸣凤朝阳尺五天,__忽过白鸥边。”元王恽《直中书省》诗:“紫禁彤庭尺五天,沉沉碧_锁秋烟。”⒉指高空。比喻光明在前。引程善之《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北溟水击三千里,南斗云开尺五天。”

三、网络解释

尺五天尺五天,拼音:chǐwǔtiān,注音:ㄔㄧˇㄨˇㄊㄧㄢ,1.比喻离帝王极近。2.指高空。比喻光明在前。

关于尺五天的诗词

《绝句·程氏园当尺五天》《壬子春暮·击水三千尺五天》《白云洞·金刹凭陵尺五天》

关于尺五天的诗句

肩摩尺五天金刹凭陵尺五天云雾终开尺五天

关于尺五天的词语

去天尺五天涯咫尺寸地尺天五尺之僮五尺之孤五尺竖子五尺童子咫尺天颜五尺微童咫尺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尺五天的详细信息

词名是 贺新郎 用前韵赠金华杜叔高

全文如下: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丈阴崖尘不到,唯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鉴赏:

淳熙十五年(1188),陈亮拜访辛弃疾,两人同游鹅湖,相聚十天。其间,两人互相唱和,各写了三首词,其内容都离不开抗金这件事。本词题目说“用前韵”,指的是他写给陈亮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韵。杜叔高,名斿(yóu游),与辛弃疾、陈亮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上片赞扬杜叔高的诗,同情他在诗中流露的郁郁不得志的心情。“细把君诗说”开门见山,说明以下对“杜诗”展开评论。“恍余音”三句,称赞杜叔高的诗象神奇美妙的音乐,在寥阔的天空和原野回旋。“钧天”,指钧天广乐,古代传说中天上的音乐;“胶葛”,广阔的样子。“千丈阴崖尘不到,唯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这几句则是形容“杜诗”的风格严峻、清冷。词人对杜叔高的诗的评价很高,难免有些“过誉”,但他欣赏杜的才华,与他的友情真挚,由他的诗想到他命运乖蹇,怀才不遇,却是很自然的事。“自昔佳人多薄命”以下五句,用汉武帝金屋藏娇,后来阿娇失宠,黜居长门宫的典故,以陈阿娇受冷落,来比喻杜叔高不得志。应该说,杜叔高的文才与声望,即使在当时,也不能和辛稼轩、陈同父相提并论,但他们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理想是一致的,因此他们就有共同的语言,这一点,在下片表现得更为明朗。

过片之后,由对杜叔高的鼓励着笔,渐渐转入对国事的感慨,使这首酬答友人的词主题深化,意境扩大,成了感情激越、音调高昂的爱国主义篇章。

“去天尺五君家别”一句,颂扬杜叔高出身名门望族、家世显赫,与他人不同。“去天尺五”,见《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指的是唐代长安城南韦氏和杜氏都是世代相传的贵族,两家都离皇帝很近。“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三句,进一步对杜叔高的鼓励。“乘空”,升上天空;“鱼龙”,古代有鱼化龙,龙飞升的传说;“惨淡”,言辛苦经营,杜甫《送从弟赴河西判官》诗有“惨淡苦士志”的句子;“风云开合”即风云变化。这里说,杜叔高只要经过艰苦努力,政治上一定会有好机遇,是会飞黄腾达的。不妨设想,本词的思路就此发展下去,通篇全是朋友间酬答勉励、抒写友情,也不失为好词。但本词的思想艺术价值远不止此。

辛弃疾对祖国的山河破碎耿耿于怀,在给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写赠词时,又很自然地想起了令他痛心疾首的国家大事。“起望衣冠神州路”两句笔锋陡转,他想起了沦陷多年的中原,似乎看到烈烈白日照射着为国捐躯的战士们逐渐销蚀腐朽的白骨。“衣冠”,这里借代文明。“叹夷甫诸人清绝”是对南宋统治集团中那些崇尚清谈、脱离实际的人的讽刺。“夷甫”,西晋宰相王衍,字夷甫,匈奴起兵侵犯西晋时,由于他清谈误国,丧失了很多国土。“清绝”,清高极了。本句用“叹”字领起,是惋叹之意,明写“夷甫”,实指南宋统治集团中那些空谈误国的人。

“夜半狂歌悲风起”,是心境描写,也是感情的抒发。词人感伤国事,无法自抑,乃至半夜里唱起歌来,即所谓“长歌当哭”,“狂”字说明词人愤怒已极,近乎疯狂,“悲”字是说,由于心情懊丧,听着风声也在悲鸣。“听铮铮,阵马檐间铁。”烦恼时,听到屋檐下悬挂的铁马撞击声,更添凄凉。“南共北,正分裂。”结尾两句,直接点明他的心事,他气恼、烦躁、愤怒的原因,就是国土的分裂。结语令人想见词人写作此词时怒发上指的气概。

当代学者夏承焘说辛词《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借以评价本词,也未尝不可。这说明辛弃疾爱国词共具的一种豪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