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字开头的成语精选

2.澈底的意思澈底的意思是什么

3.惟愿时光清浅,将你温柔以待下一句

4.彻底澄清成语解释

5.澈的组词有哪些

底字开头的成语精选

澈底澄清-澈底澄清是什么生肖

1、追根寻底: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2、寻根问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同“寻根究底”。

3、寻根追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4、询根问底:指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5、伊于胡底: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6、鱼游釜底: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7、中流底柱: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同“中流砥柱”。

8、深情底理: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

9、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10、水底捞月: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同“水中捞月”。

11、水底捞针: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12、水底摸月: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同“水中捞月”。

13、水底纳瓜:形容不能容纳。

14、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15、笔底超生: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16、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17、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18、澈底澄清: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19、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20、底死谩生: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21、方底圆盖: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22、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3、釜底游魂: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游魂,游荡的鬼魂。

24、釜底游鱼: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25、干卿底事: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26、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27、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28、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29、海底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30、海底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31、海枯见底: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32、街头巷底:指大街小巷。同“街头巷尾”。

33、井底蛤蟆:指井底的癞蛤蟆,比喻没有见识的人。

34、井底鸣蛙:指井中之蛙。

35、井底虾蟆:即井蛙。

36、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37、靡所底止:指没有止境。

38、磨砻底厉:指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也指磨砺锻炼。同“磨砻砥砺”。

39、盘根究底: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40、靡所底止:指没有止境。

41、磨砻底厉:指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也指磨砺锻炼。同“磨砻砥砺”。

42、井底蛤蟆:指井底的癞蛤蟆,比喻没有见识的人。

43、街头巷底:指大街小巷。同“街头巷尾”。

44、井底鸣蛙:指井中之蛙。

45、井底虾蟆:即井蛙。

46、海底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47、海枯见底: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48、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49、干卿底事: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

50、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51、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52、方底圆盖: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53、釜底游魂: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游魂,游荡的鬼魂。

54、底死谩生:底:通“抵”。竭尽全力,想尽办法。

55、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56、澈底澄清: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57、笔底超生: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58、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59、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60、追根究底: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61、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62、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63、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4、海底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65、釜底游鱼: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

66、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7、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整理:zhl201702

澈底的意思澈底的意思是什么

澈底的词语解释是:清澈见底。彻底;完全。

澈底的词语解释是:清澈见底。彻底;完全。结构是:澈(左右结构)底(半包围结构)。注音是:ㄔㄜ_ㄉ一ˇ。拼音是:chèdǐ。

澈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清澈见底。引唐元稹《韦兵曹臧文》诗:“摩天气直山曾拔,澈底心清水共虚。”明李开先《端正好·赠康对山》套曲:“岐山彩凤鸣,黄河澈底清。”⒉彻底;完全。引鲁迅《故事新编·起死》:“专管自己的衣服,真是一个澈底的利己主义者。”冰心《寄小读者》十一:“这个澈底光明柔洁的夜,原只为他而有的。”

二、国语词典

完全、贯通到底。《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我已澈底想过,只有不管的一法。」也作「彻底」。词语翻译英语variantof

三、网络解释

澈底chèdǐㄔㄜ_ㄉㄧˇ澈底(1).清澈见底。唐元稹《韦兵曹臧文》诗:“摩天气直山曾拔,澈底心清水共虚。”明李开先《端正好·赠康对山》套曲:“岐山彩凤鸣,黄河澈底清。”(2).彻底;完全。鲁迅《故事新编·起死》:“专管自己的衣服,真是一个澈底的利己主义者。”冰心《寄小读者》十一:“这个澈底光明柔洁的夜,原只为他而有的。”

关于澈底的近义词

透澈

关于澈底的反义词

马虎

关于澈底的诗词

《鉴轩·一泓清澈底》

关于澈底的诗句

纵有穷愁澈底清水近山流清澈底一道长江清澈底

关于澈底的成语

寻根追底通前澈后流天澈地水底纳瓜靡所底止血战到底澈底澄清八面莹澈海底眼

关于澈底的词语

万象澄澈流天澈地井底鸣蛙靡所底止通前澈后寻根追底清莹秀澈水底纳瓜八面莹澈海底眼

关于澈底的造句

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是扬汤止沸的方法,无法澈底解决问题。

2、只要能遵守秩序,警察也能澈底取缔违规,交通情况的改善指日可待。

3、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澈底解决。

4、因为我曾得罪过他,他就在朋友面前借题发挥,澈底刮了我一顿。

5、学校前面流淌一条无名的小溪,弯弯曲曲的,溪水清亮澈底,小溪的两岸是连绵的青山,蓊郁的树林,山凹里很宁静,流水汩汩,清风徐徐,每天当我漫步在小溪畔时,总觉得天地间一片清纯。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澈底的详细信息

惟愿时光清浅,将你温柔以待下一句

只想日子蜜甜,与她相濡以沫。这一句是对联,全文是惟愿时光清浅,将你温柔以待。只想日子蜜甜,与她相濡以沫。意思是指愿从此之后的时光清清白白,如水一般缓缓流过,澈底澄清,从而体会到的都是人间的善意,不再触碰生活深处的悲哀。

彻底澄清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彻底澄清

 标准发音:chè dǐ chéng qīng

 繁体写法:彻底澄清

 彻底澄清是什么意思:彻底:水清见底;澄清:明净。形容非常廉洁清白。指彻底清查,毫无保留

 彻底澄清成语接龙:为人为彻 → 彻底澄清 → 清丽俊逸

 用法分析:作谓语;用于调查等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澄 ① chéng (书面)澄清(问题) ;② dèng (口语)澄清(使液体变清)。

 出处说明:《北史·宋世良传》:“府君非惟善政,清亦彻底。”

 对应近义词:澈底澄清

 对应反义词:遮遮掩掩

 彻底澄清的造句示例: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四回:“飞龙心中益发彻底澄清。”

 1、今晚乔布斯彻底地澄清了这个问题。

 2、“重要的.是,”她总结到,“这个研究强调了更大样本和更集中病源的必须性以及更彻底深入的遗传学研究,以便于去澄清个中原委。”

 3、详细彻底地解释给大家你想做什么,为什么,要澄清你并不是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而是提醒他们以后将发生什么事。

 4、要想重返国际大家庭,就必须彻底澄清你们的核企图和过去的所作所为,停止你们在国内实行的镇压,不再支持国外的恐怖主义活动。

澈的组词有哪些

清澈、明澈、澄澈、澈底、秀澈、

澈悟、贯澈、悟澈、莹澈、敖澈、

朗澈、澈亮、澈声、澈究、透澈、

澈透、镜澈、澈骨、皎澈、澈虚、

澈查、澈夜、虚澈、洁澈、鉴澈、

泓澈、神秀澈、清澈透明、流天澈地、

八面莹澈、万象澄澈、澈底澄清、清莹秀澈、

清澈见底、清澈剔透。

澄澈

造句:我也记得,她的玻璃天窗轻柔地滑动时那可爱的模样,让我得以从车内一瞥早春那澄澈如洗的碧空。我更记得,借助她的六汽缸,刚一启动,转瞬间,速度就飙到了60迈。

解释:同澄彻。

清澈,形容词,qīng chè,形容清而透明,澈:透明了

清净透明。

晋 陆云 《寒蝉赋》:“轻羽涉池,清澈微激。”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嘉陵江巨木》:“江水清澈,毫发可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自 沙涧 至此,诸水俱清澈可爱。”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王昭君 坐在石墩上,望着明净清澈的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