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理解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

2.“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什么意思?

3.初识《老子》第67章

4.《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5.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是什么意思呢了?

6.老子曰: 不敢为天下先,什么意思?

俭故能广的故是什么意思_俭故能广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慈”与“勇”、“俭”与“广”、“不敢为天下先”与“成器长”是相反的,但是《老子》认为,正因有“慈”,所以才可能有长久的“勇”;正因有“俭”,才可能有长久的“广”;正因“不敢为天下先”,才可能“成器长”。《老子》的这段话,抽象地了解,有些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如“俭故能广”。但是下面接着说:“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同上)这个“今”字说出了这段话在当时的实际意义。它以当时的兼并战争为不“慈”,发展生产为不“俭”,各国争雄为“为天下先”。它断定这些都是走往死路的。这是没落奴隶主贵族对于新兴地主阶级的诅咒。

如何理解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音版

 天(tiān)下(xià)皆(jiē)谓(wèi)我(wǒ)道(dào)大(dà),似(sì)不(bù)肖(xiào)。

 夫(fū)唯(wéi)大(dà),故(gù)似(sì)不(bù)肖(xiào)。

 若(ruò)肖(xiāo),久(jiǔ)矣(yǐ)其(qí)细(xì)也(yě)夫(fū)!

 我(wǒ)有(yǒu)三(sān)宝(bǎo),持(chí)而(ér)保(bǎo)之(zhī)。

 一(yī)曰(yuē)慈(cí),二(èr)曰(yuē)俭(jiǎn),

 三(sān)曰(yuē)不(bù)敢(gǎn)为(wéi)天(tiān)下(xià)先(xiān)。

 慈(cí)故(gù)能(néng)勇(yǒng);俭(jiǎn)故(gù)能(néng)广(guǎng);

 不(bù)敢(gǎn)为(wéi)天(tiān)下(xià)先(xiān),

 故(gù)能(néng)成(chéng)器(qì)长(cháng)。

 今(jīn)舍(shè)慈(cí)且(qiě)勇(yǒng);

 舍(shè)俭(jiǎn)且(qiě)广(guǎng);

 舍(shè)后(hòu)且(qiě)先(xiān);

 死(sǐ)矣(yǐ)!夫(fū)慈(cí)以(yǐ)战(zhàn)则(zé)胜(shèng),

 以(yǐ)守(shǒu)则(zé)固(gù)。

 天(tiān)将(jiàng)救(jiù)之(zhī),以(yǐ)慈(cí)卫(wèi)之(zhī)。

 译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人人都说我德高望重,其实不然。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人会这样说了。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爱,能够维护众生,产生勇气;节俭,能够蓄精积德,能推至广远;不出人头地就反而能得到爱戴,所以能成为众人的领袖。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今天如果让我舍弃这三宝,则必死无疑。三宝中,以仁慈最重要。有了它,站则胜,守则固,天也将卫护他,并给他慈爱和温暖。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解释自古以来,凡是得到道的都发生了变化:天得道而明亮,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验,河谷得道而充盈,万物得道而生长,统治者得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解释天下万物产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产生于看不见的“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大型的器物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制作完成;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伟大的形象,往往形成于无形。大道隐藏在无名的事物之中。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解释道生一气混元,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万物都有背阴向阳的特性,阴阳二气在互相激荡中形成新的和谐体。

 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解释天下最柔弱的物质,能克制天下最坚硬的物质。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什么意思?

此句出自老子《道德经》:“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原文如下: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是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后人的理解如下:

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者,没有一个不是先静观其变,只有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敢地行动的。往往是争先者,虽然这些人极其聪明,但耐不住寂寞,在事情成形成势之前就盲目行动,导致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丢失了性命。

“不敢为天下先”绝不能狭隘地认为是“枪打出头鸟”,而是做事情要审时度势,要有耐心。“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争而自来”。

扩展资料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百度百科-老子

初识《老子》第67章

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本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释义:

天下都说我道大,大到无形,只有大形,所以能成无形;若有形,早已成为细小了。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现有人割舍慈爱而搞勇武,舍弃节俭而搞大规模行动,舍弃退让而搞领先,就会死亡。那慈爱,用于作战就可取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天将建立之事,则以慈爱去卫护它。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第六十七章一百五言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吾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是谓入死门。夫慈,以陈则正,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32章

天下皆谓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细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兹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兹,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兹,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兹垣之。

垣,《说文》墙也。垒土为墙,意在收藏。

天下皆谓吾大:王弼本作“天下皆谓我道大”,河上公、帛书乙、傅奕均无“道”字。

似不肖:帛书甲本残,乙本作“大而不肖”。

夫惟大,故似不肖:帛书甲本无“似”字。乙本作“夫唯不肖,故为大”。

夫吾有三宝:帛书甲乙均做“我恒有三宝”。

持而宝之:帛书乙本同,甲本无“持而宝”三字,疑漏。

故能成器长:帛书甲本作“故能为成事长”,乙本作“器”。

是谓入死门:帛书甲本作“则必死矣”。乙本作“则死矣”。王弼本作“死矣”。

以陈则正:帛书甲本残,乙本作“以战则胜”

天将救之:帛书甲乙皆作“天将建之”。

以慈卫之:帛书本作“如以兹垣之”。

道三宝

(一)学道者「道、经、师」

(二)修道者「精、气、神」

(三)行道者「慈、俭、让」

天下人都说我大,好像什么都不像。正因为大,所以才什么都不像。如果像(一样东西)的话,时间长了道的也就不大了。我一直有三个保持,一个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慈可以(让我)有勇气,因为俭可以(让我胸怀)宽阔,因为不敢为天下先,所以可成为最有才能的人。

如今,舍去俭取勇,舍去俭取广,舍去为后取为先,则必死。“慈”,用于攻则战而必胜,?用于防则守而必固。上天要建立的话,?也用慈善这个宝贝去保护。

帛书甲本:故能为成事长。

帛书乙本:故能为成器长。

28章言“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高明推测应为“器长”。

“三宝”帛书为我恒久保持的三样,重“恒”,重“葆”。

慈:从心,从兹,兹亦声。兹的意思是草木茂盛,兹与心合起来的意思是有帮助人茁壮起来之心。

俭:从人,从佥,佥亦声。“佥”意为“两边”、“两面”。“人”与“佥”联合起来表示“在人前人后都言行一致、厉行节约的人”。

不敢为天下先:第七章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六十六章“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隼而弗厌也,非以其无静与,故天下莫能与静。”七十二章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班门弄斧,欢迎批评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是什么意思呢了?

一、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天下都说我的道大,似乎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正是因为道大,所以不像。如果像,就早已归为具体事物了。我有三件最珍贵的宝物,值得永久保持。一个是“慈”,一个是“俭”,一个是“不敢为天下先”。有了慈母的情怀,才能真正的勇敢;节俭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遇到利益不争先,懂得先人后己,才能成器、成长。现在的人舍弃慈母的情怀而炫耀勇武,舍弃节俭还奢求长久持续的发展,遇到利益争先恐后、一点都不退让,这是自寻死路!拥有慈母的情怀,自然是攻无不克,守无不固。如果天要拯救谁的话,一定是以慈母的情怀来守卫。

2、南怀瑾《老子他说》

“天下皆谓我道大”,他说,天下人都说我讲的“道”很大,包括了中国先民传统所讲的“道”,“似不肖”,好像不大对。“夫唯大”,就因为太大了,大到没有边际,摸不着,看不见,“故似不肖”,所以好像不大对。大家笑我们这个“道”不像一个东西,讲不出一个道理来,听了半天,不晓得说些什么。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好在这个“道”什么都不像,如果这个“道”像一个东西一样,也就一点都不伟大了。假使这个“道”可以讲得出来,可以让人看得见,那老早就没有了,也就不是“道”了。

老子的“三宝”是什么?“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曰慈”,对人对事无不仁慈,而且要爱人,处处爱人,处处仁慈。“曰俭”老子说的俭,是指精神的消耗;言语、行为、时间都要节省,都要简化,话不要啰唆,要简单明了。“不敢为天下先”就应该为天下后,太后就没有份了,要恰为天下中,恰到好处。

“慈故能勇”,一个人真具备了仁慈、才能、大仁大勇,具有爱天下人的心,才有牺牲自我的勇气;“俭故能广”,因为能够简化,所以发挥起来更为广大。“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因为不想为天下先,凡事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能够成为“器”,成为一切事一切人的领导。

“今舍慈且勇”现在一般人没有真正仁慈的精神,舍弃了慈,只晓得好勇去侵略统治别人。“舍俭且广”,自己的心理状态不但没道德,也没有简化,欲望更是越来越广越大。“舍后且先”,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死矣!”只有一个“死”字,这个时代就完了,“死矣”是老子对他当时的时代所作的批判。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唯有真正的慈悲,战争才不会打败仗,都是打胜仗的。仁慈是真教育,真爱护,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所以能“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不作战处于防御时期时,则是万众一心的坚固团结。“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一个人真到达了慈悲心充沛于内在时,上天便自然保佑你。

3、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如果有功德却不以为有多大,那么福德会不可思量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天下之人都说悟道之人的功德很大,其实不是,道是隐形于背后的,它把形象隐藏起来,您没法模仿它,把它给复述出来。“夫唯不肖,故能大”的意思是,正因为它不显形,总是把自己放到背后,为大家做事,所以它的功德才大。“若肖,细久矣”,如果您总是觉得自己不得了,那么您的功德就会变小。

(2)得道之人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我”的意思是悟道之人,“恒有三宝”的意思是悟道之人有三个宝贝,“恒”是一直有的意思。

“一曰慈”,慈是对众生的,是利他;“二曰俭”是让我们放下自己的欲望、清空欲望,是对自己的“无我”;“不敢为天下先”是对无我利他的总结,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天下人之前,要先考虑众生的利益。

“夫慈,故能勇”,一旦您心怀慈悲,为大家着想,做事就可以勇于向前,因为您代表了大家的利益。“俭,故能广”,因为您把自己的欲望放下了,先考虑别人的利益,大家才都愿意和您合作,把大门向您打开,您的生意机会才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公司员工利益的前边,所以推举您为做事的首领。

(3)别把人生的模式设定为争夺

“今舍其慈,且勇”,意思是您舍弃慈悲之心,不为大家做事,不关爱大家,凡事只为自己考虑。“且勇”,您还保持勇气满满的状态,这就糟糕了。“舍其俭,且广”,您舍弃了节俭,滋生了欲望,为了自己去争、去抢,您还想让自己的道路“广”,希望大家都向您敞开大门,这是很难的。“舍其后,且先”,您舍弃了谦让,一味地争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老子说,如果您以这种状态生活、工作,您就会“必死矣”。

三、我之体悟——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

这一章,老子具体总结了“道”该如何去用,最主要的就是掌握三件法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我理解为“仁爱”;俭,我理解为“少私寡欲”;不敢为天下先,我理解为“不争”。

“慈”为何能“勇”呢?有一句话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因为一个人有仁爱之心,才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生发出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因为这个人是有仁爱之心的,他无论做什么,大家也都会拥护他,协助他。所以才有“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俭”为何会“广”呢?庄子云“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就是说人若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他的智慧一定很浅薄。只有从欲望中超脱出来,宁静思考的人,他的智慧才会广博,他才有可能理解自然,才有可能把握住人生。

“不敢为天下先”为何能“成器长”呢?“成器长”各家解释不太一样,有解释为成长的,有解释为领导的,我的理解也是类似于领导,是一种比较高的地位或者比较大的成就。我认为“不敢为天下先”其实就是前文说的“不争”,因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三条,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不争”,其实就很难做到“俭”,做不到“俭”也很难做到真正的“慈”。因为人有私欲,才会去争,而一旦陷入争抢,脑子里的欲望和想法又会越来越多,情绪也会跟着不稳定。一个人满脑子都想的是自己,想着会不会有人害我,他又怎么可能做到对别人仁爱呢?

老子曰: 不敢为天下先,什么意思?

这是老子的话直译是,第一为慈(慈爱),第二为俭(朴实的意思),第三为,不敢当天下第一个。因为慈所以能勇,因为俭所以能广博,不敢当天下第一,所以才能有成长的可能。

以下是分析: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应该是指对人对事都怀有一种慈爱,仁爱的态度。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慈”一方面表现出博大,从容的胸襟,另一方面也是指对人做事情不可过满过溢,要保留有一定的余地。从大的方面来讲,“慈”是与万事万物,与天与地融为一体,也体现了一种“道”的精神;

老子说: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

“不敢为天下先”出自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都说我道大,大到无形,只有大形,所以能成无形;若有形,早已成为细小了。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

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现有人割舍慈爱而搞勇武,舍弃节俭而搞大规模行动,舍弃退让而搞领先,就会死亡。那慈爱,用于作战就可取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天将建立之事,则以慈爱去卫护它。

扩展资料: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朴,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

百度百科-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