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2.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的含义是什么

3.见微知著的读音

4.见微知著的意思解释

见微知著_见微知著完结陆微之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释义: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读音:jian wēi zhī zhu

例句:

1.第四, *** 官员治理加上经济管理,从而发展得更好,再次充分体现见微知著。

2.同行们能见微知著,但一般公众往往会忽视底层构造。

3.这没什么错,但又一次告诉我们,开幕式想突显一个有趣的故事:见微知著;开幕式多引用著名的英国**,而引用诗人、作家、舞蹈家要少得多。

4.我们专栏作家往往能见微知著,从自己的生活中摸索到新的时代精神,但时下一些重要的事情可能正在发生变化:父亲们在工作中正逐渐开始把照顾孩子当作借口。

5.《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意思: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见微知著拼音:[ jiàn wēi zhī zhù ]。

出处:《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用法示例:

1、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2、本篇文章没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缺乏立意的新颖和深刻。

“见微知著”的近义词

一、每下愈况拼音:[ měi xià yù kuàng ]。

基本释义: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出处:庄周《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二、原始见终拼音:[ yuán shǐ jiàn zhōng ]。

基本释义: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出处:

1、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

2、《三国志·魏书·臧》:“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的含义是什么

见微知著

[成语解释]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典故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译文:圣人可以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见到开头就能知道结尾。

[近义词]原始见终、因小见大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原始见终

[成语解释]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典故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正郭》:“夫以明并日月,原始见终。”

译文:以光明来考虑太阳和月亮,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近义词]原始反终、原始要终

[常用程度]生僻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追根溯源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见微知著的读音

1、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2、出 处 《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3、例 句 明智的人善于~,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4、近义词 原始见终 每下愈况 因小见大 见微知类 可见一斑 睹始知终 一叶知秋 以微知著 知秋一叶 独具只眼

5、反义词 麻木不仁 以偏赅全 管中窥豹

见微知著的意思解释

见微知著-拼音[jiàn wēi zhī zhù]

解释: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事情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引证:《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老子《道德经》为人处世之道:祸患始于微末,见微知著,报怨以德。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极怨以德。图难干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了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这一章进一步阐释“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世间的所有事情都是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细到巨发展起来的。圣人明白这一道理,因此在事情刚刚出现或者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就把它化解掉了。所以,我们看圣人表面上做的都是小事,细事,易事,其至什么也没有做,最后的结果却是成就了大事、难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这里的“诺”意为夸夸其谈,吹牛皮,说大话。“寡信”是说真实可信的成分很少,很难兑现。

在老子看来,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困难的事情要从易处着手。因此,求道的时候要从细微入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入手,所以有道的人从来不自以为大,因此能成就大事。

轻易的允诺是不足信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定会遭受到更多的困难。所以,有道的人遇见事情总是把它看得很艰难,最后反而没困难了。

微:小,指事物的萌芽状态。著:明显,指事物的发展。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作“睹微知著”。

见微知著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

该成语的意思是指见到细微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能透过微小的现象看到本质,推断结论或结果。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出处: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见微知著”。

成语故事:

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年少时,天资聪颖,气力过人,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他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

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王朝生活渐渐变得奢靡。一天,大臣箕子向帝辛汇报工作,看到帝辛的生活出现了一点小变化,帝辛正在使用一双象牙筷子。

箕子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做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

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后来正如箕子所料,商朝出现了“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如此昏庸残暴,难怪最后会被西周所灭。后人也将帝辛称为纣王,意为残暴的帝王。

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把箕子这种联想,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