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成语叫什么本和什么源

2.王阳明拔本塞源论的解析

3.形容根本的成语

4.什么本什么源四字成语

5.什么什么什么源四字成语

6.描写水源的成语

拔本塞源_拔本塞源是什么意思

拔本塞源论到底说的意思详见如下:

阳明先生说,如果“拔本塞源”这个事情不说清楚的话,天下学习圣人的人就会越来越偏离根本,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大家难免沦为禽兽夷狄,最后断绝了根本。即便有人暂时明白了圣人之学,也会像西边解了冻,东边又结了冰;前面散了雾,后面又升起了云一样,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拔本塞源论解析:

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对于世人,不设内外、远近之差别,凡有生命之人,圣人都待之如兄弟赤子,用亲情去爱护并教化,希望他们能够成就万物一体之心。世人之心,本来和圣人之心相同,但是由于受到自私之情妨碍,为物欲所蒙蔽,因而大心变小心,与人相通的心被堵塞,人心涣散,最终视父子兄弟如仇敌。

圣人忧虑于此,推广普及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仁的思想,教化世人,希望他们能克服自己的私欲,去除心之障碍,恢复大家都认可的本心。

王阳明论述了“拔本塞源”论——了解学问上的一切疑惑的根本论说,就是圣人所教的“万物一体之仁”。接着他论述圣人的广阔胸怀:他们以骨肉亲情对待世人,保全人们的身份与生活,并予以养育教化,使其成就万物一体之念。万物一体之仁心,不分圣愚,任何人先天就具备,正如孟子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必须认同。

一个成语叫什么本和什么源

本: 树根。源: 水源。拔出树根,堵塞水源。原指背弃礼法,冒犯天子。语出《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同“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周朝进入春秋时期,王室势力渐渐衰弱,许多诸侯不听从周天子的指挥,各行其是,甚至侵犯王室利益。

公元前533年,周朝的大夫甘襄与晋国的大夫阎嘉争夺阎地的土地。晋国的`梁丙等率领阴戎(少数民族)进攻周朝的颍地。周景王派大夫詹桓伯前往晋国,代表周天子历数自晋惠公从秦国归国以来,秦、晋等侵扰姬姓(周天子姓姬)国家,甚至造成戎人占据中原的过错,认为这都是晋国的责任。詹桓伯义正词严地说:“晋国有周王室,犹如树木有本,水有源,衣服有冠冕。如果晋国‘裂冠毁冕,拔本塞原(通“源”)’,后果将不堪设想。”晋国的叔向和赵宣子也回顾了从晋文公以后晋国的所作所为,认识到晋国确实做了些不该做的事。于是决定以后礼遇周天子,同时将阎地土地送给周朝,放回在颍地抓获的俘虏。后来周天子也派人逮捕了甘襄送给晋国处理。

“拔本塞源”遂用来比喻丢弃和毁灭根本,忘本叛逆。亦比喻从根本上解决,从根源处杜绝,使不再滋生。

王阳明拔本塞源论的解析

木本水源、拔本塞源、追本穷源、极本穷源、正本澄源、有本有源、探本穷源、枯本竭源、返本还源、追本溯源、端本澄源、正本清源、端本正源等。

成语解析:

一、木本水源

解释: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以木本水源而论,究竟我们天朝要算万邦根本了。”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事物的根源

二、拔本塞源

解释: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自: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三、追本穷源

解释: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出自:(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二回:“果然追本穷源,查进口,都有华商发售。”

四、极本穷源

解释:指彻底地推究本源。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

白话文:“程颐说极本研究源的特性,于是这对气质之性而说。”

五、正本澄源

解释:犹正本清源。

出自:明·刘基《春秋明经·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观《春秋》之所书,然后正本澄源之意可得而知矣。”

白话文:“读《春秋》的书,然后正本澄源的意思可以知道了。”

百度百科-木本水源

百度百科-拔本塞源

百度百科-追本穷源

百度百科-极本穷源

百度百科-正本澄源

形容根本的成语

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是其心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解决问题时不能仅仅看表象,而是要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提出了心学思想,强调人的本性善良,认为人可以通过自身反省和内心体验来实现道德的修养。心学思想中有一条核心理念——拔本塞源,即要解决问题就要从根本上着手,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

拔本塞源论强调了问题的根本性。王阳明认为,很多问题的表象只是现象,真正的原因和根源往往隐藏在背后。如果仅仅停留在表象上,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原因,那么问题就会再次出现。因此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本性,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拔本塞源论强调了个人内心的作用。王阳明认为,人的内心是问题的根源所在,通过对自己内心的反省和体验,可以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提出了致良知、格物致知的理念,强调通过实际行动和体验来认识事物和问题的本质。只有通过自身反省和内心的修养,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

拔本塞源论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王阳明认为,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验证和实现理论,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倡导良知即道德的观念,认为道德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实现道德的价值。

拔本塞源论的影响

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应该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不仅仅看表象。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并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拔本塞源论还强调了个人内心的作用和实践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经常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需求,而将注意力放在外在的物质追求上。只有通过自身反省和内心的修养,才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理解别人,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同时也应该注重实践,将理论与实际行动相结合,通过实践验证和实现理论,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强调了问题的根本性、个人内心的作用和实践的重要性。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可以借鉴这一思想,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什么本什么源四字成语

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爱毛反裘: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拔本塞原:①比喻背弃根本。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亦作“拔本塞源”。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白日做梦: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白昼做梦: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抱枝拾叶: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本盛末荣:树根发达,枝叶才能繁盛。比喻对待事物要着重于根本。

标本兼治:标本:事物的枝节和根本。从枝节和根本方面都得到治理。

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什么什么什么源四字成语

拔本塞源、正本清源、返本还源、木本水源、本本源源。

一、拔本塞源

白话释义: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拔本塞原,专弃谋主。”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翻译:拔起树根,塞住水源,专门抛弃谋主,

二、正本清源

白话释义: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出处:《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朝代:唐

作者:房玄龄

翻译:天下的人本性是善良的,应该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

三、返本还源

白话释义: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

出处:·《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还有返本还源者么?”

朝代:宋

作者:释普济

翻译:还有返回原来的地方的人么?

四、木本水源

白话释义:树的根子,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翻译:树的根子,水的源头。人民则有谋事的人在背后

五、本本源源

白话释义:原原本本。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一五一十,从头至尾,本本源源,滔滔滚滚的对那女子哭诉了一遍。”

朝代:清

作者:文康

描写水源的成语

1. 什么本什么源四字成语

拔本塞源、正本清源、返本还源、木本水源、本本源源。

一、拔本塞源

白话释义: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拔本塞原,专弃谋主。”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翻译:拔起树根,塞住水源,专门抛弃谋主,

二、正本清源

白话释义: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出处:《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朝代:唐

作者:房玄龄

翻译:天下的人本性是善良的,应该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

三、返本还源

白话释义: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

出处:·《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还有返本还源者么?”

朝代:宋

作者:释普济

翻译:还有返回原来的地方的人么?

四、木本水源

白话释义:树的根子,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翻译:树的根子,水的源头。人民则有谋事的人在背后

五、本本源源

白话释义:原原本本。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一五一十,从头至尾,本本源源,滔滔滚滚的对那女子哭诉了一遍。”

朝代:清

作者:文康

2. 源 什么长四字成语

源远流长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多用于历史事物的来历、由来等。一般作为谓语、定语。

正音长;不能读作“zhǎnɡ”。

辨形源;不能写作“原”。

近义词源源不绝、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反义词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例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可谓~。

3. 源 什么长四字成语

源远流长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

多用于历史事物的来历、由来等。一般作为谓语、定语。

正音长;不能读作“zhǎnɡ”。 辨形源;不能写作“原”。

近义词源源不绝、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反义词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例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可谓~。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家学渊源:家学: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渊源:原指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近水惜水:虽靠近水源,用水方便,但也很珍惜水。比喻即便容易得到的东西也不能浪费。

井养不穷:穷:尽。把水井治理保护好,则水源不尽。比喻不断得到别人的恩惠。

开源节流: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探本穷源: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饮流怀源:指喝水时应该想想水源。比喻不能忘本。

源远根深:水源很远,树根很深。比喻基础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