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作法自毙的成语

2.作法自毙词语解释

3.作法自毙成语解释

关于作法自毙的成语

作法自毙的近义词-作法自毙

关于作法自毙的成语解释如下:

1、作法自毙是一个成语,其字面意思是自己制定法律,然后自己触犯法律,可谓是自取其咎。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种说法认为其背后可能与商鞅变法有关。

2、作法自毙的含义可以解读为两种层面。首先,从字面意思上,作法指的是制定法律或规定,而自毙则意味着自己触犯了这些法律或规定,遭受了应有的惩罚。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法律制定者或执法者身上,他们因自己的行为而受到法律的制裁。

3、作法自毙还可以引申为一种哲学或道德层面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它指的是一种人类行为的讽刺或自相矛盾。这种行为可能是出于好的意图,但由于不完善的计划或执行过程中的错误,而导致行为的失败或适得其反。

学习成语的好处

1、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通过学习和使用成语,我们可以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使用成语也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写作水平。

2、了解历史文化:很多成语都源自历史故事、文化传统和民间传说。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思维能力:成语往往带有寓意和象征意义,学习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提高思维能力,增强逻辑和辩证思考能力。

4、提高语言效率:使用成语可以缩短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更加高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使用成语也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炼、简洁,提高语言效率。

5、增强文化素养: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文化素养。同时,使用成语也可以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修养,增强个人魅力。

作法自毙词语解释

谓立法者自已订定了法律来限制拘束人家,结果本身反遭此害。「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

公元前三五九年,秦孝公为了进一步革新政制,励精图强,乃决心变法,并任用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商鞅。

商鞅(约前390一前338)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原是卫国人,姓公孙,名鞅,故亦称卫鞅、公孙鞅。入秦后因功封于商邑(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故又称商鞅。商鞅自幼关心政治,喜欢研究法律,因在卫国未被重用,听说秦孝公励精图治、招纳贤才,便来到秦国,被任命为左庶长。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于秦孝公六年(前356年)、十二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 一、编定户籍,加强内部管理。 二、一个户主如果有两个儿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分家,各自独立生产,维持生活,以防彼此间之相互依赖。 三、全国百姓,无分男女老小,一律都要去从事耕作和纺织,如其工作成绩超出一般人的生产量,可免除徭役,以加强秦国的经济力量。 四、重新规定爵位,奖励对外作战有功的人。 五、凡是没有军功的贵族,一律废除他们原来的爵位。 六、普遍建立以县为单位的行政制度形成中央集权制。 七、废除井田制,准许耕地者自由转让买卖。 八、统一度量衡制度。 九、实行连坐法,即编十家为一「什」,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必须联名举报,如不举报,则十家同罪,包庇窝藏的,和受到同等处罚。

由于商鞅变法的内容,完全适合于当时秦国的经济出产和军事扩展的要求,因而不到十年的功夫,秦国的兵力国势,日趋强盛。

商鞅的两次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繁荣,奠定了秦国强盛的基础,可是也就是因为商鞅执法过严,近之于苛,同时也触犯了世袭贵族的利益,所以多遭臣民和一般贵族所怨恨反对。

后来,秦孝公后,太子驷登位,号惠文公。于是先前一些不满意施行新法,和后来那班吃过他变法苦头的贵族,便趁机在新王面前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公因过去曾和商鞅不陆,便派兵逮捕他。

商鞅被官兵们逼得走头无路,只得仓皇逃入函关(地名,今河南真灵宝县南),原想在函关的一家隐蔽的客栈暂时歇脚,不料客栈的主人因不知道他是商鞅,先要验明他的身份,才敢允许他留宿。

「且禀官人,并不是小的故意留难,这是商鞅大人所规定的律法:凡客栈店主未曾验明旅客身份而擅自应允此投宿者,是要处刑的!」

商鞅听了店主人的这一番话,真是欲哭无泪,笑啼皆非,最后,他终于祇好摇摇头走开了。一路上,他还在喃喃地叹息著:「唉!想不到为法者的弊害,竟到了这种地步,此真所谓是『作法自毙』矣。奈何,奈何!」

他只得又回到商邑。秦军攻破商邑后他被抓获,秦惠王将他车裂(五马分尸)于咸阳。 文化课教材(高级):作法自毙(成语故事) 作者: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ROM: big5.zhengjian/articles/2007/11/14/49277 ◇◇◇ ◇◇◇ ◇◇◇ 原文 后五月,而秦孝公(1)卒,太子立。公子虔(2)之徒告商君(3)欲反,发吏(4)捕商君。商君亡(5),至关下(6),欲舍(7)客舍(8)。客舍人(9)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10)无验者(11)坐(12)之。」商君喟然(13)叹曰:「嗟乎(14),为法之敝(15)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16)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17)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18)商君以徇(19),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 批注 (1)秦孝公:战国时代秦国国君,名渠梁。在位二十四年而卒。 (2)公子虔:战国时代秦国人。秦孝公儿子驷的师傅,反对商鞅变法的代表人物。 (3)商君:战国时代卫国人。姓公孙,名鞅,或称为「卫鞅」、「 商鞅」。 (4)发吏:派遣官吏。 (5)亡:即逃亡。 (6)关下:指函谷关附近。函谷关,战国时代秦国所建,所以又称为「秦关」。 (7)舍:音社,住宿。 (8)客舍:供往来旅客住宿、休息的旅舍。 (9)客舍人:旅舍主人。原作「客人」,人上无舍字,现依《史记会注考证》本。 (10)舍人:住宿的人。 (11)验:此指证件。 (12)坐:即连坐,就是一个人犯罪,相关的人都会遭到牵连而受罚。 (13)喟然:叹气的样子。喟,音愧。 (14)嗟乎:表示感叹的发语词。嗟,音接。 (15)敝:伤害,害处。 (16)内:通「纳」,交回、送回。 (17)徒属:指其封邑中的部下。 (18)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俗称「五马分尸」。就是把人的肢体绑于数辆车上,将其分拉撕裂至。 (19)徇:音训,示众。 故事阐述 商君,姓公孙,名鞅,战国时代卫国国君姬妾所生的公子。公孙鞅年轻时就喜好刑名法术之学,因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而做了中庶子。后来,公叔座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继任国相,但不为魏惠王接受。 公叔座去世后不久,秦国君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征求有才能的人,想要向东收复失地,重振秦穆公时代的霸业。于是,公孙鞅便西去秦国,靠著秦孝公的宠臣景姓太监,公孙鞅见到了秦孝公,还被重用入秦为相,他并说服秦孝公变更法度,推行新法。 秦孝公因接受公孙鞅的变法主张,积极实施各项改革。新法实施一年整时,太子触犯新法,公孙鞅为能顺利推行新法,依新法要将太子治罪,但太子是国君继承人,不能处罚。所以,就惩罚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用墨刑(指在罪轻者前额刺字,并染上墨色颜料)刑罚传授太子知识的老师公孙贾。新法施行的第四年,公子虔又犯新法,被处以劓刑(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罚)。新法推行实施了十年,没有人会把遗失路上的财物据为己有,山林间没有盗贼,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渐渐的秦国走向富强,实力也更加强盛,进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后来,公孙鞅还设计俘虏了魏国公子卬,因而大败魏国,秦孝公便把于、商十五个邑封给他,封号称为商君。不过由于公孙鞅变法革新时,执法非常严苛,得罪了许多皇亲国戚。 秦孝公去世后,秦惠公继位。公子虔等一班人告发商君想造反,秦惠公派遣官吏捉捕商君。商君逃亡到函谷关附近时,想投宿住旅舍。旅舍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 ︰「商君的法律,住宿的人要是没有证件,旅舍主人要连带受罚。」商君长叹了一口气说︰「唉!制定新法的害处竟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便离开秦国逃往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击败魏军,不愿收留他。商君想到其它国家,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逃犯跑来魏国,不送返,不可以。」于是把商君送回秦国。 商君再回到秦国后,便潜回自己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下发动封邑中的兵队,向北进攻郑国以寻求出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并在郑国黾池把商君杀。之后,秦惠王还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一样图谋反叛!」于是就把商君全家诛灭。 所以,「作法自毙」这句成语就是由此演变而来,是说立法的人因自己触法而自害,即比喻自作自受。 讨论 (1)商君为什么要严惩太子的两位老师?你有什么看法? (2)你认为自己是守法的人吗?现今社会上有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但为什么有些人还是有法不依要做坏事?请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他身为官员却因一己私利而贪赃枉法,终有一天会作法自毙。 例:他随便的诬陷别人,现在一个朋友都没有,真是作法自毙。 相似成语 作茧自缚;自作自受;咎由自取;玩火自焚 课后时间 「作法自毙」及「作茧自缚」都是因为做了某事,反倒使自己不利的意思,请说说这两个成语如何分辨?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作法自毙」有灭亡、受害的意思,用语较重。 「作茧自缚」有陷入困境的意思,用语较轻。

作法自毙成语解释

注音zuò fǎ zì bì

 典故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史记·商君列传》

 释义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作自受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作茧自缚、自食其果、自投罗网

 相反词嫁祸于人

 同韵词势不并立、渊涌风厉、窝囊气、通天彻地、无本生意、竭智尽力、冠山戴粒、颐指如意、分形连气、留有余地、......

 年代古代

 谜语道士遭雷打

 邂逅语道士遭雷打

 英语putone'sneckinto/ina/thenoose/inthenoose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改革,太子驷触犯新法被商鞅定罪。秦国逐渐富强起来。后来太子驷成为秦惠文王,他公报私仇要治商鞅罪过。商鞅出逃,没人敢收留,没想到商鞅作法自毙,被秦王所杀

 成语举例怎奈此时官场中人,十居其九是吃烟的,那一个肯建这个政策作法自毙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