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对日食的解释

2.什么是月食与历法?

3.描写日月成语有哪些

4.1年里可以发生多少次日食和月食

5.谁能把这个接龙成语解开

6.成语有什么日月

日月交食_日月同错

日月如梭、日月交食、日月重光、日月可鉴、日月参辰、日月跳丸、日月如箭、日月逾迈、日月无私、日月经天、日月无光、日月其除、日月不可逾、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日月经天,河海带地

1、日月如梭[rì yuè rú suō]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日月交食[rì yuè jiāo shí] 指日蚀和月蚀;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3、日月重光[rì yuè chóng guāng] 重光: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4、日月可鉴[rì yuè kě jiàn] 太阳和月亮都能作证

5、日月参辰[rì yuè shēn chén] 参辰:参宿和心宿,这两星宿不同在天空中出现。 比喻不合,作对。

6、日月跳丸[rì yuè tiào wán ]跳丸:跳动的弹丸。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7、日月如箭[rì yuè rú jiàn ] 比喻光阴很快地飞逝。

8、日月合璧[rì yuè hé bì] 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9、日月逾迈[rì yuè yú mài] 日月前行。指时光流逝。

10、日月无私[rì yuè wú sī] 普遍施与恩惠

11、日月经天[rì yuè jīng tiān] 日月每天都经过天空。 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12、日月无光[rì yuè wú guāng] 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 比喻极其黑暗。

13、日月其除[rì yuè qí chú] 日月流逝。指光阴不待人。

14、日月不可逾[rì yuè bù kě yú ] 逾:超越。太阳月亮都不能超过。形容高不可及。

15、日月经天,江河行地[rì yuè jīng tiān , jiāng hé xíng dì]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16、日月经天,河海带地[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 ] 经:经过。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二、例句:

1、日月如梭,一转眼我就小学毕业了。

2、雷锋对党和人民的一寸丹心日月可鉴。

3、日月潭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

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分别已经三年了。

5、日月如梭,转眼我已人到中年,而且独身一人。

6、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又到了春节。

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的教龄已满30年了

道家对日食的解释

日月不居

日月参辰

日月合壁

日月交食

日月经天

日月丽天

日月入怀

日月跳丸

日月无光

日月无私

日月逾迈

日月不居 rì yuè bù jū

解释: 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 《北史·隋纪下·炀帝》:“日月不居,倏经三纪,追惟曩昔,不可复希。”

日月参辰 ?rì yuè shēn chén

解释: 比喻不合,作对。

出处: 元·萧得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也不是我特故的把哥哥来恨,他他他不思忖一爷娘骨肉,却和我做日月参辰。”

日月合壁 ?rì yuè hé bì

解释: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出处: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日月交食 rì yuè jiāo shí

解释: 指日蚀和月蚀;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出处: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爷!怪事,怪事!只见日月交食,不曾见辘轴退皮。”

日月经天 ?rì yuè jīng tiān

解释: 日月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日月丽天 ?rì yuè lì tiān

解释: 丽:附着。象日月悬挂在天空。比喻永恒不变。

出处: 《周易·离》:“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日月入怀 ?rì yuè rù huái

解释: 旧称生贵子的吉兆。形容心胸开阔。也比喻光彩夺目。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日月跳丸 ?rì yuè tiào wán

解释: 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 唐·韩愈《秋怀》诗:“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日月无光 ?rì yuè wú guāng

解释: 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所谓白日陆沉,日月无光,人鬼不能见也。”

日月无私 ?rì yuè wú sī

解释: 太阳和月亮无私地普照大地。比喻普遍施与恩惠。

出处: 《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日月逾迈 ?rì yuè yú mài

解释: 日月前行。指时光流逝。

出处: 《书·秦誓》:“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孔颖达疏:“言日月益为疾行,并皆过去。”

什么是月食与历法?

道教认为,日月分别是太阳、太阴之精,通常奉为太阳帝君和太阴皇君,是检校世人生死罪福之目呈进上帝的神祇。日宫掌管生籍,月宫掌管死籍,共同考核诸仙之升降,主持司禄之权衡。

《三元品戒经》指出:太阳火官主生,太阴水官主死。日为三炁之元,众阳之父。月为望而纯阳,晦而纯阴。

但知阳胜为仙,不知阴景为六阳之母。阴生於阳,阳能生阴。玄乌缟兔,交以天精,极而返之,得者无死。

阳精为日,阴精为月,分日月之精为星辰。星辰共以真道,要养万二千物。六畜粪土草木,皆被服其秘道要德而生长。五星七曜,皆是道的体现。

《净明黄素书》指出:

至阳之精为日,至阴之精为月,一阴一阳之谓道。太阳主照临六合,舒和万汇。太阴主肃静八荒,明明辉盛。三元日,万灵天官诣日宫,百司冥官僚佐诣月宫,检校世人罪福之目,进呈上帝。

日阳月阴,阳德阴刑。日食则惧德之不修,月食则惧刑之有失,是以君子用智,小人用力。日食修德,月食修刑,当修斋诵经,以禳救之。

星宿错度,日月失昏,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

古人仰观天象,见众星昏晓出没。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犹水火之相克,坎离之交胜。日月相食,数之交也。举水以激火,则火为水所克,火光奄然而灭。

关于日月食的成因

道教通常也神化成罗睺计都星君(星)、黄幡豹尾神君(雷)。罗睺计都星君,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因此也成为了躲星的主角。

罗睺,是火星的余炁,又称黄旛、阿修等,配助业司阳德。计都,是土星的余炁,又称豹尾、太阴首等,处暗表阴德。

民间有“太阳怕罗睺,太阴怕计都”、“罗睺惩男,计都戒女”等说法。

通常认为,罗睺计都是形成日月食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中国传统均罗睺计都是常隐不见的星体,但却以为在特殊的情形下,可如七政一般可以测得。

罗睺计都遮掩日、月光线以成蚀象,故在交食时可测。

太阴掩太阳,则阳为阴所胜,而阳光当昼而暗。何者?阴阳相交则叉至相食,此乃道之自然。魏公借日月交食之机,以明丹道之妙;而又举水火相克之说,以并言之。

虽然日月交食常在晦朔之间,炼金丹者盗天地,夺造化,其实也在晦朔之间?

扩展资料:

1、食日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一个小村庄中,如往常一样,孩子们玩耍,大人们耕作,老人们三三两两晒着太阳……

突然,好端端的太阳缺了一块儿,一个黑影在吞没太阳,慢慢地,整个太阳消失不见,天上星光点点,大地昏暗一片,动物们惶恐不安,狗儿开始汪汪乱叫,大公鸡也打起鸣来。

有些见识的人说,不好了,来吃太阳了,大家快快敲盆敲碗、击鼓鸣锣、弄出最大响动,吓跑!

果不其然,在震耳欲聋的响声中,黑影渐渐退去,太阳复圆如初。

在我国古代,人们相信,食日,蟾蜍食月。日食发生时,是吃了太阳,月食发生时,是蛤蟆吃了月亮。

2、为什么会来吃太阳呢?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就是天与人能互相感应、互相影响。

天的行为表现与地球上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有关。皇帝是天子,是天的儿子,上天特别派他来治理国家,造福百姓。

如果他违背了天的意志,天就要通过出现异常现象发出警告,如果他还执迷不悟,不思悔改,那么天就要降临大灾难,甚至另行安排其他人取代于他。

在上天所显示的所有异常现象中,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

所以,一旦出现日食,就意味着皇帝犯了重大错误。

描写日月成语有哪些

在古代的时候,祖辈们就根据月相变化(月相就是由于日、地、月相对位置的变化,人们看到的不同形状的月亮形成各种了月相。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像镰刀,是蛾眉月;有时是半月,叫弦月;有时如一轮明镜,金光四射,叫满月;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于是就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月相的周期性的交替,月相的周期大约为29.53日)的周期,编订了历法。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是最的国家之一。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经过世代连续不断的努力,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天文学知识,并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且具有独特风格的天文学体系。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许多领域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中国古代历法不单纯是关于历日制度的安排,它还包括对太阳、月亮和土、木、火、金、水五大行星的运动及位置的计算;恒星位置的测算;每日午中日影长度和昼夜时间长短的推算;日月交食的预报等等广泛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历法的编算相当于近现代编算天文年历的工作。为此,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展开了一系列的观测与研究活动:譬如对历法诸课题的共同起算点——历元的选定,对一个又一个天文学概念的阐述,对种种天文常数的测算、各种天文数表的编制,对具体推算方法、天体测量方法和数学方法的抉择和改进等等。

为适应农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历史上曾制订过100多种历首创历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就有关于古代历法的记载,表明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历法。从商代(公元前14世纪~前12世纪)的甲骨文和出土的其他文物中可以证实,早在商代我国古代先民就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和根据自然现象的周期变化,把12个月算作1年,将闰月设在年终,称为“十三月”。在祖庚、祖甲时代的甲骨上曾记载1年中有两个六月,证明当时已经知道在年中设置闰月来平衡大、小月。《尚书·尧典》记载“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说明当时已经知道1年有366日,并且还设置了闰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促使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古代文化得到长足的进步。中国最早的成文历法就出现于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天文学家,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灶,宋有子韦,齐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亦名石申)等等,他们都促进了天文历法的发展。

汉朝初期的历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来的颛顼历。

汉武帝时,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受命编制汉历,最后选定邓平编制的太初历,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实行。太初历以365日为回归年长度,29日为朔望月长度,规定以正月为岁首,并首次引入了中国独创的二十四节气,首次计算了日月交食的发生周期。历中所采用的行星汇合周期的数值也较为准确。太初历是自有科学历法以来,第一部资料完整的传世历法。

《三统历》是西汉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开始实施的历法。

西汉末刘歆把董仲舒唯心主义的“三统说”(即历史循环论,认为天之道周而复始,黑、白、赤三绕循环往复)塞进太初历,稍事扩充,改名三统历。由于它穿凿附会于乐律、易数、五行等,并以神秘地解释历法中一些数据的来源,在理论上违背了科学和实践,对后世历法的改革带来不良影响。

《三统历》,不仅系统阐述了邓平的八十一分法,而且扩充了很多原来简略的天文知识和上古以来天文文献的考证,为《汉书·律历志》历法部分的蓝本。其具体内容有造历的理论,节气、朔望、月食及五星等的常数和运算推步方法及基本恒星的距离等。包含了现代天文年历的基本内容,因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汉书·律历志上》:“刘向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向子歆究其微渺,作三统历及谱以说《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后汉书·律历志中》:“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王先谦集解引清钱大昕:“三统与太初异名而同实。刘子歆用太初法推衍之以说《尚书》、《春秋》,又追日月五星同起牵牛之始,以为太极、上元,初非别立一术,则三统之名不自歆始也。”

《三统历》施行100多年后,“历稍后天”。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三统历》“失天益远”,于是,章帝下诏改行《四分历》。《四分历》是由当时任左中郎将的贾逵会同其他治历者集体修订的。

贾逵(公元30—101)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经学家,他是刘歆的弟子贾徽之子,通晓经史,并精通天文学,颇有造诣。

根据《续汉书·律历志中》中的“贾逵论历”,贾逵主张历法计算中应按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的轨道,认为以赤道坐标测算会出现误差,当时史官“推合朔、弦、望、月食加时率多不中,在于不知月行迟疾意”.明确提出月行速度有迟疾,月球的运动为不等速;认为月行迟疾“乃由月所行道有远近出入所生,率一月移故所疾处三度,九岁九道一复”。四分历中所测定的黄道与赤道的夹角具有极高的精度,并增加了二十四节气昏旦中星、昼夜刻漏和晷影长度等新内容,比太初历有显著进步,为后世历法所依循。

公元412年,北凉赵厞创作《元始历》,打破了以前的立法中19年7闰的限制,规定在600年中间插入221个闰月。可惜赵靡的改革没有引起当时人的注意,例如著名历算家何承天在公元443年制作《元嘉历》时,还是采用19年7闰的古法。《大明历》亦称“甲子元历”,由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创制,是一部较为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成历于刘宋大明六年(462),当时祖冲之33岁。《大明历》规定一回归年为365.2428日,是我国赵宋统天历(1199)以前最理想的一个数据。在制历时首先考虑岁差。所谓“岁差”就是由于地球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其他天体的吸引作用,地球自转的方向发生缓慢而微小的变化。因此从这一年的冬至到下一年的冬至,地球上看,太阳并没有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是岁岁后移,这也就引起了24节气位置的变动。祖冲之确定每45年11月差1°,这个“岁差值”虽很不精确,但引进“岁差”编制历法,是历法有了更科学的基础,而且在天文学中“回归年”和“恒星年”2个概念被区分开来。

这是在我国首次求出历法中通常称为“交点月”的日数为27.21223日,与近代测得的数据(27.321222)极其相近。所谓“交点月”就是月亮在天体上运行的路线有2个交点(也叫黄白交点),月亮2次经过同一交点的时间叫交月点。在当时天文学的技术条件下,祖冲之能得到这样精密的数字,令人惊叹。

《大明历》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法,比古历的19年7闰更为精确;《大明历》还首次引入了“岁差”的概念,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称夏历或中历。有人把它叫作“阴历”,但这很容易造成误解。事实上,我国的农历既不是纯粹的阴历,也不是纯粹的阳历,而是一种阴阳历。它使用阴历的历月,这可以保证每个历月中的第十五天或第十六天都遇上满月。同时,它又采用阳历的平均年长,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于回归年的长度。为此,在农历中平均每隔2年多的时间,就要在一年中额外增加1个月,称为“闰月”,例如闰五月、闰七月,等等。凡是有闰月的年份就是“闰年”,一年之中有13个月;没有闰月的年份则是“平年”,仍为12个月。

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但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采用公历纪年。

1年里可以发生多少次日食和月食

日月如梭、

日削月割、

日新月异、

日湮月塞、

日富月昌、

日就月将、

日月交食、

日月可鉴、

日月重光、

不日不月、

日陵月替、

日角偃月、

悬若日月、

日月无私、

日堙月塞、

宾饯日月、

穷日落月、

日滋月益、

日月无光、

日月参辰、

日月逾迈、

彪炳日月、

日引月长、

日月其除、

日销月铄、

日往月来、

日程月课、

玩日愒月、

日居月诸

沐日浴月、

忠贯日月、

日月合璧、

令月吉日、

日东月西、

日升月恒、

明参日月、

非日非月、

壶中日月、

昭如日月、

日月经天、

明齐日月、

枉费日月、

日省月试、

跳丸日月、

日渐月染、

日征月迈、

日锻月炼、

日月跳丸、

日月如箭、

日省月修

谁能把这个接龙成语解开

每年日食最多出现5次,如果出现5次,那么一定都是偏食。地球上每年至少有2次日食。在南北极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日全食大约1年半发生一次。每次日食都是在日出时从某一点开始,然后沿着日食带在日没时结束。从开始点到结束点大约绕地球半圈。

而月食,不考虑半影月食,只算月全食和月偏食的话,平均一到两年一次。

一般说来,最常见的情况是一年中有四次日、月食: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

日食和月食的“季节”

日、月食的发生必须是新月和满月出现在黄白交点的一定界限之内,这个界限就叫做“食限”。计算表明,对日食而言,如果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8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能发生日食;如果新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6度左右的范围内,则一定有日食发生。

对月食而言,如果望月在黄道和白点的交点附近12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能发生月食;如果望月在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10度左右的范围内,则一定有月食发生。

由于黄道和白道的交点有两个,这两个交点相距180度,所以一年之中有两段时间可能发生日食和月食,这两段时间都称为“食季”,它们相距半年。

太阳每天在黄道上向东移动约1度,由于日食的食限为18度左右的范围,太阳从黄道和白道交点以西的18度运行到黄道和自道交点以东的18度,大约需要36天,也就是说日食的每一个食季为36天。对于月食而言,它的食限为12度左右,因此月食的每一个食季就只有24天。

日食的一个食季是36天

日食的一个食季是36天,这个天数比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29.53还要长。因此在一个日食的食季内必定会发生一次日食,也可能发生两次日食。一年之中有两个日食食季,所以在一年之内至少有两次日食发生,也可能有四次日食发生(如果每个食季中都包含两个朔日的话)。

月食的一个食季为24天

月食的一个食季为24天,这个天数比一个朔望月的平均大数29.53天还要短。因此在月食的一个食季内可能包含一个望月,也可能没有望月在内,也就是说,在这个食季内可能有一次月食发生,也可能连一次月食也不会发生。

一年之中月食的食季也是有两个;”所以在一年之中,可能有两次月食发生,也可能连一次月食也不会发生。

一年四次日食和两次月食

一年之中,日、月食的次数最多时可以达到六次,即四次日食和两次月食。但是实际上有时候一年之中的日、月食次数可以多达七次,即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或者是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如1935年就曾发生过五次日食和两次月食,将来的2160年也会是这样;1917年和1982年就曾发生过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成语有什么日月

明哲保身——身体力行——行云流水——水落石出——出口伤人——人面兽心——心安理得——得未曾有——有己无人——人存政举——举步生风——风卷残云——云开见日——日月交食——食指大动

已经看出来并且已经完成了。这里有几个比较生僻不常用的成语:

得未曾有[dé wèi céng yǒu]

解释: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有己无人[yǒu jǐ wú rén]

解释: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人存政举[rén cún zhèng jǔ]

解释: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日月交食[rì yuè jiāo shí]

解释:指日蚀和月蚀;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

食指大动[shí zhǐ dà dòng]

解释: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壶天日月:hú tiān rì yuè,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作主语、宾语;指道家的神仙生活。

日月逾迈:rì yuè yú mài,日月前行。指时光流逝。作宾语、定语;用于时间飞逝。

日月交食:rì yuè jiāo shí,指日蚀和月蚀;比喻彼此争斗,做了冤家对头。作谓语;比喻彼此争斗。

忠贯日月:zhōng guàn rì yuè,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形容忠诚至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与日月争光:yǔ rì yuè zhēng guāng,争:竞争。与太阳、月亮比光辉。常用以称赞人的精神、功业伟大。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等。

争光日月:zhēng guāng rì yuè,争:竞争。与太阳、月亮比光辉。常用以称赞人的精神、功业伟大。作谓语、定语;用于称赞等。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日月合璧:rì yuè hé bì,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作宾语、定语;指国家的瑞兆。

壶中日月:hú zhōng rì yuè,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作主语、宾语;指道家的神仙生活。

日月其除:rì yuè qí chú,日月流逝。指光阴不待人。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guāng yīn sì jiàn,rì yuè rú suō,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日月合壁:rì yuè hé bì,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日月如流:rì yuè rú liú,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作谓语、宾语;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日月丽天:rì yuè lì tiān,丽:附着。象日月悬挂在天空。比喻永恒不变。作谓语;比喻永恒不变。

日月经天:rì yuè jīng tiān,日月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作宾语、定语;常与“江河行地”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