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征信一词最早见于什么中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2.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是什么意思

3.信而有征,信而有证哪个正确

4.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5.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信而有征_信而有证

信而有征 [xìn ér yǒu zhēng]

基本释义

信:确实;征:征验,证据。可靠而且有证据。

褒义

出 处

《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无征不信 [wú zhēng bù xìn]

基本释义

征:证据,验证。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

出 处

《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征信一词最早见于什么中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出自《左传·昭公八年》。

此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说过的话,诚信确凿而且有证据”。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八年》原文为:

经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叔弓如晋。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杀之。陈公子留出奔郑。秋,蒐于红。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大雩,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奂。葬陈哀公。

传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

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大子偃师,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二妃嬖,留有宠,属诸徒招与公子过。哀公有废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大子偃师,而立公子留。

夏四月辛亥,哀公缢。干征师赴于楚,且告有立君。公子胜愬之于楚,楚人执而杀之。公子留奔郑。书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罪在招也;「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杀之」,罪不在行人也。

叔弓如晋,贺虒祁也。游吉相郑伯以如晋,亦贺虒祁也。史赵见子大叔,曰:「甚哉,其相蒙也!可吊也,而又贺之?」子大叔曰:「若何吊也?其非唯我贺,将天下实贺。」

秋,大蒐于红,自根牟至于商、卫,革车千乘。

七月甲戌,齐子尾卒,子旗欲治其室。丁丑,杀梁婴。八月庚戌,逐子成、子工、子车,皆来奔,而立子良氏之宰。其臣曰:「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授甲,将攻之。陈桓子善于子尾,亦授甲,将助之。或告子旗,子旗不信。则数人告。将往,又数人告于道,遂如陈氏。桓子将出矣,闻之而还,游服而逆之。请命,对曰:「闻强氏授甲将攻子,子闻诸?」曰:「弗闻。」「子盍亦授甲?无宇请从。」子旗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惧其不济,吾又宠秩之。其若先人何?子盍谓之?《周书》曰:『惠不惠,茂不茂。』康叔所以服弘大也。」桓子稽颡曰:「顷、灵福子,吾犹有望。」遂和之如初。

陈公子招归罪于公子过而杀之。九月,楚公子弃疾帅师奉孙吴围陈,宋戴恶会之。冬十一月壬午,灭陈。舆嬖袁克,杀马毁玉以葬。楚人将杀之,请置之。既又请私,私于幄,加絰于颡而逃。使穿封戌为陈公,曰:「城麇之役,不谄。」侍饮酒于王,王曰:「城麇之役,女知寡人之及此,女其辟寡人乎?」对曰:「若知君之及此,臣必致死礼,以息楚。」晋侯问于史赵,曰:「陈其遂亡乎?」对曰:「未也。」公曰:「何故?」对曰:「陈,颛顼之族也。岁在鹑火,是以卒灭,陈将如之。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陈卒亡。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胡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齐,其兆既存矣。」

译文:

八年春季,在晋国的魏榆有块石头说话。晋平公向师旷询问说:“石头为什么说话?”师旷回答说:“石头不能说话,有的东西凭借着它。否则,就是百姓听错了。下臣又听说:‘做事情违背了农时,怨恨诽谤在百姓中发生,就有不能说话的东西说话。’现在宫室高大奢侈,百姓的财力用尽,怨恨诽谤一齐起来,没有人能确保自己的性命。石头说话,不也是相宜的吗?”当时晋平公正在建造虒祁之宫,叔向说:“子野的话真是君子啊!君子的话,诚实而有证明,所以怨恨远离他的身体。小人的话,虚伪而没有证明,所以怨恨和灾祸来到他身上。《诗》说,‘不会说话多么伤心,话不能从他舌头上出来,只有劳累他自己。会说话的多么美好,漂亮话好像流水,使他自己安居休息’,说的就是这个吧!这座宫殿落成,诸侯必然背叛,国君必然有灾殃,师旷先生已经知道这一点了。”

陈哀公的第一夫人郑姬生了悼太子偃师,第二夫人生了公子留,第三夫人生了公子胜。第二夫人受到宠爱,公子留得宠,哀公把他托付给司徒招和公子过。陈哀公患有长期不愈的疾病,三月十六日,公子招、公子过杀了悼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做太子。

夏季,四月十三日,陈哀公上吊而死。干徵师到楚国报丧,同时报告又立了国君。公子胜向楚国控诉,楚国人抓住干徵师并杀死了他。公子留逃亡到郑国。《春秋》记载说“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这是由于罪过在于公子招,“楚人执陈行人干徵师杀之”,这是由于罪过不在于行人。

叔弓到晋国去,祝贺虒祁之宫的落成。游吉辅佐郑伯而去到晋国,也是祝贺虒祁之宫的落成。史赵见到游吉,说:“大家互相欺骗也太过分了!可以吊唁的事,反而又来祝贺它!”游吉说:“怎么吊唁啊?大概不仅我国祝贺,天下都将会来祝贺。”

秋季,在红地举行大检阅,从根牟直到宋国、卫国边境线上,兵车有一千辆。

七月初八日,齐国的子尾死了,子旗想要管理子尾的家政。十一日,杀梁婴。八月十四日,驱逐了子成、子工、子车,这三个人都逃亡前来我国,子旗为子良立了家臣头子。子良的家臣说:“孩子已经长大了,子旗却要帮忙管我们的家事,这是想要兼并我们。”把武器发下去,准备攻打子旗。陈桓子和子尾亲近,也把武器发下去,准备帮助子良的家臣。有人报告给子旗,子旗不相信,又有几个人来报告。子旗准备去子良家里,又有几个人在路上向他报告,因此就去到陈氏那里。桓子将要出动了,听说子旗来,就转回去,穿上便服迎接子旗。子旗请问桓子的意见。桓子回答说:“听说子良家里把武器发下去准备攻打您,您听说了吗?”子旗说:“没有听说。”桓子说:“您何不也把武器发下去?无宇请求跟从您。”子旗说:“您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个孩子,我教导他,还恐怕他不能成功,我又宠信他为他立了家臣头子,如果和他互相攻打,怎么对待先人?您何不对他去说一说?《周书》说,‘施惠于不感激施惠的人,劝勉不受劝勉的人’,这就是康叔所以能够作事宽大的缘故。”陈桓子叩着头说:“顷公、灵公保佑您,我还希望您赐惠于我呢。”于是两家和好如同以前一样。

陈国的公子招把罪过推给公子过而杀死了他。九月,楚国的公子弃疾带兵奉事太孙吴包围陈国,宋国的戴恶领兵会合。冬季,十月十八日,灭亡了陈国。管车人袁克杀了马毁了玉为陈哀公殉葬。楚国人要杀死他。他请求赦免,不久又请求去小便。他在帐幕里小便,把麻带缠在头上逃走了。

楚灵王派穿封戌做陈公,说:“在城麇那次中他不谄媚。”穿封戌事奉楚灵王饮酒,楚灵王说:“城麇那次,你要知道寡人能到这一步,你大约会让我的吧!”穿封戌回答说:“如果知道您能到这一步,臣下一定冒死来安定楚国。”

晋平公向史赵询问说:“陈国大约就此灭亡了吧!”史赵说:“没有。”晋平公说:“什么缘故?”史赵回答说:“陈国,是颛顼的后代。岁星在于鹑火,颛顼氏由此而终于灭亡。陈国也将会和过去一样。现在岁星在箕宿、斗宿间的中,陈国还将会复兴。而且陈氏要在齐国取得,以后才最终灭亡。这一族从幕直到瞽瞍都没有违背天命,舜又增加了盛德,德行一直落到遂的身上。遂的后代保持了它。到了胡公不*,所以周朝给他赐姓,让他祭祀虞帝。下臣听说,盛德一定享有一百代的祭祀。现在虞的世代数字不满一百,将会继续在齐国保持下去,它的征兆已经有了。”

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是什么意思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征信一词最早来源于《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信而有征”即为征求、验证信用。

《左传》叙事直言不讳,揭示事情真实面貌,对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等等给予了赞扬和肯定,对统治者的凶恶残暴、骄奢*逸给予了鞭笞和批判。

其主张重人事、轻天命,提出“社稷无常俸,君臣无常位”的进步历史观。《左传》十句名言,简短深刻,流传千古。

《左传》中的人物与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

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信而有征,信而有证哪个正确

出处:《《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

翻译:君子的话,诚实而有证明,所以怨恨远离他的身体。小人的话,虚伪而没有证明,所以怨恨和灾祸来到他身上。

“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

含义:无诚信品德的人的说话,人是不应当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须做诚实之人。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名称信而有征 拼音xìn ér yǒu zhēng 解释信:确实,可靠.征:验证; 确凿而有证据.“信而有证”的“证”不规范.出处《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示例清·叶名澧《桥西杂记·元遗山诗注》:“引据时事,当必信而有征.” 近义铁证如山 有凭有据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左传》。

信而有征,汉语成语,意思是可靠而且有证据。跟它词义相近的词语还有真凭实据、有凭有据、千真万确等。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为了与《春秋》一书区隔开来,才有了简称的说法。《左传》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历史典籍,在古代文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形式的著作,它的叙事十分详尽,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中间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信而有征造句:

1、?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2、则合璧之曜,信而有征,连珠之晖,于是乎在,群流共源,实精古法。

3、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世归心,勿轻慢也。

4、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唐人李商隐有诗叹曰: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5、犯罪分子,在信而有征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

6、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

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征信的说法“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源自《左传》。

释义:君子所说的话,可靠而且有证据。

《左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创作背景

《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