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进请官文言文

2.一墙之争文言文

3.“蠹”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4.蠹众而木折怎么读

5.蠧字开头的成语

6.刘旷文言文道理

7.百度文库四字成语:带木字的四字成语

8.宅垣忽坏文言文

蠹众木折_蠹众木折的意思解释

1. 古文 李允则修北城翻译

1 北门外的百姓住居比较多,旧有的地方狭窄,刺史李允则想要扩展北城,但是因为和辽国人往来交好,担心会发生事变。北门外以前就有东岳行宫,李允则用银色香炉,放置在庙里所以没有筹划防备。一天,银炉被盗贼偷窃了,于是大规模征募悬赏,每个地方都张贴榜文,很着急地追捕盗贼。过了很久还是没有捕获,就声称庙里经遭受侵犯,征集民工筑造围墙围起来。其实是为了扩展北城,不超过十天就完成了,辽国人也不会感到奇怪就是今天雄州北关城

2

迷阵;1.筑香炉使人献金帛,故不设备,捕贼不获,兴版筑 2.为竞渡而水战 李是一个聪明,足智多谋的人

李是一个聪明,足智多谋的人

2. 《承宫拾薪求学》古文翻译

汉朝承宫,(他)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他)这年八岁,(他)替别人放猪.乡里有一个叫徐子盛的人, (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经》。

承宫从他学舍前经过,(他)羡慕他们在学习,所以就靠近学舍听老师讲经书,(老师)于是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承宫为许多学生拾柴干苦活许多年,勤奋学习(而)不厌倦。

1 薪:木柴 2 孤:失去父亲。 3 豕:猪。

4 庐: 房屋,此指学舍。 5 乐:羡慕。

6 执苦:干苦活。 7 就:前往 8 为:替。

9 息:休息。 10因:于是 11 授:教。

12遂:于是。 13请:请求。

3. 蠹众木折 文言文

出自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从而产生两个成语,即蠹众木折和隙大墙坏。”

蠹众木折,解释为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

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国家的裂缝和人民的蛀虫,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和消灭,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范和惩戒以权谋私和鱼肉百姓之举。另一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现之后去弥补,是不足以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的,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起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注重当权者精神道德修养。

4. 黄怀信修龙船翻译

原文

宋初,两浙献龙船,长二十余丈,上为宫室层楼,设御榻,以备游幸。岁久腹败,欲修治而水中不可施工。熙宁中,宦官黄怀信献计,于金明池北凿大澳,可容龙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乃决汴水入澳,引船当梁上,即车入澳中水。完补讫,复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为藏船之室,永无暴露之患。

〔述评〕

苏郡葑门外有灭渡桥。相传水势湍急,工屡不就。有人献策,度地于田中,筑基建之。既成,浚为河道,导水由桥下,而塞其故处,人遂通行,故曰“灭渡”。此桥钜丽坚久,至今伟观。

或云鲁般现身也。事与修船相似。

译文

宋初两浙献龙船,船长二十多丈,上有楼屋,可做为皇帝游江南时休息所用。因时日已久,船腹部分腐朽,官府有意整修,但船在江中无法施工。

神宗熙宁年间宦官黄怀信献计,在金明池北边凿一可停泊龙船的船坞,其下架设梁木,引汴河水入船坞,使船能泊在梁木上,再抽去坞内河水,以便补船作业。等船修复后,再引水入船坞,抽去梁木,使船身浮起。另造屋棚于船坞上,如此龙船再也不会受日晒雨淋而损坏。

〔述评译文〕

苏郡葑门外有座桥名叫尽渡桥。传说以前因水势湍急,无法建桥,有人献计,在河道附近陆地先筑一桥,桥成后再挖深桥下成新河道,使河水由新河道流经,而将原河道封闭,桥名“灭渡”。这桥宏伟壮观,至今仍在。有人说献计者是鲁班现身。

5. 罗绍威 文言文全篇翻译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

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

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守相州。牙军废除乐彦贞,囚禁在龙兴寺,逼着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杀死了他,推举小校赵文建任留后。

此前,罗弘信自己说,在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位白胡须的老头,对他说:“你将成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样做梦遇见了两次,内心觉得怪异。

不久赵文建与军心不协,牙军们相聚呼喊说“:谁愿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回答说“:白须老头早就告诉我,可以做你们的君长。”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军们推举罗弘信为魏州留后。

朝廷闻讯,就正式授给他节旄。 乾宁年间,太祖急攻兖州、郓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这时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领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带兵没有法度,不断征取魏州的牛马,罗弘信对此不平。太祖乘机派使者对罗弘信说“:太原晋人志在吞并河朔,当回师之日,贵道就很可忧虑了。”

罗弘信便感到害怕,于是与太祖结好,又出兵三万人攻打李存信,打败了他。不久,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扎营于观音门外,魏州所属城邑多被晋军攻占。

太祖派葛从周援救罗弘信,在洹水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落落献上,太祖令将落落送给罗弘信,罗弘信杀了他,晋军才退。这时太祖正在图取兖州、郓州,担心罗弘信背离自己,每年岁时节日都送给他财物,必定言辞谦卑、礼物丰盛。

罗弘信每有回礼,太祖必当着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说:“六兄是比我年纪大一倍的兄长,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邻邦的礼仪看待。”所以罗弘信以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后来罗弘信历官至检校太尉,被封为临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罗绍威继承父亲的职位自称魏州留后,朝廷也就顺便任命他,接着正式授与他旄节斧钺,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长沙郡王。唐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命各道营修洛邑,罗绍威单独营修太庙,诏令加封他为守侍中,进封为邺王。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占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招募军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称为“牙军”,都供给丰厚的赏赐,使牙军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承,亲戚党徒交结牢固,那凶暴的人,强取豪夺,违犯法令,官员不能制止。

牙军们随便变换主帅,就像儿戏,从田氏以后,近二百年,主帅的废立,全出于牙军之手,如史宪诚、何全白皋、韩君雄、乐彦贞,都是他们拥立的,对他们的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诛。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但内心不满他们。

罗绍威继承父职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图谋扰乱河朔,进攻占领贝州,长驱直攻魏州。罗绍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驻在洹水,葛从周自邢州、氵名州领军进入魏州,燕军将领刘守文、单可及与太祖的军队在内黄交战,燕军大败,太祖的军队乘胜追击。

遇上葛从周也出军掩击,又打败燕军。斩首三万余级。

三年,罗绍威派使者与太祖会合军队,一同进攻沧州以回报太祖。从此罗绍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为仰慕并依附于他。

罗绍威眼见唐朝国运衰落,群雄交相作乱,太祖兵力强于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禅代帝的意图,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结他,成就他的事业,又经常担心牙军发生变乱,内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告诉太祖请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派李思安会同魏博镇军队再次攻打沧州。在这以前,安阳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机派遣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士兵一千人,将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舆抬入魏州,说是赞助安阳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亲自领军渡过黄河,声称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很怀疑他的行动。这月十六日,罗绍威率领数百家奴门客与马嗣勋共同攻打牙军,当时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军,到天亮时全被诛杀,共八千家,都被灭了族,州城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奔到邺州。当时魏军二万,正与朝廷军队一同包围沧州,听到魏州城中发生事变,魏军于是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内,皆为劲敌,太祖派众将分兵征讨他们,半年才平定。

从此罗绍威虽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然而立刻又后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几个月,又发生浮阳战役,罗绍威飞车馈送运输军需,从邺都到长芦五百里,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帅府,沿路设置亭候,供应牲牢、酒备、军幕、什器,太祖上下全军几十万人,所用军需都不缺少。到太祖从长芦回来,再次经过魏州时,罗绍威乘机对太祖说“:..州、岐下、太原终有狂妄诡密的意图,各以复兴唐朝王室为名,大王应当自己夺取国家政权,以断绝别人的企图,上天赐与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议的。”

太祖深深感谢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赐与扶天启运竭节功臣名号。

御驾将进洛阳时,罗绍威奉诏令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当时所有,而建筑忽然。

郭进请官文言文

关于木和折的成语 :

木强则折、

蠹众木折、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名称木强则折

拼音mù qiáng zé shé

解释强:坚硬。

出处《老子》第七十六章:“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老子》第七十六章:“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1]

事例故兵强则灭,~,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之弊。 ★《淮南子·原道训》

一墙之争文言文

1. 郭进请官文言文中文翻译

原文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良,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

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赦尔死,当请赏尔一官.”

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

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译文

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

往,将来有可能造反.太祖听后大怒,认为他是诬害忠良之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却没有杀他,对他说:"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

继元的一城一寨,我不但赦免你的死罪,并且还能赏你一个官职."这年末,这个人果然将刘继元的一个城诱降过来了.郭进将他的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请求给他

一官半职.太祖说:"你曾经诬害我的忠良之臣,可以免掉他的死罪,给他官职却是不可能的."命令还是将这个人交给郭进.郭进再次进言:"如果皇上让我失信

于人,那我以后怎么用人啊?"于是,太祖就给那人赏了一个官职.君臣之间也是应该守信的.

2. 寒假作业上的郭进进官文言文答案

答案:(1)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2)郭进“请赏以官”是因为那人按约定诱降敌方“一城一寨”。 太祖“赏以一官”是为了不让郭进失信于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尔一官。”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

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

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

(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注释]郭进:宋初守卫北疆的名将,以善于用兵、从严治军而享誉一时。(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曾诬告郭进通敌,郭进为什么还为他“请赏以官”?太祖开始不答应,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答案:(1)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2)郭进“请赏以官”是因为那人按约定诱降敌方“一城一寨”。 太祖“赏以一官”是为了不让郭进失信于人。

3. 关于侯叔献的文言文

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都水丞侯叔献②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

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发汴堤淤田:开筑汴堤排水,让低洼地成为可开垦的田地。

②侯叔献:字景仁,宜黄(今属江西)人。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古城中水盈()(2)徐塞古城所决()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13.(1)侯叔献治汴堤的方法是“”---“”---“”。(3分)(2)从文中看,侯叔献是一个、的人。

(2分)答案解析:11.(1)满,充满(2分)(2)慢慢地、缓缓地(2分)12.堤防多处有破坏塌陷将要毁掉,人的力量不能控制。(3分)13.(1)“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1分)、“急使人治堤陷”(1分)、“徐塞古城之所决”(1分)(2)恪尽职守(爱护百姓)、机智聪明。

(1分一空)。

4. 蠹众木折 文言文

出自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从而产生两个成语,即蠹众木折和隙大墙坏。”

蠹众木折,解释为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

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国家的裂缝和人民的蛀虫,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和消灭,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范和惩戒以权谋私和鱼肉百姓之举。另一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现之后去弥补,是不足以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的,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起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注重当权者精神道德修养。

5. 文言文《卢钧传》

——《旧唐书》卷一七七 [说明]卢钧(778—8),字子和,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文宗时任左补阙、给事中、华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岭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广东广州);武宗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昭义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宣宗时任宣武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南开封)、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入朝为尚书左仆射。受宰相令狐綯排挤,又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懿宗初年去世。

卢钧历任数道节度使,多有政绩,尤其在任岭南节度使期间,没有像前任节度那样贪财致富。他为政廉洁,将“市舶使”这一直接管辖外国商船的职务交由监军使担任,自己从不干预。

卢钧是唐朝后期治理广州比较清廉的一位节度使。 卢钧,字子和,本是范阳人。

祖父是卢灵,父亲是卢继。卢钧在元和四年进士及第,又应试“书判拨萃”科,调授校书郎,历任诸侯幕府僚佐。

文宗大和五年,升任左补阙。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因此出名。

经尚书郎,出任常州刺史。九年,拜官给事中。

开成元年,又出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这年冬天,代替李从易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南海有外国船只贩运之利,珍奇货物云集。旧节度使设法兴利以致富,凡镇守南海的,无不捆装船载财物还京。

卢钧性情仁慈宽恕,为政廉洁,请监军使担任市舶使,自己一点也不干预。自从贞元年间以来,有罪流放到岭南的大臣,因其去世、子孙贫困。

瞧淬,虽然遇到大赦也不能自己还京。凡是在岭南境内的,卢钧减省俸钱为他们营办小棺材;家中有疾病死丧,则为他们出医药办殡殓;有孤儿 *** ,为他们办婚嫁,共数百家。

因此山越的俗民,叹服他的德义,令虽不严而众人向化。三年任满将替换,华人蛮族数千人赴衙门请为卢钧立生祠,刻功颂德。

先前土人与蛮人、僚人杂居,互通婚姻,官吏有时阻挠,就互相煽诱反乱。卢钧到任后立法度,使华人与蛮人分居、不通婚姻,蛮人不许拥有田地宅院,于是境外清肃,而互不相犯。

会昌初年,迁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四年诛杀刘稹,命卢钧任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氵名磁观察等使。

这年冬天,诏书命卢钧派五千泽潞镇军去代北防戍。卢钧登上城门钱送戍卒,他们的家属搭帏幄旁观。

泽潞军一向骄横,因为与家人告别,乘醉倒戈返攻城门,监军使让州兵拒战,直到晚上,经安抚慰劳才将乱卒平定。诏书命卢钧入朝,拜官户部侍郎、判度支、升任户部尚书。

大中初年,卢钧任检校尚书右仆射、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军节度、宋毫汴颍观察等使,在任时又加官检校司空。四年,入朝任太子少师,进勋位上柱国、封爵范阳郡开国公、食封邑二千户。

六年,再任检校司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九年,颁下诏书说:“河东军节度使卢钧,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胸襟宏大。

蕴藏着山河的灵气、怀抱有执政的才能。多才多能而从不炫耀,行为韬晦反而更显扬。

从岭南直到太原,五次更换节钺,仁爱之声满路,舆论越加赞颂。希望你任藩镇时和气不要衰退,让台阁中的清风时常存在,应该升任宰职,用作群僚表率。

可授官尚书左仆射。” 卢钧历任中央、地方,功绩众多。

后辈子弟,多官至高位。到这次紧急征他入朝,以为应作宰相,虽任尚书仆射,心中特别失望。

于是常常称病不办公,与亲戚旧友在城南别墅游玩,有时几天才回来一趟。宰相令狐绚厌恶他,于是他被停罢仆射官,仍然加授检校司空,守太子太师。

舆论认为卢钧是长者,都谴责令狐綯滥弄权力。令狐綯惧怕,十一年九月,任卢钧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入朝任太子太师,去世。 (黄正建 译 ) [原文] 卢钧,字子和,本范阳人。

祖炅,父继。钧,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

太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

历尚书郎,出为常州刺史。九年,拜给事中。

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

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

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

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

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初,迁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泽潞邢洺磁观察等使。

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迁户部尚书。 大中初,检校尚书。

6.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7. 翻译文言文(关于范正文公的)

范仲淹管理越地,百姓孙居中在任职期间死了,其家因此而变得穷困,家中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年轻的夫人,大儿子也才三岁,于是范先生便拿出自己的薪水百缗赠之,其他的郡官也随范先生这样做了,有的人捐赠的还是范先生的几倍,范先生为位亡人准备了一舟,让一个老吏相送,并对老吏说,过关防的时候,你把我的诗给他们看,诗的内容是这样,一叶轻舟泛大川,来时是初夏去时是秋天,关防若要知道舟中人,他们只是孤儿寡妇而已。范先生拯济孤贫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 范文正公镇越。民曹孙居中死于官,其家大窘,遗二子幼妻。长子方三岁。公乃以俸钱百缗赒之,其他郡官从而遗之,若有倍公数。公为具舟,择一老吏送,辖其舟且诫其吏曰:“过关防,汝以吾诗示之。”其诗曰:“一叶轻舟泛巨川,来时暖热去凉天。关防若要知名姓,乃是孤儿寡妇船。”公之拯济孤贫,可见也。

8.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打听徐孺子在哪儿,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陈仲举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 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处

“蠹”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 翻译文言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进步,那就是在每天退步。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某些习气。

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看到古人的探究考察,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2. 蠹众木折 文言文

出自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从而产生两个成语,即蠹众木折和隙大墙坏。”

蠹众木折,解释为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

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国家的裂缝和人民的蛀虫,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和消灭,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范和惩戒以权谋私和鱼肉百姓之举。另一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现之后去弥补,是不足以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的,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起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注重当权者精神道德修养。

3. 《厮争》文言文翻译

没有《厮争》这一篇,也许是这个吧,选自金盈之《醉翁谈录·嘲戏绮语》: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译文:

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然后你才能吃。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

4. 翻译文言文

击皮得实 选自《北史》

原文: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 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

注释① 释:放下。② 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 《北史·李惠传》。④ 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⑤ 群下:部下,属员。⑥ 实:事实,真相。

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 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 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 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 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蠹众而木折怎么读

“蠹” [dù]字开头的成语有

蠹众木折、蠹居棋处、蠹国残民、蠹国耗民、蠹政病民、蠹政害民、蠹国病民、蠹简遗编、蠹国害民、蠹居棊处、蠹国殃民、蠹啄剖梁柱等等。

一、蠹众木折

读音

[?dù zhòng mù zhé]

释义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出 处?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示例:请记住蠹众木折的教训。

二、蠹居棋处

读音

[dù jū qí chǔ]

释义:如虫深居﹐如棋密布。比喻坏人深入社会,散布各处。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孽臣奸隶,居棋处。”

三、蠹国残民

读音

[dù guó cán mín]

释义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出自宋·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四、蠹简遗编

读音

[dù jiǎn yí biān]

释义

泛指残存的书籍。出自唐·罗隐《咏史》:“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五、蠹居棊处

读音dù jū què chǔ

释 义:?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在各个要害地方。

蠧字开头的成语

蠹众而木折的读法是dù zhòng ér mù zhé。

1、蠹众而木折的解释

蠹众而木折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在受到多方面的破坏和侵蚀下,容易遭受崩溃或者毁灭。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来形容国家、组织或个人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时,容易陷入困境或崩溃。

2、蠹众而木折的出处

蠹众而木折出自《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蠹,是指蛀虫,这里用来比喻对人或事物产生破坏作用的人或事物;木折,则是指木头折断。隙,是指缝隙,这里用来比喻漏洞;墙坏,则是指墙体倒塌。

它用蠹虫和木头、缝隙和墙体的关系来比喻国家和组织以及个人在面对破坏和侵蚀时的状况。这句话强调了维护整体稳定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警惕和防止任何可能的破坏和侵蚀。

蠹众而木折的造句

1、在我国,蠹众而木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因为一些不法之徒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滥砍滥伐森林资源,导致大片的树木枯死,使得原本绿意盎然的大地变得满目疮痍。

2、为了防止蠹众而木折的情况继续恶化,环保部门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3、面对蠹众而木折的严峻形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低碳出行等,为保护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4、蠹众而木折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努力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5、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在防止蠹众而木折的问题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环保政策,我国为全球的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刘旷文言文道理

蠹政害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政病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简遗编 〖解释〗泛指残存的书籍。

蠹国殃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国耗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国残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国病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居棊处 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在各个要害地方。

蠹众木折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蠹居棋处 比喻坏人深入社会,散布各处。

蠹国害民 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百度文库四字成语:带木字的四字成语

1. 王昶诫子文言文翻译

王昶《诫子书》原文及翻译译文:做为晚辈,没有比保全自身成就事业更重要的,凭此来显扬父母。

(保全自身、成就事业、显扬父母)这三样的好大家都知道,然而总有人身陷危难家庭破灭,沉沦在身死家亡的灾祸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所遵行效法的准则不对。孝顺、恭敬、仁爱、道义,是行事的指南,按这些正确的准则行事才能站得稳,是立身的要本。

孝顺、谨敬的对待长辈,宗族中就站得稳,仁爱、守义的对待别人,乡邻就会看重这样的人;这样在宗族乡邻之间行事就可以成就自己,也会在宗族同乡之外传出美名。人如果不坚守这正道行事,反而背离这立身之本追求眼前利益,就会使自己陷于短浅的浮华之中,就会使自己沉溺于狐朋狗友之中;陷于浮华就失于虚伪,溺于朋党就得彼此防备、彼此陷害。

这两者的祸害,一目了然,因此受害的人却越来越多,追求眼前私利的人越来越多,都是因为人被当时的称赞迷了眼,被眼前的利益迷了心。富贵名声,本是人人都喜欢的,然而君子有时却得到了也不要,为什么?因为厌恶这些富贵名声不是遵循正道得来的。

担心大家只知道向前却不知道后退,只知道追求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困窘、悔恨。话说:“如果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去你想要的。”

所以知道满足的满足才是恒久的满足。看往事的成败,看后来的吉凶演变,没有追求名利,不知满足,却能家世绵延,长保福禄的。

就是想要孩子们行事立身,能遵循儒家、道家的教导行事,因此用玄、默、冲、虚这样的字给你们起名字,也就是想让你们想起自己的名字就思想其中的含义,不敢违背正道啊。古时候人们在常用的盘盂、几杖上面都刻上铭文诫训,时时查看提醒自己,不要做错事;更何况如今你们的名字中使有教训,怎么能不警戒呢!事物成就的快消亡的也就快,成就的晚就会有更好的结果。

早上开的花,傍晚就调零了;松柏的繁茂,经寒冬也不会衰亡。因此懂大道的君子厌恶速成的徢径,戒绝利益之交的朋友。

像范文子答秦国使者却被范武子打了一顿,连发冠上的簪子都打断了,就是厌恶他出风头。有长处的人常难免自夸,有才干的人少有能不自负的;夸耀自己就容易看轻别人,自负自傲就容易盛气凌人。

不懂谦让的人,别人也不会对他谦让;盛气凌人的人,别人也对他盛气凌人。所以三郄在晋国被杀,王叔在周朝获罪,不就是自夸自负、争强好胜犯下的错吗?所以君子不炫耀自己,不是因为谦让他人,而是不喜欢掩蔽他人。

能以屈为伸,以退为进、以弱为强的人,少有不成事的。诋毁与赞誉,正是爱恨的来由、祸福的转机,所以圣人都谨慎地对待。

孔子说:“我对于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誉的,他必定经受了考验。”又说:“子贡好评论别人。

子贡(端木赐)你就很贤能吗?我就没那闲功夫去议论人家的不是。”凭圣人的德行,还尚且这样说,更何况平庸之辈却随便论人长短呢?昔年伏波将军马援劝戒他的侄儿,说:“听到别人的不是,应当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口中却不可以再评说、传论。”

这诫命真是对极了。有人非议你,应该退让然后从自身找问题。

如果自己确有让人指责的行为,那别人的话就是恰当的;如果自己没有让人指责的行为,那别人的非议就是胡说了。对恰当的指责就不必怨恨,妄言胡说对自己本没有损害,又何必报复回去呢?而且听说别人指责自己就愤怒的人,应该厌恶再把丑恶的话语加到别人身上。

要报复回去只会越发滋生指责、非议,不如默默地约束自己、修养自身德行。谚语说:“解救寒冷都不如厚重衣裳,阻止毁谤都不如自我修养。”

这话确实有理啊。如果和论人是非的人、心怀险恶的人接近都是不可以做的事,那更何况和这样的人针锋相对呢?这样的害处就更大了。

虚伪的人,说话不从正道,行事与所言不一,他的虚浮浅薄一对照就能认清;然而世人被他们迷惑,还不将他们所言所行相对照来检验、辩明。近世的济阴人魏讽、山阳人曹伟都因为邪僻不正而自取败亡,他们凭言语惑乱当世,心怀险诈,挑动年青人作乱。

虽然他们被处死了,但他们张扬起来的恶劣作风,已经污染了很多人。怎么能不谨慎啊!至于那些甘心于山林隐逸的人,像伯夷、叔齐等宁可饿死首阳山;还有像介子推等,宁可烧死在绵山也不愿出仕。

虽然他们的言行可以对那贪欲之徒有所警诫,可以导向好的社会风尚,但是真正的圣人是不会像他们这样去做的,我也不愿意你们去效法。你们的先辈,世代作官,崇尚仁义,为人谨慎,讲究孝悌之道,广泛向友人学习。

我和同事交往,虽各有不同,但都会从不同的人那儿学到一些东西。颍川郭伯益(郭奕),喜欢灵活通达,头脑聪敏,有智慧。

可是他的为人稍嫌不够弘旷阔达,轻视富贵,固然可嘉,但也有些过分,对他认可人,就十分敬重,犹如高山一般敬仰着;对他不认可的人,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把他们视为小草。我因为和他相知,所以和他来往密切,但不希望你们像他这样做。

北海徐伟长(徐干),不求名誉,不求财富,淡泊自守,一心追求道德修养。他有所褒贬,也都假托古人之口说出,而对当世则从不评论是非。

我很敬重他,希望你们能向他学习。

2. 蠹众木折 文言文

出自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从而产生两个成语,即蠹众木折和隙大墙坏。”

蠹众木折,解释为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

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国家的裂缝和人民的蛀虫,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和消灭,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范和惩戒以权谋私和鱼肉百姓之举。另一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现之后去弥补,是不足以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的,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起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注重当权者精神道德修养。

3. 《阮光禄在剡》这篇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本文出处为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第一门《德行》中的一则。顾名思义,主要记述了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认为值得学习、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言语行动的美好道德品行。涉及面很广,内容非常丰富,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当时的道德观念。

阮光禄是当时的名士,辞官后隐居剡县;为人很慷慨——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因为是葬母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借车,阮光禄听说之后便焚车以自省。今天我们看来此举未免有些做作,那是我们的修养还未达到阮光禄的境界。

一个贤人从来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唯有不断完善,才能在人格上继续前进。一辆车就是品德上的一个污点,不但要烧掉车,还要去自省,去改掉身上的不足。这就是他要说明的道理所在。

4. 《鲍君》的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鲍君

(温州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附答案和翻译)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补充注释: 罝:泛指捕鸟兽的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不敢持归---- (2)问其故---- (3)怪之以为神----

2.找出与例句只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 有行人窃取之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录毕,走送之 D.辍耕之垄上

3.翻译句子。(3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附答案:

1.(1)拿着 (2)原因 (3)以……为怪或对……感到奇怪

2.C

3.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

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言之成理即可)

附录翻译:

从前有个人(在田野里)设网用来捕捉獐子,(一次)抓了一头獐子而(本主)却没发觉。有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他想想这样做不仁,于是就用鲍鱼放在网里离开了。本主来后,在网中得到了鲍鱼,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家。于是(人们)造屋建祠庙,称为"鲍君"神。后来有很多来祭拜的人,偶尔有生病的人来(求鲍神后)症愈的,就称真的有神灵。七八年后,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他们原因,人们详细地告诉了他。这人就说:"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从此人们才停止敬奉"鲍君"。

5. 古文 吴王巧射狙 道理

该寓言故事通过叙述一只猴子在吴王面前卖弄灵巧而最终被射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本领、智慧不可夸耀以及别拿他人当傻子的道理,告诫人们为人处世应该要有自知之明和谦虚谨慎的真切道理。

吴王射巧猿原文: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逃,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意思:

吴国的国王乘船在江上,登上猴山。众猴子看见吴王,(都)胆小地逃跑,逃往荆棘丛中。(惟独)有一只猴子,歪歪斜斜抓耳挠腮,在吴王面前显示灵巧。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将箭接住。吴王命令侍从过去射它,猴子被射中而死。王看看他的好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显示自己的技巧,依仗它的便捷便而向我挑衅,以至于有这被杀(的下场)。引以为戒啊!”颜不疑回来后便拜贤士董梧为师用以铲除自己的傲气,弃绝*乐辞别尊显,三年时间全国的人个个称赞他。

6. 文言文《鲍君》的翻译

鲍君

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去,犹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鲍鱼,乃以一头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村里因共而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至祠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出《抱朴子》)

译文

从前汝南有个人在田野里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猎禽兽。一天,网里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够意思,就把带着的鲍鱼放一只在网里。本主来后看见了鲍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庄里的人们知道后就在得鱼的地方建了个祠庙,叫"鲍君"神,传说开来,祭祀的人很多。庙的柱子漆成红色,屋梁也画了花纹,日日钟鼓声不断。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走路人过庙门也都进去祈祷。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这人说,"这是我放在网里的鲍鱼呀!"从此人们才不再敬奉"鲍君"了。

宅垣忽坏文言文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寸木岑楼 草木皆兵 草木俱朽 草木萧疏

草木愚夫 草木知威 触石决木 池鱼林木 草衣木食

独木不成林 独木不林 断木掘地 独木难支 登木求鱼

呆若木鸡 呆如木鸡 呆似木鸡 大兴土木 蠹众木折

诽谤之木 逢场竿木 风木含悲 风木之悲 风木之思

浮石沉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蜚瓦拔木 故家乔木 古木参天

槁木死灰 刚毅木讷 画地刻木 寒木春华 金口木舌

教猱升木 枯木逢春 枯木发荣 枯木死灰 枯木生花

刻木为鹄 刻木为吏 枯木朽株 枯木再生 枯株朽木

连理之木 立木南门 良禽择木 木本水源 木雕泥塑

木公金母 木干鸟栖 木梗之患 木坏山颓 木鸡养到

木落归本 麻木不仁 墓木拱矣 墓木已拱 木讷寡言

木人石心 木石心肠 木头木脑 木心石腹 木朽蛀生

木已成舟 鸣于乔木 鸣雁直木 泥塑木雕 盘木朽株

盘木朽株 青黄沟木 迁于乔木 人非草木 人非木石

人非土木 入木三分 身非木石 死灰槁木 绳锯木断

水木清华 山木自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山颓木坏 石心木肠

声振林木 投木报琼 土木形骸 土牛木马 泰山梁木

铁心木肠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亡猿祸木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亡猿灾木

行将就木 朽木不雕 朽木不可雕 朽木粪墙 朽木粪土

朽木难雕 朽木难雕 朽木死灰 朽木生花 削木为吏

下乔木入幽谷 心如槁木 心如木石 朽株枯木 依草附木

倚草附木 一草一木 移花接木 圆孔方木 依丱附木

榆木圪垯 榆木疙瘩 圆木警枕 榆木脑袋 榆木脑壳

一木难支 异木奇花 缘木求鱼 斩竿揭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直木必伐 斩木揭竿 铸木镂冰 直木先伐 冢木已拱

竹头木屑 铸木镂冰 谓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竹头木屑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冢木已拱 比喻老死多年。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直木先伐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直木必伐 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斩木揭竿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斩竿揭木 犹言斩木揭竿。

缘木求鱼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圆木警枕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圆孔方木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榆木脑壳 〖解释〗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榆木脑袋 比喻思想顽固。亦作“榆木脑壳”。

榆木疙瘩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

榆木圪垯 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

异木奇花 珍奇的花草树木。

倚草附木 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移花接木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依丱附木 见“依草附木”。

依草附木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一木难支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一草一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朽株枯木 同“枯木朽株”。

朽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朽木生花 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

朽木难雕 见“朽木不可雕”。

朽木难雕 〖解释〗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可雕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行将就木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心如木石 〖解释〗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

心如槁木 犹心若死灰。

削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下乔木入幽谷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解释〗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亡猿灾木 见“亡猿祸木”。

亡猿祸木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土牛木马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土木形骸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投木报琼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铁心木肠 见“铁心石肠”。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死灰槁木 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

水木清华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石心木肠 石、木都是硬物,形容坚定不动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绳锯木断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声振林木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身非木石 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山颓木坏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山木自寇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人非土木 〖解释〗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人非木石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人非草木 见“人非木石”。

青黄沟木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迁于乔木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槃木朽株 〖解释〗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槃,同“盘”。

盘木朽株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

泥塑木雕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墓木拱矣 〖解释〗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木已成舟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木朽蛀生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木心石腹 犹木人石心。

木头木脑 形容呆板、迟钝

木石心肠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

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木讷寡言 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

木落归本 犹言叶落归根。

木鸡养到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木坏山颓 木:梁木。山:指泰山。颓:倒下。梁木折坏,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木公金母 即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寿,比喻庆寿之主人夫妇。

木梗之患 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木干鸟栖 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

木雕泥塑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木本水源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鸣雁直木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麻木不仁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良禽择木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连理之木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立木南门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枯株朽木 比喻无用的人或物

枯木再生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枯木朽株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枯木死灰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枯木生花 〖解释〗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枯木逢春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枯木发荣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刻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刻木为鹄 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教猱升木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画地刻木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寒木春华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故家乔木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古木参天 参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

槁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刚毅木讷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浮石沉木 见“浮石沉木”。

逢场竿木 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语本《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风木之思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风木之悲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诽谤之木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蜚瓦拔木 形容风力迅猛

断木掘地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蠹众木折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独木不林 〖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独木不成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登木求鱼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呆似木鸡 见“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如木鸡 见“呆若木鸡”。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寸木岑楼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触石决木 比喻莽撞蛮干。

池鱼林木 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草衣木食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草木愚夫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

草木萧疏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草木俱朽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登木求鱼 入木三分 削木为吏 一木难支 圆孔方木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 草木俱朽 草木萧疏 草木愚夫

草木知威 草衣木食 池鱼林木 触石决木 寸木岑楼

大兴土木 呆如木鸡 呆若木鸡 呆似木鸡 登木求鱼

独木不成林 独木不林 独木难支 蠹众木折 断木掘地

蜚瓦拔木 诽谤之木 风木含悲 风木之悲 风木之思

逢场竿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浮石沉木 刚毅木讷 槁木死灰

古木参天 故家乔木 寒木春华 画地刻木 教猱升木

金口木舌 刻木为鹄 刻木为吏 枯木发荣 枯木逢春

枯木生花 枯木死灰 枯木朽株 枯木再生 枯株朽木

立木南门 连理之木 良禽择木 麻木不仁 木本水源

木雕泥塑 木干鸟栖 木梗之患 木公金母 木坏山颓

木鸡养到 木落归本 木讷寡言 木人石心 木石心肠

木头木脑 木心石腹 木朽蛀生 木已成舟 鸣雁直木

鸣于乔木 墓木拱矣 墓木已拱 泥塑木雕 盘木朽株

槃木朽株 迁于乔木 青黄沟木 人非草木 人非木石

人非土木 入木三分 山木自寇 山颓木坏 身非木石

声振林木 绳锯木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石心木肠 水木清华

死灰槁木 泰山梁木 铁心木肠 投木报琼 土木形骸

土牛木马 亡猿祸木 亡猿灾木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下乔木入幽谷 削木为吏 心如槁木 心如木石 行将就木

朽木不雕 朽木不可雕 朽木粪墙 朽木粪土 朽木难雕

朽木难雕 朽木生花 朽木死灰 朽株枯木 一草一木

一木难支 依草附木 依丱附木 移花接木 倚草附木

异木奇花 榆木圪垯 榆木疙瘩 榆木脑袋 榆木脑壳

圆孔方木 圆木警枕 缘木求鱼 斩竿揭木 斩木揭竿

直木必伐 直木先伐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冢木已拱 竹头木屑

铸木镂冰

不知道有没有重复,但请采纳(*—*)

1. 鲁哀公护宅文言文翻译

鲁哀公欲西益宅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原文

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争之,以为西益宅不祥。哀公作色而怒,左右数谏不听,乃以问斯傅宰折睢。曰:“吾欲西益宅,而史以为不祥,子以为何如?”傅宰折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与焉。”哀公大悦而喜。顷之复问曰:“何谓三不祥?”对曰:“不行礼义,一不祥也;嗜欲无止,二不祥也;不听强谏,三不祥也。”哀公默默深念,愤然自反,遂不西益宅。夫史以争为可以止之,而不知不争而反取之也。

注释

①西益宅:向西扩建住宅。

②史:掌史的官,也称太史。

③斯:兼词,相当于“之于”;傅:师傅;老师。宰折睢:是鲁哀公师傅的名字。

④与:参与。这里是“在”、“属于”的意思。

⑤愤然:愤怒的样子。一说通“幡然”,迅速而彻底(改变)。

⑥争:通“诤”,劝止。

译文

鲁哀公想要向西边扩建宫室,史官极力劝阻他,认为往西边扩建宫室是不吉利的。哀公气得脸色都变了。他身边的人多次劝谏他都不听。于是哀公就这件事去问他的师傅宰折睢。哀公说:“我打算向西边扩建宫室,但是史官认为不吉利,您认为怎么样?”鲁哀公的师傅宰折睢说:“天下有三种不吉利的事,往西边扩建宫室不在其内。”哀公听了心里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又问:“什么是三件不吉利的事呢?”宰折睢说:“不实行礼义,这是第一件不吉利的事;贪图声 *** 望享受没有止境,这是第二件不吉利的事;不听从大臣严正的劝谏,这是第三件不吉利的事。”哀公听了,默默地深思,生气地自己回去了(一说幡然醒悟,痛自反省),最终没有往西边扩建宫室。史官认为极力反对劝止就可以阻止国君,却不懂得不极力反对劝止反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注:自译。

2. 文言文翻译

王彦章,字子明,是郓州寿张人。年轻时当过兵士,侍奉梁太祖。末帝即位,升为濮州刺史。梁、晋争夺天下成为强敌。晋军攻破澶州,虏获彦章妻子儿女,把他们送归太原,赐给他们房宅,供给的物质非常齐备,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斩杀晋军使者来断绝自己的后路。这时候,晋军已全部占有河北,用铁锁锁断德胜河口,在河的南北修筑两座城,号称为“夹寨”。而梁末帝昏庸,小人赵岩、张汉杰等人把持朝政,大臣老将大多被谗言离间,彦章虽然是招讨副使,但谋略不被采用。龙德三年夏天,晋夺取郓州,梁人非常惊恐。宰相敬翔见事情危急,把绳子放进靴中,入朝见末帝,哭泣道:“先帝夺取天下,不认为我无能,我的谋划无不采用。今强敌没有消灭,陛下不重视我的话,我不被重用,不如死去!”于是拿起绳子将要自杀。末帝使人阻止他,问他想说什么。敬翔说:“事情危急了,非彦章不可!”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用段凝担任副职。末帝问打败敌人的日期,彦章回答说:“三天。”左右的人都哑然失笑。彦章受命出兵,奔驰两天到达滑州,置办酒宴,大会宾客,暗中派人在杨村准备船只,命令六百兵士都手拿巨斧,船上装着冶炼金属的工匠,准备火炭,顺流而下。彦章(与宾客)聚会饮酒,酒宴进行到一半,假装起身上厕所,带领数千精兵,沿着河岸奔向德胜。船上的兵士举起铁锁(用火)烧断了它,于是用巨斧斩断浮桥,而彦章带领军队急攻南城。浮桥被砍断(使北城之兵无法过河援助),南城于是被攻破,只用了三日。

这时,段凝已经有了异心,与赵岩、张汉杰暗中勾结,彦章一向刚正,为梁一天天被削弱而感到愤恨,因而憎恨赵岩等人的所作所为,他曾经对人说:“等我打败敌人回去,(将)诛杀奸臣来向天下人谢罪。”赵岩等人听到这话,很畏惧,与段凝合力排挤他。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召来彦章,让他把守东路。这时,梁的优胜兵力都交给了段凝,京城只有护驾兵五百骑,都是新捉来或招募来的兵,不可重用,就把他们交给彦章。彦章到达递坊,因为兵少而战败,彦章受重伤,战马跌倒,彦章被擒。晋庄宗喜爱他勇猛善战,想要保全他,让他活下去,派人劝慰并(把此意)告知彦章。彦章因伤卧病,躺着不能起身,仰头看着明宗,呼他的小名说:“你不是邈佶烈吗?我难道是苟且偷生的人?”于是被杀,终年六十一岁。

3. 求翻译 文言文

这两句话出自曾巩《瀛州兴造记》,以下是译文,后附《瀛州兴造记》全文及其详细注释和译文,均为原创,供你参考。

原句 1、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 2、公开示便宜 使有攸处 遂行仓库 经营盖障。

译文 1、(其余)凡是坍塌毁坏的房屋,没有不修缮的,都恢复旧貌(原先的样子)。 2、李肃之先生指明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项,使各项事务都有所处理,于是重新修盖仓库,筹划营造做遮盖之用的帐篷之类的东西。

注释 详见后附部分的详细注释。 附录: 瀛州兴造记 曾巩 原文 熙宁元年七月甲申,河北地大震,坏城郭屋室,瀛州为甚。

是日再震,民讹言大水且至,惊欲出走。谏议大夫李公肃之为高阳关路都总管安抚使,知瀛州事,使人分出慰晓,讹言乃止。

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公开示便宜,使有攸处,遂行仓库,经营盖障。

雨止,粟以石数之,至一百三十万,兵器他物称是,无坏者。初变作,公命授兵警备,讫于既息,人无争偷,里巷安辑。

维北边自通使契丹,城壁楼橹御守之具,寝弛不治,习以为故。公因灾变之后,以兴坏起废为己任,知民之不可重困也,乃请于朝,力取于旁路之羡卒,费取于备河之余材,又以钱千万市木于真定。

既集,乃筑新城,方十五里,高广坚壮,率加于旧。其上为敌楼,战屋凡四千六百间。

先时,州之正门,弊在狭陋,及是始斥而大之。其余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

周而览之,听断有所,燕休有次,食有高廪,货有深藏,宾属士吏,各有宁宇。又以其余力为南北甬道若干里,人去污淖,即于夷途。

自七月庚子始事,至十月己未落成。其用人之力,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工;其竹苇木瓦之用,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

盖遭变之初,财匮民流,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至于始作逾时,功以告具。

盖公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事闻,有诏嘉奖。

昔郑火灾,子产救灾补败,得宜当理,史实书之。卫有狄人之难,文公治其城市宫室,合于时制,诗人歌之。

今瀛地震之所摧败,与郑之火灾、卫之寇难无异。公御备构筑不失其方,亦犹古也。

故瀛之士大夫皆欲刻石著公之功,而予之从父兄适与军政,在公幕府,乃以书来,属予记之。予不得辞,故为之记,尚俾来世知公之尝勤于是邦也。

注释 1、《瀛州兴造记》:曾巩,生于1019年,北宋著名散文家,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举进士,任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英宗时为实录检讨官。神宗二年(1069)出为越州通判,转知齐州、沧州等地。

元丰三年(1080)留判三班院,为史馆修撰。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其古文理论主张先道而后之,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但讲究法度。

曾巩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风格古雅平正,章法严谨,长于说明。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代表作有《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论历代治乱得失,感慨深切。

《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倾吐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文风质朴,纵横开阖。《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

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点”。曾巩主要成就在文,但也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与其文似。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精深工密,形象鲜明,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佳作。曾巩所作《瀛州兴造记》记述了古瀛州熙宁六年七月大地震后的修建情况,其文叙而严谨,朴实无华,是研究河间历史不可多得的佳作。

曾巩曾巩任沧州知州。此前曾巩先后在齐、襄、洪、福等许多地方任知州,颇有政声。

曾巩在来沧州任职之前就对河北,特别是沧州一带的百姓给予了殷切的关注。那是在熙宁元年(1068)的时候,河北数十州连续发生地震,楼宇、民居大多倒塌,死伤的人很多。

受灾最严重的是瀛州(今河间)一带。九月霸州、保定、恩州、冀州又发生了水灾。

当时还在京都的曾巩作《救灾议》,向朝廷提出打破常规大力扶持灾民生产自救的建议。当时,曾巩的一位堂兄在瀛州任职,曾巩通过这位堂兄了解了瀛州抗震救灾的情况,写了《瀛州兴造记》,记述了瀛州知州李肃之在大地震时的救灾表现。

当时,瀛州发生地震,谣言四起,民众惊恐欲逃。知州李肃之派人到各处安抚劝解,制止了传言。

他命令军队加强警备,维持治安。结果,全城“人无争偷,里巷安辑。”

地震之后,又下起了大雨,粮食物资暴露在外面。李肃之亲自指挥查看,使粮食物资得到妥善处理。

曾巩的文中说,李肃之“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由于曾巩的推介,李肃之受到了朝廷嘉奖。

读曾巩的《瀛州兴造记》,我们看到了李肃之这样恪尽职守的官员形象,也看到了河间人民在灾难到来时,由一开始的慌乱,到后来的理智守法的表现,看到了这个诗书传承之地,百姓们的文明素质。2、河北地大震: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河北连续发生了严重的地震,河南开。

4. 蠹众木折 文言文

出自战国·卫·商鞅《商君子·修权》:“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从而产生两个成语,即蠹众木折和隙大墙坏。”

蠹众木折,解释为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

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隙大墙坏,解释为墙缝大了,墙就要倒。

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国家的裂缝和人民的蛀虫,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和消灭,法律惩戒制度的完善是必要措施,以此防范和惩戒以权谋私和鱼肉百姓之举。另一方面,只是在漏洞出现之后去弥补,是不足以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的,应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起社会统一的道德体系,注重当权者精神道德修养。

5. 郭进建宅文言文翻译

译文

郭进有才能识略,战功卓著。他曾任邢州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他在任时所建。城墙厚六丈,至今坚固无比。他留存的铠仗也精巧,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郭进在城北盖房子,聚集族人宾客庆祝完工宴饮,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

他在东厢房设席招待工匠,在西厢房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有人问:“大人您的儿子们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指着工匠说:“这些人是建宅人。”又指他自己的儿子们说:“这些人是卖宅人。

原文

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尝刺刑州,今刑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铠仗精巧,以至封贮亦有法度。进於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

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式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因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今资政殿学士陈彦升宅,乃进旧第东南一隅也。

郭进造宅是选自宋代《梦溪笔谈》的中一边文章,作者是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书中介绍了主人公北宋名将郭进生前的一些事迹。

扩展资料:

郭进(922年―979年),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将领。

后晋末年,郭进投靠后汉高祖刘知远。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时,郭进因而平定河北诸郡,累次迁任乾、坊二州刺史。

郭威建立后周,移任郭进为淄州刺史。郭进在地方很有政绩,深受吏民到爱戴。吏民多次请求朝廷为郭进立碑颂德。

宋太宗继位后,任命郭进为云州观察使,判邢州,仍旧兼任西山巡检。大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将亲征北汉,先命郭进分兵控制石岭关,任都部署,以防辽国。

辽国果然侵犯石岭关,郭进大破辽兵,从此并州一带辽兵丧失斗志。因监石岭军事田钦祚侵犯,自杀而死,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安国军节度使。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郭进造宅

6. 陆元方卖宅的文言文阅读翻译和答案

《陆元方卖宅》原文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

曾:曾经

直:通“值”,价值

因:就;于是

甚:很;非常

出水:排水

闻:听见

遽:就

辞 :拒绝

侄:侄子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尔:这样

是:这是

诳:欺骗

但:只

翻译

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 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7. 杨万里刚正不阿文言文翻译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这是关于杨万里的一篇文言文 对了吗

8. 古文翻译,求解答,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屋

选自《说文解字序》〔原文〕(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①。

时有六书②。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

四曰左书,即秦隶书③。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④。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

⑤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⑥。〔注释〕①亡新居摄:指王莽摄政。

王莽代汉后国号称“新”,“亡”指它被刘秀所灭。“亡新 ”犹言“伪新”。

应制:奉皇帝之命。②六书:六种字体。

与文字构制的“六书”不 同。③左书:左即“佐”意。

以“佐”相称,知当时法定的标准字体仍为小篆。 ④鲁恭王:汉景帝之子刘余,封国在鲁,谥号为恭。

他为了扩大王府,拆毁了一些孔府房屋,在夹壁中发现一些前代藏书。字体头粗尾细,形似蝌蚪,称“蝌蚪文”,又称“孔壁古文”。

实际是六国文字。⑤鼎彝:鼎是炊具,彝是酒器,泛指青铜器。

铭:铸在青铜 上的铭文用字。⑥汉字更远的历史状况虽不可再见到,但详情的大略可以做些解说。

〔翻译〕到了王莽执政摄行王事的时候,他要大司空甄丰等人检校书籍,以标榜自己尽力于制礼作乐之事。这期间对古文字很有一些改动。

那时有六种字体,第一叫古文,这种文字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中收藏的一批古籍;第二叫奇字,它也是古文,不过字体又同古文有别:第三叫篆书,也就是小篆:第四叫左书,即秦朝的隶书,是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创制的;第五叫缪篆,是用在玺符印鉴上的文字;第六叫鸟虫书,是写在旗幡等物上的。鲁恭王拆毁孔子住宅,(无意中)得到了《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还有北平侯张仓所献的《左传》。一些郡县、诸侯国也往往从地下发掘出前代的宝鼎和器物。

它们的铭文就是前代的古文。(这些古文字数据)彼此多相似,虽说不能再现远古文字的全貌,但是先秦古文字的情况却能知道大概了。

〔原文〕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就乱常行,以耀于世①。诸生竞逐说字解经,醓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②。

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③。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④。

“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⑤。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之文,谬于史籀。

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⑥。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⑦。

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⑧。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⑨!〔注释〕①“大共非訾”句:大都是非议毁谤讲说古文字的人,认为都是好弄奇怪的人。

故:故意。 诡更正文:弄假改变字的正确写法。

乡壁虚造:向壁伪造。“乡”通“向”。

不可知之收:不可理解的错字。②诸生:今文家博士们。

醓字同喧,喧称,即嚷着说。父子相传: 即一代一代传授下来。

③猥:曲,卑贱。猥曰:鄙陋地说。

马头人为长:长字的古文作,隶体变成,当时有的人按隶体说它的上部是马字的头部,下部是人字。斗字:金文作,篆体为。

汉隶作,当时被分析为“人持十(升)为斗”的会意字。单体的虫音hu ǐ,即虺字的初体,指覆蛇。

字形为。双体的虫虫是昆 虫的昆字的初体。

三体的虫,是总称的虫类义。“虫者,,屈中也”是说中字的长竖下部弯曲,就成虫字。

许慎认为这三个字形体的解释都是不对的,是由于不知字形的演变所致。④廷尉解释法律条文,错到竟然用字形的误解来解释法律。

⑤苛人受钱:汉代律令中有“诃人受钱”一条。是说诃责审案人接受贿赂。

“诃 ”字用“苛”字作通假,当时的隶书俗体又写成“可(苛)人钱”句讲成:不再审理而钩取被审者的钱。⑥卖弄他们习以为常的错误说法, 拒绝接受很少听到的正确解释。

⑦通学:通达合理的学问。字例之条:字形的规律,即六书。

怪旧艺而善野言:对传统的解释感到奇怪,喜欢道听途说。究洞:深知圣人深奥隐微的旨意。

⑧幼子承诏:幼子指学僮:承诏谓师之教告。秦汉以前,“诏”字有一般 的“教训”义,不专用于帝王的文书命令。

神仙之术:指传说中的黄帝死时乘龙升天。既然《他颉篇》是黄帝所作,要“幼子承诏”继位,由此可知书中必记有黄帝升天的仙术。

这是望文生义者的错误推理。⑨迷误不谕:执迷不悟。

〔翻译〕世人无知,极力否定、诋毁古文,认为古文是好奇的人故意改变现行文字的写法,假托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伪造出来的不能知晓的文字;(认为古文)是诡变正字,搅乱常规;(认为拥护古文的人)是想借它炫耀于世。很有一些儒生(喜欢凭着臆断)争着抢着解说文字和《经》义。

他们把秦朝才有的隶书当做仓颉时代的文字,说什么「文字是父子相传的,那里会改变昵」?他们竟然瞎说:「马字头作一人字是长。」「人握十是斗。

」「虫字是屈写中字的一竖。」掌刑官解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