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下其手的含义及用法

2.上下其手是什么意思

3.上下其手是什么意思啊

4.成语上下其手的意思

卓尔不群_上下其手

串通,循情枉法,称「上下其手」,典故出自《左传》,有趣的是:《左传》原文的白话翻译,本省的成语辞典及白话《左传》,综合起来,有三种译文,令人不知所从。

故事的大要如下(有『……』表示是《左传》原文):

西元前五四五年,楚秦联军计画侵吴,但侦知吴已有充分防备,便只好打消计画,但在归途时却顺便攻击郑国,郑国守将皇颉被楚将穿封戍俘虏,楚王之弟公子围硬说郑国守将皇颉是他俘虏的,只好请伯州犁作公证人,到楚王面前和皇颉对质。伯州犁老奸巨猾,偏袒楚王的弟弟,在楚王面前公证的时候,故意『上其手』指著楚王的弟弟说:「这位是楚王的弟弟!」然後『下其手』指著穿封戍说:「这位是方城的县尹,到底是哪一位俘虏你的呢?」

皇颉看伯州犁的手势,立刻心领神会,昧著良心说:「我是被楚王弟弟打败的,是被楚王弟弟俘虏的!」

原文中的『上其手』与『下其手』,坊间有三种白话翻译如下:

1. 伯州犁自己伸出手向上指著楚王弟弟……;伯州犁自己伸出手向下指著穿封戍…

2. 伯州犁高举俘虏皇颉的手向上指著楚王弟弟……伯州犁拉下俘虏皇颉的手向下指著穿封戍…

3.州犁自己伸出两只手指对皇颉说:「上面一只手指代表楚王弟弟……;下面一只手指代表穿封戍……」

谨举出上列三种白话译文,笔者认为1的译文比较合乎情理,对否?尚请国学先进及读者指正。

伯州犁「上下其手」之後,《旧唐书?6?4魏徵传》中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评论:「昔伯州犁上下其手,楚国之法遂差;张汤轻重其心,汉朝之刑以弊。」值得为政者深思。

「抱柱」与「尾生之信」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有一位非常守信的人叫「尾生」,一次与女友约好在某座桥下相会,可是不知是女友忘了,或是临时有事不能来。他过了约定的时间,依旧不走,直到涨潮,水由膝而胸、而颈,终於淹过了头,他竟抱住桥柱淹死了。所以「抱柱」成为守信的用典,见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又〈玉台新咏一?6?4古诗八首之八〉:「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蘇秦向燕王游说时,曾用「信如尾生」赞美为「天下之高行」,见《战国策?6?4燕策一》,相似的内容也见於《史记.蘇秦列传第九》。

从以上的诗、《战国策》、《史记》看,对尾生的守信约,无不表示尊敬,但是本成语最早出自《庄子》,而在《庄子》中则不以为然,竟是极端的诋毁。见《庄子.盗跖》:

孔子有一天心血来潮,亲自去规劝盗跖改邪归正,没料到盗跖虽然是大强盗,但是口才却非常好,反驳得孔子哑口无言,在精的反驳中,有这样一段:「尾生与女子期於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盗跖对尾生的评语是:「无异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丽名轻死……」白话—(像尾生这一类的人)等於是被杀的狗、沉水的猪、拿瓢讨饭的人,无不贪利求名而轻生……。

写到这里,有一件有趣的事值得一提,那就是日本人从前述《战国策》所引「信如尾生」,产生了一则成语「尾生之信」,比喻极守信约,可是我国只用「抱柱」而不用「尾生之信」,所以海峡两岸的成语辞典皆不蒐录「尾生之信」。

上下其手的含义及用法

上下其手的意思是玩弄手法,颠倒是非的意思。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成语运用: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

1、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2、唐·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何以核之?陛下试取所告状,酌其虚实者,付令推之,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3、《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徵传》:“昔州黎上下其手,楚国之法遂差。”

4、《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律例_得极熟,大约部办也拿他不住,不能上下其手。”

5、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因此他一到工上,先把前头委的几个办料委员,抓个错,一齐撤差,统通换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是什么意思

上下其手的含义: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用法: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上下其手(拼音:shàng xià qí shǒu)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上下其手”的原义是楚国的穿封戌在攻打郑国时俘虏了郑国的守将皇颉,王子围欲与之争功。

请伯州犁为其裁决,伯州犁有意偏袒王子围,以手高举和向下的动作示意皇颉承认自己为王子围所俘。后比喻玩弄手段,暗中。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

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围。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四。”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回。”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运用示例:唐·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何以核之?陛下试取所告状,酌其虚实者,付令推之,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律例盤得极熟,大约部办也拿他不住,不能上下其手。”

成语寓意

伯州犁明明已经知道是非功过,却畏于公子围的权势,上下其手,软硬兼施,将是非黑白颠倒过来,可见其玩弄权术的手段之高。这样的人若得势,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权术玩弄得再高明,也逃脱不了时间的法眼。“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真相终有一天会水落石出。人应该做一个正直、事实就是的人。

上下其手是什么意思啊

上下其手

[ shàng xià qí shǒu ]

详细释义

解释: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成语上下其手的意思

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拼音为shàng xià qí shǒu,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

中文名

上下其手

外文名

Manipulation

拼音

shàng xià qí shǒu

注音

ㄕㄤˋ ㄒㄧㄚˋ ㄑㄧˊ ㄕㄡˇ

解释

玩弄手法,串通

语法

动宾式

词性

贬义词

上下其手 [shàng xià qí shǒu]

基本释义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贬义

出 处

唐·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何以核之?陛下试取所告状;酌其虚实者;付令推之;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例 句

“不过在这个缺席裁判的故事里,他或他的后学却不免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