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懂我者,谓我心忧,不懂我者,谓我何所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3.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什么意思?

4.诗经寂寞的诗句

5.什么秀黍离成语

中心摇摇的中心是什么现象_中心摇摇

比喻性。中心摇摇的中心,该表达方式的主语为中心,谓语为摇摇,其中摇摇是一个形容词性的短语,用来形容中心的状态。整个表达方式中,主语和谓语都是由名词构成比喻性句法。用来描述一个本应稳定的中心点变得不稳定的状态,暗示着一种不确定性和动荡的情境。

“懂我者,谓我心忧,不懂我者,谓我何所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出处:《诗经·黍离》

选段: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扩展资料:

东周初年,一位大夫因事至镐京(在今西安市西南),见到西周的宗庙宫殿已被夷为平地,长满了庄稼,不禁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后代的文人就将亡国之哀,称作“黍离之悲”。

这首诗的作者是西周的旧臣,所以对曾经是繁华都市之镐京的衰败,感触良深。诗人来到了故都,搜寻西周的踪迹,可是眼前所见的只是一行行的黍子和高粱。诗人在漫步寻觅,心中极度的难受。

这首诗共三章。第二章与第三章与第一章只是个别字的改变,给人以一唱三叹的感觉。但是就其内容来说,这三章歌词的些化,却体现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化。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意思为: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

《黍离》全诗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扩展资料

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后,河南省的洛阳、孟县、巩县、温县一带,产生了许多民间歌谣,它们大都带有乱世苍凉哀怨的气氛,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人民无处为家的社会现实。在《诗经》中,这些歌谣集结起来,统称为《王风》。

而这首《黍离》序于《王风》之首,历来备受推崇,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中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宗庙故都时,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楼阁、繁华昌盛。曾经的故地,皆变成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偶尔还会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

忧伤痛楚尚能承受,最令人不堪的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接下来的两章,仅易数字,回环往复,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

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的深化,情绪压抑的喘不过气来。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情感力度逐章加深,最终无法承受,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

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仰天怒号,叩问苍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整首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泪水涟涟地吟唱着兴亡之思:从曹植的《情诗》到向秀的《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带有《黍离》的影子,发人感慨,催人泪下。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什么意思?

《黍离》选自《诗经·王风》,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黍离》             --《诗经·王风》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b>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3、稷:谷子,一说高粱。  4、行迈:道上走。行:道。迈,行。  5、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6、中心:内心;  7、摇摇:心神不宁。  8、谓:说。  9、悠悠:遥远的样子。  10、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11、实:籽粒。  12、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主旨  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每读此诗,都会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浓浓的忧郁哀怨所感染,一唱三叹的语式又让感伤的情绪显得格外深沉、强烈。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让诗人“心忧”的到底是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诗人好象很突然地就忧虑起来了。  从诗的字面看,三章的内容简洁明了:诗人在茂密成行的黍稷之间徘徊,便情不自禁忧伤起来,而且伴随着黍稷的成长(出苗-成穗-结实),那股伤感越来越浓(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郁积在诗人的心里无处宣泄,不得不仰望苍穹,一声长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如此忧郁悲怨却又不能说出只有自己才清楚的“心忧”的缘由?压抑着诗人的显然是一股沉重强大、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抗争的势力。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诗人是不能说?不愿说?不敢说?而这一切一切的诱因竟是地里逐渐长熟的庄稼!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诗人究竟有没有相知者呢?如果有,那相知者一定与诗人有着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处境、同样的感触、同样的难言的苦衷。现作为代表“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的一个词。  赏析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诗经寂寞的诗句

意思是: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这句话出自《国风·王风·黍离》

一、原文

黍离

先秦:佚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二、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扩展资料:

《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百度百科-国风·王风·黍离

什么秀黍离成语

诗经《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郑风·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麦秀黍离,汉语成语,拼音是màixiùshǔlí,出自《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诗多残山剩水之思,~之感。★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屈悔翁》。

麦秀黍离màixiùshǔlí成语名称:麦秀黍离(maixiushuli)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组成汉字:麦、秀、黍、离成语解释:哀伤亡国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