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齐书》卷四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王融 谢朓

2.含有“五”的成语大全

3.文言文翻译少长咸集中咸的意思

4.数字的谚语

《南齐书》卷四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王融 谢朓

咸五登三什么数字-咸五登三

王融,字元长,琅邪临沂人也。'祖僧达,中书令,曾高并台辅。僧达答宋孝武云:"亡父亡祖,司徒司空。"父道琰,庐陵内史。母临川太守谢惠宣女,惇敏妇人也。教融书学。融少而神明警惠,博涉有文才。举秀才。晋安王南中郎板行参军,坐公事免。竟陵王司徒板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融以父官不通,弱年便欲绍兴家业,启世祖求自试曰:"臣闻春庚秋蟀,集候相悲,露木风荣,临年共悦。夫唯动植且或有心,况在生灵而能无感?臣自奉望宫阙,沐浴恩私,拔迹庸虚,参名盛列,缨剑紫复,趋步丹墀,岁时归来,夸荣邑里。然无勤而官,昔贤曾议;不任而禄,有识必讥。臣所用慷慨愤懑,不遑自晏。诚以深恩鲜报,圣主难逢,蒲柳先秋,光阴不待,贪及明时,展悉愚效,以酬陛下不世之仁。若微诚获信,短才见序,文武吏法,唯所施用。夫君道含弘,臣术无隐,翁归乃居中自见,充国曰'莫若老臣'。窃景前修,敢蹈轻节,以冒不媒之鄙,式罄奉公之诚。抑又唐尧在上,不参,管夷吾耻之,臣亦耻之。愿陛下裁览。"迁秘书丞。

从叔俭,初有仪同之授,融赠诗及书,俭甚奇惮之,笑谓人曰:"穰侯印讵便可解?"寻迁丹阳丞,中书郎。虏使遣求书,朝议欲不与。融上疏曰:

臣侧闻佥议,疑给虏书,如臣愚情,切有未喻。夫虏人面兽心,狼猛蜂毒,暴悖天经,亏违地义,逋窜烛幽,去来豳朔,绵周、汉而不悛,历晋、宋其逾梗。岂有爱敬仁智,恭让廉修,惭犬马之驯心,同鹰虎之反目!设稿秣有储,筋竿足用,必以草窃关燧,寇扰边疆;宁容款塞卑辞,承衣请朔。陛下务存遵养,不时侮亡,许其膜拜之诚,纳裘之赆,况复愿同文轨?傥见款遣,思奉声教;方致猜拒,将使旧邑遗逸,未知所寘,衰胡余噍,或能自推。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疴,容为心腹重患。

抑孙武之言也,困则数罚,窘则多赏,先暴而后畏其众者,虏之谓乎?前中原士庶,虽沦慑殊俗,至于婚葬之晨,犹巾祼为礼。而禁令苛刻,动加诛轘。于时獯粥初迁,犬羊尚结,即心徒怨,困惧成逃。自其将卒奔离,资峙销阙,北畏勍蠕,西逼南胡,民背如崩,势绝防断。于是曲从物情,伪窃章服,历年将绝,隐蔽无闻。既南向而泣者,日夜以觊;北顾而辞者,江淮相属。凶谋岁窘,浅虑无方,于是稽颡郊门,问礼求乐。若来之以文德,赐之以副书,汉家轨仪,重临畿辅,司隶传节,复入关河,无待八百之师,不期十万之众,固其提浆伫俟,挥戈愿倒,三秦大同,六汉一统。

又虏前后奉使,不专汉人,必介以匈奴,备诸觇获。且设官分职,弥见其情,抑退旧苗,扶任种戚。师保则后族冯晋国,总录则邽姓直勒渴侯,台鼎则丘颓、苟仁端,执政则目凌、钳耳。至于东都羽仪,西京簪带,崔孝伯、程虞虬久在著作,李元和、郭季祐上于中书,李思冲饰虏清官,游明根泛居显职。今经典远被,诗史北流,冯、李之徒,必欲遵尚;直勒等类,居致乖阻。何则?匈奴以毡骑为帷牀,驰射为糇粮,冠方帽则犯沙陵雪,服左衽则风骧鸟逝。若衣以朱裳,戴之玄頍,节其揖让,教以翔趋,必同艰桎梏,等惧冰渊,婆娑膋幰,困而不能前已。及夫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绝驱禽之欢,息沸唇于桑墟,别醍乳于冀俗,听《韶雅》如陇聩,临方丈若爰居,冯、李之徒,固得志矣,虏之凶族,其如病何?于是风土之思深,愎戾之情动,拂衣者连裾,抽锋者比镞,部落争于下,酋渠危于上,我一举而兼吞,卞庄之势必也。且棘宝荐虞,晋疆弥盛,大钟出智,宿氏以亡。帝略远孚,无思不服,銮光幸岱,匪暮斯朝。臣请收籍伊瀍,兹书复掌,犹取之内府,藏之外籝,于理有惬,即事何损。若狂言足,请决敕施行。

世祖答曰:"吾意不异卿。今所启,比相见更委悉。"事竟不行。

永明末,世祖欲北伐,使毛惠秀画《汉武北伐图》,使融掌其事。融好功名,因此上疏曰:

臣闻情慉自中,事符则感,象构于始,机动斯彰。庄敬之道可宗,会揖让其弥肃;勇烈之士足贵,应鼙铎以增思。肇植生民,厥详既缅,降及兴运,维道有征,莫不有所因循而升皇业者也。若夫膏腴既称,天乙知五方之富;皮币已列,帝刘测四海之尊。异封禅之文,则升中之典攸鬯;叹舆地之图,乃席卷之庸是立。

伏惟陛下穷神尽圣,总极居中,偶化两仪,均明二耀,拯玄纲于颓绝,反至道于浇淳,可谓区宇仪形,齐民先觉者也。臣亦遭逢,生此嘉运,凿饮耕食,自幸唐年。而识用昏霾,经术疏浅,将捴且轴,岂蕨与薇。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湔拂尘蒙,沾饰光价,拔足草庐,厕身朝序,复得拜贺岁时,瞻望日月,于臣心愿,曾已毕矣。但千祀一逢,休明难再,思策钅公驽,乐陈涓堨。窃习战阵攻守之术,农桑牧艺之书,申、商、韩、墨之权,伊、周、孔、孟之道。常愿待诏朱阙,俯对青蒲,请闲宴之私,谈当世之务。位微,徒深倾款。

方今九服清怡,三灵和晏,木有附枝,轮无异辙,东鞮献舞,南辫传歌,羌、丱逾山,秦、屠越海,舌象玩委体之勤,輶译厌瞻巡之数,固将开桂林于凤山,创金城于西守。而蠢尔獯狄,敢仇大邦,息关河,窃命函谷,沦故京之爽垲,变旧邑而荒凉,息反坫之儒衣,久伊川之被发。北地残氓,东都遗老,莫不茹泣吞悲,倾耳戴目,翘心仁政,延首王风。若试驰咫尺之书,具甄戎旅之卒,徇其堕城,纳其降虏,可弗劳弦镞,无待干戈。真皇王之兵,征而不战者也。臣乞以执殳先迈,式道中原,澄澣渚之恒流,扫狼山之积雾,系单于之颈,屈左贤之膝,习呼韩之旧仪,拜銮舆之巡幸。然后天移云动,勒封岱宗,咸五登三,追踪七十,百神肃警,万国具僚,璯弁星离,玉帛云聚,集三烛于兰席,聆万岁之祯声,岂不盛哉!岂不韪哉!

昔恒公志在伐莒,郭牙审其幽趣;魏后心存云汉,德祖究其深言。臣愚昧,忖诚不足以知微,然伏揆圣心,规模弘远,既图载其事,必克就其功。臣不胜欢喜。

图成,上置琅邪城射堂壁上,游幸辄观视焉。

九年,上幸芳林园,禊宴朝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

上以融才辩,十一年,使兼主客,接虏使房景高、宋弁。弁见融年少,问主客年几?融曰:"五十之年,久逾其半。"因问:"在朝闻主客作《曲水诗序》。"景高又云:"在北闻主客此制,胜于颜延年,实愿一见。"融乃示之。后日,宋弁于瑶池堂谓融曰:"昔观相如《封禅》,以知汉武之德;今览王生《诗序》,用见齐王之盛。"融曰:"盛明,岂直比踪汉武!更惭鄙制,无以远匹相如。"上以虏献马不称,使融问曰:"秦西冀北,实多骏骥,而魏主所献良马,乃驽骀之不若。求名检事,殊为未孚。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不能复嗣?"宋弁曰:"不容虚伪之名,当是不习土地。"融曰:"周穆马迹遍于天下,若骐骥之性,因地而迁,则造父之策,有时而踬。"弁曰:"王主客何为勤勤于千里?"融曰:"卿国既异其优劣,聊复相访。若千里日至,圣上当驾鼓车。"弁曰:"向意既须,必不能驾鼓车也。"融曰:"买死马之骨,亦以郭隗之故。"弁不能答。

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直中书省,夜叹曰:"邓禹笑人。"行逢大〈舟行〉开,喧湫不得进。又叹曰:"车前无八驺卒,何得称为丈夫!"

朝廷讨雍州刺史王奂,融覆上疏曰:

臣每览史传,见忧国忘家,捐生报德者,未曾不抚卷叹息,以为今古共情也。然或以片言微感,一餐小惠,参国士之眄,同布素之游耳。岂有如臣,独拔无闻之伍,过超非分之位,名器双,荣禄两升,而宴安昃罢之晨,旰食之日。所以敢布丹愚,仰闻宸听。

今议者或以西夏为念,臣窃谓之不尔。其故何哉?陛下圣明,羣臣悉力,顺以制逆,上而御下,指开赏黜之言,微示生死之路,方域之人,皆相为敌。既兵威远临,人不自保,虽穷鸟必啄,固等命于梁鹑;困兽斯惊,终并悬于厨鹿。凯师劳饮,固不待晨。臣之寸心,独有微愿。

自猃狁荐食,荒侮伊瀍,天道祸*,危亡日至,母后内难,粮力外虚,谣言物情,属当今会。若藉巫、汉之归师,骋士卒之余愤,取函谷如反掌,陵关塞若摧枯。但士非素蓄,无以即用,不教民战,是实弃之。特希私集部曲,豫加习校。若蒙垂许,乞隶监省拘食人身,权备石头防卫之数。臣少重名节,早习军旅,若试而无绩,伏受面欺之诛;用且有功,仰酬知人之哲。

会虏动,竟陵王子良于东府募人,板融宁朔将军、军主。融文辞辩捷,尤善仓卒属缀,有所造作,援笔可待。子良特相友好,情分殊常。晚节大习骑马。才地既华,兼藉子良之势,倾意宾客,劳问周款,文武翕习辐凑之。招集江西伧楚数百人,并有干用。

世祖疾笃暂绝,子良在殿内,太孙未入,融戎服绛衫,于中书省阁口断东宫仗不得进,欲立子良。上既苏,太孙入殿,朝事委高宗。融知子良不得立,乃释服还省。叹曰:"公误我。"郁林深忿疾融,即位十余日,收下廷尉狱,然后使中丞孔稚珪倚为奏曰:"融姿性刚险,立身浮竞,动迹惊羣,抗言异类。近塞外微尘,苦求将领,遂招纳不逞,扇诱荒伧。狡弄声势,专行权利,反复唇齿之间,倾动颊舌之内。威福自己,无所忌惮,诽谤朝政,历毁王公。谓己才流,无所推下。事曝远近,使融依源据答。"融辞曰:"囚实顽蔽,触行多愆,但夙忝门素,得奉教君子。爰自总发,迄将立年,州闾乡党,见许愚慎,朝廷衣冠,谓无衅咎。过蒙大行皇帝奖育之恩,又荷文皇帝识擢之重,司徒公赐预士林,安陆王曲垂眄接。既身被国慈,必欲以死自效,前后陈伐虏之计,亦仰简先朝。今段犬羊乍扰,纪僧真奉宣先敕,赐语北边动静,令囚草撰符诏,于时即因启闻,希侍銮舆。及司徒宣敕招募,同例非一,实以戎事不小,不敢承教。续蒙军号,赐使招集,衔敕而行,非敢虚扇。且格取亡叛,不限伧楚,'狡弄声势',应有形迹;'专行权利',又无赃贿;'反复唇齿之间',未审悉与谁言?'倾动颊舌之内',不容都无主此。但圣主膺教,实所沐浴,自上《甘露颂》及《银瓮启》、《三日诗序》、《接虏使语辞》,竭思称扬,得非'诽谤'?且王公百司,唯贤是与,高下之敬,等秩有差,不敢逾滥,岂应'訾毁'?囚才分本劣,谬被策用,悚怍之情,夙宵兢惕,未尝夸示里闾,彰曝远迩,自循自省,并愧流言。良由缘浅寡虞,致贻嚣谤。伏惟明皇临宇,普天蒙泽,戊寅赦恩,轻重必宥。百日旷期,始蒙旬日,一介罪身,独婴宪劾。若事实有征,爰对有在,九死之日,无恨泉壤。"诏于狱赐死。时年二十七。临死叹曰:"我若不为百岁老母,当吐一言。"融意欲指斥帝在东宫时过失也。

融被收,朋友部曲参问北寺,相继于道。融请救于子良,子良忧惧不敢救。融文集行于世。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太子舍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

子隆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侍读虞云自宜恒应侍接。朓可还都。"朓道中为诗寄西府曰:"常恐鹰隼击,秋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迁新安王中军记室。朓笺辞子隆曰:"朓闻潢污之水,思朝宗而每竭;驽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则?皋壤摇落,对之惆怅;岐路东西,或以呜悒。况乃服义徒拥,归志莫从,邈若坠雨,飘似秋蒂。朓实庸流,行能无算,属天地休明,山川受纳,褒一介,搜扬小善,舍耒场圃,奉笔菟园。东泛三江,西浮七泽,契阔戎旃,从容宴语。长裾日曳,后乘载脂,荣立府廷,恩加颜色。沐发晞阳,未测涯涘;抚臆论报,早誓肌骨。不悟沧溟未运,波臣自荡;渤澥方春,旅翮先谢。清切蕃房,寂寥旧荜。轻舟反溯,吊影独留,白云在天,龙门不见。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唯待青江可望,候归艎于春渚;朱邸方开,效蓬心于秋实。如其簪履或存,衽席无改,虽复身填沟壑,犹望妻子知归。揽涕告辞,悲来横集。"

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

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咨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宋元嘉中,范晔让吏部,朱修之让黄门,蔡兴宗让中书,并三表诏答,具事宛然。近世小官不让,遂成恒俗,恐此有乖让意。王蓝田、刘安西并贵重,初自不让,今岂可慕此不让邪?孙兴公、孔觊并让记室,今岂可三署皆让邪?谢吏部今授超阶,让别有意,岂关官之大小?捴谦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例既如此,谓都自非疑。"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

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

东昏失德,江祏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渢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渢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祏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敕召朓,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公等启事如此,朓资性轻险,久彰物议。直以雕虫薄伎,见齿衣冠。昔在渚宫,构扇蕃邸,日夜纵谀,仰窥俯画。及还京师,翻自宣露,江、汉无波,以为己功。素论于兹而尽,缙绅所以侧目。去夏之事,颇有微诚,赏擢曲加,逾迈伦序,感悦未闻,陵竞弥著。遂复矫构风尘,妄惑朱紫,诋贬朝政,疑间亲贤。巧言利口,见丑前志。涓流纤孽,作戒远图。宜有少正之刑,以申去害之义。便可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朓初告王敬则,敬则女为朓妻,常怀刀欲报朓,朓不敢相见。及为吏部郎,沈昭略谓朓曰:"卿人地之美,无忝此职。但恨今日刑于寡妻。"朓临败叹曰:"我不杀王公,王公由我而死。"

史臣曰:晋世迁宅江表,人无北归之计,英霸作辅,芟定中原,弥见金德之不竞也。元嘉再略河南,师旅倾覆,自此以来,攻伐寝议。虽有战争,事存保境。王融生遇永明,军国宁息,以文敏才华,不足进取,经略心旨,殷勤表奏。若使宫车未晏,有事边关,融之报效,或不易限。夫经国体远,许久为难,而立功立事,信居物右,其贾谊、终军之流亚乎!

赞曰:元长颖脱,拊翼将飞。时来运往,身没志违。高宗始业,乃顾玄晖。逢昏属乱,先蹈祸机。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含有“五”的成语大全

  成语 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而又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以下是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含有“五”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含有“五”的成语1:

 1、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主谓式成语;可作补语、定语;含褒义。

 2、一五一十: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主谓式成语;可作状语、补语;形容查点数目。

 3、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联合式成语;可作状语;形容次数很多。

 4、五彩斑斓: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可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颜色繁多。

 5、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6、三年五载:载:年。指三五年。形容不很长的几年时间。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状语;用于时间很长。

 7、五湖四海: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联合式成语;可作主语、宾语;指全国各地。

 8、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形容品种繁多。

 9、五光十色: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0、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11、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可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12、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13、五谷丰熟:见“五谷丰登”。可作定语;指丰收在望。

 14、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

 15、三台五马:三台:汉朝的尚书(中台)、御史(宪台)、谒者(外台),泛指大臣;五马:用五匹马驾车,借指太守。泛指达官显宦。可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16、五侯九伯: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之长。泛指天下诸侯。可作主语、宾语;指贵族。

 17、五类杂种:指各种各类。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8、咸五登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可作谓语、定语;用于赞颂。

 19、五石六鹢: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0、五典三坟: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可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古书。

 21、五藏六府:亦作“五脏六腑”。指体内全部器官。五藏:心、肺、脾、肝、肾。六府: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2、四纷五落:见“四分五落”。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3、五劳七伤: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泛指虚弱多病。

 24、五积六受: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可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25、五鼎万钟:指高官厚禄。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含有“五”的成语2:

 26、三汤五割:见“三汤两割”。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7、五虚六耗:比喻弄虚作。可作谓语、宾语;比喻弄虚作。

 28、五合六聚: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可作谓语;指多次聚合到一起。

 29、五角六张:角、张:星宿名。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30、五脊六兽: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联合式成语;可作定语;含贬义。

 31、五雀六燕: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可作宾语、定语;指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32、十围五攻: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可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33、三老五更: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34、三智五猜: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指多方猜测。

 35、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可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最早的古籍。

 36、三三五五: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可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三五成群。

 37、拔十得五: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可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才选拔。

 38、挨三顶五:形容人多,连接不断。联合式成语;可作定语;形容人多。

 39、捱三顶五: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联合式成语;可作定语;形容人多拥挤。

 40、猜三划五:喝酒时划拳行酒令。可作谓语、宾语;指行酒令。

 41、五痨七伤:痨:结核病。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可作谓语、宾语;泛指虚弱多病。

 42、三言五语: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可作主语、宾语、状语;形容说话简明扼要。

 43、八门五花: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可作谓语、定语;指种类多。

 44、攒三集五:见“攒三聚五”。可作谓语、定语;指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45、五亲六眷:指各种关系的亲眷。可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46、五申三令:三令五申。谓再三告诫。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47、五抢六夺:竞相抢夺。可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

 48、五零二落:犹言七零八落。可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49、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50、五冬六夏: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可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文言文翻译少长咸集中咸的意思

1. 求翻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一、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

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三、出处《兰亭集序》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二、作品赏析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三、作者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2. “咸”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咸 #xián

释义①全;都:老少咸宜。②像盐的味道;所含的盐分多,与“ 淡 ” 相对:咸鱼|咸菜|咸鸭蛋|咸水湖。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咸 <;动>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同本义

咸刘厥敌。――《书·君奭》

毕;终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汉·扬雄《法言》

感应

…窕则不咸。――《左传》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咸 <;副>

普遍都,全部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

咸(

⒉咸)xián

⒈都、皆:~知。老少~宜。

⒉盐的味道,跟"淡"相对:~肉。菜~了。

咸jiān 1.束棺木的绳索。

咸jiǎn 1.通"减"。剪除;灭绝。参见"咸黜"。 2.姓。

3. 文言文中“咸”的意思是甚么

xián

〔动〕

(1)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xū),从口。戌是长柄大斧,“口”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杀)

(2) 同本义 [kill]

咸刘厥敌。——《书·君奭》

(3) 毕;终 [finish]

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汉·扬雄《法言》

(4) 感应 [sense]

…窕则不咸。——《左传》

(5) 又如:咸腓(妄动);咸感(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副〕

(1) 普遍都,全部 [all]

咸,皆也,悉也。——《说文》

庶绩咸熙。——《书·尧典》

周邦咸喜。——《诗·大雅·崧高》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咸怃然。——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京城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属吏咸伏渴。——《明史》

(2) 又如:咸叨福庇(都借光沾了福气);咸宥(全部宽恕);咸臻(全都到达);咸五登三(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3) 共;同 [together]

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诗·鲁颂·閟宫》

xián

〔形〕

(1) 普遍 [general]

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国语》

(2) 协和,调和 [harmonic]

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闻鼓声而咸力。——《天工开物》

(3) 和睦 [concord]。如:咸平(和平;太平);咸和(协和;和睦)

xián

〔名〕

(1) 咸阳(今为地级市,位于陕西西安西北20公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都咸阳,城市宫殿林立。公元前206年为楚项羽焚毁,简称咸 [Xianyang city]

(2) 古乐曲名。即咸池 [xingci]。如:咸英(尧乐《咸池》与帝喾乐《六英》的并称)

xián

〔形〕

含盐的 [salted;salty]。如:咸鱼;咸肉;咸水;咸菜;咸泪

数字的谚语

导语: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数字的谚语俗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数字的汉语谚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 )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一不做,二不休 )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 )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 )

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 )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小九九 )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九九归一 )

表示把握大时用(十有八九 )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九牛二虎之力 )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十拿九稳 )

关于数字的英语谚语

1、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下则已,一下倾盆

2、He was one too many for me.我不是他的对手。

3、To look nine ways.斜眼看人。

4、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八两,差不多。

5、ten to one 十之八九,可能性很大。

6、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杂乱地。

7、One for all, all for one.我为,为我。

8、first come, first served.先到先招待。

9、A stitch in time ses nine.一针及时省九针。

10、Two and two make four.二加二等于四,非常明显地。

11、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雨则以,一雨惊人。

12、by ones and twos/ twos and threes.三三两两地

13、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一个巴掌拍不响

14、Once bitten, twice shy.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5、she is always thingking of number one .她总是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16、When three know it, all know it.三人知,天下晓。

17、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一个巴掌拍不响。

关于数字的'成语

1、烛照数计: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2、四通五达: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3、三荤五厌:泛指荤腥食物。

4、数米量柴: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5、五合六聚: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6、吹毛数睫: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

7、五鼎万钟:指高官厚禄。

8、不足齿数: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9、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0、十风五雨: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11、遭劫在数:谓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

12、数米而炊:炊:烧火做饭。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计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难。

13、更仆难数: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14、五陵年少:指京都富豪子弟。尹雪艳总也不老。

15、三回五次:指多次。

16、论黄数白: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17、备位充数: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18、五色无主:五色:指人脸上的神;无主:无法主宰。

19、数短论长:犹言说长道短,说三道四。

20、数白论黄:白:白银;黄:黄金。比喻计较金钱。

21、心中有数:指心里有底。

22、四山五岳: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23、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24、咸五登三:指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25、三智五猜: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26、五亲六眷:指各种关系的亲眷。

27、数黑论黄:数:数落,批评。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28、五行并下: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29、折腰五斗: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30、胸中有数:指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心里有底。

31、三牲五鼎: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32、数不胜数:数:计算。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33、五劳七伤:泛指虚弱多病。

34、伸手不见五指: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35、五行俱下:指读书敏捷神速。

36、五石六鹢: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37、三老五更: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38、五世其昌: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39、五尺竖子: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40、寻行数墨: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41、五行八作:泛指各行各业。

42、三汤五割: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

43、五内如焚:五内:五脏;俱:都;焚:烧。五脏都象着了火一样。形容象火烧得一样。比喻非常焦急。

44、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45、简丝数米: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46、擢发莫数:擢:拔;莫:不能。拔下全部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47、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同?五尺之童?。

48、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49、寥寥可数:寥:稀少;数:计数。形容数量很少容易数得出来。

50、三尸五鬼:比喻奸佞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