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个字是之字的四字成语

2.形容卫兵的成语

3.关于纪律的四字成语

4.每日一典(之九)

瓦合之卒的解释_瓦合之卒

1.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2.二心私学----二心:有异心;私学:私自仿效。对上怀有异心,不遵守法令而徇私。

3.四维不张----四维: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张:展开,推行。四维不能伸张。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

4.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5.匕鬯不惊----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6.匕鬯无惊----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7.乡规民约----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8.上下有节----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

9.下陵上替----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10.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没有节制,没有地吃喝。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11.方外司马----方外:指世外,超脱了世俗礼教之外;司马:古代官名。虽然当了官,却不拘于礼教法规。

12.风流浪子----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13.不轨之徒----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14.王法无情----王法:封建时代称国家法律。国家的法律是不讲情面的。

15.立木南门----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16.必经之路----经: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17.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18.正身明法----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19.目无法纪----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20.目无组织----不顾组织纪律的规定。

21.自由散漫----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

22.乌合之众----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3.乌合之卒----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4.乌合之师----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军队。

25.乌集之众----犹言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6.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27.弁髦法纪----弁:黑布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蔑视,抛弃。指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

28.严于律己----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29.言出法随----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30.因私枉法----因:因为;枉:歪曲,破坏。因为私人感情而破坏法律。指因私不能秉公办事。

31.以身试法----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32.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33.执法犯法----指执行法律的人违背法律。

34.坛坛罐罐----坛:一种口小肚子大的陶器;罐:盛东西用的大口陶瓷器皿。形容旧有的条条框框或规矩等。

35.坏法乱纪----破坏法制和纪律。

36.奸回不轨----奸回:邪恶;不轨:不守法规。比喻行为不正,不守法规。

37.纤毫无犯----形容军纪严明,丝毫不加侵犯。

38.纪纲人论----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

39.纲纪废弛----纲:政纲;纪:法纪;废弛:颓废松弛。国家的政纲、法纪、秩序松弛不振。

40.纲常名教----纲常:三纲五常;名教:以正名分为中主心的封建礼教。旧时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对人们思想行为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

41.纳民轨物----纳:容纳;民:老百姓;轨:法度;物:器物。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惜用器物的正道。

42.法贵必行----法律贵在切实执行。

43.鸡犬不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44.鸡犬无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同“鸡犬不惊”。

45.陈规陋习----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46.乱七八糟----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47.违法乱纪----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48.网目不疏----网目:指法网;疏:疏漏。比喻法令法规细致周密。

49.左程右准----程:章程,规程;准:准则,标准。合乎章程准则。比喻所作遵循法度。

50.瓦合之卒----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51.居官守法----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52.有典有则----典:法则;则:准则。指有法可供依据的准则或法度。

53.身无择行----指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54.守文持正----守:遵守;文:法度;持正:坚持正道。指遵守法度,坚持正道。

55.条条框框----被视为固定的、不能变通的条例规定。

56.鱼贯而入----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57.画一之法----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58.国之四维----指治国的纲纪准则。

59.枉法取私----枉:歪曲,违反;法:法律;取:谋取;私:私利。曲解、破坏法律以谋取私利。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

60.败法乱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

61.明罚敕法----罚:刑罚;敕:整饬。严明刑罚,整顿法度。

62.祖宗家法----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

63.视为具文----具文:指徒有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一纸空文。形容面对法规法令、文书条款等,仅将其看作一纸空文而全然不加以执行、实施。

64.规绳矩墨----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同“规矩绳墨”。

65.恪守成宪----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66.按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67.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68.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民的利益。

69.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民的利益。

70.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71.徒法不行----徒:只。光有好的法令,并不能自行于世。意思是法令必须要有人推行。

72.悖逆不轨----悖逆:违反正道,犯法作乱;不轨:不合法规。指违背正道,不守法规。

73.绝地天通----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

74.金科玉律----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75.官俗国体----官场上的和世俗的规矩和礼节。

76.奉公如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77.威刑不肃----威:权威;刑:刑律;肃:整肃。权威和法纪都不能整肃。

78.威尊命贱----威:威力。法令尊严、生命贱微,指军令如山倒,宁可牺牲生命,不得抗令。

79.通同----: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坏事。

80.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81.凌乱无章----凌:侵犯,引申为交错。形容杂乱而无秩序。

82.顿纲振纪----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83.肆行不轨----轨:指行动应遵循的规则。任意横行,不守规则,违法乱纪。

84.短垣自逾----垣:短墙;逾:越过。自己越过短墙。旧比喻亲身违背礼制法度。

85.鼓角相闻----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

86.鹓班鹭序----鹓鹭飞行皆有行序。比喻百官朝见时非常有秩序。

87.滥用职权----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

88.越分妄为----越:超越;分:本分;妄:胡乱。超越本分而胡作非为。形容不按一定的职责范围和规定办事。

89.柳营试马----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90.雷打不动----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91.贪脏枉法----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92.雁行有序----雁行:指雁飞时有序的行列,引申为兄弟。指兄长弟幼,年龄有序,如同雁之依行而有次序。

93.毫毛不犯----毫:细毛。一丝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

94.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95.荡检逾闲----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形容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96.整齐画一----画一:一致。形容有秩序,不凌乱。

.嚣风遂行----嚣风:喧闹的风气。指不安静,不遵守纪律的风气逐渐兴盛起来。

98.男女授受不亲----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99.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第3个字是之字的四字成语

瓦合的解释

(1).谓不自 卓然 立异,而与众人相合。《礼记·儒行》:“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郑玄 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必瓦合者亦 君子 为道不远人。” 孔颖达 疏:“瓦合谓瓦器破而相合也,言儒者身虽 方正 ,毁屈己之方正,下同凡众,如破去圭角,与瓦器相合也。” (2).犹苟全。 唐 刘禹锡 《代裴相祭李司空文》:“玉贞而折,不能瓦合。” (3). 形容 临时 凑合 。《史记· 儒林 列传序》:“ 陈涉 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 楚 。”《汉书·郦食其传》:“ 足下 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颜师古 注:“瓦合谓如破瓦之相合,虽曰聚合,而不齐同。”《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元十年》:“ 秦 晋 瓦合,相待为强,一胜则俱豪,一失则俱溃,非同心也。” 胡三省 注:“瓦合,言其势不胶固,触而动之,一瓦坠碎,则众瓦俱解矣。” (4).陶制的盒子。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砚谱》:“西域无纸笔,但有墨。彼人以墨磨之,甚浓,贮以瓦合或竹节,即其砚也。”

词语分解

瓦的解释 瓦 ǎ 用陶土烧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 瓦特 〕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 东西 :瓦当(乶 )(即瓦筒之头)。瓦匠。 瓦 à 盖瓦:这 合的解释 合 é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聚集 :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不违 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 相应 或相符:合格。合法。 情投意合 。 应该:合该。合当。“ 文章 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形容卫兵的成语

天渊之别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天渊之隔 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

天之骄子 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

天之僇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天之戮民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天作之合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田父之功 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

听之任之 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通家之好 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投鼠之忌 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同“投鼠忌器”。

投梭之拒 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同“投梭折齿”。

投桃之报 比喻给对方的报答。

屠龙之伎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屠龙之技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推而广之 广:宽,大。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吞舟之鱼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托骥之蝇 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托之空言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脱缰之马 比喻脱离羁绊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橐驼之技 指高明的栽培技艺。

瓦合之卒 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瓦影之鱼 比喻求庇于人。

万夫不当之勇 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万全之策 策:计策、办法。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万全之计 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

万人之敌 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

万物之灵 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指人而言。

亡国之器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亡国之社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亡国之声 指*靡的音乐。

亡国之音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荡的歌曲。

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亡羊之叹 亡:丢失。叹:叹息。为丢失了羊而叹息。比喻探索学问,徘徊歧路,结果一无所得,空留遗憾。亦作“亡羊歧路”。

王佐之才 佐:辅佐。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罔极之恩 罔:无,没有;极:尽头。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的无穷无尽的恩德。

忘年之好 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忘年之交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忘年之契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

忘形之交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忘形之契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危急存亡之秋 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

韦弦之佩 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文献之家 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问罪之师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瓮天之见 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比喻短浅的见识。

瓮中之鳖 困在瓮中的甲鱼。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

蜗角之争 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 自己的庆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

乌合之众 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乌集之交 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

乌集之众 犹言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乌衣之游 指亲属间文酒赏会。

无耻之尤 尤:突出的。最无耻的。形容无耻到了极点。

无方之民 古指不知礼法的人。

无服之丧 指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

无服之殇 古指未满八岁而夭折。因未成年,无丧服之礼,故称。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无何有之乡 无何有:即无有。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

无稽之谈 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无稽之言 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无价之宝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无疆之休 无限美好;无穷幸福。

关于纪律的四字成语

首页 成语词典 成语谜语 歇后语 成语故事 成语接龙 成语文章 看图猜成语

形容士兵的成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练兵秣马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短衣匹马 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腹中兵甲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精兵强将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明耻教战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片甲不回 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强将手下无弱兵 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散兵游勇 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身先士卒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添兵减灶 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同袍同泽 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无名小卒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胸中甲兵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解甲休士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

金鼓连天 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溃兵游勇 指逃散的士兵。

轻卒锐兵 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铁马金戈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投鞭断流 《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瓦合之卒 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一剑之任 ①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②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

兵老将骄 老:衰。士兵疲惫,将领骄傲

每日一典(之九)

1. 关于“遵守纪律”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遵纪守法 [ zūn jì shǒu fǎ ] :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从业人员都要遵守纪律和法律,尤其要遵守职业纪律和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例句: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起码要求。

2、循规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循、蹈:遵循,依照。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 处:宋·朱熹《答方宾生书》:“循途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3、约法三章 [ yuē fǎ sān zhāng ]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 处: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4、严以律己 [ yán yǐ lǜ jǐ ] :对自己要求严格。

造句: 宗旨不忘,群众为上,严以律己,点滴做起。

5、秋毫无犯 [ qiū háo wú fàn ]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民的利益。

出 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刘邦)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6、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 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7、规行矩止 [ guī xíng jǔ zhǐ ]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 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 处: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8、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出 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

9、中规中矩 [ zhòng guī zhòng jǔ ] :合乎一定的标准或法则

10、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2. 纪律的四字成语

坏法乱纪:huài fǎ luàn jì,破坏法制和纪律。

作谓语;指破坏法纪。弁髦法纪:biàn máo fǎ jì,弁:黑布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蔑视,抛弃。

指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目无法纪。

败法乱纪:bài fǎ luàn jì,败坏法令,扰乱纪律。作谓语、定语;指不守法。

目无法纪:mù wú fǎ jì,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作谓语、定语;指无法无天。匕鬯不惊:bǐ chàng bù jīng,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

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作谓语、定语;形容镇定自若,纪律严明。

践律蹈礼:jiàn lǜ dǎo lǐ,指遵循礼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不丧匕鬯:bù sàng bǐ chàng,匕、鬯,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古代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

作谓语;用于纪律等。匕鬯无惊:bǐ chàng wú jīng,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

同“匕鬯不惊”。作谓语、定语;形容镇定自若,纪律严明。

嚣风遂行:xiāo fēng suì xíng,嚣风:喧闹的风气。指不安静,不遵守纪律的风气逐渐兴盛起来。

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柳营试马:liǔ yíng shì mǎ,柳营:军营。

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作宾语、定语;指军纪严明。

毫毛不犯:háo máo bù fàn,毫:细毛。一丝一毫也不侵占。

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作谓语、定语;指军纪严明。

鸡犬不惊:jī quǎn bù jīng,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军纪严明。鸡犬无惊:jī quǎn wú jīng,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

也指平安无事。同“鸡犬不惊”。

作谓语、宾语、补语、分句;形容军纪严明。枉法取私:wǎng fǎ qǔ sī,枉:歪曲,违反;法:法律;取:谋取;私:私利。

曲解、破坏法律以谋取私利。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

目无三尺:mù wú sān chǐ,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

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作谓语、定语;指无法无天。

乌合之众:wū hé zhī zhòng,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作主语、宾语;指杂乱的一群人。乌合之师:wū hé zhī shī,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军队。乌集之众:wū jí zhī zhòng,犹言乌合之众。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作主语、宾语;指杂乱的一群人。

以身试法:yǐ shēn shì fǎ,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明知故犯。

作奸犯科:zuò jiān fàn kē,奸:坏事;科: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作主语、谓语、定语;指犯法。瓦合之卒:wǎ hé zhī zú,瓦合:碎瓦相拼合。

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

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作宾语;指乌合之众。

目无组织:mù wú zǔ zhī,不顾组织纪律的规定。作谓语、定语;指人没有王法。

眼中有铁:yǎn zhōng yǒu tiě,比喻军容整肃。作谓语;定语;指纪律严明。

自由散漫:zì yóu sǎn màn,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用于处事。

鼓角相闻:gǔ jiǎo xiāng wén,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

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作谓语、定语;用于军队或集体等。

威刑不肃:wēi xíng bù sù,威:权威;刑:刑律;肃:整肃。权威和法纪都不能整肃。

3. 关于小纪律,讲文明的四字成语

彬彬有礼

bīn bīn yǒu lǐ

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结构偏正式。

用法形容人有礼貌。一般作谓语、状语、补语。

正音彬;不能读作“shān”。

辨形彬;不能写作“杉”。

近义词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文质彬彬

反义词丑态百出、出言不逊、蛮横无理

辨析~和“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但~偏重在对人有礼貌;“文质彬彬”和“温文尔雅”不仅形容人举止文雅;而且可以形容做事的气质;“温文尔雅”还能形容人做事不大胆泼辣。

例句导游**~的服务态度;受到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

4. 关于守纪的四字词语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出 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示例:长辈们告诉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 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2、中规中矩 拼音zhōng guī zhōng jǔ 来源庄子《逍遥游》 解释符合规矩,平平常常,甚至比较死板、拘泥.常含贬义.3、三令五申: 令:命令;申:说明.再三命令和告诫.4、严以律己:〖解释〗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5、循规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解 释 循: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 处 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6、安分守已 (ān fěn shǒu jǐ) 解释: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7、规行矩步 发音 guī xíng jǔ bù 释义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8、坏法乱纪:释 义 破坏法制和纪律. 出 处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9、鸡犬不惊:形容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10、俯首贴耳 〖解释〗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驯服的样子.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11、遵纪守法:遵守纪律和法律,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12、玩忽职守:释义 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13、奉公守法: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14、令行禁止 释义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出处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15、廉洁奉公 解 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收集/ 边义老师

亦作“绝长继短”、“绝长续短”。移多补少。指计量国土纵广。《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亳,绝长继短,方地百里。”《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国策?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后通作“截长补短”。指事物长短相济,以有余补不足。《清史稿?姚祖同传》:“迨工员报销,截长补短,蕲合成例,言官以浮冒入奏。”

铎,铃。木舌的铃。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用以振鸣惊众。《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铎。”郑玄注:“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又《地官?乡师》:“凡四时之征令征令有常者,以木铎徇于市朝。”徇,巡以宣令。顾炎武《日知录?木铎》:“金铎所以令军中,木铎所以令国中。”亦用以比喻宣扬教化的人。《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亦作“縃縻”。古代对奴隶的称谓。因被绳索牵连着强迫劳动,故名。《墨子?大志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汉代还用作一种刑徒的名称。《汉书?楚元王传》“胥靡之”颜师古注:“联系使相随而服役之,故谓之胥靡,犹今之役囚徒以锁联缀耳。”也指空无所有。

《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岂不贫而富矣哉!”王先谦集解引王引之曰:“此胥靡非谓刑徒人也。胥靡者,空无所有之谓,故荀子以况贫。”

亦作“高天厚地”。谓天地广大辽阔。《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髙,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局、蹐,不舒展的样子。)《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东野,孟郊。后多以“不知天高地厚”比喻不知事情的艰巨、严重。现多用于比喻恩情深厚。《魏书?陈建传》:“天高地厚,何日忘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毛传:“以衣涉水为厉,谓由带以上也;揭,褰衣也。”意谓涉浅水,可撩起衣服过去;涉深水,撩衣也无用,只得连衣下水。比喻行动要因时、因地制宜。《后汉书?张衡传》:“深厉浅揭,随时为义。”

古时男子的美称。《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朱熹注:“吉士,犹美士也。”也指才华优美之人。《三国志?蜀志?马良传》:“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犹言正人。《汉书?元帝纪》:“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后,主神宙斯图谋报复,命火神赫菲斯托斯用黏土做成美女潘多拉,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兄弟厄庇米修斯做妻子。潘多拉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让她带给厄庇米修斯的一只盒子,于是盒里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各种灾祸。“潘多拉的盒子”常用来比喻灾祸的来源。

来,本作“勅(勑)”,亦作“俫”、“徕”。劝勉;慰劳。《墨子?尚贤下》:“垂(舍)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劳来也。”股肱,犹言四肢。此言劝勉。《汉书?原涉传》:“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毕葬。”颜师古注:“劳俫,谓慰勉宾客也。”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语出《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比喻于险恶处境中不改变气节操守。梁简文帝《幽絷题壁自序》:“立身有道,始终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古人以为人生不过百岁,因以“百岁”指有生之年,“百岁后”则为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高祖本纪》:“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俗亦用为长寿之意。旧时婴儿生后一百天,称为“过百岁”,取吉庆之意。

犹言日积月累。《诗?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孔颖达疏:“日就,谓学之使每日有成就;月将,谓至于一月则有可行。言当习之以积渐也。”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就像亲兄弟一样。比喻彼此亲密无间。《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又旧俗异性结为兄弟,年长的称“如兄”,年幼的称“如弟”。

《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居、诸,本是语助词,后连用借指光阴。韩愈《符读书城南诗》:“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古称统治天下的帝王。《诗?大雅?常武》:“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

烧制陶器,铸造金属器物。《墨子?耕柱》:“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比喻造就人才。《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信誓:表示诚信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信誓:表示诚信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显现吉利的征象。语出《诗?商颂?长发》:“发祥流庆。”李贤注:“言发祯祥以流庆于子孙。”

迷信的人指鬼神带给人的灾祸。《墨子?天志上》:“我欲福禄而恶祸祟。”

本谓经度营造。语出《诗经?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引申为筹划营谋。《史记?项羽本纪赞》:“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亦指艺术构思。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象惨淡经营中。”又指经管办理经济事业。如:经营商业。《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贾昌因牵挂石**,有一年多不出外经营。”

质:本性。本来是羊,只是披上老虎的皮。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子虎矣。”战,恐栗。谓羊披上虎皮,而性弱的本性不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内心虚怯。《后汉书?刘焉传论》:“所谓羊质虎皮,见豺则恐。”

儒家的思想。《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郑玄引《孝经说》:“性者生之质。”故注:“率,循也;循性行之是谓道。”朱熹认为“性即理也”,故注:“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亦指索性;干脆。《石点头》第一卷:“武氏道:“既要带盘缠去,何不叫郭福率性买三五百金货物跟你去,便伸缩自便。”

即“木马计”。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九年不下。第十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计,把一批精兵埋伏在一匹大木马腹内,放在城外,佯作退兵。特洛以为敌兵已撤,把木马移到城内。夜间伏兵跳出,打开城门,于是希腊人一拥而入,攻下特洛伊城。现常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行动。

兴:起,发动;众:军队,大队人马。原谓大规模动用兵力。《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引申为组织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多含贬义。《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妈就这样兴师动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

盲人以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李轨注:“埴,土也。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虽用白日,无异夜行。”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谓执政者死去,其所定的政治措施也随之停止。

心声:心里话,发自内心的声音。谓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清龚自珍《龚定庵集?别辛丈人文》:“我思孔烦,言为心声。”《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沈中堂]拿他俩的诗颠来倒去,看了三遍,拍案道:‘言为心声这句话是一点不差的……’”

亦作“燕雀处屋”。比喻处境极危险而不自知。《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出自英国古代英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传说。圆桌无首席末席之分,象征围桌而坐的骑士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圆桌旁举行的会议称为“圆桌会议”。表示参加谈判的各方一律平等。

攀着龙鳞,附着风翼。比喻巴结权贵以求个人名利。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此亦可理解为,以龙、凤比喻圣哲,谓弟子因圣哲以成德。《汉书?叙传下》:“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如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必沦,其无虎豹之文故也,可谓攀龙附凤者矣。”后多以龙凤指帝王,谓臣下从之以建功立业。杜甫《洗兵马》诗:“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亦作“曝现”。《列子?杨朱》:“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张湛注:“缊黂,谓分弊麻絮衣也。”东作,在田里劳动。后因以“献曝”为献计或献物的谦词。

《孔子家语?贤君》:“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宅而忘其妻,有诸?`”后因以“徙宅忘妻”比喻人荒唐粗心。

独自一人。语出刘昼《新论?慎独》:“独立不惭形,独寝不愧衾”。《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到了衾影独对的时候,真有此情此景。”

旧称男子出生的年月日时为“乾造”,女子为“坤造”。乾造意思为男命,也就是说一个男性的生辰八字。《周易》中乾为男。“造”:造化。整体即:(一个)男人的造化。《歧路灯》第一百七回:“乾造天乙贵人,坤造紫微红鸾。谨择于本月十六日喜袖照临……”

《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陈澔集说:“陶瓦之事,其初则圆,剖而为四,其形则方。毁其圆以为方,合其方而复圆。盖于涵容之中,未尝无分辨之意也。”谓在次要问题上不自立异,而与众人相合。亦指凑合在一起的破瓦。比喻临时凑合。《汉书?郦食其传》:“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颜师古注:“瓦合,谓如破瓦之相合,虽曰聚合,而不齐同。”

亦作“疵疠”。灾害;疾病。《列子?黄帝》:“人无夭恶,物无疵厉。”《庄子?逍遥游》:“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成玄英疏:“疵疠,疾病也。”

谓通行于天下的美德。《中庸》:“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朱熹注:“谓之达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得之理也。”

出自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摩尔所写的《乌托邦》一书。源出西腊文,翻译成中文:“乌”即没有;“托”即寄托;“邦”即国家;意即“乌有之乡”。书中虚构了一个大西洋上的小岛,小岛上的国家拥有完美的社会、政治和法制体系,即“乌托邦”。比喻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列子?力命》:“佹佹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佹佹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故迷生于俏。”意谓成败如非自己能掌握,则虽似成败,而并非真的成败。后以“佹得佹失”指得失出于偶然。王闿运《铜官行寄章寿麟题感旧图》诗:“冯(凭)君莫话艰难事,佹得佹失皆天意。”

作伪求名。《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尹知章注:“贤士必修实而成名。”又“沽名钓誉”,沽:买;名:名声;钓:以某种手段猎取;誉:名誉。因指以某种虚的手法来谋取名誉。也作“钓誉沽名”。金张建《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于人闻,而专苛责督察,以祈当世之知。”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字体相同,表示文物制度的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指国家的文物制度。杜甫《题桃树》诗:“天下车书正一家。”

鸿雁飞向远空。比喻远避祸患。《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钟,古量名。指大量的粮食。《管子?国蓄》:“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亦指优厚的俸禄。《孟子?告子上》:“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后用“隔墙有耳”指机密很易外泄,须加意防范。冯梦龙《新灌园?还簪定盟》:“我把衷肠说与伊,隔墙有耳须当避。”

本作“劳而无功”。白费力气而没有成效。《管子?形势解》:“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诗?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朱熹注:“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源自法语。初为以色列王所罗门诗赞新娘美丽的颈项。后来被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一般指脱离现实、沉湎于个人主观幻想的创作倾向,意指其与世隔绝,高居于尘世之上。在汉语中,比喻脱离繁杂多变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在其小天地里专心从事学术事业。

雕饰;修饰。《法言?学行》:“吾未见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也。”李轨注:“斧藻,犹刻桷丹楹之饰;楶,栌也。”《文心雕龙?原道》:“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制《诗》缉《颂》,斧藻群言。”

语出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形容威力极大,势不可挡。杨万里《范公亭记》:“当公伏阁以死争天下大事,雷霆万钧,不栗不折,视大吏能回天却日者蔑如也。”

弸:充满;彪:文。谓才德充实于内,则文发扬于外。赞美德才兼备的人。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语出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冥行:夜间走路;擿:点;埴:粘土,指地;擿埴:指盲人行路,用手杖点地。后因以“冥行擿埴”比喻研究学问不识门路,暗中摸索。阮元《周礼汉读考序》:“先生之言出,学者凡读汉儒经子汉书之注,如梦得觉,如醉得醒,不至如冥行擿埴。”参见“擿埴索涂”(1107)。

亦作“宁缺勿滥”。滥:不加选择,过度,过多。宁可少些,也不求多而降低标准凑数。《歧路灯》第五回:“既使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

即奴仆。东汉王充《论衡?变虚》:“人病且死,色见于面。人或谓之曰:'此必死之征也。虽然,可移于五邻,若移于奴役。'”引申为把人当作奴隶使用。如:奴役殖民地人民。

劭,亦作“邵”、“韶”,美好。语出汉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邵”。意谓年龄大,德行好。杨万里《太宜人萧氏墓志铭》:“吉州以夫人年高德卲,应旧封太孺人,再封太安人。”张四维《双烈记?访道》:“终南山有一隐士,年高德劭,时望所尊,人皆称为陈公。”

高飞的鸿雁。语出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后多用来比喻避世之士。陆龟蒙《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却思丹徼伴冥鸿。”丹徼,犹朱方,即南方,指罗浮。亦用以比喻高才之士。李贺《高轩过》诗:“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三国魏曹髦在位时,司马昭专国政,蓄意夺取。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见《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年二十”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以“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

亦称“AA制消费”。聚餐、或其他消费结账时各人均摊费用或各自付账的消费方式。AA制是英语All? Apart的缩写,意为“各自、分开”。16一17世纪,荷兰和的商人们相聚时交流信息,分手时各付资费。因商人流动性强,为大家不吃亏,彼此分摊费用是最好的选择。后逐渐形成let's go dutch(让我们做荷兰人)的俗语。美国人引申为go Dutch(AA制)。

杰出的人物。语出东汉刘邵《人物志?英雄》:“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外似强壮,实则虚弱。《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异产,指晋国同秦国打仗时用的郑国所产的马。原来是说马到作战时一紧张,外貌虽还强壮,而内部已经气虚力竭。后泛用以形容外表强壮,内部虚弱。

谓别人用一分力量,自己用百分力量。即以百倍努力赶上别人。语出《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论语?八佾》:“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奥,内也,比喻近臣;灶,比喻执政。贾,执政者,欲使孔子求昵之,故微以世俗之言感之也。”朱熹注:“室西南隅为奥,灶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凡祭五祀,皆先设主而祭于其所,然后迎尸而祭于奥,略如祭宗庙之仪。如祀灶,则设主于灶陉,祭毕而更设馔于奥以迎尸也。故时俗之语,因以奥有常尊而非祭之主,灶虽卑贱而当时用事,喻自结于君,不如阿附权臣也。”二说不同。后以“媚奥”比喻谄媚权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二年四月》:“尚虑进用之人,才可胜德,心则媚奥,潜效偏私,浸成离间。”

宝,指才德。谓有才德而不为国效力。《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朱熹注:“怀宝迷邦,谓怀藏道德,不救国之迷乱。”《陈书?后主纪》:“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将怀宝迷邦,咸思独善。”

2019.07.01 舞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