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世家的四字成语

2.族的开头成语有哪些?

3.族的四字词语

4.名门世族是什么意思

5.什么名门成语有哪些

6.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门,望族,世家

7.中国古代都有什么名门望族

名门世族的拼音_名门世族

有名望的 世家 大族。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门世族,他本族家 进士 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成语例句: 即如家嫂,是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形容世家的四字成语

族组词有:簪缨世族、非我族类、折而族之、名门世族、高门大族、宗生族攒、望门贵族、朋坐族诛、毁宗夷族、聚族而居、支分族解等。

一、簪缨世族 [ zān yīng shì zú ]?

释义: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出处: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二、非我族类 [ fēi wǒ zú lèi ]?

释义: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出处:《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三、名门世族 [ míng mén shì zú ]?

释义: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零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门世族,他本族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四、高门大族 [ gāo mén dà zú ]?

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族的开头成语有哪些?

1. 形容世家的成语

存亡继绝:存:保存;继:接续。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存亡续绝:存:保存;续:接续。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大家闺秀: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故家乔木: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

②喻指乡贤。故家子弟:故家:指世家大族。

指出身高贵,有社会地位人家的子弟。继绝存亡: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继绝兴亡:绝:断绝;亡:灭亡。恢复已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世家。

名门世族: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乔木世家:乔木:代指贵族、高官。

指贵族世家。色即是空:佛家语。

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2. 形容家的四字成语

你好!

形容家的四字成语:

阖家欢乐 称家有无

自成一家 冤家路窄

于家为国 有家难奔

忧国忘家 兴家立业

小家碧玉 无家可归

万家灯火 万贯家财

天下一家 天下为家

四海为家 胜败乃兵家常事

丧家之狗 如数家珍

人给家足 情同一家

清官难断家务事 倾家荡产

齐家治国 破家为国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九流百家

家贼难防 家喻户晓

家弦户诵 家无斗储

家徒四壁 家书抵万金

家破人亡 家贫如洗

家给人足 家道消乏

家道从容 家丑不可外扬

家常便饭 家长里短

毁家纾难 国破家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栋梁

国仇家恨 孤家寡人

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 当家作主

当家理纪 大家闺秀

大家风范 大方之家

打家劫舍 成家立业

半路出家 败国丧家

百家争鸣 白手起家

安家落户 安家立业

千家万户 家喻户晓

家常万里 百家争鸣

一家之言 家常便饭

家家户户 家徒四壁

四海为家 挨家挨户

希望能够帮到你!

3. 形容世家的成语

存亡继绝:存:保存;继: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存亡续绝:存:保存;续: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大家闺秀: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故家乔木:①指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故家子弟:故家:指世家大族。指出身高贵,有社会地位人家的子弟。

继绝存亡: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继绝兴亡:绝:断绝;亡:灭亡。恢复已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世家。

名门世族: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乔木世家:乔木:代指贵族、高官。指贵族世家。

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4. 与家有关的四字成语大全

挨家挨户 一家一户,户户不漏。

挨,依次,顺次。 爱国如家 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安家立业 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

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安家落户 到一个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罢黜百家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

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白手起家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

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百家争鸣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

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

鸣,发表见解。 半路出家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

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称家有无 称:适合,相符。

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

成家立业 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生活。 成一家言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打家劫舍 劫:强抢;舍:住房。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家风范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

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大家闺秀 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对头冤家 对头:冤家、仇人。指仇人。

法家拂士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

指忠臣贤士。 浮家泛宅 泛:漂浮;宅:住所。

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改换家门 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孤家寡人 三代帝王的自称。后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告老还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国仇家恨 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 国尔忘家 一心为国,不顾家庭。

国家栋梁 栋梁:支撑房架的大梁。这里比喻责任或作用大。

肩负国家重任的人。 国破家亡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欢喜冤家 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毁家纾难 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机杼一家 指文章能独立经营,自成一家。 家常便饭 指家中日常的饭食。

也比喻常见的事情。 家长里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家丑不可外扬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家翻宅乱 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家道从容 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 家道中落 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家鸡野鹜 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家给民足 家家衣食充裕,生活富足。 家给人足 家家衣食充裕,生活富足。

家鸡野雉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

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家家户户 每家每户。

指所有的人家。 家见户说 每家每户都知道。

家贫亲老 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家贫如洗 家里穷得象水冲洗过一样。形容极度贫穷。

家破人亡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家徒四壁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家无儋石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

比喻家境困难。 家无二主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家弦户诵 家家都不断歌诵。形容有功德的人,怀念。

也形容诗文流传很广。 家学渊源 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

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

有时用于自谦。 家喻户晓 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家贼难防 隐藏在内部的坏人不容易防范。 九流十家 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拉家带口 带着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属的拖累)。 破家县令 指横暴的地方官。

齐家治国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清官能断家务事 俗语。

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倾家荡产 倾:倒出;荡:扫除,弄光。

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 穰穰满家 穰穰:丰盛。

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人给家足 给:富裕,充足。

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如数家珍 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丧家之犬 无家可归的狗。

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身家性命 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四海为家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

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天下为家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天下一家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通家之好 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万贯家。

族的四字词语

『壹』 族字开头成语

没有族字开头成语

族的成语 :

非我族类、

望门贵族、

簪缨世族、

折而族之、

毁宗夷族、

宗生族攒、

高门大族、

朋坐族诛、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聚族而居、

名门世族

『贰』 以族开头的成语

没有族字开头的来成语。带族的自成语:

非我族类 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簪缨世族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折而族之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支分族解 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义理,详尽中肯。

毁宗夷族 把同宗簇的人都杀死。

名门世族 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聚族而居 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叁』 族 开头的成语

没有的

高门大族、 聚族而居、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宗生族攒、 望门贵族、 簪缨世族、 非我族类、 名门世族、 折而族之

『肆』 族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没有族字开头的成语。带族的成语: 非我族类 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簪缨世族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

『伍』 族字开头成语有哪些

没有族字开头成语

族的成语

非我族类、

望门贵族、

簪缨世族、

折而族之、

毁宗夷族、

宗生族攒、

高门大族、

朋坐族诛、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聚族而居、

名门世族

『陆』 带有“族”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没有带有“族”字开头的成语,带有“族”字的成语如下

1、聚族而居

拼音: jù zú ér jū

解释: 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出处: 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2、非我族类

拼音: fēi wǒ zú lèi

解释: 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出处: 《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柒』 族字开头 成语

我查过字典,

貌似没有噢。

『捌』 族字开头的成语

没有。

非我族类

簪缨世族

毁宗夷族

名门世族

折而族之

支分族解

『玖』 族开头的成语

没有匹配到族开头的成语

含有族字的成语:

高门大族、毁宗夷族、聚族而居、宗生族攒、望门贵族、

簪缨世族、朋坐族诛、折而族之、非我族类、名门世族

『拾』 族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族曾王父→→父慈子孝→→孝悌忠信→→信而有证→→证据确凿→→凿回饮耕食→→食玉炊桂→→桂答玉之地→→地狱变相→→相安相受→→受制于人→→人地生疏→→疏财仗义→→义断恩绝→→绝国殊俗→→俗下文字→→字里行间→→间不容瞬→→瞬息千变→→变幻无常→→常年累月→→月露风云→→云屯雨集→→集腋为裘→→裘敝金尽→→尽心竭力→→力学笃行→→行己有耻→→耻居王后→→后悔不及→→及宾有鱼→→鱼目混珍→→珍馐美馔→→馔玉炊珠→→珠玉在侧→→侧足而立→→立少观多→→多才多艺→→艺不压身→→身体力行→→行有余力→→力不从心→→心术不正→→正中己怀→→怀瑾握瑜→→瑜不揜瑕→→瑕不揜瑜→→瑜不掩瑕→→瑕不掩瑜→→瑜百瑕一→→一命归西→→西风残照→→照人肝胆→→胆壮心雄→→雄深雅健→→健步如飞→→飞土逐肉→→肉袒牵羊

名门世族是什么意思

族的四字词语:簪缨世族、非我族类、名门世族、高门大族。

1、簪缨世族[zān yīng shì zú]

释义: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旧时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出处: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

2、非我族类[fēi wǒ zú lèi]

释义: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出处:《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3、名门世族[míng mén shì zú]

释义: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零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门世族,他本族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4、高门大族[gāo mén dà zú]

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族字释义

族,读作zú,属于常用字,《说文·?(yǎn)部》:“族,矢锋也”。所以族本意是箭头。“族”还可以指氏族、家族。也指古代的一种酷刑,即灭族。后来又指民族、种族,又引申为品类。族也可作偏旁,簇、镞、?、?都是以“族”为声旁的字。

《类篇》:一曰从?,?所以标众矢之所集。又聚也。《书·尧典》:以亲九族。注:高祖至玄孙之亲。《诗·周南》振振公族。传:公族,公同祖也。《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注:三族,谓父子孙,人属之正名。《左传·隐八年》: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疏: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联属,其傍支别属,则各自立氏。

什么名门成语有哪些

名门世族的意思是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名门望族主要是指在一个地区长时间生存工作的家族,一般来说这种家族他的工作都是比较体面的,而且延续了好几百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族是比较鼎盛的,可能呢是医学世家,也可能是其他的世家。而豪门世族首先就是有钱的意思,也是延续了好几百年,但是他们主要以做生意为主,而名门望族则是以工作为主,比如律师医师等。

春秋时期,各统治集团由国君的宗亲或少数异姓贵族所组成。从天子到卿大夫都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次子则分封。在各诸侯国中,长子继位后,次子或庶子为公子,公子之子为公孙,公子、公孙的家族称公族。由于其贵族身份世代相传,又称之为世族。

语本《左传·隐公八年》:“官有世功,则有官族。”原谓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称世家大族为世族。 《列子·黄帝》:“ 子华 之门徒皆世族也。” 唐 韩愈《卢氏墓志铭》:“夫人本宗,世族之后。” 清 唐甄 《潜书·鲜君》:“博征都邑,世族贵家,其子孙鲜有贤者。”章炳麟 《哀韩赋》:“故野不可有乔木兮,国亦不可有世族。”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门,望族,世家

名门世族

[míng

mén

shì

zú]

基本释义

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门世族,他本族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中国古代都有什么名门望族

世族盛极于魏晋南北朝,期间涌现出无数名门,现略举一二:

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颍阴荀氏、颍川陈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闻喜裴氏;其中崔、卢、郑、王、李为五姓,盛极于隋唐两代。此外汉末三国之际,南方也诞生出许多世族,如著名的顾陆朱张四姓等。

一、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二、赵郡李氏

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在唐朝以前声望高于陇西李氏。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赵郡在今河北赵县,初后魏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为赵郡李氏的始祖。赵郡李氏在北齐官位显赫。支派繁多,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陇西李氏的大族。

三、弘农杨氏

汉时之弘农郡治所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辖华阴等地,秦汉初期,杨姓子孙分布以弘农最为集中,影响也最大,至今犹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弘农杨氏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以“四知”而著称的“关西孔子杨伯起”。据《后汉书》所载,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即公元54年,为当时之大儒,少时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称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曾隐居于湖州数十年,五十岁,才开始为官,后多次升迁,官至太尉。曾在赴东莱太守任上,途径昌邑,时任昌邑令的王密乃为其所荐,听说杨震路过昌邑,就前往拜见,到了晚上临别之时取出十斤黄金送给杨震。杨震说到:“我了解你,你却为什么不了解我的为人呢?”王密劝说到:“天黑了,没有人知道,你就收下吧。”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的走了。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因为官清廉,不接受馈赠,所以子孙过的很清贫,经常要以步代车,而且无肉可食。以前的朋友中有想为他们置些产业的,但杨震却不答应,说:“让我的后代被人称为‘清白吏’的子孙,把这个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杨震的子孙们受其言传身教,皆博学而清廉,《后汉书》云,“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遂“为东京名族”。

弘农杨氏以“四知”为荣,并以“四知”为堂号,以“清白传家”为门额,遗风至今可见。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建立了强盛一时的隋朝,更是把杨氏地位推到了巅峰。北宋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是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精忠报国,抗辽卫国,一门五侯,名垂青史,可谓是弘农杨氏的落日余晖。

四、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太原遂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为王氏之总号。十八世孙王翦公及其子王贲、孙王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翦公为大将军,贲公封典武侯,离公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翦公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始皇驾崩,二世胡亥继位,矫诏赐公子扶苏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离公为大将军。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巨鹿,离公兵败自殉。其长子元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

五、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王姓显贵的代表,自三国到唐代七百年间,琅琊王氏世代鼎贵,天下第一,不仅有王祥这样流芳百世的孝子,而且还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宰相,对中国社会的安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琅琊(今山东临沂)王氏为秦代名将王离之后,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琅琊王氏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相传司马睿一度欲与之平分天下,朝中官员一度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所谓“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琅琊王氏在汉唐间担任宰相者共有一百零四人次,除那些因任相两朝而重复者外,实际有宰相共九十二人。任相时间,以东晋南朝最为集中。当时,正是琅琊王氏家族作为侨姓首族的时候,仅宰相就出了九十余名,实际上是古今中外所仅有。因此,“公侯世及,宰辅相因”,也就成为其家族特色。所以,南朝人沈约评价琅琊王氏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者也。”历史上郭、何、桓、张、袁、杨等姓也有鼎贵一时的家族,但与琅琊王氏相比,都远远不及。琅琊王氏千年历史上的蝉冕交映,公兖相袭,不仅南朝以前没有任何家族能比,即使在隋唐以后,也找不出第二个家族。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出身于琅琊王氏。有盛必有衰,南梁侯景之乱时,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一起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族灭,从此消失。

六、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继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及谯郡桓氏之后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由宋至梁,一直为士族领袖,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

陈郡谢氏起初只是一个普通士族“谢氏虽为江左高门,而实自万、安兄弟其名始盛。谢褒父衡虽以儒素称,而官止国子祭酒,功业无闻。……后来太傅名德,冠绝当时,封胡、羯未,争荣竟秀,由是王、谢齐名。”到了谢尚时期,尚有求婚诸葛恢被拒之事。直至谢万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后,方才开始崛起,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陈郡谢氏的主要功绩为淝水之战之中以少胜多,保住了东晋。淝水之战之后,谢氏子弟大多隐退,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不坠。自东晋至梁朝(317年-557年),谢氏共有12代、100余人见于史传,其门第之高,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谢氏拥有大量资产,子弟也大多才华出众,被视为士族领袖前后两百余年。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一起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族灭,从此消失。南北朝显赫一时王谢两家没落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游金陵时发出如此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读来仍让人不胜唏嘘!

七、清河崔氏

崔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曾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名列第74位。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开国君主吕尚。吕尚本性姜,因其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从其封姓。吕尚的儿子丁公伋,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季子的后代一直是齐国的卿大夫,其九世孙崔杼,为齐正卿。崔杼曾立庄公、景公,任右相。其17世孙崔意如,为秦朝大夫,封东莱侯,有二子:伯基、仲牟,此后分支繁衍,人丁兴旺。自汉至宋,官宦不绝。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或称“崔、卢、王、谢”,或称“崔、卢、李、郑”,均把崔氏列为一等大姓。宋代的《广韵》说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清河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南北朝时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如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经学家崔灵恩,史学家崔鸿,书法家崔悦。唐代有诗人崔国辅,崔灏,崔护,而且崔姓曾任宰相者多达27人,地位显赫一时。

八、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源自古郑国。春秋末郑国灭亡,公室子孙迁他地,但均将国名冠于名字之前。此方式称为“以国为氏”,形成郑氏之姓。后世郑氏族人在荥阳展成为望族。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南北朝时荥阳郑氏中高官累世不断,荥阳郑与清河崔、范阳卢、太原王并为中国四大望族。唐以后荥阳郑氏连续出了9位宰相,其他尚书、侍郎、节度使等更多。声望达到鼎盛,其先贤或勤政于朝堂,或教化于州郡、或建功于边陲,都为社会经济文化作出贡献。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九、范阳卢氏

卢氏历史上自称来自范阳,涿州(郡)或幽州。公元前385年,田和代齐,卢、高二氏被驱逐,离开山东清县之卢邑以后,散居于燕、秦二国之间,主要一支是聚居于范阳。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卢植故居在河北涿州市卢家场),均出自范阳。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卢、王、谢之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至唐代尤为突出,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等。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乾隆皇帝也写下:“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的诗句。范阳望族已成为几百年来卢氏家族的荣耀,因而卢氏家乖亦冠以“范阳堂”的称号。

十、太原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