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文言文萧孝穆

2.温故知新游刃有余信赏必罚三个成语分别出自哪部典籍

3.赏必行的文言文翻译

4.什么是商鞅立杆与信赏必罚?

5.文言文信赏必罚选自<韩非子>

信赏必罚的信和必是什么意思_信赏必罚

选才用人。信赏必罚,《辞海》的解释是“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对于信赏必罚,姜太公阐述得更加明白一些,周文王曾就赏罚问题进行咨询,姜太公回答说:“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就是说,使用奖赏者贵在讲信用,该赏的一定赏,这叫“信赏”。使用处罚者贵在必定做到,该罚的绝不姑息,这叫“必罚”,姜太公进一步说:“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做法,虽然只是用在了我们眼见耳闻的人和事上,但其影响却极深远,那些我们看不到听不到地方,也都在无形中受到了教化。”

课外文言文萧孝穆

法家的法治观念。“信赏必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理理念,源自法家学派,主张对有功者予以奖赏,对有罪者予以惩罚,以此达到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这种理论的基础落脚点主要来自于法家的法治观念,法家认为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其权威性高于君主的权威性。

温故知新游刃有余信赏必罚三个成语分别出自哪部典籍

1. 课外文言文《信赏必罚》求翻译

越王向文种大夫问道:“我打算攻打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

如果我们奖赏厚重并且守信,惩罚严厉并且果断,攻取吴国是没有问题的。您要想知道这事的结果,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检验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越王就下令焚烧宫室,可是人们当中没有谁去救火。

于是越王又下令说:“救火的人,如果死了,比照为抗敌而死给与奖赏;去救火却没有死的人,比照战胜敌人给与奖赏;不去救火的人,比照投降败走治罪。”命令下达后,人们当中有涂抹身体的、又披着湿衣裳的,奔向火场,左边三千人,右边三千人,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必定取胜的趋势。

2.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庞德字令明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为郡吏州从事、、、、、、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注译:庞德传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

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建安年间,曹操在黎阳征讨袁谭、袁尚。

袁谭派郭援、高干等人在河东郡抢掠,曹操命钟繇率关中众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张白骑在弘农郡谋反,庞德再次随马腾征剿,在两座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每次出战,庞德总是攻陷敌阵,打退敌人,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郡,据守冀城。后来又跟马超跑到汉中,投奔了张鲁。

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部队投降了。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侯音、卫开等人占据宛城叛变,庞德率领部下与曹仁夺取了宛城,斩了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讨伐关羽。樊城的众将因为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里,对他产生怀疑。

庞德常常说:“我蒙受国家恩惠,要为国尽义捐躯。我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后我不杀关羽,关羽就该杀了我。”

后来他亲自同关羽交战,射中关羽前额。那时庞德总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他为白马将军,都很怕他。

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碰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泛滥,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庞德同众将上堤躲水,关羽乘船进攻,四面包围用弓箭射堤上。庞德披甲持弓,箭无虚发。

将军董衡、部属将领董超等人想投降,庞德都处死了他们。从清晨一直战到过午,关羽攻击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愤怒地投入战斗,胆气也越来越壮,但势越来越大,将士们都投降了。庞德同部下一名将领、两名伍长弯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营中。

因为水大船翻了,弓箭遗失,庞德一人抱着船沉到水中,被关羽俘获。庞德站立不跪,关羽对他说:“您哥哥在汉中,我想用您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骂关羽说:“你小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

你们的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曹操听说后很悲痛,为他的死而流泪,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

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

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庞会勇猛刚烈有他父亲的风格,官作到中尉将军,封为列侯。

3. 课外文言文《曹冲智救库吏》求翻译

翻译 汉末之时,战乱频繁,统治者常常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了个洞,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但还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责)曹冲知道后,就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装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曹操看到儿子的失意神色,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曹冲回答说:“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昨晚我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了,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要信它。别再为这事苦恼了。”一会儿,马房小厮进来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是悬在梁柱上的呢?”他丝毫不加追究。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曹操把这些事情对大臣们说,表示有意传位于曹冲。

原文

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1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2。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3,犹惧不免4。冲5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6。” 冲于是以刀穿7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8,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9啮,是以忧戚10。"太祖曰:“此妄11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12,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13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仅供参考 欢迎纳 希望帮到你 祝你学习进步

4. 课外文言文《范文正公罢宴》阅读答案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5. 课外文言文阅读———晏子之御

1.解释下列变红的字词

①策驷马: 用鞭子打

②甚自得也: 十分,非常

③夫自抑损: 谦逊,抑制

④晏子怪而问之: 感到奇怪

⑤夫问其故: 丈夫问她是什么原因

⑥今子长八尺: 如今你身高八尺

荐:推荐

2.选择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其妻请去(C)

A.前往 B.除去 C.离开 D.过去

②御以实对 ( C )

A.正确 B.对证 C.回答 D.队列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晏子是齐国的国相,文中表现他是一个志得意满的人。( 错 )

②“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句中的“窥”音ku ,意思是缝隙。(错,是偷看的意思)

③车夫在听了妻子的话后,仍无所改变。(错)

④车夫之妻埋怨丈夫给身高不足六尺的晏子赶车太丢人。(错)

⑤文中“大夫”为春秋战国时的官名,并非现在的医生。(对)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译文: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

②既而归,其妻请去。

译文:不久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与他离婚。

5 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 知错能改、从善如流 的品质,从侧面烘托晏子的与人为善 和 懂得发现人的优点 的高尚品格。

6.你认为谁最值得你学习?请说明理由。

答:我认为车夫最值得学习,因为他知错而能改,一个人才能进步,文中憨态可爱的车夫,听从了妻子善意的批评,知错改错,由原来的盲目,洋洋自得而变得谦逊,博得了晏子的赏识,从而改变命运,实现了人生价值。

全文翻译这里有:

/view/1400445

6. 课外文言文《信赏必罚》求翻译

越王向文种大夫问道:“我打算攻打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

如果我们奖赏厚重并且守信,惩罚严厉并且果断,攻取吴国是没有问题的。您要想知道这事的结果,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检验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越王就下令焚烧宫室,可是人们当中没有谁去救火。

于是越王又下令说:“救火的人,如果死了,比照为抗敌而死给与奖赏;去救火却没有死的人,比照战胜敌人给与奖赏;不去救火的人,比照投降败走治罪。”命令下达后,人们当中有涂抹身体的、又披着湿衣裳的,奔向火场,左边三千人,右边三千人,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必定取胜的趋势。

赏必行的文言文翻译

1、温故知新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读音: wēn gù zhī xīn

意思:温:温习,复习。故:旧的,指已学过的知识。也作“温故而知新”。①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②指通过回忆过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现在提供参考。

例句:学习历史,往往可以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翻译: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读音: yóu rèn yǒu yú?

意思:比喻工作熟练,实际经验很丰富,解决困难问题毫不费事。

例句:你是高级技工,干这活是游刃有余。

3、信赏必罚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翻译: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大概足以使他们打仗了。

读音:xìn shǎng bì fá

意思:该奖赏的一定奖赏,该处罚的一定处罚。形容赏罚严明。

举例:领导者如不树立信赏必罚的威信,就很难使下面的人心悦诚服。

什么是商鞅立杆与信赏必罚?

1. “赏必行,罚必信”是什么意思

原句出自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曹彰与曹操的对话: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意思为该赏的一定要赏,该罚的一定要罚。

与“赏必行,罚必信”意思相近的成语:

1、信赏必罚 xìn shǎng bì fá:意思是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 出自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2、赏罚分明 shǎng fá fēn míng: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出自于《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

3、赏罚严明shǎng fá yán míng: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 出自于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2.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求翻译

一、译文

穿着盔甲,拿着长枪,不顾惜生命,做士卒的表率;该赏的一定执行,该处罚的一定言而有信。

二、原文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三、出处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

二、作品赏析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也倍加赞赏,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竟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

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

三、作者简介

陈寿(233-2),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人。西晋史学家。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蜀国天文学家),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百度百科-曹彰传

3. 文言文翻译,急

金兀术非常害怕,会见龙虎大王一起商议,认为各个主帅都非常容易对付,惟独不能抵挡岳飞,想要诱使龙虎大王出兵,再合力击败岳飞。

朝廷内外听说后,非常害怕,下诏让岳飞审查处理自己使防御坚固。岳飞说:“金人的伎俩完了。”

于是在日出的时候向金兀术挑战,并且大骂金兀术。金兀术非常愤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的兵力围攻郾城。

岳飞派遣儿子岳云带领骑兵直接向金兀术的阵营冲去。告戒岳云说:“不能胜利,就先斩你!”交战了十多回合,金兵死伤无数。

最初,金兀术有劲军,都穿着重型盔甲,用韦索连接,三个人为一联,称为“拐子马”,宋军不能抵挡。这一场战役,金兀术用一万五千骑兵前来,岳飞让士兵用麻绑上刀到阵中,不要仰视,只砍马足。

拐子马,相互连接,一匹马倒了,另外两匹马不能前行,宋兵奋勇出击,于是大败拐子马。金兀术大惊,说道:“自从在海上起兵,都是用拐子马击败对手,现在却不行了!”金兀术的援军到来,岳飞的部将王刚用五十骑兵出战,遇到金兀术的援兵,奋力斩杀敌方将领。

岳飞当时出营视察战地,望见黄尘蔽天,亲自用四十骑兵袭击,击败这只军队。才使郾城告捷,岳飞对岳云说:“金兵多次战败,必定还要进攻颍昌,你应该迅速职员王贵。”

既而金兀术果然到来,王贵部将游奕,岳云部将背嵬与金兀术战于颍昌城西。岳云用骑兵八百向前挺进决战,步兵张开左右翼跟在后面,击杀金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副统军罕索孛堇,金兀术逃走。

4. 文言文 义赏翻译成现代文

亲爱的楼主:以下是原文和译文的对照记得纳为最佳答案哦,谢谢咯义赏原文:四曰: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

产与落,或使之,非自然也。故使之者至,物无不为;使之者不至,物无可为。

古之人审其所以使,故物莫不为用。赏罚之柄,此上之所以使也。

其所以加者义,则忠信亲爱之道彰。久彰而愈长,民之安之若性,此之谓教成。

教成,则虽有厚赏严威弗能禁。故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

用赏罚不当亦然。奸伪贼乱贪戾之道兴,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之若性。

戎夷胡貉巴越之民是以,虽有厚赏严罚弗能禁。郢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

赏罚易而民安乐。氐羌之民,其虏也,不忧其系累,而忧其死不焚也。

皆成乎邪也。故赏罚之所加,不可不慎。

且成而。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於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柰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於文,繁战之君,不足於诈。

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於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 “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赏重 *** 移之,民移之则成焉。

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秦胜於戎,而败乎淆;楚胜於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赵襄子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赦为首。

张孟谈曰: “晋阳之中,赦无大功,赏而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赦。吾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襄子可谓善赏矣!赏一人,而天下之为人臣莫敢失礼。”为六军则不可易,北取代,东迫齐,令张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译文:春气到来草木就生长,秋气到来草木就凋零。

生长与凋零,是节气支配的,不是它们自然而然会这样的。所以支配者一出现,万物没有不随之变化的,支配者不出现,万物没有可以发生变化的。

古人能够审察支配者的情况,所以万物没有不能被自己利用的。赏罚的权力,这是由君主所掌握的。

施加赏罚符合道义,那么忠诚守信相亲相爱的原则就会彰明。彰明长久而且日益增加,人们就象出于本性一样信守它,这就叫做教化成功。

教化成功了,那么即使有厚赏严刑也不能禁止人们去实行。所以善于进行教化的人,根据道义施行赏罚,因而教化能够成功。

教化成功了,即使施行赏罚也不能禁止人们去实行。施行赏罚不恰当也是这样。

奸诈虚伪贼乱贪暴的原别兴起,长期兴起而且不能平息,人们就象出于本性一样照此去做,这就跟戎夷胡貉巴越等族的人一样了,即使有厚赏严刑也不能禁止人们这样做。郢人用两块夹板筑土墙,吴起改变了这种方法因而遭到怨恨。

氐族羌族的人,他们被俘虏以后,不担心被捆绑,却担心死后不能被焚烧。这些都是由于邪曲造成的。

再说,邪曲形成了,就会对人民有害处。用赏罚改变这种情况,人民就会感到安乐。

所以施加赏罚,不可不慎重啊。从前晋文公要跟楚国人在城濮作战,召来咎犯问他说:“楚国兵多,我国兵少,怎样做才可以取胜?”咎犯回答说。

“我听说礼仪繁杂的君主,对于礼仪的盛大从不感到满足,作战频繁的君主,对于诡诈之术从不感到满足。您只对楚国实行诈术就行了。”

文公把咎犯的话告诉了雍季,雍季说:“把池塘弄干了来,怎能不获得鱼?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把沼泽地烧光了来打猎,怎能不获得野兽?可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的方法,虽说现在可以苟且得利,以后就不能再得利了,达不是长久之计。”

文公纳了咎犯的意见,因而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人。回国以后行赏,雍季居首位。

文公身边的入劝谏说:“城濮之战的胜利,是由于用了咎犯的谋略。您纳了他的意见,可是行赏却把他放在后边,这或许不可以吧!”文公说:“雍季的话,对百世有利,咎犯的话,只是顾及一时。

哪有把只顾及一时的敞在对百世有利的前面的道理呢?”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说:“遇到危难用诈术,足以打败敌人;回国以后尊崇贤人,足以报答恩德。文公虽然不能坚持到底,却足以成就霸业了。”

赏赐重人民就羡慕,人民羡慕就能成功。靠诈术成功,即便成功了,最终也必定毁坏,即便胜利了,最终也必定失败。

普天下取得过胜利的人很多,可是成就霸业的才五个。文公作为其中的一个,知道胜利是如何取得的。

取得了胜利如果不知这胜利是如何取得的,那就跟没有取得胜利一样。秦国战胜了戎,但却在淆打了败仗,楚国战胜了中原国家,但却在柏举打了败仗。

周武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打了一次胜仗就称王于。

5. 文言文翻译[急]

原发布者:nilupar2002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译文: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152.文言文《沈沌子多忧》的翻译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

6. 无功之赏 文言文的翻译 全篇

有助于智伯欲袭卫,故遗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智伯打算袭击卫国,故意先赠送四匹马,一个玉璧。卫国国君十分高兴,给大臣们倒酒。大臣们都很高兴,只有南文子一个人不高兴,脸上露出忧虑的样子。卫国国君说:“大国给我送礼,我才赏给大臣们酒,大家都很高兴,而只有你不高兴,样子很忧虑,为什么呢?”南文子说:“没有缘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祸患的先兆啊。我们没有去送别人礼物而别人却送我们礼物,所以感到忧虑啊。”于是卫国国君就命令修梁这个地方的渡口,打算加强边境守卫。智伯听说卫国的兵在边境上,不得不放弃袭击卫国的打算返回了。

请问你说的是这个吗

文言文信赏必罚选自<韩非子>

商鞅是战国中期卫国人,姓公孙,名鞅。秦孝公时被封在商地,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商鞅。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为了把国家治理好,下决心发奋图强,网罗天下人才,就发布了一道命令,只要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不管他是秦国人还是别的国家的人,就封他做大官。

秦孝公的这一号召,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在卫国并未得到重用的商鞅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商鞅初次见到秦孝公,尽管他侃侃而谈,谈了好久,却得不到赏识。后来商鞅不断的进说,才逐渐使秦孝公相信商鞅的学说,任他为左庶长,责成商鞅制定变法的命令。命令制定好以后尚未公布,商鞅怕老百姓对新法不相信,就叫人在国都的南门外竖立了3丈长的一根木头,布告老百姓说:有谁能把这根木头移到北门去,就赏给他10两金子。一时间,城南门聚集了很多人,大家议论纷纷。老百姓大概不相信钱会这么好赚,所以没有一个人来搬。

商鞅见无人敢搬,又说:“能够搬移的,奖给他50两金子。”这时人群中有一个人大概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马上赏给这个人50两金子,以表示不欺骗老百姓,取信于民。在取得群众的信任之后,商鞅便把新法公布了。

这则故事,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还以此为题材作诗颂扬过商鞅。商鞅的以奖励农耕、富国强兵为基本政策的变法所以会取得成效,与他主张立法要公平,强调“信赏必罚”,取信于民,很有关系。

在这方面,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商鞅取消贵族“刑不上大夫”的特权,不论平民、贵族,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有一次,秦国的太子极力反对新法,犯了法,人们都拭目以待,看商鞅怎么办。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都要遵守,如果上头的人不遵守而不受到处罚的话,下面的人对朝廷的人就不信任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于是,商鞅坚持“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即拿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开刀,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字。在那种情况下,已是很不容易了,正因为商鞅动了真格,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反对新法了。因此,在他颁布变法措施后,“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古文:

越王问于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 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翻译:

越王向文种大夫问道:“我打算攻打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如果我们奖赏厚重并且守信,惩罚严厉并且果断,攻取吴国是没有问题的.您要想知道这事的结果,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检验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越王就下令焚烧宫室,可是人们当中没有谁去救火.于是越王又下令说:“救火的人,如果死了,比照为抗敌而死给与奖赏;去救火却没有死的人,比照战胜敌人给与奖赏;不去救火的人,比照投降败走治罪.”命令下达后,人们当中有涂抹身体的、又披着湿衣裳的,奔向火场,左边三千人,右边三千人,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必定取胜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