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趁火打劫意思是什么?

2.趁火打劫的意思是什么

3.成语: 趁火打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4.?趁火打劫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5.趁火打劫什么意思

6.趁火打劫的地典故意思

趁火打劫意思是什么?

趁火打劫-趁火打劫的意思解释

趁火打劫的拼音是chèn huǒ dǎ jié,意思是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趁火打劫之计的使用,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

趁火打劫之计的特点,就是利用时机,果断地打击对方。而此计延伸到现代社会的商战之中,更是被多次巧妙利用,甚至曾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机。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出处

1、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2、“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约一二伴侣,飞奔入内,见物即取,或持之,或负之,或扛之。主人加以诃斥,则日:将为汝寄顿于吾家也。盖仓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也。”(徐珂《清稗类钞之盗贼类之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的意思是什么

趁火打劫的意思是什么如下:

趁火打劫原意是指趁人家遭遇火灾的混乱而无暇自顾的时机抢劫人家的财物,从中攫取利益;现喻指乘人之危来谋取私利的行为;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偏正式;含贬义。

最早出处

《三十六计》第五计:“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演变过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步,径转山洞而去。”后据此总结出成语趁火打劫。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连年不断,不断耗损国力。最后,吴国打败了越国。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被扣在了吴国,而且失去了行动自由。但是,勾践并没有因此放弃斗争,他早就暗暗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重建自己的国家。

于是,他开始谋划和实施自己的复国。他表面上十分讨好吴王夫差,终于骗得了夫差的信任,也因此被放回到了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仍然做出臣服吴国的样子,每年都送很多财宝给吴国,目的就是让夫差对自己麻痹大意。而在越国内部,他则取了一系列增强兵力、壮大国家经济实力的措施。

果然,几年后,越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人心也很稳定。而吴王夫差却被当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这时的他,早已被勾践制造的象所迷惑,他根本不把越国放在眼里。几年来,他生活奢侈,无心管理朝政,更听不进忠诚的劝告,还杀了一代名将伍子胥,重用奸臣,使得吴国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终于,公元前473年,勾践选中夫差外出不在王宫的时机,大举进攻吴国,内部空虚的吴国根本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打败了。

成语寓意

“趁火打劫”的意思不仅仅是强抢财物,而是在别人焦头烂额、严重失误之时落井下石,大大地占便宜。“打劫”的关键是“瞅准时机”,即别人焦头烂额、严重失误的时候。趁火打劫这一理念也被运用到商业活动中,使一些人短时间内获得了暴利。

成语: 趁火打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趁火打劫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1438

成语 : 趁火打劫

注音 : ㄔㄣˋ ㄏㄨㄛˇ ㄉㄚˇ ㄐ|ㄝˊ

汉语拼音 : chèn huǒ dǎ jié

反义 : 急人之难 , 雪中送炭, 济困扶危

近义 : 乘人之危 , 落井下石

释义 : 趁人家里失火时抢劫财物。比喻乘人之危,从中取利。※语或出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趁火打劫》。

Emoji符号 : 趁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趁火打劫”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趁火打劫」是趁人家里失火、一片慌乱时抢劫财物,也就是乘人之危。所以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里解释「趁火打劫」的状况时,便说这些盗贼都是临时起意居多,遇到人家家里失火时,即赶快召来同伙进入火场,看到东西就搬。主人加以阻止时,他们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帮你把财物搬到我家寄放。」所以徐珂最后下结论说他们是「仓猝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耳。」后来「趁火打劫」不一定限定于趁人失火时抢劫财物,语义扩大到凡是乘人之危,从中取利者都可以使用。

典源 : ※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趁火打劫》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约一二伴侣,飞奔入内,见物即取,或持之,或负之,或扛之。主人加以诃斥1>,则曰:「将为汝寄顿2>于吾家也。」盖仓猝3>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耳。 〔注解〕 (1)诃斥:斥责。诃,音ㄏㄜ。 (2)寄顿:安置存放。 (3)仓猝:匆忙、急促。猝,音ㄘㄨˋ。

书证 : 01.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趁火打劫》:「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源) 02.《何典.第八回》:「众鬼也就趁火打劫,抢了好些物事,一哄出门。」 03.《黄绣球.第三回》:「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比喻趁人之危,从中取利。 使用类别用在「趁机谋利」的表述上。 例  句 <01>人家有难时还趁火打劫的人,真是可耻。 <02>经过一番折腾,警方终于把这几个趁火打劫的家伙抓起来了。 <03>这几个商人遇到灾荒不但没有助人,反而趁火打劫,国难财。 <04>对手可能会在我们公司危急时趁火打劫,掠夺市场,大家要有警觉。 <05>你明明知道他们家现在的处境,竟然还想趁火打劫,捞上一笔,真是不应该。 <06>周老板很清楚刘**家的状况,不但没及时伸出援手,反而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成语接龙

“趁”字开头的成语

趁火打劫

趁水推舟

“劫”字结尾的成语

趁火打劫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趁火打劫。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趁火打劫。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趁火打劫”分成的单字详解:

趁, 火, 打, 劫。

?趁火打劫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释义: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读音:chen huǒ dǎ jie

近义词:打家劫舍 浑水摸鱼 顺手牵羊

反义词:除暴安良

例句:

1.英国 *** 趁火打劫,要求回报。

2.部队被派出帮助营救和防止趁火打劫。

3.你不觉得有点趁火打劫吗?

4.成群的年轻人趁火打劫,在伦敦四处抢劫、纵火。

5.他是趁火打劫的人,会利用这一点。

6.美国决不想对邻居趁火打劫。

7.你是个向女人趁火打劫的人。

8.许多居民在警察忙着对付者时,趁火打劫商店。

9.他逃离位于兵营的住所后,趁火打劫的人获取了一个镀金鸡尾酒餐车。

10.举例来说这可以使这些航空公司可以在对手经营不善时「趁火打劫」。

11.光天化日之下抢劫就是这样发生的,不是趁火打劫,不是革命造反,纯属一个错误!

12.当我们的祖国四分五裂的时候,你们趁火打劫,肆意掠夺。

13.反过来想,究竟公务员工会会否挟著 *** 需要公务员的支持来趁火打劫呢?

14.由于海地是***进入北美的中转站,那些毒品交易,有可能在社会不稳定时趁火打劫。

15.他不想看到有人趁火打劫,卖空贝尔斯登股票,给这家已经疲于奔命的公司雪上加霜,因此决定向各大金融机构把话挑明:我希望你们别捣乱。

16.电视说有人开始趁火打劫。

17.叛乱者趁火打劫,掠夺财物。

18.面临灾难,一个得体的民族表现出非常强的忍耐力:没有趁火打劫,海啸幸存者也少有抱怨。

19.《牛津英语词典》对于单词loot的词条所给出的头两条引证让我感到十分有趣,其中一条关于单词本身,另一条则关于一类人,一类看似手法相当老练的趁火打劫者。

趁火打劫什么意思

趁火打劫的意思是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

一、释义

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示例:等警察赶到时,那几个~的流氓早已逃走了。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二、造句

1、人家有难你不去帮助,反而趁火打劫,真不道德。

2、他的家里刚刚发生了大变故,你就去他家要债,这不是趁火打劫吗?

3、大火中,盗窃犯趁火打劫了那家商店。

4、人家有难时还趁火打劫的人,真是可耻。

5、每逢灾荒之年,那些官绅奸商便趁火打劫,横财。

6、他逃离位于兵营的住所后,趁火打劫的人获取了一个镀金鸡尾酒餐车。

7、成群的年轻人趁火打劫,在伦敦四处抢劫、纵火。

8、这种趁乱世巧取豪夺的作法,和趁火打劫有何不同?

9、经过一番折腾,警方终于把这几个趁火打劫的家伙抓起来了。

10、对手可能会在我们公司巍侗时趁火打劫,掠夺市场,大家要有警觉。

11、这几个商人遇到灾荒不但没有助人,反而趁火打劫,国难财。

12、你明明知道他们家现在的处境,竟然还想趁火打劫,捞上一笔,真是不应该。

13、光天化日之下抢劫就是这样发生的,不是趁火打劫,不是革命造反,纯属一个错误!

14、知道他的饭馆倒闭后,几个债主也趁火打劫,抬高利息。

15、银行里发生火灾后,匪徒们趁火打劫,抢走了大量现金。

趁火打劫的地典故意思

趁火打劫_成语解释

拼音:chèn huǒ dǎ jié

释义: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例句:等警察赶到时,那几个~的流氓早已逃走了。

历史典故:

勾践趁乱灭吴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繁。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靡奢侈, 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越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