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平之战中的赵军,究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2.伤亡程度多少才能说全军覆灭

3.金门战役:解放军为何全军覆没

4.三河大捷中为何湘军精锐六千人全军覆没

5.战斗力曾经强到恐怖的戚家军为何在“浑河血战”中全军覆没呢?

6.强大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全军覆灭?

7.近代北洋水师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是什么?

8.北洋舰队装备精良,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全军覆灭的意思是?_全军覆灭

清军背后便是王城,她们立誓抵御,主要表现的史无前例的顽强,可是光凭肉体,怎能打得过智能化的火枪火炮!

天津大沽口沦陷后,清廷与英、法商谈开裂,英法联军8000人侵略北京城。在北京近郊区八里桥,与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队兵戎相见。

这一场战事,是彼此实力悬殊的战事

清军或是欧洲中世纪的武器装备,战士们拿着匕首、那样落伍的武器装备,仅凭借一腔热血,对敌方进行了不怕牺牲的冲击性;有一些骑兵队乃至冲到了对手的指挥部周边。

但是重兵器怎能打得过智能化的热武器,封建社会部队怎能打得过智能化部队呢?英法联军对清军,真是是降维攻击,无论是设备和战略全是全新的!这种经历过拿破仑战争磨练的部队,武器装备用的是带军刺的前膛燧发枪、滑膛炮,也有最新发明的自动。

应对着只靠狂热和胸口,没什么技巧向前冲的清军,这种金色头发战士,只待指挥者一声令下,便会放射出聚集的炮弹和炮火。战事仅用了短短一个小时,就分离出来输赢。清军的军马遭受炮弹受惊,在自身的小组中横冲直闯,后边的步兵团四散逃出,丢盔弃甲。由于敌军炮弹的围攻,清军损失惨重,全军覆灭。

八里桥对决,清军1.7数万人阵亡了三千人,而英法联军仅去世了12本人

一名参与战斗的法军军人,在其追忆文章内容中,称赞清军的勇敢说:清军从一开始就强悍不断地拼杀,她们断气刹火力点损失惨重,但或是英勇坚持不懈,直到整体就地战亡”。

这一场令清廷有辱的屈辱对决,在法国人眼中却不过是一场搞笑的作战,好似老鹰捉小鸡一样的手机游戏。法国军队指挥者的孟托班归国后,乃至由于法方致死人数过少,被眼睛发红的立法委员阻拦法国皇上拿破仑,为他5万法郎的奖赏。

软弱无能的咸丰皇上,在收到兵败的死讯后,没有挑选君主守国境,反而是选用了逃走,躲到承德避暑山庄,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常生活。随后,英法联军攻占了紫禁城,干下了一桩罪孽事情,损坏了“万园之园”圆明圆。

这一场战斗的唯一益处,大约便是第一次充分认识到,天朝上国早已大大的滞后于这些,通过科技革命的我国,打开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驱动力。至此,咸丰手上的二支主力军部队,江南江北大营、僧格林所有消失殆尽,他能借助得只剩余,曾国藩的地区军队——湘军了。咸丰对曾国藩和主力部队,一直出现着“厚此薄彼”,令湘军将领甚为不满意。

咸丰举全国之力,每一年给江南江北大营拨上一定两白金,而曾国藩却需看官吏的面色,自身找饭吃。咸丰对连能打胜仗的曾国藩册封都不及时,将按国际惯例能取得的湖北督抚一职,给了没什么军功的满族人亲贵。

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在三个月以内击败江南江北大营

和春领命复建江南大营后,和本国军队湘军,由于咸丰的“一碗水端高低不平”,产生了争锋相对的竞争关系。

他与两江何桂清、内阁首辅彭蕴章一伙,在朝廷内外传递信息,持续在咸丰眼前说坏话,根据多种方法进攻湘军,恨不能湘军灭亡,好获得前去镇压太平军的全功:曾国藩打大仗分毫不提,打败仗略微汇报得晚一点,咸丰就知道。

因而,咸丰常常训斥曾国藩,惹得湘军将领心怨恨忍着没发。连备受咸丰信赖的胡林翼,都替曾国藩伸张正义:湘军颇能打,颇要脸,却不受待见。那无耻的,却遭受优惠待遇。

咸丰曾倚仗江南大营趋势强悍,将曾国藩罢黜回家了

1860年5月,江南大营二次败退,两江何桂清弃常州逃走。江南大营的完全败退,对湘军而言,并不遗憾,反倒欢欣鼓舞。湘军将领左宗棠,激动的仰天长叹:“天时其有转折乎?”

亲孩子不成器,没有人能用的咸丰,这才把两江的部位,心不甘不肯地给了曾国藩。湘军阵营没了绿营军邀功、制约,拥有地方财政的滋润,湘军迅速奔走呼号,军力做到了12万,斗志上涨奔走呼号!

在祁门,曾国藩依照自身的构思,综合布署围堵安庆。1860年8月25日深更半夜,离八里桥战事也有几日。曾国藩忽然收到了一封,来源于朝中的十万火急的上谕。咸丰严词指令他,立刻派猛将鲍超,带领三千湘军精英,昼夜兼程,前去京中救驾,受胜保调遣。

曾国藩没有立刻前去,这道上谕至少有2处,使他有顾虑。从大局意识上说,咸丰的发展战略方案,曾国藩根本瞧不起。江南江北大营的灭亡,证实咸丰“放弃枝干、直取压根”的战略决策的完全倒闭。

现阶段是围住安庆的重要环节,只需拿到安庆,完全平定县太平军为期不远。太平天国运动要的是领土主权,而八国联军求的不过是财。即使如今出兵去,道路上要20来天,便是来到黄花菜都凉了,一旦派鲍超前往,安庆军力撤围,一年多的拼搏将付诸东流。

长平之战中的赵军,究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北伐军的冯官屯之战之所以会导致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全部覆灭,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太平天国北伐军的领导者的战略决策犯下了错误。当时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才刚刚占领了北京,但他们却妄图以不过两三万人数的军队去清王朝的腹部地带去控制一些地区,可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完全是羊入虎穴,是去送死的。

因为他们只有两三万的人却妄图去和清朝最强大的军队去抗衡,这是十分不现实的东西。此外还有就是太平天国的援军的支援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因为当时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原来想以两三万的这样一个小的规模的部队去提前占领清王朝的要塞地区的,然后再等待自己的援军去帮助这支先遣部队去巩固地盘,甚至去攻打北京。但是由于太平天国援军行动的速度太过于慢了,这就导致先遣部队并没有得到后续的帮助。因此这只两三万的北伐军就成为了一支孤军。

除此以外,其实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失败还有一点就是因为他们将领的指令是十分有问题的,他们的将领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指挥军队作战,而是一味的进行防御作战,这就导致了他们一直被清朝的正统军队在追赶着,并且逐渐成为一支被清军包围的军队。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北伐军是没有什么希望去可以作为什么的。但是这次的战斗表现了在农民起义中农民军队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也在太平天国的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伤亡程度多少才能说全军覆灭

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又一诸侯争霸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各个国家经过了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比如秦国、楚国、齐国等大国,就在该时期陆续吞并了周边的弱小诸侯国。至于之前春秋时期强盛的晋国,早就被魏赵韩三家瓜分了。三家分晋,由此奠定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而在战国时期,七国之间相互征伐,争夺地盘。有的时候一场战争就能奠定一个国家的兴衰,而长平之战无疑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击败了赵括,并且坑杀了赵国40多万的士兵,赵国在这一场战役之中全军覆没,损失惨重。此战之后,赵国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资本,再也无力图谋天下,从此,赵国开始由盛转衰。

而在长平之战中,秦国自然希望一鼓作气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以此消灭赵国。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邯郸之战中,秦国却遭受到了惨重的失败。这场失败的战役,不仅让秦国付出了30万秦军伤亡的代价,更丢失了此前辛苦打下来的三晋疆土。那么,为何赵国如此惨败之后,还能击败秦国,打赢邯郸之战呢?

首先,长平之战中,赵国固然全军覆没,但是秦国在这场战役中也没有讨到什么便宜,根据《战国策》,秦军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30万人的兵力,其中牺牲的就有20万人,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秦赵两国都伤亡惨重。

另一方面,在赵括兵败被杀后,大将廉颇继续受到赵国君主的重用。在邯郸之战中,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十万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鼓励士兵和百姓一起抵抗强大的秦军。在赵国将士众志成城的背景下,王陵率领的秦军战至第二年,仍不能取胜。

所以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无疑被推迟了,对于秦昭襄王来说,显然也犯了连年兴师动众的错误,这导致邯郸之战的战场上,秦军已经非常疲惫了,从而最终败给了赵国、魏国、楚国组成的联军。另一方面,魏国和楚国的支援,显然也是赵国能打赢邯郸之战的重要原因。在邯郸之战中,秦国的进攻一开始就遭到了挫败,这是因为赵国上下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而秦国这一方面,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所以秦国这一方面没有了能与廉颇抗衡的将领在一线作战。

再者,其他国家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面对秦军的进攻,魏、楚两国两国大军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在邯郸之战中,赵孝成王不再孤独,因为他获得了楚国和魏国的支援。其中,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都主张救援赵国,以此遏制秦国。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金门战役:解放军为何全军覆没

全军骨干从排级以上全部牺牲,全军战士伤亡90%以上,这支军队才算作是全军覆灭。

特别是相对于中国军队,因为文化的原因,中国解放军对投降感觉耻辱,因此,每次战争除非是全军阵亡,极少有士兵主动投降的情况出现。

三河大捷中为何湘军精锐六千人全军覆没

楼上的,全军覆没并不夸张。

金门战役(或称金门登陆战,台湾方面称古宁头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的一场战役。

此役之败,败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兵力不足:解放军进攻部队为叶飞第十兵团下之二十八军,共三个团九千余人。叶飞将军并不是不想派遣更多的部队,而是船只不足。当时第一次登陆的三个团九千余人是登陆作战的第一梯队,前指认为足以通过这三个团向纵深发展并开辟出一块滩头阵地,以便于第二梯队的部署。可惜赶不上变化。

2、增援不利:上面说了第一梯队就三个团,这是用于打纵深并建立滩头阵地的。第二梯队才是进攻的主力。第一梯队于凌晨二时登陆,正值最高潮,水深浪阔。为着减少伤亡,船只长驱抢滩,越近越好。不料部队登陆后,恰好退潮。正拟返航,潮水已退到十米开外。船只

统统搁浅。天亮后,国民党飞机和军舰赶来,对我船只又轰又炸。三百战船无一幸免。海峡这一边数万大军目击战船大火熊熊燃烧,无计可施。当兵团最后撤销进攻

命令后,在大陆的我军几万将士冲到海滩上,放声大哭,用各种兵器向天空射击。这也是进门惨败的原因之一。

3、当地地理及民情不熟悉:此次登陆作战未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援。这不同于海南岛登陆作战,那边好歹还有个琼崖纵队。

解放军上岛之后,金门老百姓毫不支持,解放军在古宁头村与蒋军鏖战时,国民党飞机来轰炸,村民们都聚在附近山头看热闹。古宁头村史还载:“战后掩埋解放军

战士尸体,村民齐动手。有许多受伤很重的解放军官兵,并未死亡,‘一个个脑袋光秃秃的,眼睛睁得圆滚滚的,呻吟声此起彼落。’村民们将他们全部活埋。‘有

一个年轻小伙子约莫十六、七岁,被掩埋时还一直猛摇手,看起来凄惨而可怖。’”

4、情报不足:当时的登陆作战前夕。前指认为金门岛守军仅仅是李良荣的二十二兵团,此为厦门溃军,不足为虑。谁知道登岛后才发现,金门守军不仅仅是李良荣的22兵团,还有紧急增员的胡琏的第十二兵团。三个团在外无援军、内无接应的情况下,独立面对两个作战兵团,其失败也是必然的。

5、指挥不力:作为大规模登岛作战,仅仅在后方设立了一个前敌指挥部。三个团出站后竟然没有一个师级干部随队出战指挥。而且三个团竟然来自于两个师。指挥之混乱也是可想而知。在整个夺岛作战中,三个团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态势,最终被金门守军各个击破。

以上,全部手打,请楼主酌情纳,谢谢。如有错别字,敬请直接无视。

战斗力曾经强到恐怖的戚家军为何在“浑河血战”中全军覆没呢?

三河大捷中为何湘军精锐六千人全军覆没?原因是什么?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前些日子打下来的大好局面迅速恶化,而他们的死对头“清妖”则大喜过望,迅速反扑,其中在长江上游的战事中,湘军一路反攻。

1856年12月,汉阳、武昌陷落。随后湘军猛攻九江,虽然九江守将林启荣拼死抵抗了一年多,但终因寡不敌众,1858年5月,九江失守,林启荣及17000多九江守军无一投降,全部丧生。10月,天京上游最后一个屏障安庆也被湘军围困。

而在天京,1856年钦差大臣德兴阿攻占了扬州,重建了江北大营;1857年钦差大臣和春和帮办大臣刘国梁重新建立江南大营,12月打下了镇江,1858年初,兵峰直接抵达天京城的雨花台,太平军此时最后两员大将,陈玉成和李秀成则准备天京破围,在打了几个胜仗之后深入安徽。安徽清军完全不是太平军对手,8月23日,太平军攻克皖北重镇庐州(今合肥)。

趁此机会,湘军准备继续东进,曾国藩派遣悍将李续宾带领6000大军一路东下,目的是驰援安徽战场,李续宾一路猛进,连克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多地,可谓是高唱凯歌,忘乎所以的李续宾的下一个目标是庐州的三河镇。

三河镇离皖北庐州不足百里,是水陆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时是太平军在安徽北部的重要军事据点和物资补给站。李续宾希望打下这里,堵住这里的太平军。

然而李续宾显然是低估了太平军的机动力,在打破江北大营之后,太平军骁将陈玉成立刻挥师西进,包抄到了三河的后路;同时,庐州的守军也联合北边的捻军一起南下,李续宾的部队成了孤军,接着李秀成也带兵来了,十几万太平军陆续汇集三河,李续宾这6000人完了。

此时的李续宾发现自己被太平军陈玉成部反包围了,他立马请求九江和桐城派遣援军,但同时他也是个冒进的人,其没有听从建议先进撤退到桐城,而是准备独自进攻!

1858年11月15日凌晨,李续宾主动发起攻击陈玉成军,结果此时突然起了大雾导致敌我难分,而陈玉成和李秀成的主力迅速赶到并痛打湘军,三河镇的太平军守将吴定归也率军出击,攻破李续宾的多座营垒。

李续宾不愧是悍将,这种情况下还连续冲击数十次并杀死2000多名太平军,然而却无法冲出重围。

接下来,各路太平军陆续汇达,李续宾成了瓮中之鳖。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之后,湘军6000余人全军覆灭,李续宾,曾国藩弟弟曾国华以及大小官员400余人全部丧生,皖南大定。

强大的北洋水师为何会全军覆灭?

这个只能说是被明朝后期的统治者在最后的决策失败所致!从编制上看戚家军不属于朝廷的中央军,因为张居正的缘故(戚家军是张居正组建的),在张居正死后这支部队在明朝高层眼里就是个异类(排除异己),高层有意借清军之手除掉这支部队,这是戚家军战败并覆没的主因。

戚家军战斗力强大并不是天生的,这个是由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戚继光在辽东按着戚家军的编制组建一支3万人的部队,这支部队有火铳8000支,大炮100多门,总共花了6700万两白银,这是当时明朝4年的所有财政收入,这样的一支部队战斗力确实非常强,名副其实军。但是呢,也可以看出这支军队的弱点所在,那就是烧钱,除了组建这支军队花了大笔钱,养这么一支部队也得非常花钱,明军90%的军费都被戚家军给花掉了(这也让其他明军是眼红嫉妒恨,他们巴不得看戚家军出丑,不愿出手相救)。

在浑河血战中,根据历史的记载,最初上战场的是四川兵,后面是浙江兵。四川兵被全面歼灭后,主将转到浙江兵营。因此来看,当时的浙江兵营属于中军或者后军的位置。带兵的是戚继光的后世子孙戚金(此人曾经随刘綎参加万历抗日援朝)。努尔哈赤开始全力进攻浙江营。估计当时也是沿用的戚继光的战术,虽然经过屡次冲击,三千浙江兵还是抵抗住了后金的进攻。此时,援军已经紧急赶来,明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一路顺利,后金的阻击部队望风而逃。明军一直杀到努尔哈赤的附近,但是后金军进行反击后,援军被击退。困在浙江兵营内的主将陈策、童仲癸以及戚金再次向外求援,总兵袁世泰以敌人强大为由拒绝派援兵。而此时,后金援兵已经来到,激愤之下,合营决战,120多名将官带着残余部队反向冲锋,终于绝大部分遇难,仅有几十个人冲出包围圈。

浑河之战,是萨尔浒战后明军最有声色的一场野战。明军以少抗多,以步抗骑,川兵与浙兵共一万余人,力抗努尔哈赤的三万八旗军,给予了八旗军大量杀伤。

后金阵亡者达到四千余人,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八旗高级将领阵亡有名有姓的就达九人,努尔哈赤的嫡系部队正黄旗、正白旗遭到重创,有的八旗部队竟被戚家军和川军的勇猛所震慑,不战而败逃。这一战,努尔哈赤可谓是惨胜。

此战可以算是戚家军的最后一战,关于这场战斗,清朝修的明史称之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可见当年此战给满清八旗留下了怎样的震撼才会有这样一句评价。壮哉,戚家军!

戚家军从戚继光建立开始,就已经代表了大明朝最高的战斗力。尤其是在戚继光扫荡倭寇结束以后,被派遣到了北方训练三万多人马。这一支人马几乎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兵种,无论是火器还是兵刃,全都是当时最好的。据说为此花费了大明王朝三年的税收,可见这只军队所花费的代价有多大了。所以戚继光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但是问题是换了领导以后,一切都变了,这是比较无奈的。

戚继光死后,戚家军依旧还在。新一代戚家军是在浙江义乌地区重新招募的士兵,他们依旧按照戚家军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所以战斗力依旧是当时大明王朝最强大的。可惜义乌地区常年征兵,使得当地男子越来越少,这也就限制了戚家军的人数了。

最后让我们再唱一次戚家军的军歌: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近代北洋水师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是什么?

强大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有很多,有武器的匮乏原因,也有北洋水师内部的矛盾的问题,总之问题很多,西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清朝末年,许多清朝大臣意识到建设国家海军的重要性。当时的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就是主张建设海军的核心人物,在他的部署下,强大的北洋水师诞生了,它拥有最先进的装备,最大的吨位,在当时的亚洲是数一数二的王牌舰队,遗憾的是,她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然败下阵来,后来就招致了全军覆没的悲惨命运[流泪],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强大的北洋水师在战争中不堪一击呢?

事实上,虽然北洋水师表面看起来强大无比,但是在体内不体制上却千疮百孔,李鸿章是北洋水师的主要负责人,朝中不少宝保守派大臣为了限制李鸿章的权力,取了限制北洋水师发展的手段,他们醉心于官场的明争暗斗,却忘却了国家的利益。

他们宁可为慈禧太后办一场奢华貉靡的寿宴,也不愿意将这些钱用于拌制半水北洋水师的建设,当然这只是外因,北洋水师平时军费匮乏,多为日后实战的失败埋下了隐患,对此,李鸿章不为不是不知道,但是确实因为内外焦困,整日忙于政治斡旋,根本无暇顾及。

后续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时期,表面上看起来北洋水师是威风八面,看似他们的装备很先进,但是由于将领的指挥错误,将士的经验缺乏,并且准备相当不足,导致最后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其实就是洋务运动的典型产物,也是军看似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自北洋水师建立之日起以来,西方列强就逐渐的把侵略的脚步放快了,而清以为迎来了一丝转机,但是因为腐朽的清没有像日本那样明治维新,使得国家变得富强,反而使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疾苦,官场中各系派争名争暗斗,尔虞我诈。所谓的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因此清掀起是的洋务运动,虽然建立了北洋水师,这支号称是全世界第四的一个水池,但是最终未能改变封建王朝的命运。

这场洋务运动虽然轰轰烈烈,但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而洋务运动掀起的北洋水师只是一场梦。

我们都知道清连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改革内容包括了筹饷练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整治吏治等,并且用了西方列强的军事管理制度和购买西方列强的军事装备和战舰等等。

新政和洋务运动看似促进了中国自由贸易经济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比较良好的经济支柱,但是大清王朝已经走向了衰败之路,所以说新政也只是延缓大清王朝的一剂汤药而已,没有改变什么实质意义, 所以我们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只是洋务运动和新政的一个失败的一个典型事例而已。

北洋舰队装备精良,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全部来自沈葆桢。没有沈葆桢,李鸿章完全没有能力创建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来自福州船政,除了丁汝昌之外。整个北洋水师将领全部来自福州船政。福州船政创立人是左宗棠,经营人是沈葆桢。李鸿章怎么经营的了左宗棠和沈葆桢苦心培养的水师,北洋水师表面是李鸿章创立的,事实上是福州船政水师。海军是技术兵种,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经营的,用人和评价手下的好坏需要海军知识。他们都是科班毕业的海军学生。尤其是不用船政学生当提督。严复本来是用来当提督的,李鸿章为了私利换了丁汝昌,丁汝昌他本身海军知识和管理一片空白,本身只读过幼教三年私塾,等于三年级学生,技术领导大学教授,并且品德极差,刚复自用。丁汝昌其人出身草寇,抽、性情浮华,亳无韬略,虽为海军统帅,而平日宿娼聚赌。可以说,每一位甲午海战北洋水师之死,都是被丁汝昌和李鸿章所冤杀。

整个北洋水师将领: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刘步蟾:刘步蟾(1852年一1895年2月10日或2月8日),字子香,汉族,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林泰曾:林泰曾(1851—1894.11.16),字凯仕,祖父林霈霖,系林则徐胞弟孙子,故林泰曾称福建船政大臣、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为姑丈。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船舶驾驶。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邓世昌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叶祖珪: 叶祖珪(1852年~1905年5月),字桐侯,清末著名海军将领。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方伯谦: 方伯谦(1854年1月14日—1894年9月24日),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林永升: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邱宝仁: 邱宝仁,福建闽侯人,1867年入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一期,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

黄建勋: 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67年,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林履中: 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是福建侯官人。1871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三期,学习航海驾驶。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后接任管带

杨用霖: 杨用霖(1854-1895),字雨臣,福建闽县人。1871年,参加海军,投入福州船政“艺新”炮舰为船生,从管带许寿山学习英语及枪炮、驾驶技术。学成于福州船政。

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

萨镇冰: 萨镇冰(SA ZHENBING),1859—1952,字鼎铭,清代,福建闽侯人。清末民初海军将领,毕业于福州船政。

我心里话,我真的是不愿意提及这个我们中国人心头的痛!要是说北洋舰队为什么失败了,我觉得可能有两点吧!

其中原因有两点:

一、在日军战舰逼近的时候,北洋舰队的队形出了问题。当时,北洋舰队本想以分段纵列的队形迎战日军。但是由于士兵们平时就缺乏足够的训练,所以配合不够默契,原本分段纵列却变成了一字排开的雁行阵。这种阵型正中日军的下怀,日进猛烈冲击北洋舰队的领头舰船,当领头的舰船被击沉之后,北洋舰队瞬间没有了方向,队形也随之变乱。由于队形混乱,所以导致战斗力严重分散,最终在日军有组织有的攻击之下,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是一口口可以他们失去了主帅和有效的指挥,当时,北洋舰队指挥官丁汝昌正与副手和将军们站在位于阵型中间的舰船上观察敌情,指挥战斗。没想到,日军舰船突发冷箭,一下子炸掉了丁汝昌等指挥官所在的甲板,造成了北洋舰队多位将军死伤,丁汝昌也身负重伤。由于主帅受伤,无法指挥作战,北洋舰队缺乏游戏哦啊的组织,从而战斗力大减,最终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全军覆没。

还有一种观点是说课北洋舰队的失败是由于炮弹不够,据说当时日军装备虽然没有北洋舰队精良,但是他们的舰船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移动灵活。由于日军移动过快,致使北洋舰队无法准确地瞄准目标,浪费了很多炮弹。另外,由于船身的装载能力有限,再加上过于浪费,炮弹补给严重不足。面对日军密集的攻击,弹尽粮绝的北洋舰队已无力还击,最终全军覆没。

总之,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让我们中华民资遭受了历次不平等条约中最屈辱一次失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记住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是时刻激励我们华夏儿女,请不要忘记,落后脚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