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红耳赤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2.脸红耳赤是成语嘛

3.成语面红耳赤

4.脸红耳赤是什么意思

5.面红耳赤拼音

6.面红耳赤成语的解释

脸红耳赤_脸红耳赤是什么原因

1、耳朵发赤脸发红的羞涩形态。形容因激动时羞愧而脸色发红的表情。红和赤:耳朵因某种原因而流血发涨。面红耳赤具体解释如下:解释: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2、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3、译文:禁不住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心神向往,不能自持,身上不知道怎样才好。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5、近义词面红耳热、羞愧满面、脸红耳赤。

面红耳赤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面红耳赤,汉语 成语 ,拼音是miàn hóng ěr chì,意思是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面红耳赤成语的意思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面红耳赤成语的解释

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面红耳赤成语的 近义词

脸红耳赤 [ liǎn hóng ěr chì ]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亦作“脸红耳热”。

面红耳热 [ miàn hóng ěr rè ]

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面红耳赤成语的 造句

1、集市上,人们居然为了几片粽子叶讨价还价的有之,吵得面红耳赤的有之,意欲动手的亦有之,引来大家伙的一度围观。

2、助理想到自己眼巴巴的馋样子,一时面红耳赤,羞得耳朵里几乎都有蒸气喷出来,忙把吉他放了回去。

3、章榕瞬间面红耳赤,一股屈辱感袭遍全身,虽然面前是个女子,但她此刻的感觉,就像被剥光了放在大庭广众之下展览似的。

4、当她向领受救济的人问一些必要的关于救济的问题时,她每次都羞得面红耳赤。

5、每每看到俗人们动不动就面红耳赤揎拳捋袖,一鸣心底本能地鄙夷,几天下来 修理 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也有五六个了。

6、这边一群衣冠楚楚的才子模样的人在这针砭时弊的讨论当朝的政事,一个个争的是面红耳赤。

7、看着面红耳赤、顿口拙腮的陈凡,叶灵倩终于是忍俊不禁,笑了出来。

8、以前两人不是没有接过吻,这次在秦朗嬉弄下,王玥虽面红耳赤,不过依然半推半就回应着秦朗。

9、古易清秀的面孔,略显成熟的穿着,每次看向别人的时候,总是把那些女生看得面红耳赤。

10、闪电般窜到一边,继续吹起号角,可却仍是一声空响发出,龙野气得面红耳赤,恨不得将号角扔到地上,用脚碾碎。

11、,果然是他,她顿时有些面红耳赤,许久才平复心情,轻咳一声硬着头皮向石莫走去。

12、张福通被对方无耻的话语激的面红耳赤,兼之气势被夺,一时语塞。

13、这些话题成了近期陆军学院漂亮女生们的话题焦点,她们常常为各自的推测争持的面红耳赤。

14、手上的触感和飘来的阵阵少女幽香,令陈暮不禁面红耳赤,心跳加速。

15、此时的冷焰已经接经发狂的地步,面红耳赤,瞋目切齿,他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冷旭尧瘦小的身子上。

16、听到这里,李辰算是明白了,原来是两个争锋吃醋的小屁孩,进了房间,就看到秦海和一个胖胖高高的小男孩在那争吵的面红耳赤。

17、看着佳蕊面红耳赤,口中着了魔怔似的不断的说些笨蛋、混蛋之类的话语,两人四目相对,不知所以。

18、李梅函羞人答答说完,马上装着害羞的样子低眉垂眼,面红耳赤,拿着绣帕在不知如何是好。

19、突然一声雷霆大喝在耳边响起,学生们都浑浑噩噩的醒了过来,才发现大部分人都满头大汗,面红耳赤。

20、火锅在我们呼天呛地面红耳赤地蚕食鲸吞后,很快就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

21、从泄漏的内容中来看,范德比尔特的文字对变态性行为那毫不含蓄的描写足以让人面红耳赤。

22、急诊室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声,众护士纷纷面红耳赤,掩面捂眼,不敢再看。

23、不过,就是用中文演讲,周奔驰还是被台下的学校老师们问了个张口结舌、面红耳赤。

24、他笨嘴笨舌,从来就没有说过令她面红耳赤的话。

25、楼内大堂上的景象,着实让叶雨面红耳赤,围坐在小桌上的男男女女,相互搂抱,有的甚至上下其手,耳鬓厮磨。

26、一次,孙国华自认详读及了解论文的内容后,兴高烈地去向老师 报告 时,没想到会被他老师“痛责”得体无完肤、面红耳赤。

27、当着母亲的面,萨马兰奇顿时面红耳赤,尴尬难当。

28、这样的会议可想而知,统帅部高级将领们争得舌剑唇枪,面红耳赤。

29、在其他地方,他说,仅是在自己的家里,针锋相对的观点和面红耳赤的争论早已经习以为常。

30、甘宁面红耳赤,但心中也终于明悟过来,为什么看似桀骛不驯的黄忠、华雄等人,会对刘尚心悦诚服。

31、李东安率着兵科给事中们急忙忙地赶赴皇极殿,只见朝堂之内已经是沸反盈天,争得面红耳赤。

32、王雅清面红耳赤地分辩道,“我也是今天才认识的。”

33、的确,中国的网游企业与其为了一个舶来品争得面红耳赤,不如争取得到目前的大 蛋糕 上更多的份额。

34、政客们常争得面红耳赤,互相揭短,为的也无非就是石油和天然气。

35、诺兹德廖夫当时气得面红耳赤。

36、在这次雅集中,这批仁人君子争得面红耳赤,喝得醉意淋漓。

37、小李的个性内向,上台说没几句话就面红耳赤,只好草草结束。

38、因为感到丢脸,小华面红耳赤地低着头,不发一语。

39、他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就害羞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40、你们两个人为了这件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只是让人看笑话罢了。

面红耳赤成语的意思解释相关 文章 :

★ 面红耳赤的反义词|近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 关于用成语面红耳赤造句

★ 成语解释翻译

★ 耳鬓厮磨成语的意思解释

★ 15个成语及解释

★ 四字成语解释及意思

★ 50个成语解释和出处

★ 最新整理成语解释大全

★ 触景生情成语的意思解释

★ 词语解释

脸红耳赤是成语嘛

编号 1181 成语 面红耳赤 注音 ㄇㄧㄢˋ ㄏㄨㄥˊ ㄦˇ ㄔˋ 汉语拼音 miàn hóng ěr chì 释义 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

语本《朱子语类.卷二九.论语.公冶长下》。

典源 《朱子语类.卷二九.论语.公冶长下》黄先之问「子文」「文子」二节。

曰:「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面赤;子文1>却三仕三已2>,略无喜愠3>。

有些小所长,便不肯轻以告人,而子文乃尽以旧政告之新尹。

此岂是容易底事!其地位亦甚高矣。

今人有一毫系累,便脱洒不得,而文子有马十乘,乃弃之如敝屣然。

此亦岂是易事!常人岂能做得?后人因孔子不许他以仁,便以二子之事为未足道,此却不可。

须当思二子所为如此高绝,而圣人不许之以仁者,因如何未足以尽仁。

就此处子细看,便见得二子不可易及,而仁之体段实是如何,切不可容易看也。」

〔注解〕(1)子文:斗谷於菟(ㄨ ㄊㄨˊ),斗为其姓,谷於菟为其名,字子文,春秋时楚国公族,生卒年不详。

楚成王时为令尹,凡二十八年,勤于国政,虽三仕三已,喜怒不形于色,孔子谓之忠。

(2)三仕三已:三次任职为官,又三次被免职罢官。

(3)愠:音ㄩㄣˋ,怨恨。

典故说明 子文为春秋楚国人,在楚成王时任令尹,相当于宰相的地位。

在任期间,勤于国政,秉公执法,从不以权谋私,以私害公。

二十八年间,曾经三次被免职,又三次复职,但他无论是免职或复位,都不会表现出喜悦或怨恨的样子,而且每一次办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钜细靡遗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称赞他是个忠于职守的人。

宋代朱熹论及此事,感慨地说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面赤。」

就是说现在的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可以争得满脸通红,与子文不愠不火的修养比起来,就显得差多了。

这里朱子以「头红面赤」形容人们为争夺事物,又急又怒,满脸通红的样子,后来「面红耳赤」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

书证 01.《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少年的弓,约有二十斤重。

东山用尽平生之力,面红耳赤,不要说扯满,只求如初八夜头的月,再不能勾。」

02.《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众人一定要他叫,他一定不肯叫。

后来众人见他急的面红耳赤,也就罢了。」

03.《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藩台又做眼色给他,又私下偷偷的拉了他一把袖子,直把他急得面红耳赤。」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只见里面所叙的事,千奇百怪,看得又惊又怕。

……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人因紧张、焦急、害羞等而满脸发红的样子。

使用类别用在「激愤恼怒」、「羞耻惭愧」的表述上。

例  句<01>因为感到丢脸,小华面红耳赤地低着头,不发一语。

<02>他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就害羞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03>他们两人只因一言不合就吵得面红耳赤,看得大家都傻了眼。

<04>小王的脸皮太嫩,被人说两句就面红耳赤了,根本不敢回嘴。

<05>你们两个人为了这件小事争得面红耳赤,只是让人看笑话罢了。

<06>小李的个性内向,上台说没几句话就面红耳赤,只好草草结束。

<07>在人们的哄笑声中,小明禁不住面红耳赤,羞愧得似乎无地自容。

<08>只见他急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拿起电话一阵乱拨,也不知是要拨给谁。

<09>他真是紧张得不知怎办才好,面红耳赤的,嘴里吱吱唔唔,就是说不了完整的一句话。

近义词: 脸红心跳

反义词: 面不改色 辨识 参考语词 面红面赤,耳红面赤,面红耳热,面红颈赤,面红过耳,脸红耳赤

成语面红耳赤

脸红耳赤是成语。

脸红耳赤的意思是: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脸红耳赤的拼音是:[liǎn hóng ěr chì]

成语出处: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一面看那丫头,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处,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

脸红耳赤造句:

1、他们总是为一件小事争辩得脸红耳赤。

2、为了这道问题,我和同桌争得脸红耳赤。

3、别看他俩这会儿争得脸红耳赤,最后肯定是哈哈一笑,啥事都没有。

4、小刚上课做小动作,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脸红耳赤,侧目而视,回答不出来。

5、火终于扑灭,但妻子却成了脸红耳赤的泪美人。

6、你可以和老板讨论事情,甚至可以争得面脸红耳赤。

7、他真是紧张得不知怎办才好,脸红耳赤的,嘴里吱吱唔唔,就是说不了完整的一句话。

脸红耳赤是什么意思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下面我们来看看成语面红耳赤的相关知识。

汉字书写 :面红耳赤

汉语注音 :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汗流浃背;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面红耳赤的意思 :赤:红;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激动、焦急、发热而脸色涨红的样子或着急、发怒的样子。

面红耳赤的近义词 :脸红筋涨、羞愧满面。

面红耳赤的反义词 :面不改色。

面红耳赤的故事

过去有一个少年天天跟着一帮狐朋狗友到处玩耍,后来受到奸人所害险些丢了性命,于是他下定决心痛改前非,还给自已取了个“死里逃生”的绰号。有一次他在外游玩的时侯看到有个衣衫褴褛的人拿着一本书便问他:“这书如何卖的?”那人回答说:“倘若遇到知音便分文不取,如若不然便需一万两白银。”死里逃生看到书上写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署名作“九死一生笔记”于是想道:“想不到还有比我用更奇怪的名号的人,想必我跟他有共同之处。”再看书中内容不禁喜形于色,此时那人对他说道:“想必今日是遇到知音了,这书是我的好友所作,今日便送与先生,望生先能够将其传扬开去。”死里逃生拿着回到家里仔细看了看,书中的`内容可谓千奇百怪,让他时而发冷打哆嗦,时而汗流浃背,时而担惊受怕,时而面红耳赤。后来他把这本书改成了章回四处传扬。

面红耳赤例句

1、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二十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2、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那少年的弓约有二十斤重,东山用尽平生之力,面红耳赤,不要说扯满,只有如初八夜头的月,再不能够。”

3、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父子之间没有什么恩’这一断语,实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红耳赤的一大原因。”

4、申捷、宋别离《风满楼》三:“有的双手捧读,如痴如醉;有的眉飞色舞,摇头晃脑;还有的为了某个疑点而争得面红耳赤,引得众人围观。”

面红耳赤造句

1、男生都喜欢乐此不疲地叫女生的绰号,有时侯还经常为了一些问题跟女孩子争得面红耳赤。

2、他看到师姐从容不迫地在自己面前动手宽衣解带,顿时惊得面红耳赤,惊慌失措地逃了出去。

面红耳赤拼音

脸红耳赤是一种生理现象,人在面对某些特殊情况时,会出现此种表现。脸颊因为血液的流入变得红润,耳朵则因其位置的特殊而更加明显。脸红耳赤通常与紧张、激动的情绪相关。比如,当人们突然遇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时,或是在公共场合宣讲时,容易出现脸红耳赤的情况。

脸红耳赤有时候也表示人的心情很愉悦。比如,听到自己的恋人说:你真的太可爱了!或者得到了上司和同事的表扬时,人们一下子会感到心情舒畅,容易出现脸红耳赤的生理反应。这种情况下,脸红耳赤不一定和紧张有关,反而可以看做是人内心的情绪喜悦所带来的效应。

脸红耳赤还可以看做是表情语言中一种微妙的形式之一。有些时候,表达者可能并不想表示强烈的情感或是深切的内心感受,而是想弱化或是掩饰。这种情况下,脸红耳赤可以发挥一种“中和”的作用,既不至于让人觉得表达者缺乏情感反应,又不至于显得过于强烈。这种微妙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有时候需要我们仔细去观察。

面红耳赤成语的解释

拼音:面红耳赤 [miàn hóng ěr chì]。

释义: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引证:不住的~,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例句:他们两个人因为一个问题争得~。

近义词:

一、脸红耳赤 [liǎn hóng ěr chì]

释义: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亦作“脸红耳热”。

引证:只要我们聚在一起,哪怕是吵得~,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陈宜浩《冤家》。

出处:萧殷《桃子又熟了》一:“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二、大惊失色 [dà jīng shī sè]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引证: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 ◎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例句:他听说孩子被车撞伤了,顿时~,慌忙向医院跑去。

成语:面红耳赤

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

简拼:mhec

解释: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示例:不住的~,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近义词:羞愧满面

反义词:面不改色

语法: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面红耳赤 成语接龙

顺接:赤体上阵 赤凤皇来 赤十字会 赤县神州 赤口毒舌 赤口烧城 赤口白舌 赤地千里

顺接:耳红面赤 近朱者赤 金无足赤 口沸目赤 脸红耳赤 面红耳赤 面红面赤 面红颈赤

逆接:白首北面 半斤八面 别开生面 不徇颜面 不羞当面 不识局面 成何体面 出头露面

逆接:面不改容 面不改色 面争庭论 面从后言 面从心违 面从背言 面从背违 面从腹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