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是

2.为什么说王维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

4.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谁

5.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是谁说的

6.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意思是什么?

画中有诗的图片_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的是王维,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至今为止,留下来的诗有400余首,他和孟浩然合称“王孟”。

他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故自己名维、字为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才华早显:

王维于武则天时期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才华早显,幼年聪明过人。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开元五年(717年),在长安,其间有时至洛阳。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太原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是

视听结合,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其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以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为示例,从视听结合赏析: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释义: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维的五言律诗。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综观全诗,兼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可堪山水诗中的上品。

全诗共四个层次。

首联点明季节(“秋”)、时间(“晚”)、地点(“空山”)、天气(“新雨后”),写足诗题。“空”字意味深长。

颔联写景,劲联由景写到人,动静交错,视听结合。尾联由写景转到抒情,由外物转向内心,揭示了全诗的主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可见一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动静关系的处理上,诗人匠心独运,喜用静观中捕捉到的形象,以动态为静态服务,以声响为宁静服务。

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人的感觉,犹如几个精彩镜头剪辑而成的滚动画面,场景在变,人物在动,“镜头”从一个动点跳到另一个动点。

这种错落有致的章法和变换灵活的句型,使得全诗充满灵动与生气。

中间两联: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

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

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应该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一联写初秋,写得真是恰如其分。在黄河流域,刚进入秋天的时候,天儿还相当热,人称“秋老虎”,但是,只要下过一场雨,马上就会有丝丝凉意,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秋天的温差也变大了,白天虽然暑热依旧,但是晚上却会有凉风渐生。这都是最熟悉的季节特点,王维一联诗全都表达了出来。但是光有时令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这一联内蕴的美感。空山并不是空无一人的山,最起码诗人就在山里,何况后面还有浣女和渔舟。

所谓“空山”,不在浪无人踪,而在于远离尘嚣,这样的山,原本就是王维的心头挚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都是空山自带的禅意。那“新雨”呢?所谓“新雨”就是刚刚下过的雨。空山本来就是世外桃源了,再加上新雨洗涤,更加空明澄澈。

再加上“晚”和“秋”这两个元素,相对于白天的热闹,傍晚有幽静之美;相对于春夏的缤纷,秋天有俭静之美。在一年的这个时节、在一天的这个时段,在一座远离尘世的空山之中,在一场涤荡万物的新雨之后,诗人的内心是和空气一样透明,和空山一样宁静的,在这样的心境之下。

百度百科——山居秋暝 (唐诗)

为什么说王维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啊!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皆所画也”。王维绘画,创水墨渲澹法,其作品笔墨清新。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

..

《汉江临跳》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 、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王维还精于绘画。他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作人物、佛像、尤长于山水、青绿、水、墨兼擅,更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所作破墨山水,笔迹劲爽,“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扩展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文学特色

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百度百科-王维 (唐朝诗人、画家)

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谁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画家。

1、跨领域才华

王维在诗歌方面有卓越的表现,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和音乐家。多才多艺的背景使得王维能够更好地将诗歌与绘画相互融合。能将绘画中的构图、色彩和意境融入诗歌创作,使得诗歌呈现出强烈的画面感。

2、自然景物的描绘

王维的诗歌中出现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如山川、草木、鸟兽。景物富有美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王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表达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

3、简练明快的语言

王维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不事雕琢,却能传达出深远的思想和情感。诗歌语言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读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语言特点是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重要原因。通过简洁的语言能够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对王维的评价

1、卓越的艺术天赋

王维是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歌方面有着杰出的表现,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和音乐家。多才多艺的背景使得王维能够将诗歌与绘画相互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2、深入骨髓的静谧之感

王维的诗歌中往往流露出一种深入骨髓的静谧之感,静谧并不是简单的寂静无声,是一种心境的安宁与深沉。无论描绘山水、田园还是表达情感,王维都能够将这种静谧之感融入其中,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心灵的平静与放松。

3、独特的审美视角

王维的诗歌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将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独特的审美视角让王维的诗歌独具魅力,也启发着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诗意。

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是谁说的

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唐代诗人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苏轼曾称赞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他作,给以融化。这画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皆所画也”。王维绘画、创作,其作品笔墨清新。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 ;苏轼从文艺本质、创作、作品三个方面确立了以诗画"一律"、诗画"略同"为核心思想的诗画关系理论体系。他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的。同时,这则评论与苏轼提出的“士人画"这个概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苏轼诗画关系理论的梳理和阐释,进而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内涵和外延作以全面的界定。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意思是什么?

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是苏轼说的。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王维创作的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殷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之诗:“在泉成珠,著壁成绘。”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旗帜。

王维是出色的画家,他诗画双绝,在唐代早已画名流传,明末时由于董其昌的大力推崇,后被尊为中国山水画的“南宗鼻祖”。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

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同时王维也找到了较为合适的笔墨语言来描述这种意境,禅宗不可言传之妙,一经诉诸视觉画面,境界清新自然不同凡响。

最能代表王维书画成就的,是山水画。王维所处时代的山水画坛,王维不是靠画生存的专业画家,他作画的出发点和目的完全是抒发个人性情,可以说,至王维伊始,绘画的功能在逐渐转变,从“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教文宣功能转向面对自我,专注于画家个人的心灵与精神。

他的画作多为山林小景,多用水渲染,自然平淡,清新雅淡,其平远的构图传达出空寂无声的静观之态,形象与笔墨相得益彰,从平和清疏的意境之中透出独特艺术底蕴。

但可惜的是王维并没有可靠的真迹流传下来,现仅存的《网川图》《雪溪图》《江山雪意图》等均为后人摹本或伪托之作。同时他还著有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论》《山水诀》流世。

王维文人画传统:

他的画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向往超然、闲适的情怀,追求更多观照内心的与禅宗精神相契合的“自然”境界。其文人画鼻祖的追加定位是始于后人宋代文坛领袖苏轼等人的极力推崇,苏轼在论王维的诗与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并随着文人画大兴オ真正开始得以确立。

宋代以降,王维绘画的地位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他的画风、绘画思想_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至少,后世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系统,都接受了王维的影响,明代董其昌更是明确的在《画旨》中云:“文人之画,自右丞始”。

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味王维的诗,却能品出诗中有画,观看王维的画,却觉得画中竟有诗意。

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

三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正是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的诗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扩展资料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