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丘之貉与一丘之壑区别是什么?

2.一丘一壑过姚黄什么意思

3.一丘一壑也风流的翻译一丘一壑也风流的翻译是什么

4.一丘之壑怎么念

5.一丘之壑的典故

6.吾将终老于此的上一句吾将终老于此的上一句是什么

7.一丘壑的意思

8.10.5 一丘一壑|谢鲲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_一丘一壑

一丘之壑,指古时隐士居住的地,现比喻退隐山野。

[拼音] [yī qiū zhī hè]

[释义] 丘:小的土山;壑:山沟。指古时隐士居住的地方,也指一山一水。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意思是在一个沟壑钓鱼,那么万物不能动摇他专心致志的志向,哪怕停留在一个山丘,天下就不容易转移他的的快乐。

[例句] 宋·张方平《都官纾郎中归三衢诗》“一丘一壑平生志,况有门人伴钓游。”意思是平生的志向就是隐居在一个地方,何况还有人陪在身边钓鱼,游玩呢。

扩展资料

常与成语“一丘之貉”混淆,实际意义却千差万别。

一丘之貉,汉语成语,拼音yī qiū zhī hé,意思是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出自《汉书·杨恽传》。

原句可见于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du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译文]

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使它们渐渐敛收。红艳艳莲花互相倚靠,简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独个儿在发愁。

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地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

[创作背景]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45岁—53岁)的作品。辛弃疾谪居鹅湖时受尽权奸排斥,病愈后他登楼观赏江村的夜景,忽然惊叹时光的流逝,深深感到自己的筋力衰退,再一回想过去,更是百感交集,因而写了这首词抒发心中的悲愤。

一丘之貉与一丘之壑区别是什么?

一丘之壑的意思是古时隐士居住的地方。

拼音:yī qiū zhī hè。

基本释义:丘是指小的土山;壑是指山沟。指古时隐士居住的地方。后因甚至退隐在野,也指一山一水。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示例:宋·张方平《都官纾郎中归三衢诗》:“一丘一壑平生志,况有门人伴钓游。”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一山一水、杜门绝迹、东山高卧、餐松饮涧、避世绝俗、枕石漱流、终老隐居、遁世隐居、隐居求志。

一丘之壑造句

1、人世间的尔虞我诈,再也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更想要的是一丘之壑,无拘无束的日子,从此以后过上于是隔离的生活。

2、我舍弃繁华似锦,只换你一丘之壑。

3、喧嚣都市,归隐山林,拥一丘之壑,这是简;青翠湖畔,读书品茗,可与世无争,这是静。

4、喂马劈柴,话语桑麻,满眼的翠绿,扑鼻的花香,只愿从此拥一丘之壑。

5、那是一个一丘之壑,在苍色的山岩的脚下。后有一片竹林,鞭子似的多节的竹根从墙垣间垂下来。下面一个遮满浮萍的废井,已成了青蛙们最好的隐居地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丘之壑

一丘一壑过姚黄什么意思

一丘之貉与一丘之壑的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出处不同、用法不同,具体如下:

一、意思不同

1、一丘之貉

指彼此为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一样都是坏人,没有差别。

2、一丘之壑

意思是指古时隐士居住的地方,后因甚至退隐在野,也指一山一水。

二、出处不同

1、一丘之貉

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白话文:“就像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忠贞的大臣,终于亡了国,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就像在同一山丘生长的貉兽一样,毫无差别,专门信任小人,容纳不了忠臣。”

2、一丘之壑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白话文:“在山壑中垂钓,那么天下万物难以干扰他的心志;隐居在一小山之中,则天下万物不能改变他的安乐。”

三、用法不同

1、一丘之貉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彼此一样都是坏人,没有差别。

2、一丘之壑

示例

宋·张方平《都官纾郎中归三衢诗》“一丘一壑平生志,况有门人伴钓游。”

白话文:“一山一沟壑平生志向,何况有门人伴钓游。”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丘之貉、百度百科-一丘之壑

一丘一壑也风流的翻译一丘一壑也风流的翻译是什么

一丘一壑过姚黄什么意思如下:

一丘一壑:指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引申为退隐在野,逍遥方外。《太平御览》七九《苻子》:“黄帝……谓容成子曰:‘吾将钓于一壑,栖于一丘。’”《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姚黄:一种名贵的牡丹花。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这里姚黄泛指牡丹花。“一丘一壑过姚黄”出自宋代陆游的《梅花绝句》, 诗句共7个字,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这首诗写于淳熙五年(1178)十二月。当时陆游在建安郡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任所。诗人赞美梅花高雅清淡、默默奉献,它的谦逊无争,更使人爱慕思念。若要评定花的品第,诗人认为,梅花像退隐在丘壑的高士,其高尚品格胜过有“富贵花”之称的牡丹花。

拓展知识:陆游。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一丘之壑怎么念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解释: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地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解释: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地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诗词名称:《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本名:辛弃疾。别称:辛忠敏。字号: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出生时间:1140年5月28日。去世时间:1207年10月3日。主要作品:《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清平乐.村居》《送剑与傅岩叟》《满江红》《卜算子修竹翠罗寒》等。主要成就: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讨平起义,创设飞虎军。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丘一壑也风流”的详细介绍:

一、《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的全文点此查看《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的详细内容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

但觉新来懒上楼。

二、辛弃疾其他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青玉案元夕》。三、译文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使它们渐渐敛收。红艳艳莲花互相倚靠,简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独个儿在发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地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

四、赏析

此词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45岁至53岁)的作品,由题目可知:作者游罢鹅湖归来后,曾患过一场疾病,病愈后他登楼观赏江村的夜景,忽然惊叹时光的流逝,深深感到自己的筋力衰退,再一回想过去,更是百感交集,因而写了这首词抒发心中的悲愤。

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但景中有情,只不过是非常含蓄而已,须细察始能体会。“枕簟”句写气候变化: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然还未入秋,但是已能感到秋意。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自然环境的反映,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断云”句写江上风光:飘浮在水面上的片断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眼前出现了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这景象给词人带来一种广阔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惆怅。“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盛开的红莲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静静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这两词用的真是恰到好处。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虽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以上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着词人忧伤抑郁的意绪,而且为下阕抒情制造了一种清冷、空虚又而沉闷的氛围。

下阕头三句虽承上述氛围和意绪,但在情感的表现上却有显著变化:变含蓄为明朗,于抑郁为旷达。这三句连用了三个典故。“书咄咄”句用殷浩事。《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热中富贵,罢官后终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意为“哎哎,这真是怪事!”)。“且休休”用司空图事。《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轻淡名利,隐居中条山,他作的《休休亭记》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按司空图的解释,“休”字有二义,一为闲退,一为安适。“休休”即闲适之意。)“一丘一壑也风流”用班嗣语。《汉书·叙传》载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这三句连起来的意思是:何必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呢?倒不如姑且安享闲居的清福罢,隐居山林那也很高雅。前一句作反问语,表示不以殷浩为然;后二句作语,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看起来词人好象真的乐意当隐士了,但实际上这是悲愤却故作旷达之辞,比直抒悲愤更感强烈。三个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气势连贯,而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现上又有显著变化;变坦率为委婉,旷达为悲凉。“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化用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筋力上楼知”句意。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实则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词《满江红》)的悲愤。

作者一生志在恢复中原,虽遭谗毁摈斥但坚持如故,因此表现在这里的便不是一般惊衰叹老的感伤,而是深恐功业难成的忧虑。刘辰翁说他“英雄感怆,有在常情之外”(《辛稼轩词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与词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词蕴含的情感是异常深沉的,但词人使用的语言却又极为平淡。上阕描述气候的清冷、云水的舒卷和花鸟的静默,都无奇险之处,而寂寞沉闷的气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阕出语十分旷达,但政治上失意的情绪愈令人感觉凄凉结尾二语尤其淡朴浅近,犹如野叟闲谈,略不经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慨就表现得极其厚重。这种以淡语写深情的艺术,正如刘熙载说的“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艺概·词曲概),是一种更为精湛的艺术。

五、注解

簟:竹席;

溪堂:临溪的堂舍。

收:敛收。

浑如:非常像,酷似。

无言:不鸣。

咄咄:用殷浩事。表示失意的感叹。

休休:用司空图事。

一丘一壑:隐者所居之地。

筋力:精力。

但:只。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的详细信息

一丘之壑的典故

一丘之壑,汉语成语,拼音是yīqiūzhīhè,意思是指古时隐士居住的地方,后因甚至退隐在野,也指一山一水。出自《汉书·叙传上》。

一丘之壑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意思是指同一领域内的人或事物之间差距极大,好比一座山丘和一个深谷之间的差别一样明显。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个领域内的人才或成就之间的极端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行业或领域内的巨大差距。

比如说,在音乐领域中,有些人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能够创造出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而另一些人则不懈努力却难以达到同样的水平。同样,有些企业和个人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财富;而另一些人则一直处于低谷,难以获得成功。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一丘之壑的存在也很常见。有些人具备了天赋和优势,能够轻松地获得成功和成就;而另一些人则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才能达到同样的水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能够站在更高的山顶上,俯瞰一切。

一丘之貉与一丘之壑的区别:

1、一丘之貉比喻彼此一样都是坏人,没有差别。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例句:这群人不是抢就是骗,都是一丘之貉,实在没出息。

2、一丘之壑是指古时隐士居住的地方,即退隐在野,也指一山一水。出自《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例句:一丘一壑平生志,况有门人伴钓游。

吾将终老于此的上一句吾将终老于此的上一句是什么

[释义]丘:小的土山;壑:山沟。指古时隐士居住的地方。后因甚至退隐在野。也指一山一水。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例句]宋·张方平《都官纾郎中归三衢诗》“一丘一壑平生志,况有门人伴钓游。”

一丘壑的意思

吾将终老于此的上一句:一丘一壑。

吾将终老于此的上一句:一丘一壑。诗词名称:《念奴娇·长干里》。本名:郑燮。别称:郑板桥,世称板桥先生。字号: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江苏兴化。出生时间:1693年11月22日。去世时间:1766年1月22日。主要作品:《念奴娇方景两先生庙》《念奴娇高座寺》《山中雪后》《念奴娇台城》《念奴娇孝陵》等。主要成就:“扬州八怪”代表人物,诗书画世称“三绝”。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吾将终老于此”的详细介绍:

一、《念奴娇·长干里》的全文点此查看《念奴娇·长干里》的详细内容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

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

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箫,

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

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

雪片鲥鱼刀。淮水秋清,

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二、郑燮其他诗词

《题竹石》、《赠袁枚》、《山中雪后》、《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咏雪》。相同朝代的诗歌

《道中作·行路艰辛叹未曾》、《秋堂对弈歌为范处士西坪作》、《赠顾行人抱桐先生》、《赤金峡道中作》、《出守临安·惜别翻愁聚》、《题马和之十八应真卷后》、《登钟山放歌》、《出守临安·丽藻争春发》、《出守临安·少住终何益》、《天庆宫观刘銮塑像》。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念奴娇·长干里的详细信息

10.5 一丘一壑|谢鲲

一丘壑的意思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出处《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示例:宋·张方平《都官纾郎中归三衢诗》:“一丘一壑平生志,况有门人伴钓游。”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近义词:一山一水、杜门绝迹、东山高卧、餐松饮涧、避世绝俗、枕石漱流、终老隐居、遁世隐居、隐居求志。

一丘壑造句

1、人世间的尔虞我诈,再也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更想要的是一丘壑,无拘无束的日子,从此以后过上于是隔离的生活。

2、我舍弃繁华似锦,只换你一丘壑。

3、喧嚣都市,归隐山林,拥一丘壑,这是简;青翠湖畔,读书品茗,可与世无争,这是静。

4、喂马劈柴,话语桑麻,满眼的翠绿,扑鼻的花香,只愿从此拥一丘壑。

5、那是一个一丘壑,在苍色的山岩的脚下。后有一片竹林,鞭子似的多节的竹根从墙垣间垂下来。下面一个遮满浮萍的废井,已成了青蛙们最好的隐居地方。

6、有宽大袖袍遮掩,石雷暗自从储物囊中取出了一根黑狼丘壑两族得来的残破宝物,指甲一掐后,两滴热血恰好滴在了宝骨之上。

7、这小子会站起来,怒目向人,他吐出的气将变成飓风,从他孱弱的胸中,会呼出足够的风,来改变阿尔卑斯山的丘壑。

8、只要心理健康,每一步都走得坚强;只要胸有丘壑,残缺的笔也能描慕梦想;只要爱心传递,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全国助残日,多一份关爱,世界更美好。

9、宝祥偏爱湿笔润墨,他特别钟情于捕捉烟雾迷蒙中的水口溪流,平林低岗、山乡暮霭,用华滋飞动的苔点,堆塑丛林丘壑,营构云蒸霞蔚的神气景致。

晋明帝司马绍是位性情孝顺的皇帝。

他有文才武略,敬贤爱客,喜好文章辞藻。

当时的名臣,从王导、庾亮到温峤、桓彝、阮放等,都被亲近看重。

曾经与大臣们辩论圣人真之意,王导等人的意见也不能使司马绍屈从。

又好习武艺,善于安抚将士。当时江东人才济济,远近都归心于司马绍。

谢鲲见当时还是太子的晋明帝,十分亲近和重视彼此。

晋明帝问:“人们都以你与庾亮相比,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谢鲲答:“以礼整治朝廷,为百官作榜样,我不如庾亮;一丘一壑,我就认为我更佳。”

丘指山丘,壑指山沟,一丘一壑就引伸作寄情山水。

这就是成语一丘一壑的典故的由来。

卫玠死于永嘉六年,谢鲲在武昌为他发丧,十分激动。他人问他何故,谢鲲说:“国家损失了栋梁,怎能不哀伤。”

可见谢鲲虽纵酒和崇尚玄学,但不忘国事。

《汉书·叙传上》也有这一成语的出处,这里意指隐者所居之地,寄情山水之意:

唐王勃《上明员外启》:

宋陆游《木山》诗: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五四:

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一丘一壑也风流。

辛弃疾这句诗的大意是:即使只是一座山丘,一个溪壑,也一样充满着无尽的情 趣,使人悠然神往。

风流:代表无尽的情趣。

任何人只要奋闲情 雅兴,并有玲珑剔透的心灵,懂得欣赏美的意境,那么任何一 山、一丘、一溪、—壑,都隐藏着不尽的情趣,无处不可爱。

这 就和现代人所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有着相同的意境。

一九年九月十日,出土于南京中华门外戚家山残墓中的谢鲲墓志,其文如下:

谢鲲是东晋初年的名士。

《晋书》卷四十九《谢鲲传》云: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

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

避地于豫章,以讨杜韬功,封咸亭侯。大将军王敦要背叛当时的朝廷时,他曾经婉谏。

其后,谢鲲赴豫章郡太守任。史称其“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

追赠太常,谥曰康。

他是王衍的四友之一。

《晋书·王澄传》“时王敦、谢鲲、庾□、阮修、皆为衍所亲善,号为四友。” 

他是谢尚之父。

《世说新语·人名谱》中有《陈国阳夏谢氏谱》,谢鲲列于第二世,其弟有裒而无广。关于谢裒的叙述如下:“裒,衡子,字幼儒。太常卿,吏部尚书。”

据石刻,谢鲲是西晋初年的人,经历了永嘉南渡,而属于所谓“渡江名士”之流。

太宁元年在南渡后仅仅七年,当时的名士们不用说是还想恢复中原的。有名的“新亭对泣”的故事,值得在这儿引用一下:

这很鲜明的表达了“渡江名士”们的心境。这同一心境,在这《谢鲲墓志》里也表达出来了。

所谓“葬建康县石子冈”,所谓“旧墓在荧阳”,都是没有忘记还要“克复神州”的。

南宋陆游辞世时的诗句,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之语,这同样的遗憾,尽管谢鲲如何旷达,恐怕在弥留时也在脑子里面萦回过的。

暂时埋在南方,将来还要归葬于“旧墓”,这个希望虽然落了空,但《墓志》却在今天重见天日,这在谢鲲倒是意想不到的了。

阅读链接:

《一起来读世说新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