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哪首古诗,作者是谁

2.月落乌啼的意思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什么季节的

4.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是什么意思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翻译

6.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整首古诗

月落乌啼_月落乌啼歌曲毛宁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全文: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释义: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哪首古诗,作者是谁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2、附原文: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词语解释

江枫:江边的枫树。

姑苏:苏州的别称。

诗文赏析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作者简介:

张继(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尝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大历末,入内为检校祠部员外郎。又分掌财赋于洪州。后来夫妇俱殁于其地。继诗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高仲武评 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月落乌啼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

2、附原文: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3、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什么季节的

月落乌啼的意思如下:

形容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景象。

月落乌啼出处:

唐·张继《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造句:

1、我耳边仿佛回响起了“当当”的钟声,真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我们走到江边,天近拂晓,月落乌啼,倍感凄凉。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回目可能是月落乌啼含霜满天,食尽鸟泣奔腾流散。

6、月落乌啼霜满天,此时已经彻底的进入寒冬时节,随意哈一口气就可以结成冰,可想而知天气有多么的寒冷,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可谓是贫民窟最难熬的时候。

7、月落乌啼霜满天,今生无春未愁眠。

8、一夜过去,月落乌啼,清晨阳光如流水轻轻从窗户流入房中,柔和的光芒落在刘星惨白的脸上。

9、这广寒宫簇拥在群峰之间,远离世俗,依山傍水,四周的景物也很不凡,万壑争流,千崖竞秀,月落乌啼,花落飘香,层层叠叠罗黛色,山河拥翠弄岚光。

10、美丽姐姐,不不不,美丽姑奶奶,您就饶了我,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月落乌啼霜满天,夫妻双双把家还。

11、月落乌啼霜满天,今夜玉清眠不眠。从今若许闲乘月,只羡鸳鸯不羡仙。

12、月落乌啼,千古江枫愁客梦;暗香依旧,百年风雨牵情心。

13、梦扰寒蛩,月落乌啼霜乱起;情牵远客,烛摇鸦咽泪空垂。

14、梦扰寒蛩,月落乌啼霜乱起;心惊怨鸟,斗斜人醒恨徐来。

15、天上星沉,月落乌啼,朵朵寒梅含别恨;人间雨泣,风号鹤唳,声声茉莉唱忠魂。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是什么意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的是深秋夜景。

原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出处:唐·张继《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赏析

“月落乌啼”句从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化来,反其意而用之,曹诗以月光之明亮惊鹊南飞,张诗则以月亮之落,光线由明而暗之变化,引起乌鹊之啼,皆体物之精微者,皆可谓丹青圣手,善用光者。

“月落”不仅引来乌啼,而且一下子就使原来不显眼的白霜显得耀眼夺目起来,这又是一层明暗的变化处理。次句以近景枫之红叶,配置远处依稀闪烁的渔家灯火,在白霜满地的背景上,煊染了秋夜的红色、可谓绚灿之至!而这一切,又都笼盖在一丝淡淡的乡思哀愁的情绪之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翻译

形容夜晚的寂静和孤独感。用来描绘人在孤独、悲伤或失落时的心情,这句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

1、第一部分月落乌啼,指的是月亮落下去了,乌鸦开始叫唤。这个场景意味着夜晚已经深沉,周围的环境也变得十分安静,只有孤独的乌鸦声在回荡。

2、第二部分月牙落孤井,则是指月牙从天空中缓缓地落入了孤独的井里。井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没有人能听到井底传来的声音,所以月牙似乎被孤独地吞噬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整首古诗

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出处唐·张继《枫桥夜泊》。

意思月亮渐渐落下去了,乌鸦啼叫,满天皆霜,面对江枫渔火,愁思起伏,久久不能入睡。描画出了一幅秋夜旅泊图,衬托了无法排遣的行旅之愁。

鉴赏夜深了,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在这宁静的夜晚,时不时传来几 声乌鸦的叫声,冷气逼人,寒霜似乎铺满了整个天空。江边的枫树、渔舟 的火光则始终陪伴着内心忧愁夜不能寐的诗人。诗歌的物象密度很大, 以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天”三词分别叙述了诗人所 见、所闻、所感,渲染出一幅宁静清冷的苏州水乡秋夜图。“江枫”“渔火” 一动一静,一明一暗,却似乎有了生命一般,被诗格化,能够陪伴着愁 绪满怀、夜不能寐的诗人。诗句表现了羁旅者孤茕寂寥的心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整首古诗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悄悄落下去,不时传来乌鸦的啼叫声,秋霜满天,我对着江边的枫树,江上的渔火,满腹愁闷难以入睡。夜已经很深了,朦胧中,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到我休息的渔舟中来了。

这首诗作者是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诗全称《枫桥夜泊》。

扩展资料: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月落:这里是指的是天将破晓;乌啼:这里是指乌鸦的鸣叫;霜满天:诗人张继把冰雾误认为是霜了。

在气象学上,雾是指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物理现象;霜则是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显然,雾是指水汽的空中凝结物,它可以是水滴,也可以是冰晶;霜仅指水汽的地表固态凝结物。诗人夜泊于枫桥时,天气寒冷,漫天冰雾,点点渔火之光和月光(或月亮余晖)经冰晶的反射,进入诗人眼中,他就觉得那是霜反射的光亮。

一千多年的唐朝,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认识还十分肤浅,他们要么把空中的冰雾和地上的霜笼统地都称作霜,要么认为地上的霜是由空中的“霜”降落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霜降”,其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所以,张继用“霜满天”也就顺理成章了。

百度百科-月落乌啼霜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