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翻译句子

2.成语摩顶放踵是形容哪位伟人的?

3.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是什么意思?

4.摩顶放踵的典故出自

5.摩顶至踵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6."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是什么意思?

摩顶放踵_摩顶放踵最火的一句

摩顶放踵形容尽力、不顾惜身体的行为。

摩顶放踵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原意是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包括磨破头皮、踏破脚跟。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摩顶放踵中的摩顶是指磨破头皮,放踵是指踏破脚跟。

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决心和毅力。它强调了人的决心和毅力的重要性,以及为了实现目标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摩顶放踵这个成语的使用通常是在形容那些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不惜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人。比如,一个人为了追求某个事业或者理想,不惜长时间地努力工作,甚至放弃了很多个人时间和休息,就可以用摩顶放踵来形容他的努力和付出。

摩顶放踵造句:

1、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摩顶放踵,不辞辛劳地努力工作。

2、这位科学家为了研究某个难题,摩顶放踵,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3、他在比赛中摩顶放踵,全力以赴,最终取得了胜利。

4、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他摩顶放踵,日以继夜地工作,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5、他在工作中总是摩顶放踵,不辞辛劳,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6、为了拯救生命,医生们摩顶放踵,不眠不休地工作着。

7、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摩顶放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8、这位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摩顶放踵,全力以赴地训练和比赛。

9、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摩顶放踵,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10、为了保护环境,志愿者们摩顶放踵,不畏艰辛地开展环保活动。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翻译句子

摩顶放踵 [mó dǐng fàng zhǒ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出 处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成语摩顶放踵是形容哪位伟人的?

译文:墨子主张兼爱,为了爱护他人,不辞辛苦劳累,即使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只要对别人有利,也心甘情愿地去做。"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是墨家最伟大的精神。孟子曾概括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意思是,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就是把自己从头到脚磨成粉末都在所不辞。可见,“摩顶放踵”就意味着吃苦。墨子为天下人谋利益,提倡“自苦”精神,主张“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并说“不能如此,不足为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墨子“度身而衣,量腹而食”,“墨突不黔”,四处奔波,一生辛劳。“摩顶放踵”是一种不畏劳苦、舍身为人的精神。

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舍弃自我成全大家,这是一种博爱的表现。自古至今有很多优秀的品格广为流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高尚的品格也别消磨殆尽,有很少一部分人完美的继承了他们,现在的人都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生死。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品德,但是这些品德随着历史的长河逐渐被埋没,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怎么去唤醒现在的人们再一次重拾这些美好的品德。

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是什么意思?

成语摩顶放踵是形容墨子的。

摩顶放踵:

解释: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出自:《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示例:故~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章炳麟《变法箴言》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辞劳苦,舍己为人

扩展资料:

墨子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他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来他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

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应运而生。虽然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墨子最终舍掉了儒学,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是一个宣扬仁政的学派。

在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时期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为“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百度百科-墨子

摩顶放踵的典故出自

1、名言内容: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名言解释:?摩顶放(fang仿)踵;全身从头顶到脚后跟都因劳累而磨伤。放,到。

这两句大意是:磨光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有利,也干。

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孟子评论墨子一贯主张“兼爱”,为了给天下人谋利益,不 辞辛苦, 四处奔走的。现在可引用“摩顶放踵利天下”形容有些人毫无私念,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 ?大众服务;也可只用“摩顶放踵”形容某些人为做某些事 ?吃了 许多苦,受了许 多罪。?

3、名言出自: 东周·战国 孟子 《孟子·尽心上》

4、名言作者:孟子

摩顶至踵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摩顶放踵的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上》。

1、摩顶放踵解释为从头至脚都磨伤。形容不辞辛劳,尽心竭力。出自《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

3、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孟子》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

4、孟子表示墨子的兼爱主张,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后跟,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地去做。

摩顶放踵的例句:

1、他摩顶放踵数十年,为的就是要在乡里盖所医院。

2、相传墨子为了推广兼爱思想,摩顶放踵奔波於天下。

3、秉持着传教士摩顶放踵的精神,石滋宜到处演讲,传播福音。

4、故摩顶放踵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

5、他摩顶放踵数十年,为的就是要在乡里盖所医院。

6、他一辈子摩顶放踵为保护原住民文化而努力。

7、为了完成济世志业,法师终日摩顶放踵,不敢稍有松懈。

8、汶川大救援,很多解放军战士摩顶放踵,但为了最大限度给受灾者以生的希望,没有一个人退却。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是什么意思?

编号 4439 成语 摩顶至踵 注音 ㄇㄛˊ ㄉㄧㄥˇ ㄓˋ ㄓㄨㄥˇ 汉语拼音 mó dǐng zhì zhǒng 释义 义参「摩顶放踵」。

见「摩顶放踵」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摩顶放踵」之典源,提供参考。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1>兼爱2>,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注解〕(1)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

有《墨子》一书,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

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

为墨家思想的代表。

(2)兼爱:战国时墨翟所倡导的学说。

主张平等之爱,无亲疏厚薄的不同。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摩顶放踵」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许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学说主张,以期能对治理国政有所帮助。

而战国时候,杨朱的贵己学说和墨子的兼爱学说恰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孟子》书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两人思想的差别。

孟子说:「杨子主张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样微小的东西而对天下有利,也不肯做。

然而墨子的兼爱主张,却是一种平等之爱,纵使是磨秃了头顶,走破了脚后跟,只要是有利于天下的事,他便会奋不顾身地去做。」

后来《孟子》原文中的「摩顶放踵」,就用来比喻舍己救世,不辞劳苦。

书证 01.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轸。

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

02.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伏自思之,生圣日,沐皇风,摩顶至踵,莫非亭育,不能历丹凤,抵濯龙。」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摩顶放踵

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摘自《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这也就是墨家之名的由来。《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清庙之守",意思是管理庙中事物,演习郊祀或其他祭祀礼仪。春秋初的尹佚,便是"清庙之守"。 据说他的传人史角居于鲁国,墨子曾前往学习。墨家理想人格讲究"任侠","墨子之门多勇士"( 陆贾《新语·思务》)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崇侠尚武,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则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侠肝义胆。《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见墨子是从儒家分出来的。墨子并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帜,在战国时成为与儒家相抗衡的引人注目的"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显学篇》)。而经过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学由显学逐渐变为绝学。墨子其人关于墨子的生平身世,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对他的生平身世一直争论不休,有说是宋人,有说是鲁人。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墨子的手工很巧,据说他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用木料拼成的木鸟,能在天上飞一天;还比当时的巧手公输盘更早的发明了云梯等等。由此可见,这位墨子还是一位发明家、科学家。孔子之后下一个主要的哲学家是墨子。他姓墨名翟。《史记》上没有说他是哪国人,关于他的生平也说的很少,实际上等于没有说。因而关于墨子是哪国人历来有意见分歧。有些学者说他是宋(今豫东鲁西)人,另一些学者说他是鲁人。他的生卒也不能肯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一前381年以内。研究墨子思想。主要资料是《墨子》一书,共五十三篇,是墨子本人及其后学的著作总集。墨子创立的学派名为墨家。在古代,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也不亚于孔学。把这两个人进行对比,是很有趣的。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的言辞论证它们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相反,认为它们不正当,不合用,力求用简单一些,而且在他看来有用一些的东西代替之。简言之,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辩护它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是它的批判者。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他传教的目的在于,把传统的制度和常规,把孔子以及儒家的学说,一齐反对掉。墨家的社会背景在周代,天子、诸侯、封建主都有他们的军事专家。当时军队的骨干,由世袭的武士组成。随着周代后期封建制度的解体,这些武士专家丧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谁雇佣他们就为谁服务,以此为生。这种人被称为“游侠”,《史记》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游侠列传》)。这些都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大部分的墨学就是这种道德的发挥。在中国历史上,儒和侠都源出于依附贵族“家”的专家,他们本身都是上层阶级的分子。到了后来,儒仍然大都出身于上层或中层阶级;而侠则不然,更多的是出身于下层阶级。在古代,礼乐之类的社会活动完全限于贵族;所以从平民的观点看来。礼乐之类都是奢侈品,毫无实用价值。墨子和墨家,正是从这个观点,来批判传统制度及其辩护者孔子和儒家。这种批判,加上对他们本阶级的职业道德的发挥和辩护,就构成墨家哲学的核心。墨子及其门徒出身于侠,这个论断有充分的证据。从《墨子》以及同时代的其他文献,我们知道,墨者组成一个能够进行军事行动的团体,纪律极为严格。这个团体的首领称为“钜子”,对于所有成员具有决定生死的权威。墨子就是这个团体的第一任钜子,他领导门徒实际进行的军事行动至少有一次,就是宋国受到邻国楚国侵略威胁的时候,他们为宋国准备了军事防御。这段情节很有趣,见于《墨子》的《公输》篇。据此篇说,有一位著名的机械发明家公输般,当时受楚国雇用,造成一种新式的攻城器械。楚国准备用这种新式器械进攻宋国。墨子听说这件事,就去到楚国,要对楚王进行劝阻。在那里,他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演习了他们的进攻和防御的器械。墨子先解下他的腰带,用它摆成一座城,又拿一根小棍棒当作武器。接着公输般使用九种不同的微型进攻器械,九次都被墨子击退了。最后,公输般用尽了他的全部进攻器械,可是墨子的防御手段还远远没有用完。于是公输般说:“我知道怎样打败你,但是我不愿意说出来。”墨子回答说:“我知道你的办法,但是我也不愿意说出来。”这段故事若是真的,倒是为当今世界解决两国争端,树立了良好榜样。战争不必在战场上进行。只要两国的科学家、工程师把他们实验中的攻守武器拿出来较量一番,战争也就不战而决胜负了!不管这段故事是真是,也可以反映出墨者团体的性质,别的书上也说到这种性质。例如《淮南子·泰族训》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子》一书的本身,差不多有九篇是讲防御战术和守城器械。这一切表明,当初组成墨家的人是一群武士。可是,墨子及其门徒。与普通的游侠有两点不同。第一点,普通的游侠只要得到酬谢,或是受到封建主的恩惠,那就不论什么仗他们都打;墨子及其门徒则不然,他们强烈反对侵略战争,所以他们只愿意参加严格限于自卫的战争。第二点,普通的游侠只限于信守职业道德的条规,无所发挥;可是墨子却详细阐明了这种职业道德,论证它是合理的,正当的。这样,墨子的社会背景虽然是侠,却同时成为一个新学派的创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