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重视的成语

2.用“本”字来组积极向上的4字或6字成语

3.什么秉什么执四字成语

4.带秉的四字成语大全

5.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6.关于秉的四字成语

秉要执本的近义词_秉要执本

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

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译文:

齐国贵族田氏,一次在庭院里祭祀路神。祭礼完毕,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竟有上千人。席间,有人献上鱼雁,他看了感慨地说:“天帝对人类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繁殖了五谷,生育了鱼鸟,供我们享用。”他刚说完,赴宴的众宾客随声附和,一致赞同。

这时,在座的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走上前来说: “事情并非如您所说啊!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自然界,都是物类。物类本身,并无贵贱之分,而仅仅以智慧大小,力量强弱,相互制约,得以生存,并非谁为谁而生。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降生的呢?比如,蚊、蚋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能说上天生出人类是为蚊蚋和虎狼制造食品吗?”

注解:

齐田氏:齐国姓田的。

食:宴饮。

祖于庭:在庭院里设宴祭路神。祖:古人出远门先设宴祭路神叫“祖”。

以:用来 。

为:给。

迭:更迭。交替地,轮流地。

预于次:参与在末座。 预,参与。 次,中间。

祖:古代祭祀的名称。原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在这里只是祭祀(天地鬼神)之义。

和:应和。表示同意。

坐:通“座”,坐席,座位。

类:种类;物类。

蚊蚋噆肤:蚊蚋咬人的皮肤。 蚋,一种吸血昆虫。 噆:叮咬。

食客:投靠在贵族门下有一技之长的人。

智力:智慧和力量。

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天之于民厚矣:老天对民众很宽厚啊。

不如君言:不是您说的那样。

扩展资料:

关于作者

列子? ,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写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东周威烈王时期人,与郑穆公同时。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对中国人思想影响甚大。

列子才颖逸而性冲澹,曲弥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在先秦诸子中对生命表现出最达观,最磊落的就是列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

列子聚徒讲学,弟子甚众,一次,列子往谒南郭子时竟挑选“弟子四十人同行”,可知列子后学众多。从《庄子》中可以看出列子学派在战国中后期影响很大。《淮南子·缪称训》:“ 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守柔矣;列子学壶子,观景柱(测度日影的天文仪器)而知持后矣(《列子·说符》:“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吕氏春秋》与《尸子》皆载“列子贵虚”,但依《天瑞》,列子自认“虚者无贵”。

彻底的虚,必定有无(空)皆忘,消融了所有差别,也就无所谓轻重贵贱等等概念。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祸,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

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都选自此书,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尊奉为“冲虚”。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一书深刻反映 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列子》可以说是一篇恢宏的史诗,当时的哲学、 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列子》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思想

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

《战国策.韩策》有:“史疾为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张湛《列子.序》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

列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他因为穷而常常面有饥色,却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讳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列子还主张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

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鲍子难客

表示重视的成语

汉书艺文志序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援,易之赚赚,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讦者为之,则苟钩稣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橡,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暖而弃其信。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家者流,盖出于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闯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此亦刍莞狂夫之议也。

(总言以上诸子)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去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胧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总言诗赋)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专,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

春秋之后,周道渐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

是以扬子悔之,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如孔氏之门人用赋也,则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自孝武立乐府而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序诗赋为五种。

二、译文

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宗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

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微妙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

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这就是那些邪僻的儒着所留下来的祸患啊。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

(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狂放无守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阴阳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天文的官职。他们恭敬的顺从上天,用历象来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恭敬的教导人民按照天时祭祀、耕种: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拘泥固执的人来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所牵制,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技术,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

法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法官。他们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来礼仪制度的推展。易经上说:”先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来整法律。“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刻薄的人来实行法家的学术,那么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刑法,而想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至于残害了最亲近的人,伤害恩义刻薄了应该亲厚的人。

名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掌礼仪的官职。古代名号品位不一样,所用的礼节也就异等。孔子说:”一定要来端正名分啊!名分不端正,那么所说的话就不顺当;所说的话不顺当,那么所做的事就不成功了。“

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喜欢攻击别人阴私的人来实行名家的学术,那么就只会卖弄一些屈曲破碎、支离错杂的言辞罢了。

墨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职。他们住在茅草盖顶,以木为橡的房子里,所以注重节俭;奉养年老更事致仕的人,所以主张兼爱;以大射礼选拔人才,所以崇尚贤人;尊崇鬼神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顺从四时做事,所以不相信命运;

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同德;这就是他们长处。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广兼爱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

纵横家这个流派,大概是的出于古代的外交官。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派他出使到国外去,不能独当一面应对进退,虽然学了很多又有何用呢?“孔子又称赞遽伯玉的使者说:”好使者呀!好使者呀!“

这就是说一个使者应该权衡事情的利害得失做适当的处置,只接受出使的命令而不接受应对的言辞,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邪恶的人来实行从横家的学术,那么就崇尚欺诈,而背弃了应该遵守的诚信。

杂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议政之官。他们兼容儒家、墨家,综合了名家和法家,他们知道治理国家的体要必须有这些派的主张,他们也看出来王道政治必须百家贯通,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放荡的人来实行杂家的学术,就散漫杂乱而没有中心目标。

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

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

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小官。 (这一派) 是大街小巷的谈论马路上传说的人所造成的。孔子说:”虽然是小的技巧也一定有值得观赏的地方;但想要推行久远恐怕滞泥不通,所以君子是不学的。“但是它也不会消灭。

(家)是乡里有小智慧的人所写的东西,也要把它编辑保存起来而不要忘记了;如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来用,这也就如同古代樵夫、狂放的人他们的议论一样(有参考的价值)。

诸子共有十家,其中值得观赏的不过九家而已,都是起于王道政治已经衰微以后,诸侯以武力相征伐,当时的国君,喜好厌恶的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

他们的言论虽然不一样,就譬如水火,是互相消灭也是互相生长的:就像仁与义,敬与和,虽然性质相反却又是互相生成的。易经上说:”天下(学问)的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归趋是相同的,思虑虽然很繁杂但是目标致。“

现在各家的学者,各自推崇他们学说的长处,用尽了智慧和思虑,来阐明他们学说的要旨。虽然各自有偏见短处,但是综合他们的主要归趋,发现他们也都是从六经分支出来的。使让他们遭遇到圣明的君王,能折中用他们的主张,他们都可以成为辅佐的人才啊。孔子说过:”礼仪散失了要到乡野去寻找。“

现在距离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圣人的道术残缺废弃,没有地方再去加以追求了,用他们九家的学术不是胜过去乡野找来得好吗?如果能修明六经的学说,观察参考这九家言论,舍弃短处取用长处,就可以通达治理国家的各种方法了!

从前孔子去世以后,简洁平实而涵义精深的言论就无人能够传授了;七十贤去世以后,对儒经大义的解释就开始产生分歧。所以《春秋》分成了五个学派,《诗经》分成了四个学派,《易经》有了好几家的传注。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学术上也是真价格立门户、互相争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众多而又混乱。到了秦朝,认为这种状况是一个祸患,就焚毁儒经,想用来使百姓变得愚味无知,利于统治。

汉朝建立以后,改革了秦朝的弊政,大量收集图书,广泛开辟了献书的途径。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书籍中文字残缺、竹简脱落礼乐制度也衰败到了废弛的地步。皇上感慨地声称道:”朕对此非常有旅啊!“

于是建立了藏书的策府,设置了抄书的机构,上自儒经,下到诸子百家的传注与著述,全都收藏到了秘府之中。到了成帝的时候,见于书籍严重散失,派谒者陈农向天下搜求散失的书籍,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订儒经、传注、诸子之书和诗歌、词赋,命令步兵校尉任宏校订兵书,命令太史令尹咸校订数术之书,命令侍医李柱国校订方技之书。

每一部书校订完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名,总结它的大要内容,抄录下来然后呈报给皇上。工作即将完毕之际,适逢刘向去世了。哀帝就又让流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续完成他父亲未竟的事业。

刘歆于是总括了整理完毕的全部书籍的内容,然后向皇上早报了他的《七略》,包括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现在节取其中的主要内容,用来完善图书的记载。

用“本”字来组积极向上的4字或6字成语

1、忙里偷闲: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2、多端寡要:端:头绪;要:重要。

3、兹事体大: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4、重中之重:重要之中最重要的事物或事情,形容某件事或事物非常重要。

5、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6、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7、举要删芜:要:主要部分。芜:杂乱。选取重要的,删除杂乱的、没有条理的。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

8、经国大业:经国:治理国家;大业:伟大的事业。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

9、官轻势微: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

10、投闲置散: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11、高文典册: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12、百年大计:大计:长远的重要的。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或措施。

13、非同小可: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14、不可或缺: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15、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16、分守要津:要:重要;津:渡口。分别把守交通要道。

17、无关紧要: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18、不识时务: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19、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20、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21、争长论短:长、短:指是与非。争论谁是谁非。多指在不大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计较。

2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23、非同儿戏: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24、要言妙道: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25、爱财如命: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

26、处高临深:处高:处在显贵重要地位。临深:如临深渊。处在显贵之位,好比面临深渊。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

27、无可比拟:比拟:比较。没有可以相比的。

28、轻重倒置: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29、至关重要:关:关键。相当的重要,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时的关键点。

30、大功告成: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31、事关重大:事情关系着大局,非常重要。

32、窃据要津:比喻用阴谋手段占据重要的职位。

33、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34、有眼无珠:珠:眼珠。没长眼珠子。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35、不关紧要: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36、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

什么秉什么执四字成语

与“本”匹配的成语162条,请根据词义参考使用:

本盛末荣树根发达,枝叶才能繁盛。比喻对待事物要着重于根本。

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本同末异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本位主义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本相毕露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不惜本钱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本乡本土指本地,家乡。

不惜工本惜:吝惜。指舍得出本钱。

本小利微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本性难移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不惜血本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

不依本分依:安装;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本支百世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本枝百世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慈悲为本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崇本抑末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除恶务本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澄源正本澄:澄清。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德本财末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不安本分本分:本身应尽的的职责和应守的规矩。指不甘于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思想言行越出正轨。

本本分分非常本分诚实,说话做事不越轨。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标本兼治标本:事物的枝节和根本。从枝节和根本方面都得到治理

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拔本塞原①比喻背弃根本。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亦作“拔本塞源”。

本本源源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本本主义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本地风光形容眼前的景象或事物具有当地的特色。

本固邦宁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本固枝荣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本末相顺本:根本;末:梢;顺:指合于自然情势。由根到梢,次序不乱。比喻事物的发展合乎规律。

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本末终终本末:树根和树梢;终始:事情的结局和开头。指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

本来面目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本深末茂本:树根;末:树梢。根深而枝叶茂盛。比喻事物根底深厚而富于生机,蓬勃茁壮。

端本澄源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端本清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掂梢折本垫钱亏本。梢,钱的市语。

当行本色当行:内行。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着。

返本朝元犹言返本还源。

返本还元犹言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反本还原反:同“返”,归,还。指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返本还原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反本溯源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反本修古本:根本;反本:复归本源,引申为人的禀性。恢复人的禀性,维持最初的善良品质。

各安本业本业:本职工作。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

根深本固指根基深厚牢固。

根深固本根基牢固,难以动摇。

归正返本归:回返。返归于根本之源。

归正反本指返归于根本之源。

花根本艳花的艳丽由其根本所致,是本身所固有的,无需借助外部力量,旧时比喻达官显贵的子孙后代不需谋求而享受荣华富贵。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还元返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源状态。

降本流末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将本求财用本钱谋求利润。同“将本求利”。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积本求原从根本上探求。

极本穷源指彻底地推究本源。

据本生利根据本钱的多少来获取利息。

进本退末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将本图利放债求息。也指用本钱交易,赚钱得利。

谨本详始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捐本逐末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诘究本末诘究:详细追究;本末:缘由。详细追究事物的始末情由。

积基树本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绝其本根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枯本竭源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看家本领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看家本事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木本水源木:树的根;源: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木本之谊指宗族情谊。

木落归本犹言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民惟邦本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民为邦本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离本趣末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离本依末丢掉根本,追逐末节。同“离本趣末”。

赔本买卖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

去本就末指弃农经商。

强本节用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穷本极源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弃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去本趋末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强本弱末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强本弱支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同“强本弱枝”。

强本弱枝本:树干;枝:枝叶。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弃本逐末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同“弃末反本”。

弃末反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去末归本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穷源推本推究事物的本源。

清原正本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清源正本清源:从源头上清理;正本: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强枝弱本比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

弱本强末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人穷反本指人在走投无路之时,呼叫天地、父母。

舍本从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舍本逐末”。

折本买卖折:亏损。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

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溯本求源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源:源头。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比喻寻根究底。

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蚀本生意赔本的买卖。

舍本问末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损本逐末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深根固本使根基深固而不可动摇。同“深根固柢”。

水源木本源:水的源头;木:树的根。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探本穷源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探本溯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源头。同“探本穷源”。

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通天本领上通于天的本领。比喻本领极大。

推宗明本推:推求;明:阐明。指推求、阐明宗旨。

忘本负义本:原来;负:辜负,违背;义:情义。忘记原来的情况,违背了情义。指忘掉了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去做对不起人家的事。

务本力穑本:指农业;穑:收割谷物,这里泛指农业劳动。指努力从事农业劳动。

无本生意没有成本的买卖。

务本抑末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无本之木本:根;木:树。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小本经纪经纪:经营资产。指资本小的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

小本经济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小本经营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寻源讨本指穷本溯源。

信以为本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原本穷末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一本十利本:本钱;利:利润。本钱小,利润大。也比喻下的力量极小,得益却极大。

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

一本万殊本:根源;万:许多;殊:不同。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其实本源同一。比喻事物万变不离其宗。

有本有源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有本有原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有本有则指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以谋为本谋:计谋,计策;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把计谋作为用兵的根本。

以仁为本仁:仁爱;本:根本。以仁爱为治理国家的根本。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源源本本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元元本本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原原本本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

整本大套指有、有条理、全面。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追本穷源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追本求源追:追究;本:根本;求:探求。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逐本舍末逐:追求。抓住根本,放弃次要的东西

正本溯源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追本溯源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枝大于本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正经八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同“正经八百”。

逐末弃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逐末舍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逐末忘本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枝源派本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

6字的成语2条:

还其本来面目让人或事的起初面目或情况显露出来。

三句不离本行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带秉的四字成语大全

1. 求"秉"开头的四字成语

成语词目 解释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秉公灭私 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秉公任直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秉钧持轴 执政掌权。

秉钧当轴 犹言秉钧持轴。执政掌权。

秉文兼武 犹言能文能武。

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秉正无私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2. 带有"秉"字的成语有哪些

秉烛夜游、

秉笔直书、

一秉至公、

秉烛待旦、

一秉虔诚、

秉要执本、

秉公无私、

秉节持重、

秉文兼武、

秉公办理、

遵道秉义、

秉钧持轴、

秉文经武、

秉公任直、

当风秉烛、

一秉大公、

秉正无私、

秉钧当轴、

风中秉烛、

秉公灭私、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3. 用″秉″组两个四字词语

秉烛夜游:手持蜡烛在夜间行游。意谓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解释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中文名

秉烛夜游

外文名

Make merry while one can

出处 《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示例 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良有以也。”

秉:拿着;握住。老舍先生的《养花》: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1]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

1.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秉字开头的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秉公灭私 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秉公任直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秉钧持轴 执政掌权。

秉钧当轴 犹言秉钧持轴。执政掌权。

秉文兼武 犹言能文能武。

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秉正无私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2. 重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语重心长、

郑重其事、

重见天日、

卷土重来、

久别重逢、

德高望重、

重于泰山、

如释重负、

拈轻怕重、

重蹈覆辙、

罪孽深重、

重峦叠嶂、

安土重迁、

山重水复、

老成持重、

重整旗鼓、

尊师重道、

避重就轻、

重修旧好、

重男轻女、

举足轻重、

破镜重圆、

重操旧业、

顾虑重重、

恩重如山、

旧地重游、

重温旧梦、

轻重缓急、

任重道远、

忍辱负重

3. 带有从的四字成语大全

含从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

从容不迫、从天而降、从善如流、择善而从、无所适从、从长计议、

喜从天降、言听计从、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病从口入、从中作梗、

从轻发落、力不从心、何去何从、祸从口出、唯命是从、碍难从命、

各从所好、霞振云从、溯流从源、行不从径、弃恶从德、过从甚密、

投笔从戎、三占从二、凫鹤从方、不知所从、横从穿贯、怒从心生

降格相从、枝附影从、执意不从、枵腹从公、惟上是从、弃德从贼、

顺从其美、从俗就简、急处从宽、苟容曲从、从中斡旋、广谋从众、

审慎从事、舍经从权、委曲从俗、面从腹非、择祸从轻、杖履相从、

从一以终、配享从汜、降邪从正、善善从长、操切从事、从令如流、

指顾从容、面从背违、从恶如崩、家道从容、文从字顺、从流忘反

响和景从、舍正从邪、从风而服、罪疑从轻、从容应对、以色从人、

胁从罔治、坚执不从、唯利是从、计合谋从、肩从齿序、云集景从、

合从连衡、从中渔利、退食从容、鸡尸牛从、云合影从、从善如登、

各从其类、面从背言、从容指顾、青州从事、悲从中来、随类相从、

应天从民、誓死不从、从俗浮沉、惟命是从、十部从事、祸从天降

4. 赞美人的四字成语大全

才思敏捷,过目不忘,十年寒窗,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大公无私,一鸣惊人

长相骏雅,身付异秉,才思敏捷,过目不忘,十年寒窗,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武双全,雄韬伟略,谈吐不凡,谈笑风声,高谈阔论,眉飞色舞,运筹帷幄,言简意赅,完美无缺,一针见血,远见卓识,义正词严,一气呵成,大显神通,出口成章,出类拔萃,出神入化,万古流芳,一本正经,一箭双雕,长篇大论,功德无量,力排众议,力挽狂澜,气贯长虹,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坚韧不拔,身体力行,空前绝后,视死如归,英姿焕发,奉公守法,艰苦奋斗,忠贞不渝,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一尘不染,一鸣惊人,叱诧风云,排山倒海,惊涛骇浪,雷霆万钧,惊心动魄,横扫千军,惊天动地,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千篇一律,口诛笔伐,文从字顺,十全十美,无懈可击,无与伦比,励精图治,壮志凌云,高瞻远瞩,忍辱负重,盖世无双,龙飞凤舞,一丝不苟,身兼数职,日理万机,明察秋毫,英明果断,分身有术,孜孜不倦.

花容月貌 如花似玉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眉清目秀

闭月羞花 鹤发童颜 沉鱼落雁 气宇轩昂 威风凛凛

字迹工整,文笔极佳,才思敏捷,过目不忘,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谈吐不凡,谈笑风声,高谈阔论,眉飞色舞,

运筹帷幄,言简意赅,完美无缺,一针见血,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一气呵成,大显神通,出口成章,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万古流芳,一本正经,一箭双雕,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力排众议,力挽狂澜,气贯长虹,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坚韧不拔,身体力行,空前绝后,视死如归,

英姿焕发,奉公守法,艰苦奋斗,忠贞不渝,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一尘不染,一鸣惊人,叱诧风云,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雷霆万钧,惊心动魄,横扫千军,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千篇一律,口诛笔伐,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无懈可击,无与伦比,励精图治,壮志凌云,

高瞻远瞩,忍辱负重,盖世无双,龙飞凤舞,一丝不苟,

身兼数职,日理万机,明察秋毫,英明果断,分身有术

关于秉的四字成语

汉书艺文志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译文:

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宗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

孔子说:“如果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微妙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博取尊宠。

后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这就是那些邪僻的儒着所留下的祸患啊。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

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符合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狂放无守的人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阴阳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天文的官职。他们恭敬的顺从上天,用历象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恭敬的教导人民按照天时祭祀、耕种;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拘泥固执的人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所牵制,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技术,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法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法官。他们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礼仪制度的推展。

易经上说:“先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整饬法律。”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刻薄的人实行法家的学术,那么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刑法,而想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至于残害了最亲近的人,伤害恩义刻薄了应该亲厚的人。

作者简介: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他的著作《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

班固是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汉明帝水平年间,被诬告入狱,后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得明帝赏识,召为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

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汉章帝时,以文才深得器重,迁官玄武司马。82年,班固基本上完成《汉书》的撰著。92年,被诬陷下狱,死于狱中。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1.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秉字开头的

成语词目 解释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秉公灭私 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秉公任直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秉钧持轴 执政掌权。

秉钧当轴 犹言秉钧持轴。执政掌权。

秉文兼武 犹言能文能武。

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秉正无私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2. 带有"秉"字的成语有哪些

秉烛夜游、

秉笔直书、

一秉至公、

秉烛待旦、

一秉虔诚、

秉要执本、

秉公无私、

秉节持重、

秉文兼武、

秉公办理、

遵道秉义、

秉钧持轴、

秉文经武、

秉公任直、

当风秉烛、

一秉大公、

秉正无私、

秉钧当轴、

风中秉烛、

秉公灭私、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3. 带有"秉"字的成语有哪些

秉笔直书 秉:持,握住。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

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秉公灭私 主持公道,灭除私念。秉公任直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秉钧持轴 执政掌权。

秉钧当轴 犹言秉钧持轴。执政掌权。

秉文兼武 犹言能文能武。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秉正无私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秉烛待旦 旦:早晨。

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秉烛夜游 秉:执持。

旧时比喻及时行乐。当风秉烛 秉:举着。

迎着风举着蜡烛。比喻身陷危险境地。

风中秉烛 秉:拿着。风中拿着烛易灭。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旧时俗语。

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旧时俗语。

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一秉大公 指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一秉虔诚 指诚心诚意。一秉至公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

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遵道秉义 犹言遵守道义。

4. 秉字有关的成语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

根据公道办事。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

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

指抓住要害和根本、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当风秉烛 秉:举着。迎着风举着蜡烛。

比喻身陷危险境地。 风中秉烛 秉:拿着。

风中拿着烛易灭。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一秉至公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

形容大公无私。 秉公灭私 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秉公任直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秉钧持轴 执政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