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交通工具的成语

2.车开头的成语

3.跪求曹操《度关山》的直译!

4.地下没有交通工具的成语

5.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的上一句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的上一句是什么

车辙马迹代表什么生肖_车辙马迹

⑴ 以车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车无退表、

车殆马烦、

车如流水、

车到山前必有路、

车尘马迹、

车马辐辏、内

车马盈门、容

车烦马毙、

车轨共文、

车辙马迹、

车载斗量、

车在马前、

车马如龙、

车载船装、

车量斗数、

车击舟连、

车笠之盟、

车驰马骤、

车怠马烦、

车马骈阗、

车水马龙、

车马填门、

车龙马水、

车如流水马如龙、

车尘马足、

车填马隘

⑵ 车开头的成语

是看图猜成语吧,答案应该是火冒三丈。

1,杯水车薪

2,人才济济

3,火冒三丈

4,比翼双飞

5,花好月圆

⑶ “车”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车在马前[chē zài mǎ复 qián]

解释:大马制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出自:《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车载斗量[chē zài dǒu liáng]

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车辙马迹[chē zhé mǎ jì]

解释: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车烦马毙[chē fán mǎ bì]

解释: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出自:明·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黄河东逝,车烦马毙,前驱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

车怠马烦[chē dài mǎ fán]

解释: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车殆马烦”。

出自:南朝·宋·《代白紵舞歌词》之一:“车怠马烦客忘归,兰膏明烛承夜辉。”

⑷ 车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车字开头的成语

车水马龙、车载斗量、车载船装、车马盈门、车马填门、车马如龙、车殆马烦、车轨共文、车马辐辏、车击舟连、车驰马骤、车尘马足、车量斗数、车辙马迹、车笠之盟、车怠马烦、车尘马迹、车填马隘、车在马前、车无退表、车烦马毙、车马如龙、车马骈阗、

⑸ 以“车”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车水抄马龙、车无退表、车殆马烦、车马盈门、车如流水

⑹ 车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车击舟连

车在马前

车填马隘

车尘马足

车尘马迹

车怠马烦

车无退表

车殆马烦

车水马龙

车烦马毙

车笠之盟

车轨共文

车载斗量

车载船装

车辙马迹

车量斗数

车马填门

车马如龙

车马盈门

车马辐辏

车马骈阗

车驰马骤

⑺ 以“车”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1、成语: 车到山前必有路

拼音: chē dào shān qián bì yǒu lù

解释: 比喻事到临头,自然会有解决的办法。常用以宽慰处于困境中的人。

举例造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自有解决的办法。

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安慰

2、成语: 车水马龙

拼音: chē shuǐ mǎ lóng

解释: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举例造句: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3、成语: 车马盈门

拼音: chē mǎ yíng mén

解释: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但得个车马盈门,这便是钱龙人家。”

举例造句: 从前黄道台才过班的时候,那一天不是车马盈门,还有多少人要见不得见。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

4、成语: 车马填门

拼音: chē mǎ tián mén

解释: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同“车马盈门”。

出处: 《北史·拓跋深传》:“是故馀人摄选,车马填门;及臣居边,宾游罕至。”

举例造句: 这里接连着亲戚族中的人来来去去,闹闹穰穰,车马填门,貂蝉满座。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5、成语: 车如流水马如龙

拼音: chē rú liú shuǐ mǎ rú lóng

解释: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举例造句: 端的是走轮飞鞚,车如流水马如龙。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

⑻ 一车开头的成语都有哪些

车无退表、

车载船装、

车马辐辏、

车殆马烦、

车马盈门、

车轨共文、

车烦马毙、

车尘马迹、

车辙马迹、

车量斗数、

车笠之盟、

车马骈阗、

车在马前、

车马如龙、

车尘马足、

车怠马烦、

车击舟连、

车驰马骤、

车马填门、

车填马隘、

车水马龙、

车载斗量、

车如流水、

车龙马水

满意请采纳哦,采纳后系统奖励你5财富值。

描写交通工具的成语

车马的成语有:车尘马迹:指车马行过的痕迹。车驰马骤:形容车马奔驰迅猛。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车马如龙:车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车填马隘: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车开头的成语

车尘马足

①谓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车驰马骤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车怠马烦

见“车殆马烦”

车殆马烦

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

车烦马毙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车轨共文

车同轨,书同文。指统一

车击舟连

车相撞,船相连。极言车船之多

车量斗数

形容巨量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车马填门

见“车马盈门”

车马盈门

车马充满门庭。形容宾客众多

车水马龙

《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以“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车填马隘

谓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车载船装

形容数量很多

车载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多用以表示不足为奇

车辙马迹

见“车辙马迹”

车辙马迹

车马行过的痕迹

跪求曹操《度关山》的直译!

车开头的成语是:车马填门、车马骈阗、车马辐辏、车怠马烦、车尘马迹、车辙马迹、车载船装、车填马隘、车击舟连、车烦马毙、车驰马骤、车尘马足、车在马前、车载斗量、车无退表、车水马龙、车马盈门、车笠之盟、车殆马烦、车到山前必有路、车如流水马如龙、车攻马同、车轨共文、车轮战、车量斗数、车马如龙、车龙马水。

(1)车马填门: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同“车马盈门”。

(2)车马骈阗: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3)车马辐辏: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指车马集聚拥挤。(4)车怠马烦: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车殆马烦”。

(5)车尘马迹: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6)车辙马迹: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7)车载船装:形容数量很多。

(8)车填马隘: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9)车击舟连:车相撞,船相连。极言车船之多。

(10)车烦马毙: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11)车驰马骤: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12)车尘马足: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13)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14)车载斗量: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15)车无退表:兵车无后退的标志。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

(16)车水马龙: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17)车马盈门: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18)车笠之盟: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19)车殆马烦: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20)车到山前必有路: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

(21)车如流水马如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22)车攻马同: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

(23)车轨共文:文;文字。车轨统一,文字一致。比喻统一一致。

(24)车轮战:用比对方多的人轮流跟对方打,使对方因疲乏而失败。

(25)车量斗数: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26)车马如龙:车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27)车龙马水: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地下没有交通工具的成语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乐府诗集》卷二十七

天地之间,人是贵于万物。

立君统治百姓,制定法律准则。

留下轮痕马迹,巡视东西南北。

罢斥邪恶,提拔忠良,

使百姓休养生息。

啊!贤明的圣君,统治全国疆域。

分封诸侯分五等,设立井田刑狱。

可以烧掉奴隶的卖身契,但不能实行普通的赦赎。

执法严峻的皋陶、甫侯,哪里有什么失职?

可叹后世君王,改变制度法律。

奴役百姓为一人,横征暴敛费民力。

舜漆食器将奢侈,诸侯叛离有十国。

不如唐尧尚节俭,栎木作椽无雕饰。

世人赞美伯夷,是为提倡廉洁的风俗。

奢侈是最大的罪过,节俭是共同的美德。

都像许由那样推让,还打什么官司、辨什么曲直。

如果实行兼爱尚同,疏远的会变成亲戚。

这是一首表达曹操政治理想的诗。开头提出“天地间,人为贵”,接着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国家统一,君主贤明;执法公正,民人不争;百姓安乐,五谷丰登。这在封建社会里是根本不能实现的。诗中肯定了分封和井田制,非议后人的“改制易律”,只是借此表达他恢复已被破坏的封建秩序的愿望。

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的上一句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的上一句是什么

车尘马足 ①谓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车驰马骤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车怠马烦 见“车殆马烦”

车殆马烦 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 车烦马毙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车轨共文 车同轨,书同文.指统一 车击舟连 车相撞,船相连.极言车船之多 车量斗数 形容巨量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车马填门 见“车马盈门” 车马盈门 车马充满门庭.形容宾客众多 车水马龙 《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

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以“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车填马隘 谓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车载船装 形容数量很多 车载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多用以表示不足为奇 车辙马迹 见“车辙马迹” 车辙马迹 车马行过的痕迹

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的上一句:周行天下。

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的上一句:周行天下。诗词名称:《子革对灵王》。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的详细介绍:

一、《子革对灵王》的全文点此查看《子革对灵王》的详细内容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

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

以为之援。雨雪,

王皮冠,秦复陶,

翠被,豹舄,

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

去冠被,舍鞭,

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_、王孙牟、燮父、禽父,

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

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

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

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齐,王舅也;

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

岂其爱鼎?”王曰:

“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

周不爱鼎,郑敢爱田?

”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

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

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

”对曰:“畏君王哉!

是四国者,专足畏也,

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__,

敢请命。”王入视之。

析父谓子革:“吾子,

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

国其若之何?”子革曰:

“摩厉以须,王出,

吾刃将斩矣。”王出,

复语。左史倚相趋过。

王曰:“是良史也,

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对曰:“臣尝问焉,

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

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

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

其焉能知之?”王曰:

“子能乎?”对曰:

“能。其《诗》曰:

‘祈招之__,式昭德音。

思我王度,式如玉,

式如金。形民之力,

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

馈不食,寝不寐,

数日。不能自克,

以及于难。仲尼曰:

“古也有志:‘克己复礼,

仁也。’信善哉!

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二、译文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楚灵王到州来冬猎,驻扎在颍尾,派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包围徐国以恐吓吴国。楚王驻扎在乾溪,作为他们的后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_、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天下雪,楚王戴皮帽,穿秦国羽衣,翠鸟羽毛的披肩,豹皮鞋,握鞭而出。仆析父跟随着。子革晚上进见,楚王会见他,脱去帽子、披风,丢掉鞭子,和他谈话,说:“从前我们先王熊绎与齐国的吕_、卫国的王孙牟、晋国的燮父、鲁国的伯禽同时事奉周康王,四国都有分赐的宝器,唯独我国没有。现在我派人到周室,要求将九鼎作为分赐绐我国的宝器,周王会给我吗?”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于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从前我们先王熊绎在偏僻的荆山地方,柴车破衣,居于草野,跋涉山林,事奉天子,只有这桃木做的弓、枣木做的箭来供奉王室大事之用。齐,是周王的舅父;晋及鲁、卫,是周王的同母兄弟。楚国因此没有分赐到宝器,而他们都有。现在周室与上述四国都服侍君王,将会唯命是从,岂会吝惜九鼎?”楚王说:“从前我们的远祖伯父昆吾,住在许国旧地,现在郑国人贪图那里的田地有利,而不给我们。我们如果向他们要求,会给我们吗?”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啊!周室不吝惜九鼎,郑因岂敢吝惜田地?”楚王说:“从前诸侯认为我国偏远而畏惧晋国,现在我们大力修筑陈、蔡、东、西不羹四个城邑,兵赋都达到兵车一千辆,你参与其事是有功劳的,诸侯会畏惧我们吗?”子革回答说:“会畏惧君王啊!单这四大城邑,已足以使人畏惧了,再加上楚国,岂敢不畏惧君王吗!”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__,敢请命。”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这时工尹路请示说:“君王命令破开圭玉装饰斧柄,冒昧请君王指示。”楚王进去察看。仆析父对于革说:“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现在和君王说话好象回声一样应和,国家会怎么样呢?”子革说:“我磨快言语的刀刃以待时机,君王出来,我的刀刃就将砍下去了。”

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楚王出来,又接着谈话。左史倚相从面前小步快速走过,楚王说:“这个人是好史官,你要好好看待他。这个人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样的古书。”子革回答说:“下臣曾经问过他,从前周穆王想要随心所欲,走遍天下,要使天下都留有他的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了《祈招》的诗篇来制止穆王的贪心,穆王因此能在_宫寿终正寝。下臣问他诗句却不知道。如果问年代久远的事,他怎能知道?”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__,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楚王说:“你能吗?”子革回答说:“能。那首诗说:‘《祈招》的音乐和谐,表现了美德的声音。想起我们君王的气度,似玉,似金。保全百姓的力量,而没有象醉饱一样的贪心。”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楚王作了一揖就进去了,有好几天,送上饭不吃,躺下睡不着,还是不能自己克制,以致遇到祸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子说:“古时有记载说:‘克制自己,回到礼仪上来,这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能象这样,岂会在乾溪受辱?”

三、左丘明其他诗词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四、注解

雨雪:下雪。

皮冠:皮帽。

秦复陶:秦国赠的羽衣。

翠被:用翠羽装饰的披肩。

舄:鞋。

仆析父:楚大夫。

右尹:官名。

夕:晚上谒见。

舍:放下。

熊绎:楚国始祖。

吕_:齐、卫、晋、鲁四国的始祖。

康王:即周康王,周王第三代。

四国:指齐、卫、晋、鲁。

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

辟:同“僻”。

荆山:楚人的发祥地,今湖北南漳县西。

筚路:柴车。

蓝缕:破烂的衣服。桃木做的弓,棘木(酸枣木)做的箭。

共:同“供”。周成王的母亲是姜太公的女儿。

昆吾:楚的远祖,曾住在许地。

许:周初分封的诸次国。

陈、蔡:本为周武王所封的诸次国,后来为楚所灭。

不羹:地名,有东西二邑。

赋:指兵车。

四国:指陈、蔡、和东西不羹。

五、赏析

楚灵王乃是春秋后期一位极富争议的君主,乃楚庄王的孙子,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的弟弟。楚康王死后,其幼子即位为君,当时担任执政官(令尹)的灵王趁国君生病,亲手勒死了国君,自立为王。楚国历史上一直有王子弑君自立的传统:成王杀兄自立,穆王杀父自立,灵王则杀侄自立,三者都获得了大臣的承认,坐稳了江山;但是在《春秋》上,仍然不免被讥讽为乱臣贼子。

自从楚共王以来,楚国霸业日益衰落,晋国占据优势,吴国也强大起来。灵王即位后,与吴国多次交战,先后灭了陈、蔡两个华夏诸侯国,又修筑了东西不羹两座大城以威慑中原,终于在会盟中压倒晋国,重新成为霸主。从这个角度看,灵王可谓中兴之主。但是他的霸业完全依靠武力和威压,而不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当年那样威德并用,中原诸侯大多心中不服,楚国国内也有大量不稳定因素。灵王不思采用怀柔手段稳固政权基础,反而再次出兵与吴国争夺徐国(今徐州一带),《子革对灵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灵王率军驻扎在离徐国不远的乾溪,以狩猎为名,炫耀武力。看看他穿着的服装:皮毛做的帽子(皮冠),秦国赠送的羽衣(秦复陶),翠鸟羽毛做成的披风(翠被),豹皮做的鞋子(豹舄),手中还拿着鞭子。以上服饰极尽奢华,有楚国本土的特产,还有别的诸侯进献的宝物,充分显示了楚王作为霸主的威严。灵王一直以好大喜功著名,郑国名臣子产就曾指出此人虚荣心太强,未来难以善终。狩猎归来,大臣子革进见,灵王遂摘下帽子,脱下披风,放下鞭子,以示对大臣的尊敬。

这个子革是何许人也?不是楚国本土的大臣,而是从郑国来楚国“政治避难”的公子,原名郑丹,子革是他的字。春秋时代列国人才流动频繁,“楚材晋用”的例子很多,中原人才逃往楚国的也不少。子革作为一个落魄的公子,能够做到执政官的助手(右尹),显示了楚国任用人才的不拘一格。灵王接下来与子革的对话,则显示了对子革这一外国人的充分信任。

灵王对子革的问话很长,但精髓很简单: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什么都想要,贪心不足而已。灵王首先回顾了自己的祖先对周王朝的巨大功勋(其实楚国在西周乃是不到百里的小国,远没有灵王吹的那么伟大),然后耿耿于怀地指出,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得到了周天子赐予的礼器,楚国却没有。如果现在派人向周天子索取礼器,天子会不会给?

子革回答:“肯定会给啊!我们楚国的祖先,勤劳勇敢那是没话说,可当时我们不是周天子的亲戚,天子就不拿我们当回事。今天可不一样了,周天子害怕我们,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服侍我们,大王您派人去要礼器,天子哪敢不给啊?”

这段回答很对灵王的胃口,于是他得寸进尺地继续问:许这个地方(即今天的许昌),原本是楚国祖先的伯父的封地(都过去一千多年的事情了,亏灵王还好意思拿出来说),后来郑国人占领了这片土地,不把它还给楚国。如果楚国现在派人去索取这片土地,郑国会不会给我们呢?

子革回答:“肯定会给啊!周天子都不敢不给我们礼器,郑国怎么敢不给我们土地啊?”

灵王听了这两个回答,简直是心花怒放,欲望继续膨胀,于是又问道:原先晋国称霸中原,是因为晋国离中原比较近,我们楚国离中原比较远。现在我们在中原建立了陈、蔡、东西不羹四座大城,都可以出动一千辆兵车,诸侯应该害怕我们了吧?

子革回答:“肯定会害怕啊!这四个城池的兵力足够威慑诸侯了,何况还有楚国本土的兵力呢?谁敢不害怕大王啊!”

至此,灵王的自信心和欲望已经膨胀到极点,幸亏工匠进来请求他去观看玉器的制作,否则真是难以想象,接下来他还会提出多么天真的问题。

灵王以上的问题,有许多失礼的地方。子革是郑国人,郑国是周朝的同姓,又是华夏诸侯。灵王不仅大大咧咧地问他割让郑国土地的问题,还公然提出要威逼周天子、镇压华夏诸侯,丝毫不顾及子革作为郑国人的感情,只能说明他已经被欲望蒙住了眼睛。楚国当时的国力强盛,可以做到威慑周朝和其他诸侯,但灵王提问的口吻如同想要糖果的小孩子,实在不是一个霸主应有的作风。汉朝的汲黯曾讽刺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楚灵王则是赤裸裸的“外多欲”,连行仁义的幌子都懒得打一下。

灵王的欲望和子革的逢迎,果然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大臣析父趁灵王不在,对子革抱怨道:“您是在我们楚国很有名望的人,现在大王问你话,你只知道唯唯诺诺,我们国家该怎么办啊?”子革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刚才是在磨刀子呢,等一会大王出来,我的刀刃就要砍下来啦!”先秦时的思想家并不崇尚犯言直谏,而是崇尚温和委婉的讽谏,晏子、邹忌、孟子等均是讽谏的典型。可惜后世的谏官大多贪图名垂青史,以犯上为荣耀,以直谏为正道,已经远远偏离了孔子赞许的劝谏之道。

灵王从工匠那里出来了,这时,楚国的史官倚相正好经过。灵王就指着倚相说:“这是我们楚国的良史啊,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古书。”《三坟》《五典》是三皇五帝的书,《八索》是关于八卦占卜的书,《九丘》则是关于九州地理人情的书。灵王得意洋洋地引用这些书名,大概不是为了称赞倚相的博学,而是为了炫耀楚国的人才众多,间接说明自己这个国王的伟大。可这正好给了子革一个“下刀子”的机会。

子革不屑地说:“我曾经问倚相,周穆王在位的时候喜欢到处游玩,大臣祭公作了一首《祈招》之诗以克制穆王的欲望,结果穆王果然没有遭到祸乱,得到了善终;倚相居然不能背诵《祈招》,这算什么博学啊?”(其实子革只是找一个由头罢了,倚相并不一定就不会背诵那首诗)灵王一听,果然来了兴致,就要子革把《祈招》背诵给他听。子革就背诵道:

“司马祈招多么和悦安详啊,向人民传播大王的德音。想我们大王的德行,就像美玉,又像黄金。他有限度地使用民力,没有酒足饭饱之心。”

——这首诗的意思是,君主应该按照人民能够承担的限度来使用民力,不要用民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的君主才算是具备金玉一样的德行,他的德行才会被天下的人民传诵。“无醉饱之心”,与刚才灵王欲壑难填、贪求利益的心态相比,是多么格格不入啊!用孔子的话说,这首诗就讲了四个字:“克己复礼”。

楚灵王虽然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却不失为一个聪明人,很快理解了子革的意思。他向子革作揖表示感谢,回到休息的地方,当天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我们知道,一个人克制欲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种心神不宁的情形,一个普通人克制一下烟瘾、酒瘾尚且如此,何况一国之君克制权力欲?结果很悲惨,虽然子革的谏言打动了灵王,灵王却无法克制自己。第二年,楚国内部就爆发了政变,穷兵黩武的灵王被废黜,其弟登基为王,众叛亲离的灵王最后在荒野自杀,这就是一代霸主的下场。

春秋时期的霸主,能够善终的不多,像灵王这样身死而为天下笑的却不少。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后因为宠信佞臣,饿死在床上,死后齐国有五世之乱;秦穆公是秦国最贤明的君主,却因为利令智昏而多次败于晋国,子孙三百年不能出函谷关一步;晋厉公在鄢陵击败楚军,独霸中原,几年之后就被卿大夫杀死,只有一辆牛车陪葬;吴王夫差先后打败齐、晋、楚,却死在自己的手下败将越王勾践手里,吴国随之灭亡。《诗经》有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是说越到后面难度越大,而是说成功的人心态会有变化,一旦欲望膨胀起来,就算想保全身家性命都不容易,谈何建功立业?

孔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复礼,就是要符合周礼的规定。一旦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则天下纷纷扰扰都归于自己的仁心,不再会有欲壑难填的苦恼,也不会再有自取灭亡的冲动。可惜后世的理学家把“克己复礼”四个字理解成了“存天理,遏人欲”,最终变成了片面空谈性理,消灭人的正常欲望,与孔子和先秦其他哲人的本意相去甚远。

相同朝代的诗歌

《采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子革对灵王的详细信息